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晋城市2011年统计年鉴.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30843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0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城市2011年统计年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晋城市2011年统计年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晋城市2011年统计年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晋城市2011年统计年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晋城市2011年统计年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年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晋城市统计局2012 年 2 月 29 日2011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一、综 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 895.0 亿元,增长 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8.8 亿元,增长7.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3%;第二产业增加值 585.8 亿元,增长 1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5%;第三产业增加值 270.3 亿元,增长 9.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0.2%。第三产业中,

2、金融业增加值 30.1 亿元,增长 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63.9 亿元,增长 8.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8.3 亿元,增长 16.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20.8 亿元,增长 10.0%;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 29.7 亿元,增长 1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9205 元,按 2011 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 6070 美元。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 181.8 亿元,增长 18.6%,其中增值税完成 85.9 亿元,增长 12.6%;企业所得税 43.5 亿元,增长 24.8%;个人所得税 8.5 亿元,增长 28.9%;营业税 13.5 亿元,增长 21.1%;资源税

3、 2.5 亿元,增长 1.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67.9 亿元,增长 22.4%。一般预算支出 113.2 亿元,增长26.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 22.2%,教育支出增长 2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19.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 47.6%,节能保护支出增长 57.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 38.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11.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 4.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 7.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 7.1%。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3.47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2.52 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2.2%。二、农

4、业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 21.7 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 20.6 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 0.34 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 0.04 万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 8.6 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 6.5 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 92.0 万吨,增加 0.6 万吨,增产 0.6%。其中,夏粮 22.9 万吨,减产 7.0%;秋粮69.1 万吨,增产 3.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1.3 万公顷,增长 33.8%;经济林面积 0.52 万公顷,增长 7.9 倍;全年木材产量8054 立方米,增长 2.1 倍。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 11.3 万吨,增长 13.5%。其中,猪肉产量 10.1

5、万吨,牛肉产量 2179 吨,羊肉产量 4598 万吨。年末生猪存栏 90.0 万头,增长 53.3%;生猪出栏 144.4 万头,增长 22.1%。牛奶产量3488.1 吨,增长 2.3%;禽蛋产量 6.5 万吨,增长 84.2%;水产品产量 1375 吨,增长 11.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234.0 万千瓦,增长 3.9%。机械耕地面积 15.5 万公顷,下降 0.7%;机械播种面积 12.2 万公顷,下降 0.1%;机械收获面积 9.9 万公顷,增长 19.2%。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 14.7 亿元,增长 7.4%。三、工业和建筑业2011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16 家

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8.0%。全社会原煤产量 9140 万吨,增长 8.4%;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 191 亿千瓦时,下降 5.2%;水泥 139 万吨,增长 22.6%;化肥实物量 435 万吨,增长 17.3%;合成氨 267 万吨,增长 14.8%;钢材 205 万吨,增长 35.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251.5 亿元,增长 30.7%。其中,煤炭、炼焦、冶铸和电力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84.9 亿元、15.1 亿元、128.7 亿元和 64.8 亿元,分别增长 28.1%、5.2%、46.2%和-1.5%;新兴产业中,煤层气开采、建材工业、化学工业、装备

7、制造业、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3.5 亿元、8.9 亿元、99.4 亿元、98.4 亿元、1.6 亿元和 11.1 亿元,分别增长34.0%、26.6%、40.2%、63.9%、13.8%和 13.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 274.0 亿元,增长 26%;实现利润 180.2 亿元,增长 26.7%。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71 家,完成总产值 43.4 亿元,增长2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12.0 万平方米,增长 10.8%;签订合同额为 67.6 亿元,增长 41.4%。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04.1 亿元,增长

8、29.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 148.9 亿元,增长 0.4%。从登记注册类型情况看,内资企业投资 484.4 亿元,增长 31.4%;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 19.1 亿元,增长 0.1%。从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 14.8 亿元,增长 89.9%;第二产业投资 289 亿元,增长 41.6%;第三产业投资 200.4 亿元,增长 12.9%。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 289.0 亿元,增长 41.6%。其中,煤炭工业投资 130.4 亿元,增长 75.5%;非煤产业投资 158.5 亿元,增长 22.2%。传统产业(煤炭、焦炭、冶金、电力)投资合计 126.9 亿元,增长 31

