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孤山两字诗篇一:诗词赏析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苍凉慷慨)。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2、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
2、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4、赏析诗歌五、六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
3、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2、首联两句点题。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3、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 “阔” “正” “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4
4、、请说说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涵的哲理。诗句含义: 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生“入”赋予“日” “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表现手法:把“日” “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5、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示例一: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5、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孤山寺 ”起,到“ 白沙堤 ”终。以“ 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最爱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 ,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 ,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
6、生机勃郁的感觉。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 ,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7、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诗中的细节描写。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争暖树”, “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 ,燕初来也;“没马
7、蹄” ,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8、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初平” ,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 ,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9、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行不足” ,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10、诗句赏析(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示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在湖边不停地啄泥衔草,筑建新巢。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
8、,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 “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 “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几处” “谁家”照应“早莺” “新燕” ,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 “家家” ,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这样的感觉?(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
9、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 “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 “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
10、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萧瑟苍凉(凄凉) 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极其 孤寂悲苦(悲伤) 的情绪,抒发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2、小令中“枯藤” “老树” “昏鸦” “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3 、 “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 、老树、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
11、字的一句是:_断肠人在天涯_。5、 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6、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7、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答: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3、首联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4、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