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旅游景观视线环境设计,第一节 旅游景区景观视线分析,第二节 旅游景区景观环境设计,(一)景观概念()说文解字:景者,光也,从日,京声。,第一节 旅游景区景观视线分析,“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的整体外貌,即由客观存在和人的主观反映共同构成的相互联系、和谐的综合体。它既是一种自然景象,也是一种生态景象和文化景象,是一门占有时间、空间、有形有色的以至于有声有味的立体空间艺术。,景观:“景”就是平常所见的事物,“观”则是人对“景”所产生的各种主观感受。所以,现代景观的概念是由客观存在和人的主观反映共同构成的。,(二)景观的分类()1、从景观的构成要素分2、从景观的空间尺度分3、从景观的客体构成分
2、4、从物质构成的角度分,1、从景观的构成要素来看 空间景观 心理景观 生态景观,空间景观:是指构成景观的客观事物在空间上分布形成的景观。心理景观:是指外界客观事物在旅游者心中映射而产生的感受。生态景观:是指景观的生态化和对景观环境的生态保护。生态景观保证了景观的可持续性。,“观”:主要表现为审美主体对景区中各种景观或客观存在的直观感受。影响景观认知的主要是外观特征。“品”:是旅游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文化素质、思想感情等,运用联想、想象、移情、思维等心理活动开拓景观已经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悟”:是指旅游者从客观景观或联想中调出来,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哲学思考,以获得对景观
3、意义的深层次把握。,从心理景观产生的过程来看,心理景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从景观的空间尺度来看微观层面景观:20-25m中观层面景观:26-110m宏观层面景观:110-390m,空间,场所,领域,从人的景观感觉来看,这就是:25米以内-近景(较亲密)25-110米-中景 (中等尺度)110-390中景(宏伟) 这些尺寸主要应用在现代景观的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中,3、从景观的客体构成来看人文景观: 经过人为干预形成的景观。自然景观: 自然界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景观,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各要素相应的变化,进而导致景观的变化。,4、从物质构成的角度来看:硬质景
4、观 是指用人工材料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如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各种大小建筑物、雕塑、大理石和花岗岩铺地等。这种景观它的存在具有较长的时间性。软质景观 是指用非人工材料或主要以给人工材料创造的景观,如草坪铺地、整形灌木、树篱、水体等。这种景观具有较短的时间性。,(三)景观的特征() 1、景观的地域性 2、景观的继承性 3、景观的生态持续性,1、景观的地域性:异质性,自然景观地域分异,2、景观的继承性:时间上:旧有的旅游景区在深入开发时对于原有景观要修旧如旧;空间上:景观要与周边空间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3、景观的生态持续性 是指在一定限度内要维持自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正常循环
5、水平并增加系统适应性和稳定性,增强为人们传递文化和美学信息的能力。,二、视线与景观效果(一)观景的行为方式 “动”与“静”以视线动与否来划分。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论山水画:“山水有可行者,可望者,有可游者,可居者”,说明山水景观的构图内容。其中“行者”为路,“游者”为人,二者属于动态观赏的景象;“望者”为远景,“居者”为屋,二者属于静态观赏的景象。“动”就是“游”,“静”就是“息”,游与息是游人的目的和要求,也是园林布局的主要内容。因此景区的规划设计应从“动”与“静”两方面考虑景的观赏。,二、视线与景观效果(一)观景的行为方式(),观景方式,1、动态景观根据旅游者移动的方式,动态景观可
6、以分为四类:乘车:速度快、视野较窄、可选择的景观少。 因此,应注意车行道沿途重点景观的设计,兼顾景观的连续性、节奏性和整体性。,乘船:视野较为开阔,速度较慢,视线变化较自由。骑自行车:较高的自由活动空间,观景方式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关注的景观往往具有中远尺度特征。缓慢步行:视线最为自由,是动态观赏景观的最佳也是最常见的方式。,2、静态景观 旅游者的视点位置与景观之间相对固定。,在为静态观赏点设计景观视线时,应注意全面设计,不能只考虑主要景观视线,对于其他方向上的景观视线效果也应追求优化。,在游览路线上,有系统地布置多种景观;在重点景观地区,应使游人停留下来,对四周景观细致观赏,然后引导游人继续进
7、入下面的游览路线。动态观赏要形成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静态观赏如同观看风景画,有主景和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三)景观视线分析() 在景观视线分析时,观赏距离和观赏角度时值得注意的两个主要的要素。1、观赏视距 观赏视距是指观景点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假设景物高度为H,景物宽度为W,视距为D,那么:景物高度与视距的关系为:D3.7H景物宽度与视距的关系为:W1.2H,三、景区景观视线设计理念(),(一)一个主旨:对旅游者的人文关怀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对景区中历史遗留下来的人文景观的修缮与凸显;应注重景观内涵的丰富,多营造具有启发意义的景观,少一些没有文化或与景观文化氛围相悖的景观
