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学评论—骆驼祥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58876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评论—骆驼祥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学评论—骆驼祥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骆驼祥子与鲁迅作品的相通点老 舍 , 原 名 舒 庆 春 , 字 “舍 予 ”, 老 舍 是 他 最 常 用 的 笔 名 , 另 有 鸿 来 、 非 我 等 笔 名 。满 族 正 红 旗 人 。 出 生 在 北 京 西 城 小 羊 圈 胡 同 ( 现 名 小 杨 家 胡 同 ) 一 个 满 族 城 市 贫 民 家 庭 。父 亲 是 一 名 满 族 的 护 军 , 阵 亡 在 八 国 联 军 攻 打 北 京 城 的 巷 战 中 , 老 舍 在 北 京 底 层 市 民 的生 活 环 境 中 长 大 。 他 在 国 外 时 , 阅 读 了 大 量 西 欧 文 学 名 著 , 开 始 了 小 说 创

2、作 。 初 期 的作 品 , 到 了 三 十 年 代 , 他 的 创 作 渐 趋 成 熟 , 终 于 在 1936 年 推 出 了 自 己 的 典 型 代 表 作 骆 驼 祥 子 。老 舍 写 作 大 多 为 喜 剧 , 如 老 张 的 哲 学 、 赵 子 曰 、 二 马 等 , 但 是 他 的 作 品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笑,而是笑中噙泪,除了开怀大笑笑出的泪之外,也有笑到深处悟出的泪,而且还有名副其实的苦泪,他不仅具有出色的喜剧天赋,而且拥有深广的悲剧情怀。在精心锤炼喜剧艺术并于其间掺入悲剧因子的同时,老舍先生也创作了一些悲剧主调的作品,如月牙儿 、 我这一辈子等,尤为出色的是小说骆驼祥子

3、,也是是 他 自己 最 钟 爱 的 作 品 。骆驼祥子是以主人公祥子为明线,洋车为暗线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依靠自己力量生活的祥子,向往拉上自己的车,但在他的命途上,却是关山重重,难以翻越。历经“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之后,终于一蹶不振,黯然生活。这部小说虽然在结构上不如百万字的四世同堂 ,但其却在相对较短的篇幅中表现了老舍思想的深邃,人格的成熟。他用广博的智慧看透世间复杂的关系,以深挚的同情了解人物矛盾,含泪微笑的姿态使读者在人生的浑浑噩噩中多了一些反省和深思,让人认识到如今生活的美好。悲惨的同年、广博的知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三方面的因素使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体现出了与鲁

4、迅写作相通的思想性。这体现在:一.人物最大的悲剧不仅在于其命途多舛,更在于其个性的异化。 祥子中那个认真、执着、勤勉、厚道的祥子经历了兵匪劫持、孙侦探敲诈、虎妞玩弄和小福子去世的打击沦为不知廉耻、不甘堕落的一副躯壳。例如:“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这时候的祥子是多么的精神,可到了最后“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而在鲁迅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最为典

5、型的是祥林嫂:初见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到最后一次看见她,已经是:“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祥子与祥林嫂的生命同样坎坷,性格同样异化,所不同的是两人性格异化的方向:祥子成为唯利是图的老油皮,祥林嫂成为没有生气的乞丐。二.人物处境相同。鲁迅先生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和无力感

6、,令人愤慨郁结而不知从何处释放,祥子在小说中给人的正是这种感觉。以鲁迅先生的这样的斗士为例,祥子如同那位斗士,手持正直和力量组成的长矛,但这“长矛”却无法伤到残酷的现实一分一毫,只能在一次次的出击中偏离既定的“目标” ,锈迹斑斑。篇 中 道 : “四 外什 么 也 看 不 见 , 就 好 像 全 世 界 的 黑 暗 都 在 等 着 他 似 的 , 由 黑 暗 中 迈 步 , 再 走 入 黑 暗 中 ;身 后 跟 着 那 不 声 不 响 的 骆 驼 。 ” 从 “由 黑 暗 中 迈 步 , 再 走 入 黑 暗 中 ”中 可 以 看 出 祥 子在 走 , 在 挣 扎 , 在 对 黑 暗 的 进 行

7、 反 抗 ; 但 是 由 于 意 志 是 盲 目 的 , 所 有 挣 扎 注 定 是 没 有 结果 , 最 终 还 是 回 归 于 “无 ”, 也 就 是 “再 走 入 黑 暗 中 ”。三.作者人格的矛盾性,鲁迅与老舍同样期盼光明,却也同样怀疑人性,希望与失望并存。 祥 子 中 的 一 段 说 : “拉 了 半 年 , 他 的 希 望 更 大 了 : 照 这 样 下 去 , 干 上 二 年 ,至 多 二 年 , 他 就 又 可 以 买 辆 车 , 一 辆 , 两 辆 他 也 可 以 开 车 厂 子 了 ! 可 是 , 希 望 多半 落 空 , 祥 子 的 也 非 例 外 。 ”祥子作为正义的、

8、美好的象征被一次次打击,又一次次奋起,希望与绝望在这个人物身上不断地交替,正契合鲁迅先生在希望中对于希望的评论: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四.给人的“冷笑”感。鲁迅名篇药中, “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 ,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深得很长,仿佛很多鸭。 ”拟兽的写法令人发笑。而在祥子中,虎妞假称“有了”的欺骗、对刘四自以为是的分析、怀孕以后的娇气,同然让人忍俊不禁。但是,这样带着幽默的描写无一例外的成为了其悲惨结局的伏笔,将结局同幽默联系起来

9、,恐怕也只能剩下看穿世事“冷笑。 ”五.有穿越时间的思想深刻性。关于鲁迅先生作品的思想深刻性,前人已经多有研究,人性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得到了精确隽永的刻画,自不必多言。而祥子在这方面也并不逊色:无论在作品背景的年代还是在作者一生生活过的各个时期,甚至今天,都不会缺乏祥子似的悲哀,因为那是人性与现实碰撞后自然而生的扭曲和变态,如作者所说: “苦 人的 懒 是 努 力 而 落 了 空 的 自 然 结 果 , 苦 人 的 耍 刺 儿 含 有 一 些 公 理 。 ”又 说 : “人 把 自 己 从 野兽 中 提 拔 出 , 可 是 到 现 在 人 还 把 自 己 的 同 类 驱 到 野 兽 里 去 。 祥 子 还 在 那 文 化 之 城 , 可 是变 成 了 走 兽 。 一 点 也 不 是 他 自 己 的 过 错 。 ”只要有人的存在,懦弱、自私、善变是不会消失的!一部好的小说,不但能吸引读者,更能表现社会的风气、价值观:骆驼祥子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浮夸下的丑恶,繁荣下的隐忧;也深深的表现了老舍和社会上有良知的人对于旧中国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愤慨;人性在这里得到了公正的评价:人是会随环境和时间而改变的,可谓是最为不堪一击的。这与鲁迅先生作品中对于人生的,社会的看法有诸多相通之处,值得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