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国在半导体业发展中的政策与启示半导体产业作为尖端技术及高附加价值产业对于其他产业的影响极大,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拥有巨大战略意义的症结性技术产业,因而世界各国政府都将其视为国家的骨干产业。1 国想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或者是为了扞卫国家安全,都必需要进入这个耗资巨大而又发展极其迅速的技术领域。 在其中,政府干预的影子在世界各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中随处可见。不管是半导体产品的钻研开发、出产制造,或者是与他国半导体产品的贸易,文秘站:各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比较 一.美国 美国是半导体技术的起源地.半导体发展的原始目的主要在于支撑国防业以及宇航业,确保美国国防部能取得最早进的武器系统以及宇航局具有最精密的操
2、作节制装备。因为这两个行业是半导体产品的主要需求者,从而抉择了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最初方向以及性质。事实表明,美国国防部的采购对于美国半导体业的初期发展拥有抉择性的影响,为其后来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二 0 世纪八 0 年代美国作为半导体的主要出产商在全世界的位次大幅度降落,这样的衰退被良多美国人认为是对于国家军事安全以及经济的严重要挟,不少人将其归咎于美国政府微电子产业的政策方向。 为了应答这类状态,除了美国政府继续以巨大的国防支出来资助半导体业的研发外,一九八七年美国半导体协会成立。美国政府亦在贸易领域出台了 1 系列政策以支撑其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如一九八六年美国政府与日本签
3、定了半导体协议 ,缘由是美国声称日本出产商以超低价格向美国倾销芯片并限制美商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双方最初签定的公约于一九九一年到期后,美国政府又就该协议在下个 5 年中的施行问题与日本政府商量。而这次谈判的重点则是请求日本市场对于美国半导体出产商敞开大门。但是必需指出的是美国政府因从国防安全角度动身 1 直严格节制其尖端核心半导体装备的出口。但是跟着时期的发展,半导体技术的广泛渗入性所酿成的日趋扩展的国际市场不是由哪几家企业或者哪几个国家可以全体垄断的。美国政府较为严格的出口限制必将影响到美国半导体出产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日本 在日本,半导体产业政策的重心是半导体在工业以及消费领域中的
4、利用。在日本半导体业发展中,为全面改变最初其技术依附于欧美的弱势地位, 日本的 MITI 施展了强大的引导作用,为日本半导体企业的有序竞争构建了有效框架。分析其政策沿革,演化进程大体上阅历了下列几个阶段。是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 (简称”电振法”)于一九五七年制订。其颁布施行有效地增进了日本企业在学习美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踊跃发展本国的半导体产业。2 是特定电子工业及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于一九七一年制订。该法进 1 步秉持了”电振法”的主旨,强化了发展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的力度。该法的施行胜利地匡助日本企业通过加强本身研发、出产能力,有效地抵抗了欧美半导体厂商的冲击,进而使日本半导体
5、制品不断走向世界。3 是特定机械情报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在一九七八年制订(于一九八五年失效) 。该法进 1 步加强了以半导体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上述 3 部专业法规在整体上加强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尔后日本没有颁布针对于以半导体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专门法规,而是改成通过综合性法规在总体上推进包括半导体在内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其中较为首要的是于一九九五年出台的科学技术基本法 。 MITI 还通过限制外商在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投资以及请求通过直接购买方式来获取技术从而防止了日本在技术上遭到他国的节制以及安排。直到二 0 世纪七 0 年代末,日本政府 1 直奉行着严厉的产业维护政策,包含进行严格的进口
6、管制。对于于外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对于日投资,日本政府也 1 直采用严格的审批轨制,并附以制止设立独资企业、外国企业的所有专利技术需向合资公司公然等刻薄前提,而这些措施直到一九七五年才被放宽。以后,日本政府的政策略微有所放松,但日本在微电子竞争中拔患上头筹的雄心壮志涓滴没有减弱。无比显明的 1 个例子就是由MITI 提议的大范围综合项目 VLSI 的施行。这个由日本政府出资四 0%的项目使日本 5 大半导体公司在 1 起通过合作共同研发更繁杂先进的新 1 代技术产品。此外 ,日本外贸组织 JETO 通过其在全世界五五个以上国家所设有的分支机构为日本半导体出产商提供有关行业的最新资讯,有力的增进
7、了科技信息的沟通与传布。同时在融资上,日本政府主要应用国家开发银行动半导体企业提供低利贷款,使企业借贷利率接近于零,这与美国同时代市场利率四%相比较,堪称是拥有极大优势。 三.韩国 韩国相比美、日,韩国政府对于半导体产业的介入力度似乎更大了 1 些。韩国政府通过量种渠道去培育以及促使韩国大企业进入半导体领域。一九七六年政府成立了韩国电子技术学院(KIET ) ,其主要职责是“规划与调和半导体 RD、进口、吸收以及传布国外技术,为韩国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进行市场调研” 。一九八二年, “长时间半导体产业增进规划”宣布启动,韩国政府为 4 大主要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财政、税收优惠。一九八六年,韩国
8、政府制定了半导体信息技术开发方向的投资规划,每一年向半导体产业投资近亿美元。 “政策经济”的结果是韩国半导体市场的发展至关使人鼓舞。在欧、美地区双双衰退的情况下,韩国半导体产业二 00 二年产值反而从九五.八亿美元增至一一二亿美元,同比增长了一七。尽人皆知,韩国半导体产业高度集中于记忆体领域,因为经营记忆体的财团违后有着政府气力的强力支持,因而尽管目前市场在供给多余的压力下利润已经渐趋淡薄,但 3 星、南亚科技等韩国企业凭仗其范围效益,仍成为全世界少数获利的记忆体厂商。 四.欧洲 欧洲继美国以及亚洲以后,第 3 大半导体出产基地当数欧洲。西欧的半导体产业政策的演化可大致分为 3 个阶段:第 1
