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点说明, 123456,中考答题中常见问题及策略,时腾飞 2010.6,(一) 正确理解中考,整体考试结果,10年难度趋势,什么是考试?,考试是比赛 (1)对手是谁? (2)对手在哪儿? (3)比的是什么? (4)如何赢得比赛?,我们的学生会考试吗?,考官(出题人),(试卷),(学科知识、能力),(认真读题、规范答题),09年:不变:范围、内容 变化:试卷结构、题型示例,10年:不变:范围、结构、内容 变化:题型示例,2010年北京市中考说明,中考命题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在平稳中过渡、在创新中发展”,了解试卷结构,明确出题人在哪挖沟下绊,08年II卷,09年II卷,26 化学与生活 27 化
2、学与能源 28 微观粒子专题 29 金属专题 30 推断题,31 实验室制气 32 性质实验综合 33 科学探究,34 基本计算 35 综合计算,31 化学与生活 32 溶液 33 金属专题 34 消毒剂专题 35 推断题,36 简单性质实验 37 制气和性质实 验综合 38 科学探究,39 基本计算 40 综合计算,09年中考试题变化: 一空2分的设置,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前面22道题不承担区分功能,后面有23题略有难度。,图像、守恒计算,将一严重锈蚀而部分变成铜绿的铜块研磨成粉末,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成CuO,发现固体质量在灼烧前后保持不变灼烧前粉末中铜的质量分
3、数是 A、52.8 B、50.0 C、70.0 D、48.3,CuCu2 (OH) 2CO3,CuO2CuO,Cu2 (OH) 2CO3 = 2CuO+H2O+CO2 ,份,份,6462,6462+16222,100%,试题分析,二、填空题,保持小专题形式不变,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社会 的紧密联系。 在设问的设计上看,每道题的最后一问均有“拦点”。,(3)若A是一种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序号)。 B、D可能都是单质 B、C可能都是盐 A、D也可能发生反应 D一定不能转化为C,如何应对推断?,物质推断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原题,审题,明显条件,隐含条件,找突破点,物质特征,现象特征,结论
4、,代入验证,物质,混合物,空气,天然气、煤、石油、生铁、钢,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Fe,非金属单质:,H2,O2,C,化合物,无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CO2,CO,CaO,Fe2O3,酸,HCl,H2SO4,碱,NaOH,Ca(OH)2,盐,Na2CO3,有机物:,CH4,C2H5OH,CaCO3,Cu,CuO,H2O2,H2O,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A,CO2,A,CO2,A,CO2,A,CO2,试题分析,三、实验题,三道题对实验室制备气体、性质实验和探究实验的 知识考查基本保持不变,但侧重点略有不同,形式 上略有变化。,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
5、造纸、纺织等工业。化工厂的氢氧化钠产品常常含有杂质碳酸钠,为了测定该产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工厂甲、乙两实验员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甲实验员的方案是: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样品m1克,配制成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直至沉淀完全,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烘干、称量其质量为m2克。 该实验测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过滤后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内所含的粒子是。 甲实验员想要探究一下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检验一下氢氧化钠是未变质、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1-,取样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原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若出现白色
6、沉淀,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原物质为NaOH和Na2CO3,若溶液保持无色,则原物质为Na2CO3,例7,(2)乙实验员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取mg氢氧化钠样品。(假设所取试剂均为足量,且每步反应都充分,) 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的作用是,D装置的作用是,E装置的作用是 。 打开缓缓通一段时间氮气,关闭K1,称量C装置质量为m1。此时,打开K2,使稀全部进入烧瓶中,关闭K2,当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K1缓缓通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K1,此时,称量C装置质量为m2。 :通入一定量的氮气目的是,两次缓缓通入的原因分别是,。若不缓缓通入会导致测量结果。 :该实
7、验测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某同学认为若把盐酸换成稀硫酸会更好,请解释他这样猜想的原因 。 实验反思:甲乙两个实验员哪一个的实验设计更合理 ,为什么 。,1-,试题分析,四、计算题,34题属于考查计算题的基本格式; 35题属于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向一定质量的金属锌粉末中分5次逐滴加入 的稀硫酸,粉末剩余质量如表所示,溶液中 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表格和图像,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例10,Zn+H2SO4 = ZnSO4 + H2,65 161 2,6.5g x y,x = 16.1g,y=0.2g,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6.
