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38136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二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第二单元 国产的产生 社会大变革,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 民族交融,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多国家 的建立和巩固,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第二、三单元,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隋朝,隋文帝创立三省六部制,隋炀帝隋朝大运河、创立进士科,唐朝 盛世气象,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创立殿试制度为开元盛世基础 武则天,唐玄宗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个后,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发展,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第一课1.隋朝大运

2、河:目的三点四段和作用。(P3)2.魏晋时期选官依据:出身门第,弊端:不利于人材的选拔和任用,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影响:将地方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二课(P8-9)1.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及出现原因,辅佐大臣(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 2.唐玄宗的前期开元盛世的原因及辅佐大臣(姚崇和宋璟)和后期(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影响。 3.科举制方面贡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最重要;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第三课(见知识梳理)曲辕犁、筒车及用途;越青邢白唐三彩;蜀锦冠于全国;造船业和矿冶业颇具

3、规模;长安市与坊;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及影响。唐诗代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绘画家: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的统一,1.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 3.隋文帝功绩:创立三省六部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开通大运河,隋炀帝残暴统治引发了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灭亡。,时间及人物:605年 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统治 三个中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分四段:从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开创科举制度,隋的灭

4、亡,1.魏晋时期选官依据:出身门第,弊端:不利于人材的选拔和任用,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隋炀帝时,创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影响:将地方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隋朝的两位皇帝功与过,隋文帝 1.581年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 2.开皇之治。 3.创立三省六部制。 4.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的雏形)。隋炀帝 1.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 2.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大兴土木,多次巡游,三征辽东) 3.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

5、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秦朝和隋朝对比,参考答案: 相同点: 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科举制的确立,发展过程: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它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高祖

6、李渊 建立唐朝,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女皇帝 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承上启下),唐玄宗 李隆基 开元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18年,唐高祖(李渊),长安;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开启贞观之治,1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广纳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魏征杜如晦和房玄龄) 2 .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最重要。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少人民的劳役负担,重视发展生产。3.军事上:打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武则天,武则天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措施: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贞观

7、措施,为开元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措施:1.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和宋璟)2.政治: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3.唐玄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4.武则天时措施为其奠定了基础。,经济的繁荣 农业:1.发明并推广了新生产工具:如曲辕犁(耕地)和筒车(灌溉)。 手工业:1.丝织业:蜀锦冠于全国;2.陶瓷业:越青、邢白、唐三彩(洛阳);3.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商业:长安:坊住宅区、市商业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第三课 盛唐气象,民族关系:1、唐与吐蕃和亲:唐太宗时

8、,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少数民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文学艺术:1.唐朝是中国历史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著名诗人代表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被称“诗史”;白居易作品特点:通俗易懂。 2.书法和绘画:书法家:颜真卿和欧阳询。绘画家: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唐朝对外友好往来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玄奘西行到天竺(唐太宗时):学习佛经,经历被整理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1.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文化 2.鉴真东渡(唐玄宗

9、时):六次东渡,传播佛教和文化两者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鉴真和玄奘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唐 朝 衰 亡,由盛而衰(安史之乱),致命打击(黄巢起义),后梁灭唐(唐朝灭亡),五 代 十 国,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最终于763年被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爆发农民起义,黄巢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致命打击。,原农民军将领朱温被唐封为

10、节度使,联合镇压黄巢起义后灭唐,907年建立后梁政权。,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与南方9个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特点:北方战乱不止,南方相对安定有所发展。 影响: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主流),辽,10世纪初,契丹族,辽太祖 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汉族,宋太祖赵匡胤,开封,西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金,12世纪初期,女真,金太祖 阿骨打,会宁,南宋,1127年,汉族,宋高宗 赵构,临安,第7、8课政权情况一览表,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辽 916年,五代十国 907年,西夏,辽,北宋 960年,1038年,西夏,金 1115年,

11、北宋,西夏,金,南宋 1127年,澶渊之盟,1206年成吉思汗。蒙古统一以后,先后灭掉各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统一全国。,辽宋夏金元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关系:先战后和,和为主流。 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和议共同点:都是宋王朝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影响:都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重大事件时间表 916年 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 960年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1038年 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 1115年 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1127年 金灭北宋,靖康之耻 1127年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杭州) 1206年 铁木真统一蒙古 122

1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1260年 忽必烈继承汗位 1271年 元朝建立 1276年 南宋灭亡,2.中国封建社会中,大分裂之后实现大一统的朝代有:秦、汉(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原因: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第六课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目的: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地方:目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措施: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权。

13、,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重文轻武政策,1.目的:为了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措施:重用文臣,抑制武将,形成文臣统兵局面;改革发展科举制。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营造了读书风气,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文治局面。 3.重文轻武影响: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第 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辽,定都上京,国力不断增强。,契丹族与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仿效唐宋制度改革。,辽与北宋的和战,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

