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护理摘 要 本文总结及探讨预防化疗药外渗得各种措施,提出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以最限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机会;发生后,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药物危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外渗 预防措施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7 文献标识码: A 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药物外渗。外渗能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溃烂,严重者需清创,植皮,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上述症状,等发现时已发生皮肤组织受损
2、,甚至丧失肢体功能。 为避免化疗药外渗采取以下措施: 1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1.1 给药前准备 评估患者:血管等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药的基本知识,让他们配合。 1.2 选择静脉 (1)正确地选择、有计划地使用静脉。应尽量避开关节处的静脉,防针头因活动而脱出血管,尽量选择较粗直或前臂弹性好的静脉。 (2)避免在手术一侧的肢体静脉穿刺;避免在之前穿刺点远端穿刺;穿刺点 24 小时内避免再次穿刺。 1.3 提高穿刺技术 (1)提高静脉穿刺的准确性 用药前应先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避免因穿刺技术致化疗药的外渗。 (2)避免重复穿刺。 (3)留置针的使用。留置针在补液结束当天拔针;拔针后准确按压针
3、眼 25min(有出血倾向应延长按压时间) ,禁用化疗药穿刺。 (4)置管。必要时深静脉置管,加强其护理。 1.4 加强饮食指导 嘱患者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1.5 加强责任心 化疗药物外渗的首发症状:输液部位疼痛,故护理人员应常巡视化疗患者,观察静脉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症状,早发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及时做有效处理。特殊人群,应勤观察。 1.6 特殊药物 靶向药与化疗药联合,先用靶向药。 1.7 其他 治疗原发病。 2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2.1 基本处理 发现药物外渗后,立即停止化疗药液的注入,保留针头强力回抽 35ml 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评估
4、并记录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液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2.2 局部封闭方法及注意事项 也可局部用 2%的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或者生理盐水在穿刺部位和肿胀范围做环形及点状封闭,既可以减少各种刺激反应,还可以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封闭液的量可以根据需要配制。 2.3 外敷 局部封闭后给予外敷 46h,然后将外敷药撤掉12h,暴露局部。继续给予外敷 46h,外敷同时可给予冷敷 15min。间隔 30min/h 后,再给第二次冷敷,根据病情与渗出情况可以给冷敷 23 次。外渗24 小时内局部给予冷敷,以减轻疼痛
5、和预防组织坏死,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热湿敷是一较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是利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达到局部和全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外渗局部肿胀严重时,可用 4050 度的 33%50% 硫酸镁湿敷,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 23cm,湿敷时间保持 24 小时以上,如果药物外渗后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予清创换药等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奥沙利铂外渗后不能冷敷,因为奥沙利铂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和感觉异常。遇冷会使这种感觉加重。禁止用冷水漱口和进冷食。外渗部位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外敷药成分: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妥布霉
6、素、MgSO4、利多卡因。上述药物具有消炎去肿的作用。2.4 抬高患肢 发生外渗肢体要尽量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因药物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如在溃疡或坏死的皮肤进行清创换药或植皮,渗漏 24h 后进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指导病人患肢不要用力、受压,以防增加药物外渗。 2.5 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 如损失量原药量 10%,在重新输入时应遵医嘱补足损失量。 2.6?食指导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15 天1 个月之内禁食鱼、虾等食物。 2.7 禁止洗热水浴 患肢更不能热敷,热敷不仅使药物渗出面积增大,而且局部疼痛感更加剧烈。因热敷使局部温度增高代谢增快,耗氧增加,加速组织坏死。 3 心理护理 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癌症患者潜意识里畏惧疾病,平时医护人员应多与他们交流,讲解疾病有关知识,缓解其压力,积极配合治疗,防止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 4 结论 化疗药外渗重在预防。由于化疗药物外渗后危害严重,因此负责输注化疗药物的护士要加强责任心。用药全过程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要求医护人员提高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及观察能力,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确保及时发现药物外渗能在伤害患者程度最轻时采取相应措施,医护人员应该定期培训力求人人掌握药物外渗的处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