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文化内涵与精神对现代治河的时代影响温 婧内容摘要:黄河文化历史久远,数代黄河人深受其影响,并将其融入工作、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文化的内在含义逐渐与时代接轨,衍生出新的精神层次,并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弘扬和建 设黄河文化成为黄河人治河的必经之路。本文对黄河文化的内涵、时代精神、黄河文化对现代治河的时代影响、弘扬和建设黄河文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以求使黄河治理工作更为畅通。关键词 :黄河文化 内涵 精神 现代治河黄河,这条素有中华民族“母亲河”之称的蜿蜒长河,繁衍生息出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河流两岸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孕育了华夏儿女,与此同时,我 们
2、 勤劳勇敢的祖先在跨越了与这条“母 亲河” 融合、抗争、治理、驾驭的岁月后,创造出绚丽璀璨的古代文化,塑造出自强不息、披荆斩棘、百折不挠、拼搏创新的民族品格,逐渐 凝结成浩瀚渊深的黄河文化。经过人民治理黄河 60 余年的实践,通 过对无数先人经验的总结和对黄河自然规律的认知,黄河人将“ 团结、务实、拼搏、奉献、开拓 ”等黄河精神萌发、成长、壮大,使黄河文化与现代治河理念逐渐融为一体。本文通过对黄河文化的传统内涵和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探讨黄河文化的建设新理念,并指出黄河文化对现代治河的深远影响。一、黄河文化的传统内涵所谓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又指
3、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以及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等特征。当代社会在使用“ 文化”概念时一般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性:历史性、群体性和影响性,如华 夏文化、吴文化、 饮食文化、服饰 文化等。黄河文化亦是如此,从广义上讲,黄河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在黄河水事及其相关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及其黄河水利工作者所具有的精神诉求、价值取向、基本理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主要包括精神、
4、理念、价 值观、制度等文化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黄河文化的缔造与中华民族的发展相辅相成。作为一条自然河流,黄河以自身水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给予人们生活的体验和生存的启迪,随着历史的演变,从古代的流域劳动人民到如今的黄河水利工作者,一代又一代人就在这反复体验与启迪的过程中,将物质与精神、理念与实践、自然与人文、 历 史与现实相融合,通过有关黄河的环境条件、制度理念、物质现象,形成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 维方式以及行为规范等。例如,我们熟知的“黄河母 亲” 雕像,作为一尊雕像,它只是物质现象,由于它所传递的信息与黄河文化“母亲河” 相融合,它便体 现出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
5、价值观念黄河哺育中华儿女。于是乎, “黄河母亲”雕像便成为黄河文化的组成要素之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旗帜。从实质上看,黄河文化的传统内涵,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二、黄河文化的时代精神黄河精神是黄河文化的结晶,是一代代黄河人在长期的治黄工作中,精神内涵和深远意义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如今,这些精神仍旧在治黄工作者身上仍然淋漓尽致的体现着。(一)黄河文化的抗争精神黄河虽造就了华夏文明,但频繁的泛滥迁徙,给沿黄居民带来过深重灾难,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前仆后继地同洪水的抗争,锤炼出具有抗争精神的黄河流域人民。60
6、 余年里,通过几代黄河人对黄河的治理,黄河岁岁安澜。(二)黄河文化的奉献精神黄河水浇灌着中原大地,哺育着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历史文明发展的长河中,黄河流域长期作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舞台,先人们在这里创造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大部分都受到黄河文化的影响。此外,黄河还解决了各大中城市缺水的现状,引黄济津(天津)、引黄济青(青岛)、引黄济烟(烟台)等水利工程,为这些严重缺水的对外开放城市送去 20 多亿立方米的黄河甜水。不可遗忘的是,这样的奉献精神,在治黄工作者的身上显得尤为动人,他们奋战在条件艰苦的治黄一线,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黄河,就像玛多水文站上的谢会贵,与艰险孤独为伴,同风雪雨雹
7、相搏,在严寒缺氧的雪域高原,一干就是三十年。(三)黄河文化的敬业精神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其执著而又强烈的敬业精神不断激励着历代黄河人。特别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黄新理念的形成与实践,集中体现 了黄河人矢志不移的探索与敬业精神。(四)黄河文化的宽容精神我们的先祖们由于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或为了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曾对黄河流域的自然资源无节制的索取,伐林造田、填海造田,自然环境遭到空前浩劫,稀有动植物极度灭绝,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当黄河三角洲列出动植物保护区,人与自然又开始和谐共处。由此黄河人更加认可科学发展观,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三、加强黄河文化建设对现
8、代治河的时代影响黄河安危,事关全局。当前,保证黄河防汛安全任务加重,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加剧,黄河的治理已成为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与黄河文化建设的缺失和滞后有着直接的关系。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存在的系列问题,不仅需要采取行政、法制、科技、工程等手段,更需要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的感召力和亲和力,以黄河文化建设促进现代治河的进程,并最终促成“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终极目标 的逐步实现。(一)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有利于转变治河观念,调整治河思路,创新发展模式。黄河文化发乎实践,直触灵魂,对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能力等诸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随之