14、期,北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真宗时,宋辽战事不断。最著名的是澶州之战,宋军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澶渊之盟”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影响:此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元昊称帝后,宋与西夏发生多次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双方何谈订立宋夏和约。 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对于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如何评价澶渊之盟?,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主流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双方的

15、经济文化交流。,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崛起:11世纪末,完颜部的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金的建立,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建立大金,定都会宁。,金灭辽及北宋,北宋与金联合夹击辽,1125年金灭辽。,金看到了北宋的腐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北宋皇帝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南宋的偏安,南宋建立:宋高宗赵构1127年建立南宋,定都临安,金和南宋的对峙:金和南宋战事不断,最著名的抗金名将是岳飞,曾在郾城大败金军,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宋金议和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影响:(

16、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第9课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的兴盛,纺织业,制瓷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江浙、四川)。南宋时,棉织业兴起。海南棉纺织种类多,先进。,宋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逐渐成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宋代引进越南占城稻,北宋推广到东南地区。宋代,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向北推广江淮和川蜀一带。,造船业,广州、泉州(最精良)、明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南宋时,海船上配有指南针。,两宋经济发展的原因: 1.

17、南方战乱较少;2.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3.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4.南方自然条件好。,商业贸易的繁荣,海外贸易超越前代:广州、泉州闻名世界大商港;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有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商业城市: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经营时间和空间均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出现了商业贸易区。,货币变化: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量的增长,但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 作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南宋时,中央财政收入,主要

18、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蒙古兴起,铁木真1206年完成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称为“成吉思汗”。,元朝统一 全国,忽必烈1260年继承汉位,接受汉族儒臣用治国安民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6年灭南宋,陆秀夫和文天祥抗元。1279年,统一全国。 意义或影响:结束了长时期的分裂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蒙古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三个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 四件大事:1206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忽必烈建立元朝;陆秀夫和文天祥抗元;1279元统一全国。,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

19、大都(北京),元朝的统治,2.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元建后逐步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机构:在中央,中书省掌管行政,下设六部;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直辖: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2)行省制度:除了吐蕃、畏兀儿(维吾尔)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叫“行省制度。”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影响深远。,1.元朝的疆域: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措施: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20、,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2)措施:西藏由宣政院直辖,意义:从此台湾或西藏成为元朝行政区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忽必烈功绩: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全国。建立行省制度。,皇帝,枢密院,(军事),中书省,(行政),六部,行中书省,路府州县,御史台,(监察),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全国佛教事务),宣慰司都元帅府,腹里:山东山西河北,这就是行省制度,类似于郡县制!,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机构是我们三个。,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1、每月庙会。2.瓦子出现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表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3.杂剧兴起与宋代,推广于元代,在全国流行。 4.在宋代传统节日有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二、宋词:唐朝出现,成为宋代主要文学形式,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北宋苏轼词风:豪迈奔放飘逸,引人入胜; 两宋之交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南宋辛弃疾词风:豪放,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三、元朝现元曲,最优秀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为“元曲四大家”。,知识整合,宋元

22、都市和文化生活,苏轼北宋豪放派,都市生活,宋词,李清照婉约派,辛弃疾南宋豪放派,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都市:开封、临安和大都,市民生活:瓦子和勾栏,传统节日:春节等,隋唐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作用);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毕昇发明;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元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历史影响:活字印刷术陆续传到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成为司南;在宋代,我国制成罗盘(即指南针)。北宋末年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 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和指南针都是

23、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唐朝发明火药;到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代管形火器,元代发明火铳。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发达的中外交通,宋元中外交通发展原因:宋朝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元建后陆路和海路范围进一步扩大。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元朝设置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重用伊斯兰的科技人才。,第一课1.隋朝大运河:目的三点四段和作用。(P3)2.魏晋时期选官依据:出身门第,弊端:不利于人材的选拔和任用,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影响:将地方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统

24、治基础;促进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二课(P8-9)1.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及出现原因,辅佐大臣(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 2.唐玄宗的前期开元盛世的原因及辅佐大臣(姚崇和宋璟)和后期(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影响。 3.科举制方面贡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最重要;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第三课(见知识梳理)曲辕犁、筒车及用途;越青邢白唐三彩;蜀锦冠于全国;造船业和矿冶业颇具规模;长安市与坊;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及影响。唐诗代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绘画家: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第7课:宋辽和议:澶渊之盟内容及影响。宋夏和议;南宋与金和议的内容及影响。(P35

25、) 第9课:1.两宋经济发展的原因(课本P41),交子、瓦子、清明上河图和货郎图都是宋代商业繁荣表现, 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苏湖:苏州、湖州,苏常:苏州和常州)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富)。” 3.交子出现的原因,北宋前期在四川出现交子,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第11课: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对台湾(澎湖巡检司)、西藏(宣政院)管理机构及意义(从此台湾或西藏成为元朝行政区域,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52-53) 第13课:宋元时期完成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时间及意义(两个大大一个推动)(P