8、为旅游者提供舒适完美的景观视线效果,(二)两个原则:因地制宜、顺应自然1、景观设计应坚持地域性原则2、景观设计应充分运用当地条件,顺应自然材质应尽量取自于当地;设计出的景观与景区的整体气氛一致。,(三)三个关怀:动态与静态、日景与夜景、景观与观景1、动态与静态 景区中的美景常存在于这动与静的变化中。 “柳浪闻莺”则是目观耳赏的动中的美;“九溪十八涧”的潺潺流水、“黄果树”瀑布的轰鸣,都是动态风景展示的自然美。 动态景观:激情动感,但是降低了静谧性、破坏了空间私密性。通常限于某一空间范围内,尽量减少对整个景区环境的干扰。,1、动态与静态 静态景观:安静、和谐,适合旅游者游憩和私人活动。 “平湖秋
9、月”和“三潭印月”都是静中的美;在设计时,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区位、比例等关系。 “曲院风荷”和“南屏晚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声的含蓄美。,2、日景与夜景 景区在设计时在时间应该具有相对变化性,即预先考虑到景观在不同时段的景观变化。 不同时段主要是指日景、夜景、四季景观的变化。,3、景观与观景 即景观的功能化与设施的景观化之间的关系。 景观的功能化是指设计景观时不仅要考虑景观的美感度,同时还要将景观与功能设施结合起来。 设施的景观化要求跳出仅仅立足于观景点进行景观设计的局限,还要立足于景观来设计观景点的景观效果。即观景点的景观效果要与整个景区氛围一致,称为景区中一道风景线。,一、景观设计的重点区
10、域(一)景区出入口()1、区域范围 景区出入口景观设计关注的主要区域包括景区大门、景区门前广场、景区内广场等部分。,第二节 旅游景区景观环境设计,2、区域功能 景区的主出入口往往是旅游者聚集、游憩以及获得信息服务的场所,一般景区主出入口都会设立门体设施、景区内部广场、景区外部广场、售票处、游客中心、厕所等众多服务型设施。3、景观形态 以人工为主,景观效果具有围合性。4、环境生态组成 人(旅游者)、服务性建筑、景观建筑、道路以及景观绿化。,5、景观设计要点(1)门区广场 门区广场景观设计必须遵循一个主要原则:方便旅游者进出和通行。,按广场的形态,规则式广场:利用几何中心或对称空间,通过景观建筑或
11、园林小品形成一个集聚型景观视线。如以喷泉等动态水景作为广场的视线轴心。,自然式广场:适当注重景观的绿化,通过植被绿化、水景以及景观建筑构造相对封闭的空间并引导旅游者的视线向景区内部延伸。,(2)景区大门 景区大门的建筑形式和建筑体量都应与景区协调一致。景区大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山门式、牌坊式、阙式、柱式以及顶盖式。 山门 : 寺院正面的楼门,寺院的一般称呼 。因为以前寺院多筑于山林之间,故以山门为寺院的别名。因为过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 不管采取何种建筑形式,景观效果一定要与景区内涵一致。,(3)大门内景观布局 一般来说,先抑后扬式的景观视线布局在古代园林中应用较为普及,目前景区中更
12、多的是开门见山式的布局模式。,(二)滨水区域()(1)区域范围 滨水区域指的是景区内大面积水域附近的区域,如河流、湖泊周边区域。 滨水区域是最难以把握的区域,设计时需要考虑陆地、水域以及水陆交界面。,(3)区域功能 滨水区域具有多元化功能:观光、娱乐、休闲、购物、餐饮等。,超大尺度空间原则生态性原则文化性原则亲水性原则立体设计原则,(4)滨水景观设计原则,超大尺度空间原则由功能决定尺度原则 古典园林只为少数社会特殊阶层服务,其一个设计原则就是“小中见大,咫尺山水”,即“人在画外以观画”。 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决定了它要以超常规的大尺度概
13、念来规划设计; 同时,又受西方大地艺术思潮及手法的影响,即:注重设计空间与大自然的自然力、自然空间的融合。在广袤空间中创造作品, “尺度空间的定量优先于局部”。,生态性原则合理地进行树种选择使用天然材料构筑人工景观恢复自然植被保护水质 在滨河绿地上除采用一般行道绿地树种外,还可在临水边种植耐水湿的树木,在低湿的河岸上或一定时期水位可能上涨的水边,应特别注意选择能适应水湿和耐盐碱的树种。,文化性原则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 保留传统景观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在设计中将传统景观形式移植到现代景观中。,亲水性原则 受现代人文主义
14、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由于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 如何让人与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是处理这类景观设计时应着重探讨的问题。,亲水木平台亲水花岗石或水泥大台阶调入湖中的木坐凳或栈道,立体设计原则 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综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 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 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