9、.3%,新兴产业(非煤焦冶电行业)投资合计 162.1 亿元,增长50.8%。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851 个。其中,5 亿元以上项目 57 个,计划总投资 945.0 亿元,本年完成投资 164.6 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 32.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37.5 亿元,增长 15.9%。其中,住宅投资完成 30.0 亿元,增长 1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 4.5 亿元,增长 40.0%。五、能 源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 6678.9 万吨,增长 8.8%;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 324.3 万吨,下降2.3%。全年全市向省外运输煤炭 5711 万吨,下降 9.2%,外运

10、煤炭占原煤产量的比重为 62.5%;向省外输送电力 168.5 亿千瓦小时,下降 5.3%,外输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为 88%;向省外运输焦炭 46 万吨,增长41.0%,外运焦炭占焦炭产量的比重为 52.5%。固定资产投资中,能源工业投资完成 198.8 亿元,增长 63.6%。其中煤炭工业投资 130.4 亿元,增长75.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 40.2 亿元,增长 160.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 0.36 亿元,下降 49.0%;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 27.8 亿元,下降 10.4%。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总量 136.5 亿千瓦小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 1.3 亿千瓦

11、小时,占全部用电量1.0%;第二产业用电 120.6 亿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 88.4%,其中工业用电 119.8 亿千瓦小时;第三产业用电 8.5 亿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 6.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6.1 亿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 4.4%。六、国内贸易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4.5 亿元,增长 17.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10.4 亿元,增长1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4.1 亿元,增长 7.4%。七、对外经济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 11.35 亿美元,增长 113.4%。其中,进口额 8.53 亿美元,增长 166.3%;出口额 2.82 亿美元,增长 33.2

12、%。全年出口煤炭 19 万美元,下降 38.2%;出口钢材 4234 万美元,增长 58.1%;出口电器及电子产品19857 万美元,增长 28.1%;出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产品 15178 万美元,增长 30.4%。全年进口铁矿砂 25801 万美元;进口集成电路 14834 万美元,增长 66.7%;进口机械设备 24945 万美元;进口电子技术产品 18116 万美元,增长 49.1%;进口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 17206 万美元,增长187.9%。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4 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21798.6 万美元,增长 66.5%。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13、年末全市公路线路里程 8599.5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286.9 公里。各种运输方式的作业量保持稳定增长。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 22 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 2.7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7.9%,其中私人汽车 17.4 万辆,增长 15.5%。本年新注册汽车 3.3 万辆,减少 19.4%。年末轿车保有量 10.9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22.5%,其中私人轿车 9.5 万辆,增长 25%。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6.4 亿元,下降 49.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1.2 亿元,下降 23.3%;电信业务总量 15.3 亿元,下降 50.9%(电信业务总量下降系移动本年扣除折扣和

14、折让费所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 15.7 万户,年末达到 157.6 万户。全市宽带接入用户 25.1 万户,增长 7.3%。年末全市共有成规模的旅游景区(点)42 处,其中有 1 个国家级 5A 级景区,6 个国家级 4A 级景区,5个 2A 级景区,7 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共有星级饭店 28 家,其中五星级 1 家、四星级 11 家、三星 10 家、二星级 6 家。全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 6.8 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 1167.0 万人次,分别增长32.7%和 11.5%;旅游外汇收入 2695.9 万美元,增长 62.6%;国内旅游收入 89.1 亿元,增长 18.1%;旅游总收

15、入 90.9 亿元,增长 18.9%。九、金融、证券和保险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498.3 亿元,比年初增加 172.8 亿元,增长 13.0%。各项贷款余额 633.4 亿元,比年初增加 110.5 亿元,增长 21.1%。年末全市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 157.3 亿元,比年初增加 30.9 亿元,增长 24.4%。年末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 3 家,从业人员 63 人。年末开户数 39978 户,累计存入资金 20.5 亿元,下降 49.0%,入市资金 15.1 亿元,下降 52.6%。全年营业收入 5284.8 万元,下降

