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人体 12 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 12 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 ,其名称是: 肺 - 少商 大肠 - 商阳 心包 - 中冲 三焦 - 关冲 心 - 少冲 小肠 - 少泽 脾 - 隐白 胃 - 厉兑 肝 - 大敦 胆 -(足)窍阴 肾 - 涌泉 膀胱 - 至阴 指手指揣的少商、
2、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 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 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 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 变 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 又
3、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 是人体 12 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 样。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 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 经过,故名。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难经 六十八难:“经主喘咳寒 热。 ”所以,我在处 理像咳嗽、便秘、腹泻
4、等问题的时候都会把药物敷在上面,让药性通过经穴这个大枢纽进入有毛病的脏腑,有寒祛寒,有热祛热。病根一解除,喘、咳、寒、热之证自然就好。 【合穴】主治六腑疾病“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 ”的意思, 灵枢邪气 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 ”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都要通过合穴来治疗。比如说胃气不足了,一般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同气相求,就能让胃得到补益。灵枢九针十二原:“ 所入为合。 ”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经满
5、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 合主逆气而泄。 ”指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症。 【 原穴】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 12 条正经上各有一个原穴,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是人体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元气指人的先天之气,所有的脏腑及经络都必须要得到元气的滋养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因此,元气充沛,脏腑的功能才会旺盛,人才健康少病。所以,凡是脏腑有病了,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来治。比如,颈椎病是肺气亏虚造成的,那么治疗时必须先补足肺气,这时我就用白参片贴肺经两侧原穴太渊的方法来大补肺的元气。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
6、十二原(见表)。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原穴的名称在灵枢提出了 11 个,并指出了各原穴的位置,但其中尚缺心经原穴神门,后由难经补齐。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输穴,就是以输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输穴之外,另有原穴。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
7、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Yuan-primary point),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 ,“阴经之输并于原”。阳 经之原穴位于五 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络穴】是个十字路口 12 条正经在四肢部分又各分出络脉,上面各有一个络穴。络穴就好比是两条经络的交会点,它的作用是把人体相表里的经络沟通在一起。所以,一些兼有两经问题的毛病,找络穴来治最好,因为它能同时引导药性进入两条经,一举两得、事半功倍。是
8、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 1 个腧穴,称之为络穴(Luo-connecting point),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六通里治疗。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
9、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络穴:经穴分类名。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急病找【郄穴】从古代开始,急病都是通过郄穴来治的,所以,凡是急性发作的小毛病,您尽管去找郄穴,让它帮您打头阵,肯定没错。将精选的药物贴在上面,这样,药性
10、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同气相求 ”的治病效果也就达到了极致 经脉气血汇聚之处的腧穴。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亦各有一个郄穴,共有 16 个郄穴。郄穴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此外,郄穴亦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 ”(front Mu point),又称 为“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
11、六腑各有一募穴,共 12 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募穴经穴分类名。或称腹募。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如肺为中府,心为巨阙,肝为期门,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心包为膻中,胃为中脘,胆为日月,大肠为天枢,膀胱为中极,小肠为关元,三焦为石门穴等。募穴多用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证。 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又太平圣惠方:“募中府 隐隐而痛者,肺疸也;上肉微起者,肺痈也。 ”临 床上募穴可与背俞穴配合应用,称“ 俞募配穴”。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腧穴被称之为“特定穴” (specific poin
12、ts),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特定穴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经穴,掌握特定穴的有关知识,对针灸临床选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特定穴的意义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 ”、“原穴”、 “络穴”、 “郄穴” 、“下合穴”、 “背俞穴”、“募穴” 、“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 ”和“交会穴” 等十类。(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1.五输穴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 穴,称“ 五输穴”,简称“五输” 。古人把十二经脉气血
13、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并将“井、 荥、输、经、合” 五个名称分 别冠之于五个特定穴,即组成了五输穴。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 ,意为 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 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其经气初出。 “荥” ,意 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 ”,有 输 注之意, 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 渐深;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 “经” ,意为水流宽大通畅;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 ”,有 汇 合之意, 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合穴位于肘膝关 节
14、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 为荥 ,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 之称。 2.原穴、 络穴十二脏腑原气 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 ,“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 输穴中的输穴之后,即另置一原。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 联络、
15、散布之意。十二 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共有十六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4.背俞穴、募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 俞穴” ,又称为“俞穴”。 “俞”,有转输、输注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十二个。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 ”,
16、又称为 “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十二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5.下合穴六脏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 ,又称 “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六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会穴。八会穴分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7.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又称 “交经 八穴”。八脉交会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8.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crossing point)。交会穴多分布于 头面、躯干部。募穴治本经的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