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沈阳铁路局三年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78370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铁路局三年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沈阳铁路局三年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沈阳铁路局三年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沈阳铁路局三年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沈阳铁路局三年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沈阳铁路局中共沈阳铁路局委员会 文 件沈铁办发 20098 号关于实施沈阳铁路局三年发展规划(20092011)的决定管内各单位并党委:沈阳铁路局三年发展规划(20092011)(以下简称规划)经过局党政联席会议和十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予以实施。规划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局已经实现 2006 年至 2008 年三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的基础上,立足于沈局的生存和发展,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客观把握沈局局情,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经过广泛调研,认真研究,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形成的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全局性、指导性的文件。为了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确保如期完成,路局和

2、路局党委提出以下要求:1.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全面把握规划内容。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规划对沈局现实工作及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加大学习和宣传力度。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首先学懂、学深、学透,并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逐项逐段地解读规划,做到目标明、责任清、动作快。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学习和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全面了解和掌握规划的主要内容,积极投身到确保三年规划目标实现的实际工作中去。2.系统负责,全力推进,建立落实保证机制。各单位、各部门要盯住目标、不打折扣,坚定不移地推进规划的实施。要按照系统负责、逐级负

3、责的要求,结合实际统筹安排规划的实施,对本系统、本单位承担的工作项目逐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具体推进计划,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责任人、完成时间和实施进度。要把生产经营业绩考核、月度安全经营考核作为促进规划实施的有力手段,强化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意识,约束管理行为,保证责任落实到位。通过建立落实保证机制,确保规划目标期到必成。3.发挥优势,合力作为,构建稳定和谐环境。各单位在实施规划过程中,要把形成良好氛围、保证队伍稳定、构建和谐环境作为实施规划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党、工、团各级组织要紧密围绕规划的全面实施,发挥各自的优势,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学习活动。路局综合管理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

4、识,为实施规划提供综合保证和政策支持,确保三年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沈 阳 铁 路 局 中共沈阳铁路局委员会 二 九 年 一 月 十 二 日沈阳铁路局三年发展规划(2009-201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沈阳铁路局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在全局已经实现 2006 年至 2008 年三年发展规划确定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本着“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客观把握沈局局情,立足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制定沈阳铁路局 2009年至 2011 年三年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释放运输生产力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目的,以实现“2 、3、4”总体目标为主攻方向,以 实施“三大战

5、略”为重要增量支撑,紧紧围绕扩充运输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完善路网布局和提高路网质量、加快多元经营发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加职工收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务求取得实效,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经营质量和经营实力,努力建设和谐沈局。 总体目标(即“2、3、 4”的目标):到 2011 年,全局当年多经营业收入突破 200 亿元,主业运输收入突破 300 亿元,职工人均收入突破 4 万元。三大战略:1.资源战略。定位在打西部,抓住蒙东地区煤炭资源,重点围绕通霍线和辽西北地区,充分释放设备扩能改造后的能力,通过实施超常规的运输组织措施增加运力,用能力和运力保增量,特

6、别是保证通霍线实现运量翻番。2009 年通霍线货物发送量达到 7000 万吨,2010 年达到 8500 万吨,2011 年达到 1 亿吨。三年实现通霍线货物发送量翻一番的目标。2.口岸战略。定位在打东部,重点围绕中、俄、朝经济贸易“ 金三角” 地区,构建以 图们站为中心, 辐射珲春、曲水、庙岭、和龙、八家子站的“ 大口岸” 格局。抓住 图们至珲春间的煤炭、和龙线八家子的金属矿石等增量资源,扩充珲春口岸铁路运输能力。在这个“ 大口岸” 区域内, 2009 年货物发送量达到 1200 万吨,2010 年达到 1400 万吨,2011 年达到 1600 万吨。三年实现运量翻一番的目标。3.港口战略

7、。定位在打中部,以支持和服务于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 经济带 建设为主线,重点 围绕大连、营口、锦州、丹东等港口,提高疏港能力,实现直进直出。2009 年全局港口铁路货物发送量达到 3350 万吨,2010 年达到 4050 万吨,2011 年达到 4700 万吨。三年实现港口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长70%的目标 。一、深化内涵挖潜,确保运输增量实现“三大目 标” 必须 以运输工作量的大幅度增 长做保证。到 2011 年,全局日均装车突破 18000 车,全年货物发送量突破 4 亿吨,旅客发送量突破 2 亿人。(一)运输系统货物发送量在 2008 年完成 3.25 亿吨的基础上,2009 年完成 3