15、、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低立体种植; 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5)景观形态 呈带状景观空间,围合性较弱,视域较为宽广。在景观构景方面,主要以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共同构景。(6)环境生态构成 水体、堤岸、植物、人行道、车道、建筑、人。(7)景观设计要点 滨水区域景观设计包括三个部分:陆地景观设计、水面景观设计、驳岸景观设计。,陆地景观设计第一、滨水陆地地形优化:第二、滨水陆地的生态化:,陆地景观设计第一、滨水陆地地形优化: 这里的优化并不是指平整,而是对地形加以调整使之出现一定的变化,如平坦河岸上出现小山丘。,第二、滨水陆地的生态化: 生态化有
16、两种类型:利用园林绿化手段对陆地上区域进行立体的人工绿化美化,如草皮;仿造自然界的湿地景观营造出一种纯自然的状态。,水面景观设计(核心) 设计时要把握旅游者视线发展轴的方向,力争形成带状的景观视线通廊,着力优化主要景观面的景观效果。 注意日景和夜景的变化。夜景要加以灯光构景。,河道平面的设计是水面景观设计的核心:第一、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第二、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蓄水湖池;第三、尽可能使景区水系形成网络,有益于构建景区生态系统的基础框架。,驳岸景观设计 驳岸是滨水地区水面与陆地的交接区域,它既可以防止地面被水冲刷,同时还是景区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注意驳岸
17、在不同时期的景观变化第二、驳岸景观的硬质化和软质化,硬质景观 是指利用建筑材料构建的景观,如花岗岩、石料、水泥、不锈钢等材料构造的景观; 软质景观 是指利用自然材料构造的景观,如利用树木、草坪、花卉、水体等构造的景观。 在设计时要处理好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比例。 在度假、休闲、亲水活动功能的区域,可以采用软质驳岸;水乡、古镇等民俗旅游景区可以采用硬质驳岸。,(三)景观长廊1、区域范围 景观长廊是景区中具有通透视野的狭长区域,如步行道、湖泊河流、田野、林带等,在这些区域,旅游者的观景视线一般沿着长廊的轴线延展。,2、区域功能主导功能:交通功能、景观功能。3、景观形态景观形态以带状空间为主,围合性
18、有强有弱。,4、环境生态组成 以道路、道路两旁绿化、田野、河流、林带、人为主要元素。5、景观设计要点 使得景观元素丰富化。 静态观景时则景观尺度可以稍小; 动态观景时则景观尺度要大些。,(四)生态长廊1、区域范围景区中为野生动植物预留的一定宽度的带状通道。2、区域功能主要功能: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观光3、景观形态在空间上表现为带状区域,围合性较弱,视域较为宽广。,4、环境生态组成主要由森林、湿地、水域、动植物组成。5、景观设计要点设计时要注意两点:区域范围的选择:选择最能代表当地原始生态环境景观的区域;人类活动与生态长廊之间的关系:观景者和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通常采用的
19、设计要素:水体、植物、动物、山石、建筑、灯光等。(一)水体1、功能康体休闲、观光、增添动态元素,2、各类水景设计,(1)湖、池设计 一般把面积较大的水域称为湖,把面积较小的水域称为池。,构景形态()(1)掩(2)隔(3)破,(1)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产生一种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2)隔 为了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通过架桥、垒堤、浮廊、置石来分割水面。 (3)破 水面很小时用怪石、林木、野藤加以破,能产生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湖面过大时,为克服单调,常把湖面用岛、洲、堤、桥等分割成不同的小的水面,使水景丰富多彩。,(2)瀑布设计 流水从高处突然落
20、下而形成瀑布。瀑布由五部分组成,即上流(水源)、落水口、瀑身、瀑潭、下流。 根据瀑布下落方式可分为三类: 直落式 叠落式 散落式,直落式:水不间断的从一个高度落到另一个高度;比较细长叠落式:瀑布分层落下,一般分为3-5个不同的层次,每层稍有错落,每一层有小的蓄水池 散落式:水随山坡落下,常被山石将瀑身撕破,成为各种大小、高低不等的分散形式,其水势并不汹涌,缓缓下流。,(二)植物()1、功能 景区是由山水、建筑和植物组成的综合艺术品。在不同的季节,景区呈现不一样的风光,正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境与人同”。 现代的城市景观,一方面为城市和居民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化环境;另一方面可以
21、起到分隔空间以及营造私密空间的作用;再次,影响人们的观景审美意境 。,对花木的选择一般有三个标准: 姿美:指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色美:指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 味香:要求植物的气味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级常有绿,月月有花香。,2、构景形态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树木景观、花卉景观和草坪景观。(1)树木景观树木的 类型和特点乔木:是指数体高在5m以上,有明显主干(3m),分枝点距地面较高的树木。乔木的形态因土地、地形的不同而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在景观植物中,乔木体量大,占据景观绿化的空间最大,因此,乔木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形式
