1、从小培养宝宝六大好习惯让宝宝从小有好习惯可让宝宝以后的人生更顺利,好习惯也能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家庭教养和个人涵养。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宝宝那些好习惯呢?好习惯 1 有礼貌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有礼貌,一切都好办!而有礼貌的习惯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会问早道好、见到亲友能主动打招呼,或是将“请”“ 谢谢”“对不起”时常挂在嘴边。养成妙招说给孩子听在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就能听懂大人的语言,只是还没有说的能力。但是,家长不要认为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不重视语言礼节。语言能力是由听说发展到读写,因此在听懂大人语言后就开始发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怀中小宝宝的感受力,他此时就对礼
2、貌的言谈有了感受能力。家人互动有礼许多家长在外会以礼待人,但在家中却往往用命令的口气指使家人,而幼儿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持有礼貌的态度,要知道,生活互动细节会在无形中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在家中建立了有礼貌的互动模式后,家长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动时有礼貌。此外,当家长带着孩子拜访亲友时,也要主动和亲友打招呼,并且鼓励孩子向大家问好。好习惯 2 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包含许多内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带给他人麻烦、接纳别人和轮流等待,而有礼貌的好习惯也是尊重。对孩子来说,尊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应该协助孩
3、子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懂得尊重别人的小天使。养成妙招尊重孩子父母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错误,如在穿衣服时,问孩子要穿什么颜色,可是当孩子回答后,父母却不予采纳,甚至质疑“为什么要穿那个颜色”。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就要接纳他的意见,这是最简单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为举止不是离经叛道,父母就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接纳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会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够尊重自己,进而尊重他人。轮流等待在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抢玩具,因此,学会轮流等待也是学会尊重他人的关键。当孩子出现抢夺他人玩具的情况时,父母一定要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确告诉他
4、:“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问小明能不能借给你。”或是让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来玩。好习惯 3 物归原处物归原处看似简单,却是许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习惯。比如自己从书架上把书取下阅读后,就随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随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会将玩具收好,却忘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小毛病。养成妙招清楚规划收纳空间要孩子将东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规划出清楚的收纳空间,并且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就该放在某个地方。比如跟孩子说“玩具的家在这里,你每天都会回家,所以也要让玩具回自己的家!”从孩子自己的东西做起要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应从他自己的东西着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让
5、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由他自己拿出来,这样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纳箱外贴上玩具的图样或颜色标记,或者在衣柜外贴上衣服的图样,这样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摆放的位置。给孩子机会当孩子刚一开始把玩具摆放回去时,可能不会放得很整齐,家长一定要包容这样的情况,一步一步慢慢引导,不要因为孩子没放好就责骂,应该先鼓励他“放” 的动作,然后才要求“ 放好”。聪明的家长不妨花点心思,比如将放玩具的箱子以颜色区分开来,请孩子依颜色把玩具摆放在应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贴两个可爱的小脚丫等。好习惯 4 自动自发如果你是个凡事都会帮孩子做好的家长,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会自己做好份内的事!要求孩子