8、.5 亿吨,2010 年完成 3.8 亿吨, 2011 年突破 4 亿吨;2011 年比 2008 年增长 7500 万吨,增幅 23.1%。日均装车在2008 年完成 14753 车的基础上,2009 年完成 15771 车,2010年完成 17000 车,2011 年突破 18000 车;2011 年比 2008 年日均增长 3247 车,增幅 22%。日均卸空车在 2008 年完成18024 车的基础上,2009 年完成 19000 车,2010 年完成20000 车,2011 年完成 21500 车;2011 年比 2008 年日均增长 3476 车,增幅 19.3%。1.提高运输组织

9、水平。(1)构建运输新格局。按照“组流开车、集中配空、集中作业” 的 组织 方式和区域集中运 输的思路, 围绕全局 10000 公里铁路、300 个货运站、100 个战略装车点、20 个大型物流基地建立起新的货物运输架构,使车流组织和机车运用更为高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2)优化装车组织。按照“运价率相同比运距,运距相同比运价率” 的原则,做到 “入关装满、哈局装超、管内装 长”,强化高费率、远运程装车的组织,提高货物发送平均运程和吨均收入率。2009 年-2011 年,货物平均运程每年递增 10 公里,据此计算 2009 年能够增加货物周转量 3550 百万吨公里,2010 年能够增加 7

10、500 百万吨公里,2011 年能够增加 10650百万吨公里;货物吨均收入率每年递增 3 元,据此计算 2009年能够增加货运收入 10.5 亿元,2010 年能够增加 22.8 亿元,2011 年能够增加 36 亿元。(3)用好战略装车点。从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源头治理出发,加强对战略装车点使用率的管理考核,充分发挥战略装车点在增加运量方面的“龙头” 作用。系统梳理货源结构,调整列车运行图、编组计划,把从战略装车点出发、到达主要卸车地区的列车运行线“拉直” ,使车流快速移动,确保战略装车点拉出效率、拉出效益。2009 年,100 个战略装车点货物发送量占全局货物发送总量的

11、50%,达到 1.75 亿吨,2011 年占 55%以上,达到 2.2 亿吨。(4)推进路企直通运输。2009 年,在阜新电厂、大东港、朝阳发电厂、双辽发电公司、绥中发电公司、辽河石油化工分公司、本溪钢铁集团公司、通辽发电总厂、大连湾港和北良港等 10 家企业实施路企直通运输,使全局实现直通运输的企业增至 24 家。2010 年和 2011 年,在坚持和巩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直通运输。(5)压缩周时、中时、停时。通过细抓运输组织“四要素” ,加快车辆周转。一是点上抓装卸。以快装、快卸、快取、快送实现点上提效,一次作业时间每年压缩 1 小时,到 2011 年力争压缩在 10 小时以内。二是

12、线上抓能力。提高调度指挥质量,在确保“不 丢线” 的基 础上,提高旅行速度,加速 车辆移动。三是编解抓效率。在大力开行超编组计划直达列车的基础上,强化沈阳南、沈阳西、棋盘、通辽、金州等编组站功能,以快速的编组提高车流吞吐能力,大力压缩中转时间,编组站的中转时间控制在 3.0 小时以内。四是动力抓保证。按照全局“一台车” 的思路 强化机 车运用和机车、 车流、运行线、车站“一体化” 组织 ,抓好各 环节的衔接,为 大上运输工作量提供动力保证。通过以上措施,实现货车周转时间大幅度压缩,2009 年完成 2.06 天,相当于日均节省运用车 464 辆;2010 年完成 2.03 天,相当于日均节省运

13、用车 1160 辆;2011 年完成2 天,相当于日均节省运用车 1856 辆。2.普及重载组合列车。(1)充分用好通霍线第三轮扩能改造的能力,2009 年实施“ 18+22”的货物列 车运行图架构,即:下行铺划 22 条三组合空车运行线,上行铺划 6 条三组合列车运行线、12 条四组合列车运行线,相当于每日开行 66 列 5000 吨列车,以满足通霍线增量的需求。(2)主要干线开行万吨组合列车。加大沈山、沈大、京哈和沈吉线四条干线组合列车和百辆空车大列的开行密度,在锦州山海关间铺划上行 10 条、下行 12 条,沈阳西锦州间上行 10 条、下行 8 条;在沈阳南金州间上、下行各铺划20 条;

14、在沈阳南四平间铺划上行 21 条、下行 13 条;在四平长北间铺划上行 13 条、下行 10 条;在沈吉线铺划上行 10条、下行 4 条运行线,满足开行万吨组合列车和百辆空敞大列的需要。(3)在长图线开行 5000 吨重载列车。充分发挥长图线应急扩能改造效能,实行上行“9+4”、下行 “10+5”的货物列车运行图架构,即在长图线上行开行 9 列 5000 吨重载列车和 4列普通货物列车,下行开行空车 5 列计长 83.0 的列车和 10列计长 44.0 的列车,满足增量需求。(4)充分挖掘辽西北扩能改造后的潜力,用足、用好魏塔线和锦承线“ 大双线 ”格局,魏塔线走空 车,锦承线拉重车,2009