8、5-0.2=106.3g,16.1g,106.3g,100%,b =,= 15.1%,设锌的质量为m,杂质的质量为26-m,65 161 2,m 161m/65 2m/65,溶质质量,溶液质量,Zn+H2SO4 = ZnSO4 + H2,500+m-2m/65,161m/65,500+m-2m/65,100%,m=21g,硫酸根质量:,500*9.8%*96/98=48g,即锌离子的质量,回顾一下,这道大题分为两部分:基本方程式的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怎么加?,如何得分?,具体题型题目已在五一串讲中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五一串讲ppt请在公邮中下载,中考化学考什么?,认真学习20
9、10年化学中考说明,认真根据考试说明看课本,明确考试说明中不要求内容,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结晶水合物 硫酸根、氯离子的鉴定 胆矾和硫酸铜固体 酸、碱、盐、氧化反应的概念,淡化酸、碱的通性石灰石煅烧不要扩展碳单质不考考试说明中的“等”不要扩展明确碱与盐的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氢氧化镁、碳酸钡的溶解性根据表能够查出即可,例1,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 。 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对应的 序号:(用“a”、“b”、“c”表示) 。 现有如图x、y两点对应的两种溶液(其中所含溶剂质量都是100g)。据图分析:要使
10、溶液x变为溶液y,应采取的措施为 (请依据图示作定量描述)。 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一定量固体,甲,乙,丙,升温到40度,(2)如右图所示:向烧杯中加入下列那些物质,可以使C物质继续溶解。 A:硝酸铵 B:干冰 C:冰: D:氢氧化钠 E:氧化钙 F:浓硫酸(3)A物质放在烧杯中是不是只能够吸热,E物质放在烧杯中是不是只能够放热:为什么 。,下册p31,现有 20度的水50g ,配成饱和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 气体,反应结束后,为了使该 溶液达到饱和,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请定量描述,几种情况请想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74,162,
11、0.0865g,反应后溶质:,反应后的溶剂:,50g,0.1894g,0.1894g,50g-x,=,100g,16.6g,x=48.86g,回顾一下,填空题以专题形势出现,沟是怎么挖的?,如何得分?,最后一问有难度,(二) 中考答题中常见问题及策略,一、心态问题:,1、做题着急:从开始就不踏实,总担心做不完 2、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对自己过高要求 3、不会取舍:死抠难题,不会分配考试时间 4 过早高兴:连续性考试 5、最后慌乱:时间不够时,手忙脚乱,应对策略,良好的心态 + 正确定位,人难我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控制好答题节奏,心情放松,踏踏实实才能考出好成绩!,绝不畏难,某混合
12、物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和分子个数组成为:x份CaCO3;y份CaO;2y份CaSO4;z份CaHPO4;z份CaO2;p份NaCl(假定混合物中各化合物均存在)。已知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9,则混合物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A32.5 B31.3 C33.2 D无法确定,唯一的条件:,氧元素的质量分数:,3 * 16x+16y+8*16y+4*16z+2*16z,m,钙元素的质量分数:,40x+40y+2*40y+40z+40z,m,氧元素与钙元素的质量比:48:40,绝不大意,(10崇文一模)28. (1)干冰、烧碱和小苏打三种物质分别与下列图中的人类活动有关。请将它们的名称填在图下相应的横线上。用
13、发酵粉发面真快! 下雨了好舒服! 洗衣皂真好用! 可用于制肥皂 可用于制发酵粉 用于人工降雨,无法配平,NO2 + H2O = HNO3 + O2,1,2,2,?,NO2 + H2O + O2= HNO3,1,2,2,1/2,例2,1.此反应涉及到的氧化物有: (填物质名称) 2.C物质属于什么物质 (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3.反应物中缺少某种物质,方框内应补充的微粒是(填序号) C D 4.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该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表示出物质种类),40,(3分)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用氯化钯(PdCl2)可以测定微量CO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Cl2 + CO
14、 + H2O = Pd+ 2HCl + CO2。若反应后得到 Pd 的质量为1.06 g,则测得 CO 的质量为多少克?(已知 Pd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39,方程式已知,重在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功,08中考,0.84,评分标准,PdCl2 + CO + H2O = Pd+ 2HCl + CO2,设: CO 的质量为x,不要加单位,x = 1.06g28106=0.28g,答:测得CO的质量为0.28g.,单位!,先约分,不写答,写答略,二、读题审题问题:,1、读题不全 2、速度过快 3、审题不清 4、找不到关键点 5、挖掘不出隐含条件,例3,例题1从20世纪中叶开始,硅成了信息技术
15、的关键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半导体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如右图所示,其中表示硅元素的是 (填字母)。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6的碳原子和原子序数为14的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则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 (选择“活泼”、“不活泼”)。(3)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如下: 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 ,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在生产过程中物质A可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 ;在生产过程中还有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注意隐蔽信息!,
