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元教学计划四年下学期 教师姓名: 2009 年 2 月 22 日单元名称小数意义的认识和加减法具体内容1、小数的意义 2、小数大小的比较3、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4、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3.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4.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5.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6.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7.结合具体
2、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是把第一学段结合元、角、分理解的小数的意义拓展到生活更广泛的领域,如用小数表示的身高、体重、时间、温度、面积等。在这些不同的生活领域使用的小数,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也是小数与整数的共同的基础,即十进制计数法。所以进一步认识小数,首先要认识小数的数位及其小数的单位。进而才能理解用小数与单名数表示的量和用整数与复名数表示的同一个量之间如何相互转换,也才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之间如何比较大小。小数加减运算的基础是整数的加减运算,为此必须理解小数加减运算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的道理;其次,要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
3、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以便根据运算的需要决定在小数的末尾是否要添上“0”或去掉“0”。课时分配1、小数的意义和小数大小的比较 4 课时2、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4 课时3、练习一和练习二 3 课时二单元教学计划年 班 教师姓名: 2009 年 月 日单元名称 认识图形具体内容1、 图形分类 2、三角形分类 3、三角形内角和 4、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5、四边形分类 6、图案欣赏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2.在分类活动中,认识并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3.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
4、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4.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5.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重点难点图形的分类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方法。图形的分类不仅是认识图形特征的重要方法,也是整理知识,识别知识之间的关系,把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三角形按角的特征分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分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三类。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重在经历测量、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得探索图形规律的直接经验。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重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收集、整理实验
5、结果,发现和描述规律的过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描述:一是三角形两条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二是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弄清这两种说法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理解“任意”的含义。课时分配1、图形分类 1 课时 2、三角形分类探索和发现(一)探索和发现(二)5 课时 3、四边形分类 1 课时 4、图案欣赏 1 课时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 小数乘法具体内容1、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2、小数乘小数的乘法3、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4、小数的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2.利用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
6、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结合实际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4.在实际情境中,探索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5.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如何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6.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进行简便运算。重点难点小数乘整数的乘法,重点是建立小数乘整数的乘法与相同小数连加运算的联系,特别是能借助小数的直观模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乘法,并解释算法的过程。小数的乘法运算也是以整数的乘法为基础。无论是小数乘整数,还是小数乘小数点,如何把它们转化为整数之间的乘法,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解决这个“转化”:一是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小
7、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二是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把小数的乘数通过小数点移位变成整数后,其积扩大的倍数,与乘数的小数点的移位有什么规律性的联系;三是基于前面的探索,会把小数的乘法转化为整数的乘法,并能根据乘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小数的位数)。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课时分配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3 课时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 课时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4 课时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 认识方程具体内容1、 用字母表示数、2、 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 3x+2=5,2 x-x=35
8、、初步学会用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的两个性质,并能用其解简单的方程。3.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能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4. 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学会解形如 2xx=3 这样的方程,并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本单元“字母表示数”,是用来刻画在某个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中,可以取不同数值(不能只用一个数表示)的量,以及这样的量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示了许多具体的算式,用它可以简捷地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这一层意义与作用,是重点也是难点
9、。进而,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就可以用字母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方程。怎样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即列方程),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前提。怎样根据方程求出其中的未知数(即解方程),就要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简单的方程可以用加与减、乘与除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求解,但重点是放在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上。因此,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就成为解方程的重要基础;要借助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化解理解等式性质的难点,使得学生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会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的问题,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归宿。
10、由于初次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用方程的解题格式的规范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课时分配1、用字母表示数 2 课时 2、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和等式的性质 4 课时3、解简单的方程:如 3x+2=5,2 x-x=3 和初步学会用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课时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 观察物体具体内容看一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 我说你搭(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 , 搭一搭(还原立体图形)单元教学目标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 4 个小正方体搭成)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形,也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相互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3、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逐步养成了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1.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几何的直观作用;2.在观察、操作中等手动活动中,能独立进行思考,并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分配1、看一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1 课时 2、我说你搭(按指令搭出立体图形) 2 课时3、 搭一搭(还原立体图形) 1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