15、 年实现辽西北地区增量 700 万吨目标,货物发送量达到 4000 万吨。3.挖掘货车运用潜力。(1)充分运用 C70 车辆。集中全局 C70 车辆,按照运量大、运程短、循环快的原则,在通霍、叶赤线和图们、本溪等地区运用,并不断加大使用比例。2009 年 C70 车辆直达专组由 2008 年的 20 组 700 辆达到 40 组 1400 辆,2010 年达到50 组 1800 辆,2011 年达到 60 组 2000 辆。 (2)实施普通货车增载。按照车辆载重和增载的限值用足普通货车能力,2009 年货车静载重达到 60.8 吨,按当年完成 3.5 亿吨货物发送量计算,日均节省运用车 162

16、 车,同样装车量全年可多发送货物 177 万吨,全年相当于多开列车535 列,节省使用机车 294 台日,日均节省运行线 1.5 条;2010 年货车静载重达到 61 吨,按当年完成 3.8 亿吨货物发送量计算,日均节省运用车 362 车,同样装车量全年可多发送货物 375 万吨,全年相当于多开列车 1134 列,节省使用机车 624 台日,日均节省运行线 3.1 条;2011 年货车静载重达到 61.2 吨,按当年完成 4 亿吨货物发送量计算,日均节省运用车 602 车,同样装车量全年可多发送货物 652 万吨,全年相当于多开列车 1976 列,节省使用机车 1083 台日,日均节省运行线

17、5.3 条。(3)用好杂型车。一是增加散粮车利用率。在粮食发运的高峰期,用足、用好粮食战略装车点能力,大力增加散粮车使用比例,减少管内袋装粮食对主型空车的占用量。散粮日均装车在 2008 年的 300 车基础上,2009 年完成 400450 车,到 2011 年完成 600 车以上。二是强化罐车使用。油品日均装车在 2008 年的 1000 车基础上,2009 年完成 1150 车,到2011 年完成 1400 车。(4)大力减少空车走行。压缩空车周时,提高空车使用效率。2009 年、2010 年、2011 年空车周时分别压缩在 0.86 天、0.84 天、0.82 天以下,与 2008 年

18、相比日均节省运用空车占用数为:2009 年 377 辆、2010 年 754 辆、2011 年 1131 辆。4.加强运输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优化全局确报系统,2009 年建成 357 个确报站和 94 个人工确报点,确报站较 2008 年的 127 个增加 230 个,增幅181%,达到全局确报和现在车信息源点全覆盖。(二)客运系统旅客发送量在 2008 年完成 18511 万人的基础上,2009年完成 19000 万人,2010 年完成 19500 万人,2011 年完成20600 万人;2011 年比 2008 年增长 2089 万人,增幅 11.3 %。2009 年至 2011 年,客运

19、收入在 2008 年完成 76.5 亿元的基础上,实现年均增长 3 亿元,到 2011 年末,客运收入突破85 亿元,增幅 11.1%。1.积极抢占客运市场。客车结构定位在拓展东北旅客运输市场上,通过增加客运能力,确保客运总量目标实现。2009 年至 2011 年,图定旅客列车开行对数每年增加 10 对,到 2011 年突破 200 对,并在结构上得到最大优化。(1)优化直通客车结构:全面优化我局在京哈、京广、京沪、京九、陇海五大干线既有列车的开行结构,在此基础上,力争实现“入滇进藏”,开行大连至昆明和沈阳北至拉萨旅客列车。(2)优化城际动车结构:以沈阳至抚顺和长春至吉林城际铁路建设为契机,全

20、力构建城际间快速便捷的动车组列车新结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间开行动车,沈大间运行时间压缩至 3 小时。开行长春沈阳北青岛、沈阳北上海动车组列车,沈阳北上海动车组列车实现夕发朝至。(3)优化区域客车结构:以沈阳为中心,全力完善东北区域客车结构;以哈大区段为中轴,以动车为龙头,以城际列车为骨架,以直达快速、区段快速相结合,打造东北黄金城际通道;以管内支线为重点,以枢纽城市为核心,夕发朝至、朝发夕归相结合,全力构建便民通道。2.提升客运收入质量。全局快车开行比例由 2008 年的 77%增加到 2011 年的85%,空调车 开行比例由 36%增加到 45。2009 年至 2011年,旅客平均行程每年