6、自动自发的首要之务,就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自” 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样他才不会养成过分的依赖感。养成妙招规律的生活作息要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就要先为他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比如 12 点吃午饭、下午 1 点午睡、下午 3 点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进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预告,比如:“再过 5 分钟,我们就要吃饭了。”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提醒,比如:“听到音乐向,我们就要收玩具啦!”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日后他才会自动去做下一步的动作。耐心和鼓励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可能从 2 岁开始培养,一直到孩子五六岁甚至年龄更大时才会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家长耐心的
7、支持与鼓励。在观察到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之后,就给予口头鼓励,甚至累积到某种程度时,也可给孩子一些物品上的奖励,这些都是增强良好行为的有效方式。好习惯 5 整洁卫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和健康有关系,更会影响到外观的整洁,甚至是人际关系的发展。如果孩子整天脏兮兮的,估计他在幼儿园里也不会找到小朋友来一起玩耍。养成妙招先从小地方做起幼儿能做到的卫生习惯,包含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如厕后洗手、打喷嚏和咳嗽时捂住嘴巴等。虽然这些看上去都是小细节,但是家长都要从生活中做起。饭前饭后带着孩子一起洗手、漱口,可以在浴室放置防滑小椅子,让小朋友可以够到洗手台,当然大人要站在一旁,以免孩子跌下。洗完手后,可以拉着
8、孩子的手闻一下,并说:“哇!好香啊!这样细菌就不会再来了!”让孩子明白洗手是有正面意义的。好习惯 6 阅读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阅读也是生活中的好习惯之一,而视每个人的兴趣而定。不过,阅读有助刺激思考,许多绘本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有关,可让孩子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并且从绘本中引发思考,进而练习思考能力。因此,阅读绝不仅仅是咀嚼文字而已,确实还能提升生活能力。养成妙招带着孩子一起看从宝宝 7 个月大开始,父母就可带着他一起读绘本,即使他看不懂文字,对于图像的意涵了解也有限,但是父母能像播报员一样,在绘本里头看到什么就说给孩子听,特别是在他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在绘本上看过后,现实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就可
9、提醒孩子之前在绘本上看过,以加深孩子的印象。通过绘本思考当孩子有了语言能力后,不妨通过绘本抛出一些小问题来问他,例如“你觉得小红帽接下来会怎么做” 或“如果小红帽没有听大野狼的话,你觉得会怎么样”等。类似这种开放式的问题,都能让孩子练习思考,不用担心问题太难,因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却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固定的阅读时间虽然要培养阅读习惯,但也不表示不能接触电子媒体,家长应每天抽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不论是带着孩子一起看,或是孩子有翻书的能力后,让他在一旁自己翻,自己也可趁机看看自己的书。时间一久,自然就养成阅读习惯。怎样培养小孩子的独立性一、 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
10、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我记得一个著名幼儿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动手对于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独立性培养中一定要重视“ 做 ”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从孩子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如:他们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比如,在家里孩子的房间中,给孩子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区域内的东西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孩
11、子做主,让孩子在自己的区域中活动,成人可参与活动但少加干涉,给孩子一种小主人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碎小事,都是对孩子进行独立性行为训练的良好机会,成人应尽可能把自主权交给幼儿。在买衣服、玩具时,应让孩子参与选择(在不影响整体原则的情况下,尊重孩子的选择、采用孩子的选择) ,这样才能促进和激励孩子动手去做。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幼儿为班上和家庭做一点小事,如帮老师取一样东西,帮父母到附近商店买小件日用品等等,尽可能为孩子提供锻炼独立性的机会。 二、在教育中,利用游戏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设计适合孩子发展的课题。 意大利
12、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培养,她说:“ 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 ”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张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她认为,教育者应成为儿童发展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 游戏是幼儿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尊重幼儿对游戏主题、角色的选择,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不必急于出面干涉,尽可能让孩子在矛盾情景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自己独立解决纠纷,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次,两个小朋友为争一本书发生纠纷,各不相让,都要先看,一名幼儿说:“我先拿的这