26、59-61),第三单元重点部分 明朝部分 第14课:1.背熟:明太祖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作用:加强了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建立者和特点(不受法律约束)2.八股取士:内容:四书五经,标准:朱熹的四书集注,影响(或危害):加强了思想控制,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15课: 1.郑和下西洋:目的:提高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范围: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

27、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戚继光(民族英雄):抗倭:性质:反侵略战争。,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朝的建立,考试内容:四书、五经,观点: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科举变化八股取士,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府(南京),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厂卫”,监控官民,不受法律约束。,改革官制: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分管朝政;设五军都督府,调兵权和武官任命权归兵部;,格式:八股文;八股文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济 发展,农业:引进南美洲的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推向北;苏

28、州丝织业中心;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畅销海内外。)商业:商帮出现(山西晋商、安徽徽商)。,明朝的统治,提高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示中国富强”,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1405-1433年/先后7次,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艘。/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之郑和下西洋,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金银货币。物品用途:用来慷慨送礼,或用于贸易。,明朝对外

29、关系之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戚继光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倭寇的侵略:元末明初,我国东南沿海出现了日本倭寇;明朝中期,出现了“倭患”。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 平定过程: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与其他将领带领军民,先后消灭了两地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 意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战争性质),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国势衰落戚继光抗倭,中外 冲突,友好 交往,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

30、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知识整合,建筑,科技,北京城:是当时世界最宏大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李时珍本草纲目(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末清初),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末清初),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明朝科技建筑与 文学,文学,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吴承恩西游记(明朝中期),戏剧,汤显祖牡丹亭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第16课,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起义原因:朝政腐败,矛盾激烈,天灾人祸,口号:均田免赋; 措施:严明军纪,严禁抢掠,发放钱粮。,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中后期,政治日益

31、腐败。,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农民流离失所,闯王 李自成,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清兵入关: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山海关交战失败。,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建大金;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族,改国号为清。,发展:1644年李自成西安建立大顺后,4月份攻入北京,明朝灭亡。,17课明朝的灭亡,第三单元重点部分 清朝部分 第18课: 1.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意义: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清朝在1684年(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2.西藏

32、:四步走(1)顺治、康熙确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2)雍正时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3)确立金瓶掣签制度(驻藏大臣掣签);(4)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作用: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3.西北地区: (1)康熙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作用:稳定西北边疆地区。 (2)乾隆亲征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理巴尔喀什湖以内整个新疆地区,作用: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第三单元重点部分 清朝部分 第20课:清初的统治措施 1.政治方面:军机处:时间:雍正年间,作用: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 2.思想方面:文字狱: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时间:康熙雍正乾隆时

33、期;影响(或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原因:(内因)清朝认为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外因)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闭关过程:顺治时期“禁海令”,康熙时,开放宁波、漳州等地,1757(乾隆)年开放广州一处对外口岸。 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使中国错过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使中国在世界逐渐落伍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

34、乱,设伊犁将军,平定噶尔丹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颁布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1684年,设台湾府,清朝前期皇帝在位期间大事串联(基于18课),台湾,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建制,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臧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新疆,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和哨所,疆域,范围: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

35、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如佛山镇等。,原因:清初统治者(顺康雍乾)认识到恢复经济重要性,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商业:陆路和水运贸易兴盛,形成商业网;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汉口镇;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商业活动中形成一些大商帮(晋商、徽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人口的增长,原因:清前期统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修建水利工程;粮食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地力下降;人口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36、政策,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影响: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官吏贪污腐败,军队军备废弛,清朝财政危机,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加剧。,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目的:从思想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时,设南书房。,文化专制(提倡尊孔读经;销毁禁书),闭关锁国政策,原因:清朝认为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顺治时期“禁海令”,康熙时,开放宁波、漳州等地,1757年开放广州一处

37、对外口岸。 影响:对西方侵略起到了自卫作用,但也使中国错过了向西方学习的机会。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昆曲与京剧艺术,作者:曹雪芹(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成书时间:清代,昆曲,文学 红楼梦,京剧,明朝:汤显祖牡丹亭;清朝: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道光时“皮黄戏”,以后被成为“京剧”或“京戏”。,京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得到皇室的扶持;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影响:红楼梦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红楼梦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红学”。,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一、红楼梦 1概况:

38、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的_ 2简介:红楼梦以贵族青年_与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和丑陋,从而揭示了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这部小说_强,_高。 3昆曲: (1)简介:昆曲,又称_、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 山腔。_时,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_。,曹雪芹,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封建社会,昆剧,明朝,牡丹亭,思想性,艺术性,基础巩固,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2)顶峰:_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_、孔尚任的_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衰落: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_,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4京剧的形成: (1)1790年,来自南方的_先后到北京献艺。 (2)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全新的剧种“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_”。,清朝,长生殿,桃花扇,现实生活,四大徽班,皮黄戏,京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