21、递增 10 公里以上,到 2011 年达到350 公里;旅客人均票价率每年递增 5%,到 2011 年实现 43元以上。3.改善客运服务设施。客运服务设施建设和整修定位在打翻身仗上,通过必要的投入,全面提升客运设施质量。(1)加快基础设施整修。一是对京哈线秦沈段车站全部站台,京哈线沈兰段和沈大、沟海、沈丹线三等及以上站,以及其他线别上的二等及以上客运站的基本站台加高为 1.25米的站台。同时,对站舍、天桥、地道、雨棚、给排水、电力、通信信号及站场线路等设施进行配套整修,共计整修 89 个站。其中:2009 年整修 50 个站,2010 年整修 20 个站,2011年整修 19 个站。二是结合哈

22、大客运专线项目,对沈阳、沈阳北、长春站进行配套完善,使其形成现代化的交通枢纽车站。对大连站设备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增加旅客候车室面积,扩建候车室和修建高站台、无站台柱雨棚。(2)实现车站上水自动化。在全局客车上水站逐步安装具有自动上水功能的设施,2009 年,在山海关、锦州、沈阳、沈阳北、四平、长春、吉林等干线上水站安装自动上水设施;2010 年,在白城、通辽、赤峰、延吉、丹东、大连等上水重点站安装自动上水设施;2011 年,在全局其他上水站全部安装自动上水设施,实现客车上水自动化作业和上水管理的规范化。(3)提升客车洗刷整备水平。新建长春、沈阳(南库)、赤峰、通辽客车机械洗刷库,对沈阳北、吉林

23、、通化机械洗刷设备进行大修。通过干线 4 个主作业点和周边地区 4 个辅助作业点的配套能力建设,形成全局客车机械集中洗刷整备作业格局,实现全局 80%以上的客车通过机械洗刷完成初步整备,客车整备质量得到全面提升。4.活化客票营销服务手段。(1)开展全局电话订票业务。在沈阳局覆盖范围内的辽宁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通辽、乌兰浩特地区建立全局统一的电话订票服务中心。(2)2009 年完成客票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实行全局范围的互联网订票、手机订票,实现电子支付,在长春、沈阳北、沈阳、大连、吉林、锦州等站实现自助售取车票。(3)完成客票安全系统建设。在 2008 年完成地区中心安全系统建设的基

24、础上,2009 年完成全局 12 个汇聚点车站的安全系统建设,并在所有客票系统窗口机(含客票代售点)和管理机上安装安全代理程序,完成外网安全系统建设,确保客票系统安全。5.全面实行“库乘分离 ”。全面实行列车服务与库内专业保洁相分离的管理机制。成立专业保洁公司,列入多经系统,按市场机制运作,实行独立经营管理,将列车卧具洗涤、备品整备项目纳入保洁公司的经营范围,从洗刷、保洁到洗涤、整备全部实施专业化管理,实现旅客列车库乘的全面分离。(三)货运系统以优化货运资源、加快设备保安全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货运系统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1.全面优化货运资源。通过优化货运站、专用线、集装箱办理站布局,清理

25、、整顿、整合货场和专用线的使用,实现扩充货物运输能力、增运增收和提高运输效率的目标。(1)优化货运站布局。一是减少货运站。结合战略装车点建设,进一步加大战略装车点经济吸引区内的货运业务整合,将货源向战略装车点转移;对年货物发到量较小的货运站进行整合,将货源向邻近较大的货运站转移。全局货运站总数由 433 个减少到 300 个以内,货运站间平均距离由 21 公里提高到 30 公里以上。二是对货运站的业务办理范围进行调整,对沈阳、长春、通辽、大连、吉林枢纽货运站进行合理分工,实现枢纽内货运站专业化。(2)整合集装箱办理站。对集装箱年发到量不足 100TEU及不符合集装箱办理条件的 10 个集装箱办

26、理站停办集装箱业务。(3)整合货物专用线。按照货源有出路、效率要提高的原则,组织货源有目的集中,对运量较小的专用线进行整合,取消年发送量 5 万吨以下专用线的共用和超品类办理业务;关闭 5 万吨以下的专用线 60以上。三年内实现关闭专用线 200 条,其中:2009 年 60 条,2010 年 60 条,2011 年 80 条。2.提高装卸机械化比重。适应货物规模化运输和煤炭等散堆货物增量需要,增加机械化卸车比重,压缩作业时间,降低人力装卸所占比例,三年内基本实现煤炭等散堆装货物卸车机械化。2009 年至2011 年,投资 3500 万元,购置抓料机 24 台,投入到卸煤大点。到 2011 年