13、本书,你让我先看吧。 ”另一名幼儿说:“我也就想看这本书,你要先看,我就没有看的了。 ”这时,我在一旁观察着,看看他们下一步如何处理。他们争执了一会儿,有一名幼儿说:“咱俩一起看吧,我讲给你听。 ”另一名幼儿表示赞同。这就是说当孩子出现纠纷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事态发展,也许他们会解决地更好。很多时候,幼儿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出很多。放手让他们去做,对于幼儿来说,即是能力的培养,又是经验的积累与丰富。 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
14、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有一次,我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认识空气 ” ,一个孩子就问我玻璃瓶里有空气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玻璃瓶放进水盆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个小泡从玻璃瓶中冒出,便纷纷说:“有气泡,有气泡。 ”这样,他们自己得到了答案,显得非常兴奋。 四、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是需要付出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不要一见孩子碰到困难就立即代劳,而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还有的成人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刻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
15、从而前功尽弃。 五、教育者应注意自身个性素质的提高,给幼儿提供正确的仿效楷模。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是权威,在孩子面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教育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展示给幼儿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还应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玩,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家长个性中不利于孩子独立品质形成的因素如遇事缺乏自制、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等等,应注意努力克服。总之,教育者应注意陶冶良好性情,在家庭中,在幼儿园中,在和孩子的日常交往中,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孩子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此外,对儿童进行独立性培养
16、不能忽视幼儿个性发展的和谐性、统一性。儿童的某些品质,如自觉性、自制力、坚持性等等,是和独立性的形成相关联、相渗透的,是形成独立性品质的良好心理背景。所以把独立性格的培养与其它个性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可起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孤立地进行独立品质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我们疼孩子,爱孩子,就要为孩子作长远打算。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幼教同行们,放开你的手,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吧!循序渐近培养孩子独立性独立能力是孩子以后适应学校生活,甚至将来走入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这项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一时的事,而是父
17、母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培养的结果。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原则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有耐心,不厌其烦。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二,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 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 1 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两岁半,
18、孩子就能顺利地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三,可以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三四岁的孩子自己洗脸,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小明比赛,看看谁脸洗得又快又干净。” 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孩子很有兴趣地学习洗脸的动作。四,要做到要求一致,持之以恒。不能把幼儿园要求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由家长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却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条件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五,对孩子晓之以理。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为了使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使孩子生活得更舒适,爸爸妈