16、38.2%,利润总额 3205.4万元,下降 41.4%。全年全市保费收入 29.8 亿元,增长 6.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 21.3 亿元,增长 3.7%;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 0.75 亿元,下降 3.8%;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 0.38 亿元,增长 15%;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8.5 亿元,增长 14.7%。十、教育和科学技术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 1 所,成人高等学校 1 所。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2.2%。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结业职工和农民共计 28.9 万人次。全年全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 260 项(其中国家级 3 项、省级 27 项、市级 230 项)。在国家级项目中,列入国家

17、中小创业创新基金项目 1 项,成果计划 1 项,星火计划 1 项;在省级项目中,列入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 项,科技重大专项 3 项,火炬计划 5 项,星火计划 4 项,农业攻关与社会发展 1 项,成果推广 7 项,工业攻关 2 项,软科学及基础平台建设 3 项。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 1008 件,增长 48.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269 件,增长 26.7%。全年新登记科技成果 20 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 家,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2011 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1 家。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6 个,新创作首演剧目 5 个;演出场次 2093 场

18、,演出收入 217 万元;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场馆 3 个、群众艺术馆 1 个,文化馆 6 个,公共图书馆 6 个,总藏书 28 万册。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3098 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 8 千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2 万人,每千人拥有病床 3.6 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2.3 人。全市 6 县(市、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100%。村卫生室覆盖率 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 100%。全年各县(市、区)的儿童“五苗” 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均达到了 99.9%以上。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 100%,各种地方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19、全市乡镇卫生监督站覆盖率达到 77.8%。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体育场馆 4385 个,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人数达 321260 人。全年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获金牌 81 枚、银牌 68 枚、铜牌 70 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全市销售中国体育彩票 5043 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据 2011 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 228.55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0.52 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 1.88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8.23;死亡人口 1.42 万人,死亡率为 6.20;自然增长率为2.03,性别比为 101.31(以女性人口为 100)。全年城镇

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27 元,增长 16.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12967 元,增长22.5%。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043 元,增长 19.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289 元,增长37.3%。城镇占调查总户数 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7779 元,增长 21.9%;农村占人口 20%的低收入者收入 3769 元,增长 20.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28.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6.0%。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28.6 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96.8 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 54.8万人;

21、参加失业保险 21.1 万人;参加工伤保险 22.2 万人;参加生育保险 19.3 万人。全市共有 153.5 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年末城镇低保人数 31497 人,增加 253 人;农村低保人数 79871 人,增加 776 人;农村集中供养五保户1714 人,户数 1707 户;农村医疗救助 62214 人。优抚对象 12849 人,享受定期抚恤 1969 人,享受定期补助 7977 人。全市收养性单位 61 个,增加 2 个,床位数 4430 张,年在院 73.5 万人天。社区服务中心 1个,社区服务站 61 个。全市福利企业 48 个,残疾职工数 777 人。福利彩票发行单位 1 个

22、,收入总计686.7 万元。全年直接接收捐赠款 666.4 万元,受益 29765 人。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 5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 15.6 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16.6%;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 个。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 354 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 112 天,增加 8 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 1.7,较上年下降 0.02。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2.7%;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 81%。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833 起,减少 5 起,下降 0.6%;事故死亡 247 人,同比增加 29 人,上

23、升 13.3%,占省政府下达我市控制指标 256 人的 96.5%;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38.4 万元,同比减少428.3 万元,下降 29.2%。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28(省控指标 0.293),工矿商贸就业人员 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1.875(省控指标 2.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0.078(省控指标 0.2310),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 0(省控指标 0.6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7.24(省控指标 8.04)。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3. 2011 年起,规模以上

24、工业企业统计标准由过去的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提高到 2000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项目计划总投资 50 万元提高到 500 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 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4. 2011 年起,邮电业务总量(包括邮政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总量)由之前的以 2000 年不变价计算调整为以 2010 年不变价计算。5. 2011 年起,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按行业新确认口径统计。6.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节能降耗指标单独发布。7.本公报所列增加、增长、减少、下降均系与上年比较。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责任编辑:张 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