27、,全局装卸机械化比重由 2008 年的 60%提高到 70%。3.完善货运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是安装支线货物列车保安设备。在棋盘、赤峰、叶柏寿 3 个主要货检站配齐超偏载检测装置,配齐用于超载货物复检的轨道衡。2009 年,在棋盘站安装 4 台超偏载检测装置、1 台轨道衡。2010 年,在赤峰站安装 3 台超偏载检测装置。2011 年在叶柏寿站安装 3 台超偏载检测装置。二、加大重点项目投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充分发挥沈阳局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 4 个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同时,通过加大硬件投入,深化生产力布局调整,从源头上解决影响运输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关键问题。

28、 (一)机务系统深度进行资源整合,全力构建“大检修、大运用、大整备”格局。1.建设机车检修基地。撤销锦州、山海关、梅河口中修,按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目标,对通用设备、检修流水线及工艺装备等采取利旧的方式,在苏家屯机务段建设 10 个内燃中修台位,与既有 4 个电力中修台位一起,共同形成年中修电力机车 250 台、内燃机车 500 台能力的综合性机车检修基地,具备电力、内燃机车大修条件,满足全局电力、内燃机车的中(大)修需要。通过实行互换修,提高互换配件利用率,大力压缩机车在台时间,采用先进的喷漆、烘干设备减少喷漆停时,采用整车试验装置取消上线试运,实现检修停时压缩 30以上,按每年中修

29、400 台机车、平均停时 15 天计算,相当于每年增加1800 个机车运用台日、每天增加 5 台运用机车。2.逐步实施机车转型。(1)实施客运机车转型。按照客运机车向高速发展的要求,客运机型以 SS9 型电力机车和 DF11 型、DF4D 型内燃机车为主,集中配属沈阳机务段。其中京哈、沈大、沈山、沟海4 条电化区段由 SS9 型机车牵引,动力满足 160 公里/小时需求。在电化区段,现由内燃机车牵引的 46 对客车,逐步向电力牵引过渡,用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在非电化区段,逐步淘汰 DF4BK 型机 车,向 DF11 型、DF4D 型内燃机车过渡,实现牵引速度 140 公里/小时需求。三年总计

30、需更换 60 台。(2)实施货运机车转型。在电化区段,向铁道部申请逐步增配 80 台 SS4 型或新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在京哈、沈大、沈山、沟海等电化区段取消内燃机车,普及电力牵引。在非电化区段,逐步淘汰老型内燃机车,向新型大功率内燃机车过渡,实现单机牵引万吨。对以通辽为中心的西部区域配置和谐型大功率内燃机车,辐射通霍、京通、大郑、平齐、通让、叶赤、锦承等线,普及万吨牵引,满足路局资源战略对牵引动力的需求。以吉林为中心的东部区域向和谐型大功率内燃机车和 DF8B 型机车过渡,辐射长图、沈吉、梅集、苏抚、沈丹等线,牵引定数实现 5000 吨系列,满足路局口岸战略对牵引动力的需求。锦州机务段以津沈电

31、化和山海关分界口交路拉通为契机,积极实施入关战略,运用重心向沈阳西和山海关发展,为货运交路向关内继续延伸储备能力。3.加快整备资源整合。(1)对 14 个整备车间(折返所)进行精品化建设。其中:整备车间 12 个,折返所 3 个。2009 年完成沈阳西、叶柏寿、金州、通化、通辽南、珠斯花,2010 年完成长春、白城、长春北、图们,2011 年完成本溪、赤峰、梅河口、苏家屯北。整备车间(折返所)在软硬件建设上,采用现代化的整备技术装备,满足对机车检查、保养、保洁及上油、上水、上沙的需求。(2)取消 7 个整备工作量较小的机车折返所,即:陶赖昭、大官屯、凤凰城、盘锦、葫芦岛、烟筒山、朝阳川。同时,

32、通化整备车间油库建成后,以通化为支点重新调整通化支线机车交路,取消浑江折返所。4.提高救援装备水平。重点建设沈阳救援基地,结合哈大客运专线还建工程,在沈阳站南四条半线建设沈阳救援基地,配备进口 160 吨救援吊车 1 台,国产 160 吨救援吊车 2 台,具备同时对两个事故地点展开救援的能力。对既有救援点进行整合,取消陶赖昭救援列车,将瓦房店救援列车迁至金州。同时,为 14 个救援列车配齐救援机具。5.提升供电装备质量。(1)完善供电检测体系。一是对接触网检测车检测设备全面更新升级,保证接触网动态检测质量,2009 年完成。二是为每个接触网车间(工区)配备 1 台红外线热像仪,对接触网主导电回