22、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地区植物景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是植物景观营造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常见灌木有茉莉、杜鹃、山茶、沙柳等。 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不会超过5米,从近地面的地方就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干。都是多年生。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时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继续萌生新枝,则称为“半灌木”。,灌木在植物群落中属于中间层,起着乔木与地被、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连贯和过渡作用。其平均高度基本与人平视高度一致,极易形成视觉焦点,在景观植物营造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许多
23、种灌木由于小巧,多作为园艺植物栽培,用于装点园林。,种植方式孤植 对植 列植丛植群植,孤植我国又称单株种植, 独植、孤赏树,西方庭园中称为标本树。为了突出观赏果树资源的个体美, 一般常树形优美, 花朵芳香, 果实硕大, 结果丰盛的观果树种。如银杏、枫杨、山楂、木瓜、柿、君迁子、石榴等。主要表现树木的形体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用。适宜作独赏树的树种,一般需树木高大雄伟,树形优美,且寿命较长,或具有美丽的花、果、树皮或叶色的种类。一般采取单独植的方式,但也偶有用23株合栽成一个整体树冠的。,孤植树定植的地点以在大草坪上最佳,或植于广场中心、道路交叉口或坡路转角处。在树的周围应有开阔的空间,最佳
24、的位置是以草坪为基底,以天空为背景的地段。1、树木个体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形巨大,树冠伸展,给人以雄伟、浑厚的艺术感染; 姿态优美、奇特; 开花繁茂,果实累累,花色艳丽,给人以绚烂纷呈的艺术感染; 芳香馥郁,给人以香沁肺腑的美感; 具有彩色叶者,使游人产生霜叶照眼的艺术感染。,对植在构图轴线两侧所栽植的、互相呼应的园林植物,称之为对植。对植可以是2株树、3株树,或2个树丛、树群。对植在园林艺术构图中只作配景,动势向轴线集中。对植的方式:(1)对称栽植 树种相同、大小相近的乔灌木配置于中轴线两侧,如建筑大门两侧,与大门中轴线等距栽植两株大小相同的雪松或桂花。(2)非对称栽植 树种相同,大小、
25、姿态、数量稍有差异,距轴线距离大者近些,小者远些的栽植。非对称栽植常用于自然式园林入口、桥头、假山登道、园中园入口两侧。,列植 也称带植,是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与孤植不同的是,对植和列植的树木不是主景,而是其衬托作用。,丛植 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看出树种的个体美。,群植 由二三十株乃至数百株的乔木、灌木成群配置成为群植,形成的群体成为树群 。树群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也可
26、由数个树种组成。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树种选择体量上相称: 不同树木种植在一起以获得某种景观效果时,要考了到树木的 体量十分相称,否则会导致高低差距悬殊、景观视觉效果失衡的结果。形态上和谐: 形态上和谐要求景观设计时,使用的树种之间在体形上要能够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气质上契合: 树木的内自身没气质也是需要关注的要素,只有在气质上相互契合,才能获得好的心理感受。习性上相容: 树木的生态习性是指树木生长发育与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树木之间要考虑生活习性上 的融合度,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互不侵害。, 外形修饰几何形状的修饰: 把树木修剪成几何形
27、状,用于花坛中心或强调轴线构图的主要道路量测,对景观加以装饰。如球形、圆柱形等。动物体形的修饰: 将树木的外形整理成动物的形状,以渲染园区的氛围,如儿童乐园、动物园的植物造景。建筑体型的修饰: 修剪成绿门、绿墙、绿亭等建筑样式。,(2)花卉景观 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以及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狭义的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我们一般指狭义的花卉。 花卉的特点: 依据花卉的生育期,可以将分为:一年生花卉:生活期在一年以内,即从播种到开花、结实、枯死均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一般春天播种、夏秋生长,开花结实,然后枯死。如鸡冠花、万寿菊等。 二年生花卉:生活期跨越