19、妈除了每天上班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很多事情,父母是很辛苦的,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集体的一个成员,他应该为家庭做一些事情,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培养孩子独立性从日常小事开始个月学用杯子喝水最佳时机:通常宝宝在个月左右就能用杯子喝水了。这时宝宝会发出一些信号,如当妈妈用玻璃杯喝水时宝宝会特别留意关注,或是他会做出咂舌头的动作。训练方法:先给宝宝一个塑料杯子,杯子里的水要少,以免呛着宝宝;然后帮助他把杯口靠近嘴边,将水缓缓倒入自己的嘴里。当宝宝喝到水时,哪怕只喝到一点点,也要及时表扬他。在帮助宝宝掌握喝水动作之后,再渐渐地增加杯子里的水量,或把清水换成其他饮品。提
20、示:早期让宝宝自己用杯子喝水,可以锻炼宝宝的认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对宝宝动作技能的发育是非常有益的。岁学用筷子最佳时机:如果宝宝可以握住蜡笔,并能用足够的力量在纸上画画时,意味着孩子的手指运动技能已经得到了充分发育,可以让他尝试用筷子和勺等餐具了。训练方法:应多给宝宝自己动手用筷子夹菜和用勺子喝汤的机会,父母可以坐在宝宝的身边,让他自己体会要领,可以先从用筷子夹起豆角这些容易夹的食物开始。一旦宝宝学会自己动手吃饭,他对食物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提示:由于此时宝宝的年龄还不到岁,父母应特别提防孩子被食物噎着的危险。因为只有到了岁左右,宝宝才拥有一定的咀嚼能力。那些宝宝还不能咀嚼的食物,暂时不要让
21、他夹着吃。3 岁左右学穿脱衣服最佳时机:3 岁左右,宝宝就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他对穿衣服的兴趣渐渐浓厚起来,会自己去拿衣服或裤子往身上套,有时还会试图脱去所穿的衣服、鞋子等。这时父母可以不失时机地教会宝宝穿、脱衣服和鞋子了。训练方法:为宝宝准备一些容易穿、脱的衣服和鞋子,如系扣子相对简单的上衣,带有松紧带的裤子和裙子,以及粘贴式的鞋子等,并且要非常耐心教宝宝穿、脱的简单步骤。宝宝在尝试穿衣时,父母要细心地观察,及时为宝宝纠正动作。提示:当宝宝穿好时,父母一定不要忘记给予鼓励,宝宝会因此很高兴,觉得穿衣是件十分有趣快乐的事情。虽然这比父母亲自给宝宝穿、脱衣服要麻烦些,但是宝宝的独立能力就是从这一件
22、件小事培养起来的。岁学会自己入厕最佳时机:通常宝宝到了岁左右,就会主动要求父母离开卫生间,由自己来处理大小便问题。不过,这需要取决于家庭的生活习惯,同时和宝宝的成熟程度和个性也有一定关联。训练方法:宝宝刚开始自己解手时,父母可以把卫生间的门微开,并告诉宝宝当他便完后就通知父母。如果宝宝坚持要把卫生间的门关上,那就提醒宝宝为了安全不要把门锁上。通常在宝宝上幼儿园前,父母可以帮他擦屁股,或检查他的小屁屁是否擦干净了。提示:如果宝宝不想父母在他旁边看他解手,父母应该尊重他的意见及时走开,因为这时可能宝宝已意识到这是自己身体中最隐秘、最个人的部分。2 到 3 岁幼儿的独立性发展大多数活动,包括学习,对
23、于幼儿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那么厌学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很可能是成人喜欢以“简单的命令” 使然,孩子容易因此对劳动和学习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美国心理学家曾对 1500 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 年后发现 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 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着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着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可见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
24、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从 23 岁幼儿身心发展看独立性的表现一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 ”。23 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 。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 “我会,我自己来。”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或跑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泼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不听话” 、“犟”。三是,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交往是幼儿的一种发展性需要,2-3 岁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他们特别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甚至会说“没人陪我玩
25、,没劲” 等。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为由限制他的交往。四是,2-3 岁的幼儿对自已有点会但还不熟练的事情最感兴趣,喜欢自己反复做,如反复摆弄某一类玩具,重复进行一种游戏等。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首先,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 、“我要”、“我会”、“我自己来” 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
26、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 、“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 2-3 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 ,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 、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