33、路不畅造成过热烧损故障实现不停电监测,总计配备 32 台,2009、2010 年各完成 16 台。三是为供电段(不含吉林)配备 2 台附盐密度测试仪,有效监测分析供电设备污染情况,总计配备 6 台,2010 年完成。(2)提高维修及抢修能力。一是对沈山线各站隔离开关实现远动,缩短故障查找时间,2010 年前完成。二是配备恒张力架线车 1 台为全局使用,配属沈阳供电段,减少非张力放线造成接触线硬点。三是在 160 公里/小时以上区段接触网车间(工区)配备双台轨道作业车,提高天窗作业效率和事故抢险能力,总计配备 8 台,其中秦沈间 2 台,京哈间 6 台。四是为沈阳、长春、锦州供电段各配置 1 套

34、牵引变电所电子板线路测试仪,使供电段具备对自动化系统板件故障查找修复能力,降低板件维修成本,2009 年完成。(3)加快设备更新改造。一是对沈山线滑板式分段绝缘器更换空气绝缘式分段绝缘器,总计 240 台,2009 年完成。二是对重污染区段绝缘子更换复合绝缘子,总计 15000 个,2009 年至 2011 年各完成 5000 个。三是对远动设备加装防雷装置 118 处,2009 年完成 50 处,2010 年完成 68 处。四是对沈大线电力自闭、贯通变台改造,将 44 个站 88 个控制点改造成箱式变电站,提高供电可靠性,2010 年完成。(二)车辆系统调整车辆检修布局,优化检修工艺,压缩客

35、货车段修在台时间,压缩客车入库检修时间,压缩货车检修残车数量,提供安全可靠的动车、客车、货车运力保障。1.完善沈阳客车检修基地。完善沈阳客车检修车间工艺和工装设备,迅速形成年利用 200 个工作日完成 1600 辆客车以上的检修能力。(1)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实现每辆客车入段在台位检修时间由原来的 8 天压缩到 4 天,客车摘车入段到恢复编组由16 天压缩到 8 天,按照年检修 1600 辆计算,每天多提供 30辆的运力。(2)配齐第一期工程暂缓配置的配件、轴承智能立体库,超声波清洗机等 9 种工装设备,逐步调整生产工艺流程,适应大规模的段修生产。2.建好动车“三所一基地 ”。(1)新建南关岭动

36、车运用所。结合哈大客运专线工程,在大连南关岭新建 4 线长编组检修库和临修库、洗刷库,新建存放 20 组动车组的停留线和调车线,形成同时检修 8 组动车组、存放 20 组动车组的能力。2009 年开工,2012 年竣工。(2)新建文官屯、长春动车停留所。结合哈大客运专线工程,配套建设文官屯、长春动车停留所,满足京哈线、哈大客运专线动车组大量开行后,动车组停留、日常检查和客运整备作业要求。文官屯动车停留所满足 30 组动车组停留能力,长春动车停留所满足 20 组动车组停留能力。2009 年开工,2012 年竣工。(3)新建沈阳动车组检修基地。利用沈阳客车厂现有场区,建设满足三级修程要求,预留四级

37、修能力的动车组检修基地,满足 100 组动车组检修需要,2011 年前完成。在建设“三所一基地” 的同时,2010 年扩 建沈阳动车运用所,新建 3 线 6 列位标准检修库,由原来同时检修 8 组短编组动车组增加到 14 组;在原皇姑屯车辆段位置新建 10 条 250米长存放线,达到存放 34 组动车组的能力。通过上述工作,全局同时检修存放短编组动车组的能力将达到 104 组,其中沈阳增加 46 组,大连增加 20 组,长春增加 18 组。3.完善货车检修资源。(1)大连北检修车间搬迁至金州。按照 3 线 21 台位设计,具备检修 70t 级货车 能力,解决大连地区 70t 级货车检修问题。按

38、照一班制组织生产,台位利用率 1.6 计算,年货车段修能力由 6000 辆提升至 8400 辆,较原来提高 40%;年检修回送车由 7300 辆减少至 1000 辆,减幅 86%。(2)货车轮轴基础工艺线改造。瞄准货车轮轴“检修及加工数控化,检测及组装自动化,过程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在苏家屯、吉林车辆段车轮车间实施货车轮轴基础工艺线改造,每日检修能力由 50 对提高到 75 对,满足 21 吨、25 吨轮轴的组装及检修需要,确保 70 吨级货车检修生产。4.调整货车运用资源。适应路企直通和战略装车点建设要求,积极调整列检和站修布局及生产组织,按照“入点、入港、入场” 的原则,设置移动列检对战略