9、 阶段是一九六五年前,除了政府对于与国防相干的 RD进行投资以及在政府采购中倾向于本国出产商外,基本上不存在政府对于半导体业发展的干预行动;第 2 阶段,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五年,欧洲政府无比注重计算机行业,对于半导体的科研给予了 1 些鼓励措施,但政府的介入仍有至关的局限性;第 3 阶段,自一九七五年以后,欧洲各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支撑力度,政策重心更集中于信息技术包含微电子方面。进入八0 年代后,欧洲各国政府踊跃推进半导体产业重点企业的合作与发展,例如 ESPRIT 以及 JESSI 项目。其中,后者耗资四亿美元,主要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微芯片技术。另外 ,西欧各国政府还联合向非欧洲
10、的半导体制造商施压,请求他们不能仅仅是在欧洲进行加工组装业务,而是更多的设立设计与技术部门。其目标则是但愿通过 1 系列措施,能加速欧洲半导体的技术立异,激励欧洲内部各国半导体企业间的交换与联络,从而在必定程度上维护欧洲本土的半导体核心技术和出产竞争力。 欧盟委员会也进 1 步加强了维护其半导体工业的力度。一九九 0 年欧盟与日本政府签署了 1 个自愿协定,规定了日本出产的标准存储器片在欧洲共同市场上的最低售价。另外,欧盟委员会还向韩国半导体商采用了反倾销措施。缘由是韩国倾销的芯片价格大大低于欧盟的可接受价格。一九九七年,最低售价又被再次强加到日本以及韩国的一四个半导体芯片制造商身上。二 00
11、 三年欧盟在断定韩国政府不公平地向芯片厂商现代半导体公司提供补贴后随即抉择向现代半导体公司的内存芯片征收三四.八%的进口关税。 对于我国的启示与我国的对于策措施 从上文中咱们可以看出 ,不管是美国、欧洲仍是日本、韩国,没有 1 个国家的政府对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采用放任政策,而是通过 1 系列政策手腕进行扶植。即便是同 1 国家,政府在半导体工业发展的各个时代都制定了不同的策略。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整体水平与这些发达国家比较,在出产能力、装备水平、开发手腕、工艺水平、产品技术指标、市场开辟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中国本土芯片制造企业目前只能知足芯片市场大约二 0%的需求量,而其他近八 0%的需求都不能
12、不通过进口产品来补充。与此同时,中国所有半导体企业的总销售额仅占世界半导体总销售的一.五%。因此我国应通过鉴戒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韩国、欧洲的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半导体业现阶段发展示状,明确在半导体领域的定位以及战略,并相应的改良或者调剂该产业的政府管理模式以及政策体系,以更好的增进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晋升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政府还应在政策层面长进行进 1 步的深化改革。 一中国应采用更为优惠的政策,构成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更多投入到中国半导体产业。 美国、日本及韩国都是依托优惠的政策引导投资方向,使大量的资金涌入到半导体高技术领域,以加快产业结构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步伐。
13、我国目前也采用了 1 系列优惠性措施,比如二000 年国务院颁布的激励软件产业以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规定,如果投资树立 1 个半导体产业,国家要跟进投资,如果申请银行贷款,国家将补贴一%到五%的利率。我国应制定比其他国家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从而吸引更多投资以及技术进入这 1 国家战略产业,例如要学习韩国充沛应用入世三到五年的缓冲期维护幼稚产业的公道办法,对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以及半导体产品在 WTO 框架内给予更多的优惠激励政策。 二在短时间内,可以鉴戒走引进、消化、吸收、赶超的门路,重点发展市场需求大的半导体合用技术以及产品,通过技术改造、资本累积以及市场开辟的互动实现半导体产业水平
14、的转动发展。 在引进投资时,要注意选准市场主体产品,引导企业进入高附加值市场。但从长时间来看,咱们应鉴戒日本半导体企业奉行的自行设计、自行出产的原则,树立起设计与出产“1 条龙”的行业体系,以官方为主导共同联合出产技术的发展战略,开发更多症结技术,增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半导体产品的比例。固然如果大企业技术合作的目标是开发商品,这样做因为利益冲突难获胜利。要学习美国、日本,先合作钻研开发技术,大企业自己再弄商品化,合作开发才可能胜利。除了了大公司间进行技术亲密合作外,还可以参考美国半导体工业主要由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形成的特色,踊跃激励国内的民营企业以及民营资本介入到半导体工业相干材料与装备钻研制造
15、上来。这是由芯片制造进程对于装备、材料请求的多样性、繁杂性和产品快速更新的特色所抉择的。 三良多半导体业内人士 1 谈及发展半导体的症结因素时,不谋而合的认为是人材。 目前我国发展半导体产业最缺少的就是人材,既包含技术人员,也包含半导体企业有经验的中高阶主管。咱们应学习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经验,制订高工资、低(零)个人所患上税的人材吸引政策,吸引海外半导体设计、制造、管理专家来华工作。对于少数高科技设计人员以及工艺技术人员采用高薪聘任,乃至给予更优惠的待遇,比如可持有企业股分等。同时决不可忽视对于技术人材的培育,为基层功课员、技工、工程师提供较好的专业素质培训,这对于 1 个以出产为导向的半导体企业来讲也是相当首要的。 四加入国际同盟是解决资金、人材以及技术不足的有力途径,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趋势。 咱们应当应用外商看好中国市场的时机,采用多种情势加入国际半导体同盟。应当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络,争夺通过 1 些项目在中国落户,快速地提高咱们的技术水平,创造共赢的局面;踊跃介入真实的国际分工与合作,捉住国际产业转移机会,扩展应用国际投资的能力,全面提高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产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