27、爬起来。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 1 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
28、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 、“笨蛋”、 “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另外,从兴趣上培养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
29、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安全感如何培养的思考-早上差点丢了女儿昨晚上失眠,睡眠质量特差。于是早上醒来已经七点多了,赶紧收拾,想争取 7 点半出门。可是女儿就是赖床不起,终于磨蹭磨蹭起来,收拾完已经 7 点 40 多了,于是赶紧出门。要是 8 点 10 分前不能赶到幼儿园,就要等到 9 点钟幼儿园才开门了。迷迷糊糊出门,到了楼下才发现车钥匙拿错了,赶紧想回家换钥匙。于是想都没想就把车子放楼门口,对女儿说,你在这里等妈妈,看着车子,不许乱跑,我回家取个钥匙马上就下来。于是冲回家,换上钥匙,
30、马不停蹄的坐电梯冲到楼下,可是女儿不见了,就剩下孤零零的车子。我当时着急的大喊,没人答应,周围都是稀稀拉拉上班的人,跑到超市、小区门口等都不见,当时吓死我了。我赶紧给他爸爸打电话,他爸爸还在家睡懒觉呢。爸爸半天才接手机,我赶紧告诉他孩子不见了,他爸爸也吓坏了,接着他说听见有人敲门,去开门,我家女儿在门口敲门呢。当时气死我了,冲到楼上就一顿打,哪有这样的孩子,不带这样吓人的。等静下来问孩子妈妈怎么说的,女儿吓坏了,哭着说妈妈让在楼下等。还说自己以后不敢乱跑了。爸爸看我那么生气,害怕再揍女儿,一直拦着我,还安慰女儿。女儿估计也吓坏了,趴在爸爸怀里一声不吭了。当时气得我都想哭,那一刻找不见孩子的恐惧
31、感让我脑袋一直懵懵的。我难受愧疚,埋怨自己怎么能相信孩子。后来送孩子到幼儿园再到公司后,心情也一直无法平静。刚给一位有经验的妈妈说这件事情,心情才逐渐平复下来,她的话让我开始反省和思索这件事情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朋友分析原因:女儿既然已经听到指令并明白让在楼下等,但是仍然没有执行指令,说明现在的纪律规则性还很差,不知道破坏规则导致的后果。可是女儿为什么规则性不够强,追究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安全感差些,觉得只有妈妈在身边才是踏实的。所以她才会想着去跟紧妈妈。问朋友怎么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朋友简单的说: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统一意见,即使有意见也最好要背后沟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真吵。还有,对孩
32、子的要求一定要统一,这样孩子就不会无所适从。无所适从带来的也就是心里没有安全感。也许前一秒钟,同样的事情,她这么做,爸爸妈妈夸她真能干,后一秒钟,爸爸妈妈不耐心了,同样的事情,就会骂他捣乱什么的。这样的小事情 往往大人没注意,但是孩子太敏感了,她就会觉得不安全。听到这里,我想了很多,我也想到幼儿园好几个老师的反馈,说女儿在幼儿园委屈了或者感觉自尊心受挫了,立即就会哭着要妈妈。我为此也烦恼,感觉孩子的安全感不够强,所以才依赖妈妈,受到委屈想到找妈妈寻求安全保护。看来我要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培养女儿的安全感迫在眉睫。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该怎么教育呢?还是很茫然。父母情绪不稳定,容易给孩子不安全
33、感!从你的言行看来,你就是一个情绪不够稳定的妈妈,爱的时候爱得要死,恨的时候也恨,打完了就后悔的人。我也是这样的,所以筱筱也没安全感。不过我在努力的改正。至于把孩子单独留在楼下,自己跑回家拿东西,我也是在筱筱 4 岁半以后才敢这么干的,我必须确定筱筱能执行我的命令我才敢让她这么干,因为单独把孩子留下,有很多偶然性,比方说,有车经过,孩子乱跑,或者,别有用心的人经过,发生这种事情的时间很短很短,别为了一时的松懈而后悔。而且你家还是电梯,带着她也没什么不方便的。我家是楼梯,4 岁半之前我都带着筱筱爬楼。如何培养宝宝的安全感一个拥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很自信、独立,能与其他人友好地相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
34、就没有培养起健全、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将可能无法完全修复,所以从小培养宝宝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 别用无心之语伤害宝宝 与初涉人世的小宝宝对话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宝宝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护的,有时您的无心之语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以下这些话语一定要戒掉。 妈妈不要你了 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孩子,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 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 几乎成了家长们
35、的“ 统一答案” 。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更加会令亲子关系产生隔阂。 再不听话打你了 这一类恐吓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还不利于孩子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 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建立宝宝安全感招数 第 1 招:维持和谐的家庭气氛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长大后心中将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健康快