39、装车点发出列车进行检查作业。货车辅修任务由段修所在地的 5 个站修作业场承担。(1)调整列检布局。弱化山海关、四平列检,撤销锦州、梅河口、阜新、大连北列检,强化金州、苏家屯、沈西、灵山、本溪、鲅鱼圈列检。随着赤大白铁路建设,设置大木头列检。随着北煤南运及锦州港的扩能建设,设置高天列检。随着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的开通,设置德化列检。随着通钢新厂建成投产,设置金珠列检。(2)调整列检生产组织。一是全面推进列检人机分工检查的作业方式,沈西、山海关、四平列检全面实行人机分工检查,对 TFDS 设备能够检测的部位室外检车员不再进行检查作业。二是港口、钢厂、电厂附近列检撤销后,加强技术交接力量的建设,强化锦州

40、港、通钢及其他较大企业的列检及临修能力,确保车辆运行安全。(3)组建列检移动检修组。针对 100 个战略装车点,确定发出列车的四种检查方式:一是对 29 个战略装车点所在地有列检的,由列检负责检查。二是对 13 个战略装车点整列配空前经列检检查作业的,由列检负责检查。三是对 23 个距离列检近的战略装车点,且装车量多,设置列检移动检修组负责检查。四是对 35 个距离列检远的战略装车点,且装车量少,由车站人员按车辆部门提供检查标准负责检查。(4)调整站修布局及生产组织。承做辅修的站修作业场由 13 个减至 5 个,分别是:苏家屯、金州、锦州、吉林、通辽站修作业场。站修作业场生产组织变为与列检同班

41、制。5.完善“5T”设备资源。(1)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HDS)建设。新建 52 台,改造 241 台设备,其中:2009 年,完成通霍线复线红外线探测站 26 台设备建设,增加车号智能跟踪设备 26 台。2010 年,完成沈大线 35 台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统型机(双探)改造,完成大郑、平齐、沈吉、沈丹、锦承、长图、长白线合计 206台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配套车号智能跟踪装置安装。(2)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PDS)建设。新建11 套系统,其中:2009 年在沈大线金州上行,通霍线通辽上行,沈大线灵山下行,沈丹线本溪上行,京通线通辽下行,牡图线图们上行安装 6 套。2010 年在平齐

42、线四平上行,锦承线叶柏寿下行,平齐线白城下行,梅集线梅河口上行,沈吉线吉林北下行安装 5 套。(3)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FDS)建设。新建28 套系统,其中:2009 年在京通线赤峰上、下行,锦承线叶柏寿上、下行,平齐线白城上、下行,牡图线图们上行,集通线通辽下行,沈山线锦州上、下行,锦承线锦州上行,平齐线四平上行,沈大线本溪上行,长图线吉林北下行,沈吉线梅河口上、下行安装 16 套。2010 年计划在沈大线灵山上、下行,京通线通辽下行,金城线金州上行,长白线大安北上行,沈大线金州上行,通霍线通辽上行,大郑线通辽下行,沈丹线丹东下行,白阿线白城上行,梅集线梅河口上行,通让线通辽上行

43、安装 12 套。(4)车辆滚动轴承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建设。新建 5 套系统,其中:2009 年在京哈线四平上行,沈大线灵山下行,京通线通辽下行,通霍线通辽上行安装 4 套。2010年在沈吉线吉林北下行安装 1 套。(5)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CDS)建设。2009 年,在吉林、通化、白城、通辽、赤峰 5 个客车整备所,吉林、通辽、白城、赤峰 4 个客列检安装 TCDS 地面设备 ,在 33 组 25K/G/B型客车上安装车载装置。(6)重点雷区的“5T”房屋综合防雷改造。2009 年,完成多发雷区 5T、AEI 房屋综合防雷改造 100 处。(三)工务系统突出“建设 三个基地、

44、推 进木枕退役、实施三项贯通、加快长轨普及、加大道口拆并改力度”五 项重点,均衡提升设备质量,促进设备基础和管理水平同步提高,为运输安全、能力扩充、装备提升提供基础保障。1.建好三个基地。(1)建设沈南现代化新轨焊轨基地。2009 年,在沈南建设两条焊轨生产线,采用“U”型布置工艺,单条生产线焊轨能力达到 600-650 公里,双条达到 1200-1300 公里,满足东北地区既有和新建铁路长轨需求。同时,购置或改造 1 列 500米长钢轨运输车,新购置移动接触焊机(车)1 台。2010 年,再购置或改造 1 列 500 米长钢轨运输车,购置移动接触焊机(车)1 台。(2)建设沟帮子标准化旧轨整