9、调整自己的行为,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面对目前现代治河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 势,加 强 黄河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水观和水利观,增强全社会爱护黄河、节约用水、生态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节水用水行为,形成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营造人水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有利于为现代治河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黄河文化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创造能力和优秀品质。长期以来, 亿万黄河儿女在治理开发和保护管理黄河的伟大实践中锻造培育了“团结 、务实、开拓、拼搏、奉献 ”的黄河精神,是黄河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文
10、化底蕴。大力弘扬黄河精神,加强 黄河文化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黄河文化的凝聚、激励、感召等作用,提高广大治河工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激发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现代治河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三)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类治黄行为,促进人与黄河和谐发展。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共荣共生是人类活动的共同价值选择和最终归宿。黄河文化是人水关系的文化,人们与黄河有相依相亲的一面,又有斗争抵抗的一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在人水关系中,人是处于主动地位的主体,但在一定时期,水也有强大的反作用。黄河文化具有引导、规范、教化、调节等作用,可以促进人水关系的协调发
11、展,最终给人类带来福祉。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有利于提醒人类注意对自身行为的自治、自律,严格遵守河流自身运行规律,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水资源,按照不同区域、不同河段的功能定位,严格规范经济社会行为和人类治水活动,大力加强水污染防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强大支撑和有力手段。文化是河流健康之魂,是维护河流健康的强大支撑和有力手段。加强治河过程中的黄河文化建设,实践人水和谐的治河理念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的呼唤。保护河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们只有热爱河流
12、、珍 视黄河、科学治理、合理开 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 维护 河流健康生命。因此,要以科学 发 展观为指导,以黄河文化建设为动力,以人水和谐为目标,彻底改变陈旧落后的治水观念,调整治水思路,转变思维、工作、管理和生 产生活方式,树立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新理念,营造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护河流的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以河为友,才能永葆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续利用,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四、弘扬和建设黄河文化的探索(一)引起社会各层次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黄河文化的体现,是中华 民族整体意识文化的体现,弘扬和建设黄河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义务。各级领导是弘扬和建设黄河文化的决
13、策者,他们有更优越的条件研究黄河文化的表现形式、规划黄河文化的建设蓝图、使黄河文化的建设付诸实施。(二)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并将其搜集整理成档案、书籍、实物、影像等资料,建立黄河文化资料库,全面系统的展示黄河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建筑遗址、工器具等黄河自然与人文历史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广大黄河文化研究专家及爱好者提供便捷的平台,同时让社会更深入了解黄河人治理黄河事迹和涵义。(三)加强社会媒体的宣传引导。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当今,应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讲座论坛等方式,普及黄河文化知识、宣传弘扬建设黄河文化的深远意义、营造黄河文化建设的有力氛围,让黄河文化的传播不仅限于黄河系统。(四)设立黄
14、河文化竞赛、奖项,为黄河文化艺术家、研究学者提供创作平台,通过对他们活动的组织和对他们的作品、研究成果的宣传,鼓励更多的人投身黄河文化事业当中,使他们成为弘扬和建设黄河文化的不可取代的力量。(五)不断检阅黄河文化的建设成果。彰显黄河文化,是弘扬建设黄河文化的最终目标,检验黄河文化的成果,发现新人才、新方法、新文化,有利于推进黄河建设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当今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行业、 单 位所接受,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可以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这一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通过提高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牢牢把握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应高度重视黄河文化建设,并把黄河文化建设列入治河事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融入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大力加强黄河文化建设与研究,并把研究成果与治河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转变治水观念、调整治水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广泛进行水文化宣传教育,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