36、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第 2 招:经常且规律的亲情陪伴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第 3 招:故事拉近亲子间距离 故事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好的桥梁,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从爸爸妈妈口中说出来的故事。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发上,家长一边听故事,一边将孩子搂在怀里,通过这种语言上的沟通及肢体上的接触,从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 第 4 招: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
37、,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从而安抚孩子,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 5 招:容许孩子哭泣 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等,这时家长应容许孩子哭泣,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第 6 招:从游戏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事、游戏,或 DIY 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先来看看安全感高的孩子和安全感低的孩子的不同表现: 安全感
38、高的孩子: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评价高愿意和别人亲近遇到新鲜事物主动去接触源于太平洋亲子网宇轩相册 安全感低的孩子:拒绝和陌生人交往对新鲜事物没有探索欲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感到害怕不敢一个人在家不愿意或不敢和同学说话发生矛盾时退缩不喜欢学校,不愿意上学再看看我们的宝宝:1.她都不让我把裤子交给阿姨去修拉锁,因为她不相信别人,她怕我的裤子拿不回来了。2.妈妈、奶奶带她一起在外面玩,少了一个她都会哭。因为奶奶总威胁她,你不听话我就回老家了,她怕奶奶不要她。3.不让别人到自己家来,自己也不去别人家。4.夜里会做噩梦,会哭醒。5.坚守自己的玩具,无论如何都不肯给别人,甚至交换也不行。 我想请求你:一
39、、不要吓唬孩子,吓唬孩子,只是大人图省事或者无能为力,虽然有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也是很严重的。你看,吓唬孩子的几个做法在咱家都用到了:其一,用大灰狼、大老虎、鬼、妖怪等恐怖的形象来吓唬孩子;其二,用“警察叔叔”、“隔壁的王大爷”等一些具有权威而严厉的角色来吓唬孩子;其三,用一些恶性事件的结果来吓唬孩子,比如说被车撞死、等等;其四,用情感上的一种冷漠来吓唬孩子,比如对孩子说“奶奶不要你了”等等。要真正认识到吓唬孩子的害处,并且好好劝劝咱妈,咱妈会听你的,求你了。你看看咱妈,夜里宝宝哭醒了,她不是安抚,而是吓唬她,“你别哭,再哭你爸就来打你了”。让孩子在恐惧中入睡,她多可怜啊。妈带孩
40、子在外面玩,方方到处跑,她吓唬她:“你再乱跑,大鱼就来吃你了,先吃掉你的脚丫、再吃掉你的手、然后吃掉你的脑袋。”宝宝说:“那我不就被吃光了。”妈据此说,宝宝不害怕,可是如果她不害怕,那么妈说这话还有什么意义呢。还有,妈总说:“你不听话,我就打你。”这种方式多么简单粗暴啊。不要总是威胁她,要让她感觉到爱,当她做错了,可以喝斥她,但要指明她错在哪了,应该怎样做。二、不要欺骗孩子,欺骗和吓唬一样,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是家长如果经常使用撒谎蒙骗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就会给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带来损害。久而久之,孩子发现连最信任的父母奶奶也会骗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她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就会相
41、应地受到损害啊。比如方方在一处淘气的时候,妈会说,你爸回来了,把她骗到门口。这样张嘴就来的欺骗,我是多么的无奈。但是有的时候我也怀疑,孩子过于诚实好么,像我这样,太简单单纯,在单位里也行不通啊,所以以前我对这样的欺骗也听之任之了,然而,看到宝宝现在的样子,我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希望我们的宝宝是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我们全家人一起努力好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2010-04-08 14:50:13) 转载标签: 1 岁半安全感分离焦虑哭泣探索恐惧育儿分类:煊妈心得今天上午煊煊在儿童医院顺利做完了舌系带过短手术,整个过程比煊妈想象中要顺利得多。去验血前,妈妈先一遍遍地跟煊宝说:一会阿姨会在煊宝
42、的小手指头上扎一下,挤出几滴血,还做出扎他小手的样子,逗得小家伙直乐。等快到我们时,煊爸把宝宝抱去看着前面的小宝宝是怎么被扎的,在大夫给煊宝抽血时,小家伙就那样安静地看着,一声不吭,就像是在看别人扎针一样。这让我都有些意外,他的冷静显然跟整个化验大厅里比赛谁哭得惨的氛围不符。之后去做手术,妈妈虽然也不知道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步骤,但还是大致给煊宝讲了一下,这种情况下我一定不会跟他说:不疼,男子汉不怕之类的,疼是肯定的,怕也是肯定的。我只如实告诉他:会有些疼,但是爸爸妈妈都在,大夫奶奶也会很轻很快的,不会伤着宝宝的。宝宝在手术中很伤心地哭了,既疼也害怕,抱出诊室后爸爸带着他到处看看,指着墙上的小兔子
43、画像给他讲他熟悉的三只小兔的故事,很快小家伙就安静下来了,还依依呀呀地跟我们说话,连大夫都直夸煊煊乖。舌系带过短这个缠绕我们很长时间的小麻烦终于解决了,心里轻松了。看到儿童医院那么多带孩子看病的家长,面对哭闹的孩子一脸无可奈何甚至是气愤的样子,又一次由衷地觉得,在孩子婴幼儿期越是认真对待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你就越能得到孩子懂事带给你的便利。昨晚看到圆圆妈的提议,让我讲讲是怎样培养煊煊安全感的,看得出来,圆圆妈跟我一样,也在为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而努力,在此记录的这些经验是在煊爸的指导下,结合跟煊宝朝夕相处的点滴总结出来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也欢迎各位妈咪的指正和补充。里面的第三人称代词都用的