45、形焊轨基地。2009 年改造沟帮子焊轨生产线,增设调直机和精磨机等安装工位,满足25 米旧轨整修焊接需要,年生产能力达到 100 公里旧轨整修焊接及 200 公里再用轨焊接能力。(3)建设七家子大型养路机械停留基地。2009 年,将七家子客车库改造为大型养路机械停留基地,满足大型养路机械集中停留需要。2.推进木枕退役。(1)干线正线实现砼枕道岔贯通。一是京哈干线道岔更换可动心道岔。京哈线沈兰间动车组通道现有 406 组固定型辙叉提速道岔,利用铁道部大修计划,每年解决京哈线更换可动心提速道岔 60 组,沈山、沈大线普通提速道岔 170 组。这三条线更换下来的砼枕道岔,就近合理地更换到其他干线或到

46、发线。二是将处于重载通道的主要干线正线木枕道岔更换为砼枕道岔。总计更换 1873 组,其中:2009 年 650 组,2010 年 623 组,2011 年 600 组。三是主要编组站驼峰木枕道岔实现砼枕化。将沈阳西、沈阳南、灵山、棋盘、四平、锦州等 6 个编组场驼峰道岔更换为砼枕道岔,总计 78 组。其中2009 年 33 组,2010 年 21 组,2011 年 24 组。(2)区间、站内(包括到发线)咽喉实施砼枕贯通。按照线路等级、重要程度,结合正线砼枕道岔更换解决正线木枕,其它地段三年内集中安排解决,最终实现区间、站内(包括到发线)咽喉砼枕贯通。一是正线咽喉更换木枕。在管内主要干线更换

47、正线砼枕道岔的同时,对这些通过地段正线咽喉木枕进行同步更换,总计更换 11 公里,实现干线正线砼枕贯通。2009 年更换 5 公里,主要解决沈吉、大郑、平齐、沈丹、沟海线。2010 年更换 6 公里,重点解决京通、长图、通让线。二是正线有碴桥更换木枕。将有碴桥上木枕全部更换为砼枕,总计 12.2 公里。2009 年更换 7 公里,2010 年更换 5.2 公里。三是干线客车进路到发线更换木枕。总计延长 34.3 公里,2009年更换京哈、沈大、沈山、沈吉、沈丹、沟海、大郑、平齐线,计 20.7 公里,2010 年更换长图、京通线,计 13.6 公里。3.强化西部煤运通道三项贯通。(1)西部煤运

48、通道正线型砼枕贯通。对通霍、大郑线现存 378 公里 69 型砼枕全部更换为型砼枕,其中:通霍线267 公里、大郑上行线 111 公里。通霍线:2009 年更换 114 公里,2010 年更换 100 公里,2011 年更换 53 公里。大郑上行线:2009 年更换 57 公里,2010 年更换 54 公里。(2)西部煤运通道正线 60kg/m 钢轨贯通。通霍线:将现存 53 公里焊接接头低塌、轨条状态不良的 65kg/m 钢轨更换为 60kg/m 长轨,实现 全线 60kg/m 长轨贯 通。高新线:将现存的 59 公里 50kg/m 钢轨更换为 60kg/m 长轨,实现全线60kg/m 长轨

49、贯通。(3)西部煤运通道正线两侧封闭贯通。2009 年,完成大郑线新立屯至通辽间 195 公里封闭。2010 年,完成平齐线四平至郑家屯 92 公里两侧封闭。大郑线大虎山至新立屯、通辽至郑家屯间 165 公里和高新线、通霍线随着增建第二线的完成同步实现封闭。4.加快普及长轨。对管内正线普轨和正线长轨未贯通及缓冲区需焊复的地段,采取焊夹结合的方式,全面更换长轨和焊复。(1)主要干线正线无缝化贯通。铁道部每年新轨大修 550公里,更换下来可利旧的整形轨 120 公里、再用轨 330 公里,按照分级使用的原则,结合新轨、整形轨、再用轨大修,合理利用。2009 年,完成京哈线 160 公里、沈山线 122 公里、沈大线 63 公里、沈吉线 43 公里、大郑线 100 公里的新轨大修,完成长图线 74 公里、锦承线 46 公里、拉滨线 80 公里、四梅线 43 公里整形轨大修,再用轨大修重点安排在长白、长图、京通、沈丹、葫西、和龙、新义、葫支、浑白线以及曲线侧磨轨更换等。2010 年至 2011 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到2011 年末,完成其它正线钢轨无缝化任务。(2)主要干线正线砼枕道岔无缝化贯通。总计 1823 组。 2009 年,完成京哈、沈大、沈山、沟海线,计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