28、两个年份,即当年只生长营养器官,越年后开花、结实、死亡。这类花卉,一般秋天播种,次年春季开花。因此,这类花卉常称为秋播花卉。如紫罗兰、瓜叶菊等。多年生花卉:生活期在两年以上,其共同特点是都有永久性的地下部分(地下根、地下茎),常年不死。但是地上部分(茎、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持终年常绿,如文竹、四季海棠;另一类是每年春季萌生新芽,如美人蕉、晚香玉、大丽花等。,花卉在景观中的应用 花卉多以美化重点部位为主。根据其应用布局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花坛:是指在具有一定几何形轮廓种植床内,种植多种不同色彩的观赏植物,以构成华丽色彩或精美图案的一种花卉种植类型。主要是通过色彩或图案来表现植物
29、的群体美,而不是个体美。花境:花境是模拟自然界中各种野生花木交错生长的情景,经过艺术处理设计而成的形状各异、规模不一的自然式花带。一般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栽种。 既可作为主景,也可作为配景。 花丛或花群:是将自然风景中野花散生于草坡的景观应用与城市景观,从而增加景观绿化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其布局简单,应用灵活。置于道路的转弯处、点缀于院落中、河边、山坡、石旁。花台:将花卉栽植于高出地面的台座上,类似花坛但面积较小。多用于庭院。,(三)动物旅游景区中以动物来丰富景观视线、点缀背景景观的设计较多。(四)山石山石在
30、我国园林造景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造景手法是造山。(五)建筑()1、功能功能性、景观性2、构景形态 景区中用于景观的建筑可以分别为传统式和现代式两大类别。传统式是以我国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形态为代表,而现代式则是现代建筑景观在景区中的体现。(1)厅堂 通常是园区中的主体建筑。厅堂一般坐北朝南。向南望,是全园最主要的景观,是主景处于阳光之中。通常体谅较大,空间环境相对也开阔。在景区中,通常建于水面开阔处。,(2)亭 亭是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亭子位置的选择,一方面为了观景,即供行人休息、眺望景色;另一方面式为了点景。因此,景区中设亭,
31、关键在位置,多设在视线交接处。 一般设在以下几种地形环境中: 山上建亭:不仅可以丰富山体轮廓,而且还为人们关上山景提供了合宜的尺度。 临水建亭:可以观赏水面的景色,也可以丰富水景效果。 平地建亭:通常位于道路的交叉口、路侧的林荫之间。,(3)廊 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主要供游人避风雨、遮太阳和游览、休息、赏景之用。,(4)水榭 水榭是指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建筑。 中国园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临水围绕低平的栏杆或靠椅供休息。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体建筑,建筑的面水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
32、。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5)景观墙 景观墙是景观中的一种长形构造物,既可以划分景观空间,又兼有造景的作用。 景观墙的设计,需要注意: 能不设景观墙的地方尽量不设。 尽量利用空间的办法和自然的材料达到分割的目的。 设置景观墙的时候,尽量做到低而透。,(六) 地形设计,一、地形相关概念()地形: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大地形:山脉、草原、河流、湖泊等起伏较大的地形小地形:丘陵、沼泽、水池等起伏较小的地形;微地形:起伏微小的地形。,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一
33、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沼泽:是指地表过湿或有薄层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生长有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的形态及其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面积较小的地形,其地面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不大。,在自然景观环境中,大地形和小地形是主要景观形态;()在人工景观环境中,微地形是主要景观形态(),地貌:是在地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地表形态的差异和成因的科学。地形设计:对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进行人工的重新布局。,地形的作用(),构成景观骨架形成和限定空间 微地形可以通过控制景观视线来构成不同的空间类型。,美学功能微地形可以更为容易的模仿出自然的空间,如林间的斜坡,点缀着棵棵松柏杉木以及遍布雪松的深谷等等。中国的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根据地形来进行设计的。微地形既可以作为景物的背景,以衬托出主景,同时也起到增加景观深度丰富景观层次的作用,使景点有主有次。,实用功能 利用地形排水,地形设计时要创造一定的地形起伏,使地形具有良好的自然排水条件; 一些地形因素对景观管线工程的布置、施工以及建筑、道路的基础施工都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地形设计的原则与要求,因地制宜,顺其自然的原则地形与其他景观要素相结合的原则,各类景观用地的设计要求,平地坡地山地丘陵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