44、他,也没有别的意思,方便而已。我们都知道,没有安全感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无法产生正常的信任感,对自身的价值常常也看得很低,人格特征表现出自卑,遇事悲观,缺乏创造力。有心理学家称安全感为人的心理免疫系统,当一个人遭遇打击的时候,有安全感的人容易从中走出来,安全感可以消化人生挫折。在我的 DDP 时代,煊爸就一直跟我说,1 岁半之前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时期。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安全感”这个词可以和“科学喂养”一起,构成这个时期宝宝的全部生活内容。那么,安全感从哪来呢?答案是:妈妈,安全感来自于婴儿和妈妈之间的亲附关系。认识到自己对宝宝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性,以及懂得如何来做一个
45、能给予宝宝安全感的妈妈,是每一个做母亲的必修课,遗憾的是,很多妈妈把它当成了选修课。那么,安全感好的婴儿是什么样子的呢?平时比较快乐,容易满足,不惧怕生人,能很好地适应陌生环境,在探索时表现出专注和自信。相反,就可视为安全感不太好的孩子,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身上的诸多问题,也许都可以从孩子婴幼儿时安全感缺乏上找到答案。煊爸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这 2 年用心,是为了以后都省心,这句话我很赞同。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呢?远离分离焦虑带来的伤害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一方面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另一方面使其产生重大丧失感和被抛弃感,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毁灭性的打击。孩子在
46、 2 岁之前,持续跟妈妈分开 9 天以上,所产生的分离焦虑将终身不可逆转。自己的孩子自己带,不仅是因为隔代教育的不足,而是为人父母者必须要给孩子的保证。在一个家庭角色健全和正常的环境成长是每一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能够跟爸妈一起生活,远比我们认为的其他物质方面的东西对孩子更重要,这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基础。很多从小把孩子扔给老人,等孩子大了却责怪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的家长,其实是不值得同情的,该被同情的反而是孩子。现在的家长大多了解这点,也有很多像我一样,为了孩子放弃工作的家长,但是在一些小事上,有时处理得不够到位。比如简单的出门,煊爸每天都会很认真地跟小宝说清楚爸爸要去上班,晚上回来陪宝宝玩,
47、他在家可以跟妈妈一起,想爸爸了可以打电话,然后高兴地跟他再见,让他等着爸爸回来。等煊爸回到家,一定是第一时间跟他打招呼,抱抱他,然后洗了手跟他玩。煊宝到目前为止,只是有几次流露出不舍,一直抱着爸爸不撒手,但是从来没有哭闹过,现在已经能每天很愉快地爸爸再见,然后帮我关好门。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有时就是这些日常的小动作在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坚持,这也是煊爸“教育”我的。关系比爱更重要2 岁前是宝宝建立和妈妈的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这种接纳跟他是否可爱、是否“听话”没有任何关系。这种依恋关系建立之后宝宝会从中得到探索外在世界的勇气和自信,同时这种契约式的关系会
48、被孩子内化而影响他日后的友谊及爱情关系的模式。无条件地爱孩子,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孩子高兴时大人都蜂拥而上地来逗弄,而孩子哭闹时一个比一个躲得远,留下来哄的那个也是一脸的怨气和责怪,我也常常听见一些家长张口就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不如弟弟乖,爸爸要弟弟不要你了”等诸如此类的话,殊不知自己的无心快语会在孩子内心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而自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无知。害怕被关系抛弃的恐惧感,甚至会让孩子在噩梦中哭醒,所以千万不要图一时的嘴快而给孩子留下难以愈合的心理伤口。怎样建立和宝宝的依恋关系,除了抛弃上述的恶习,平时跟孩子相处时应
49、该尽量做到:陪伴宝宝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尊重宝宝,多关注宝宝的需求,在满足需求时不要提条件,更不能以此逗弄宝宝;不要吝惜给宝宝多一点的爱抚,虽然一开始宝宝好像会显得有些不自然,但请相信他的内心是无比高兴的;多和宝宝交流,就像他能听懂你说的任何话一样,多给孩子一些真心实意的赞美。煊宝从 5 个月开始自己捧着带吸管的奶瓶喝水,但是白天喝奶我一定都是抱着手里喂,并且会一直微笑看着他,偶尔他也会很神情地回望我一下,多数时候是对着空气冥想,只是在他喝完奶下地之前,一定会很甜蜜地喊一声“妈妈” ,那时的我和他一样,都能感到极大的满足。煊宝的入睡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我的噩梦,因为他从哈欠连连到真正入睡要花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躺在床上会想出各种办法折腾,揪袜子踢被子,往床下扔东西,有时还会一骨碌爬起来就往床下出溜,我需要一边安抚住他,一边不停变换表演着唱儿歌、讲故事、背唐诗,直到小宝心满意足地睡着我想也许是我哄他入睡的方法不得当,但是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只能以耐心拼杀。有一次耐心耗尽,我生气地把小家伙按在了床上,冲他喊了声:睡觉!小家伙倒是安静了,但是我马上觉得愧疚不安,凑到他的小脑袋旁,真诚地说:妈妈刚才冲煊煊发火了,是妈妈不对,也许煊宝是真的不想睡觉,那我们出去玩一会再来睡吧。从那次以后,我对煊宝睡觉的事情就不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