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发展核能利大于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72062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发展核能利大于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发展核能利大于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发展核能利大于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发展核能利大于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发展核能利大于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发展核能利大于弊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 2010 年 7 月 19 日发布的最新数据称,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09 年年中国消费了 2252 亿吨油当量,较美国高出约 4,美国消费了 2170 亿吨油当量.而纵观当今中国能源的结构, 2011 年底全国电力总装机达到 10.5 亿千瓦。其中,火电 7.6 亿千瓦,占装机总量72.4%;水电装机 2.3 亿千瓦,核电装机 1191 万千瓦,风电装机 4700 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 27.5%。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仍是以火电为主。中国的核电发电量,仅占全部发电量的 2%,与 14%的世界平均水平

2、相比,差距很大。而火电的主要燃料是煤。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 1886 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 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 1.45 吨,即全国年产 19 亿吨煤炭匡算,只能在开采 100 年左右。而煤炭的形成要经过上亿年的时间,这就表示,一百年后中国的煤炭储量将消耗殆尽。再看其他的能源。全球天然气储量为 143 万亿立方米,按 1991 年全世界天然气消费是 2.1 万亿立方米估算,可供消费 67 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达 13331 亿桶,其中包括处于积极开发阶段的加拿大油砂储量和由委内瑞拉政府上调的本国官方储量。以 2009 年的年开采速度计算,可开采 45.7 年。太阳能是一种清洁

3、无污染的能源,但发展太阳能投资太大,再加上光辐射的不稳定性,以及材料的寿命限制,太阳能很难在全国普及。据预计,到 2030 年太阳能发电占全球总电量的比例不会超过 10%。潮汐能、地热能、风能都是新型清洁能源,但它们都受到严重地域限制,无法成为未来的主导能源。由此看来,加速发展核能并且广泛普及核能是中国应对能源危机的最好出路。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核能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甚至让人感到恐惧(也许是因为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 。核能固然有弊有利,弊端好比成本,利益好比收益。于是,我们就来具体探究一下,生产“核能”这种商品是赚了还是亏了。我们先来看看核能的威力。到家都知道,核能的产生是因为铀 2

4、35 在裂变的时候发生了质量亏损。根据质能方程,一千克铀 235 完全裂变所释放出的能量为 7.681013焦耳。说形象一点,这个能量相当于 2500 吨煤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再举一个熟悉的例子吧,原子弹的爆炸原理与和发电原理相同,都是通过铀 235 的裂变释放能量。广岛原子弹爆炸形成了 10 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象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 16 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而后来证明,广

5、岛原子弹中的铀只有 1.3 发生了裂变。也就是说,广岛原子弹只释放了它 1.3%的能量。再看看核能开发的可持续性。目前已知的铀资源的“可采储量”为 300100 一 400100t,足以为全球已建成的440 座核电站提供 50 年的核燃料。不过,铀燃料若以日前流行的“一次通过”模式发电,则天然铀中大约仅有 0.7%的铀 235 用于核裂变反应。换言之,大约 99%的铀资源并没有得到利用,这就产生了大量核废料,必须以某种方式被储存或被分解处理。然而,从长远来看,如果能够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则可以将未能得到利用的那部分铀235 转化为钚 239 完成核裂变反应。这种“封闭式循环”反应堆的应用能

6、够以 50 倍以上的速率扩大核燃料的利用。利用这一技术,就可以大大增加用于发电发生核裂变反应的燃料。甚至可以说,核能的这种可持续性扩展利用将有望使地球上已探明的核燃料使用 1000 年以上。如果说这还不算“可出续发展” ,那么,在这一千年中,人类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寻找一种可以替代核能的新能源。再者,核能也是一种清洁能源。与火力发电相比,只要保证核能的安全,核电是几乎不会污染环境的。而火力发电会因大量燃烧煤而产生大量的 SO2,就算对煤进行脱硫处理,也会产生大量的 CO2,严重影响大自然中的碳循环,加剧温室效应。另外,铀 235 除了用来裂变之外,没有其他用途。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

7、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 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 30 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以上都是核能的优势所在,而这些优势是其他能源所无法替代的。下面再来分析核能的弊端。众所周知,安全因素是阻碍核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著名的切尔诺贝利爆炸事件就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和安全事故,8 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320 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2294 个居民点受到核污染,800 万公顷土地成为放射性尘埃降落区。当年距核电站仅 3 公里的普里皮亚季,约5 万居民全部被疏散,如今仍是一

8、座无人居住的“死城” 。类似的事故还有 1979 年 3 月 28 日三英里岛核电站事故、1968 年 1 月 21 日图勒核事故、1987 年 9 月 13 日戈亚尼亚核事故、1993 年 4 月 6 日托木斯克-7 核爆炸、1970 年 12月 18 日加卡平地核事故,以及 2011 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不过,据统计,每年因火力发电而死亡的人数远多于因核事故而死亡的人数。人们对核电核事故如此恐惧,主要是因为核事故的神秘感。就像当年人们对非典的恐惧一样。其实,当年中国因普通肺炎而死亡的人数大大多于因非典而死亡的人数。再者,核事故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是其他自然因素,而并非设备

9、本身的安全隐患。比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就是因为操作员粗心大意并违反了规程,部分是由于他们未察觉反应堆的设计缺陷。一些程序的不规则促成了事故发生。另一原因是安全干事和负责该夜实验操作员之间的通讯不足。而 2011 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则是因为天灾,并非人祸。所以,综合各方面数据,核电的安全程度其实并不低于传统火力发电。发展核电还有一个弊端,就是核废料的处理问题。由于高放射性核废料的衰变期长达数万年,所以国际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处理办法是深地质处理法,也就是将高放废料保存在地下深处的特殊仓库中永久保存。而中国在核废料处理上是有一定的地域优势的。在一些荒漠,地质结构比较稳定的地方,进行深地层的处置,这是得

10、天独厚的。而且,为核电站提供核燃料的铀矿矿藏一般都蕴藏在断层较多、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但是只要不开采它们,这些铀矿床并不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核废料处置库建设在一个没有地质断层,地壳运动稳定的地方,深度比铀矿床要深很多,周围又设 有防护辐射的工程屏障,使其与外部环境相隔离。既然与地表隔离条件不好的铀矿床都不会对地表环境造成什么影响,那么专门建设的核废料处置库必然比天然的铀矿床更加安全。还有就是发展核电所面临的技术方面的挑战。目前世界核电技术分为三代,中国运行核电站均为二代(或称二代加) ,而正在建设中的山东荣成高温气冷堆已经属于四代技术。中国的核电技术已跃居世界一流水平。综上所述,核电具有能量大、污染小、安全性强、可持续利用等特点,再加上中国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国际地位,发展核电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化石能源,增强国际影响力,拉动经济增长。而且,中国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也对核废料的处理大有帮助。只要操作得当,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非常小。因此总的来说,中国发展核能利大于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