16、应对策略,眼观、笔画、心读、脑想认真读题,答案在题目当中充分挖掘题目信息,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三、答题问题:,1、不到位 2、不规范 3、答非所问,文字表述要到位:实验现象描述:沉淀减少、沉淀消失;溶液颜色变浅、溶液变成无色; 实验操作表述: 装置气密性检验 物质检验,应对策略,卷面表达应注意四个方面: 逻辑合理、意思完整、符合专业、数值单位合乎要求,看化学中考题相关简答题中文字表述的标准答案,规范训练。,四、答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答案书写清晰:角标、小数点等。 2.修改答案:划掉重写,不要在原答案上修改,改就要改清楚。凡是辨别不清,皆为“0”分。3.用铅笔答题: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
17、,没有把握,没有用签字笔,最后又没有用0.5mm黑色签字笔圈定,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造成重大失分。,4.规范利用答题纸答题不压线、不出界、自上而下。试卷上多处有明显的提示,不许越线。甚至每个大题的小题之间也要严格遵守各自的界线,以防止因试题由于测试内容过多,而评卷时又需切割扫描,而造成答题内容上下不着边,引起缺失。 5. “见空给分”:在连续多个答案中,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8.专业术语要规范 1)如:CO,Co 2)专业术语不规范:出现错别字(甚至白字)都要参照标准扣分。 如:活塞、止水夹、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锥形瓶、坩埚、等常用仪
18、器 过滤、煮沸、剧烈、褪色催化剂摧化剂、崔化剂;玻璃棒玻利棒;金刚石金钢石等,常错字,现象描述中的易错字: 腐蚀食 浑浊混 消耗浩 熄灭息 均匀匀均 变瘪憋 变形型 致癌至 生锈秀,物质名称易错字: 酚酞试液 试液 碳酸钙 硝酸 溶液 氨水 硫磺 碱 锰 氯 氦 石蕊试液 钙 硼 试剂 水小,实验仪器中的易错字 漏斗 搅拌 滤纸 玻璃棒 坩埚钳 蒸发 沉淀 饱和状态 结晶 析出 解离 稀释,10.计算题应注意问题(1)用字母表示,又有分式,不管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 + b)/ c,则“a + b” 一定要加括号写成(a + b),否则会引起歧义。 (2)单位:该有单位没写单位
19、一定要扣分,单位不规范也会扣分。 (3)计算式:如果题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答题时一定要求有相应的计算式,若仅有答案,而没有计算式的,则以0分计。而且计算式不能仅写出一般的公式,要求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相联系。若仅有一般的公式而与试题的具体条件缺乏联系的,则不给分。,五、解题需要技巧,取4.6g该熔融物于烧杯中,滴加a 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 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a + 4.4)g。反应后的溶液经 处理后得到19.0g的固体。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Company Logo,取4.6g该熔融物于烧杯中,滴加a 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 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a + 4.4)g。反应后
20、的溶液经 处理后得到19.0g的固体。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Fe+H2SO4 = FeSO4 + H2,2Al+3H2SO4 =Al2(SO4)3 + 3H2,2Al2O3 +3 H2SO4=Al2(SO4)3 + 3H2O,宣武2010.5,,Company Logo,25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3.8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 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水份得固体硫酸锌、 硫酸铝、硫酸镁混合物11g,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A0.15g B0.20g C0.30g D0.45g,朝阳2010.5,2Al+3H2SO4 =Al2(SO4)3 + 3H2 ,Zn+H2SO4 = ZnS
21、O4 + H2 ,Mg+H2SO4 = MgSO4 + H2 ,3.8g,11g,H2 H2SO4 SO42 96,X 7.2g,,Company Logo,取4.6g该熔融物于烧杯中,滴加a 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 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a + 4.4)g。反应后的溶液经 处理后得到19.0g的固体。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Fe+H2SO4 = FeSO4 + H2,2Al+3H2SO4 =Al2(SO4)3 + 3H2,2Al2O3 +3 H2SO4=Al2(SO4)3 + 3H2O,宣武2010.5,X,X,4.6-x,19-(4.6-x),SO4 H2 96 2,启示:1、拿到难
22、题不要盲目去做,首先要分析,否则欲速则不达,分析会使你找到解题的捷径。 2、对于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解题时要善于将其题分解,使其转化成熟悉的简单题,然后再将其重组,恢复原题。,,Company Logo,取4.6g该熔融物于烧杯中,滴加a 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 称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a + 4.4)g。反应后的溶液经 处理后得到19.0g的固体。反应过程中生成水的质量-,Fe+H2SO4 = FeSO4 + H2,2Al+3H2SO4 =Al2(SO4)3 + 3H2,2Al2O3 +3 H2SO4=Al2(SO4)3 + 3H2O,4.6g,19g,0.2g,9.8g,H2SO4 H2 98 2,H2SO4H2O98 18,宣武2010.5,X,启示:往往一道复杂的计算题只用简单的计算就能快速求解,关键是会提取有用的信息,解题要灵活。,五、学会考试,读懂题目寻找考点分析、综合比较、论证归纳、演绎科学表达,在考什么,给出准确答案,平稳的心态,答题技巧,1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2运算要准,注意换算 3先易后难,敢于放弃 4先熟后生,合理用时 5书写规范,既对又全,效苏秦刺股,折桂还需苦战,学陶侃惜时,付出必有回报,祝化学中考取得好成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