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试卷 第 1 页 (共 9 页)2016 年秋学期八年级物理测试题(考 试 时 间 :90 分 钟 满 分 :100 分 )请注意: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2 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 试 卷 上 无 效 3 作 图 必 须 用 2B 铅 笔 , 并 加 黑 加 粗 第 一 部 分 选 择 题 (共 24 分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1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某同学正常体温是 27 B成年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 1dmC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5km/h D健康人的脉搏,1s 跳动 75 次左右2为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
2、环境噪声的干扰,下列哪种方法是最不合理的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C把门窗关好 D在教室周围植树3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 ”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 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4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5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
3、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A划船的小伙伴 B船尾 C河岸 D鲁迅6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 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物理试卷 第 2 页 (共 9 页)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7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8小宇在
4、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画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透镜的左侧位置,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屏上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9下列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红s 紫光屏红A B C DA放大镜是利用凹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B哈哈镜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C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D这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图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 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 6s,甲在乙前面 1.2m 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11将凸透镜正对
5、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 L B一定等于 L物理试卷 第 3 页 (共 9 页)C一定大于 L D可能小于 L,也可能大于 L12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凸透镜焦距小于 20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还能成像第 二 部 分 非 选 择 题 (共 76 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 9 小题,每空 1
6、 分,共 26 分)1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 (均选填“响度” 、 “音调”和“音色”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 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钢尺发出的声音是 (选填“超”或“ 次”)声波14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15如图,有一束光从某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
7、射,其中入射角是 度,折射角是 度16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s/mt/s0 2 4 6 8 10 1204081216甲乙第 10 题图 第 12 题图第 11 题图第 13 题图 第 14 题图 第 15 题图物理试卷 第 4 页 (共 9 页)17在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发令枪一响,小明直奔终点,在此过程中他听到背后传来刘老师的加油声,最终他用时 12.5s 到达终点则小明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而终点的
8、裁判员应该是 (看到发令枪冒烟/ 听到枪声)开始计时,理由是: 小明在跑步时不用回头看就能判断出是刘老师的加油声,主要是根据刘老师声音的 来判断的18如图是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 点到 F 点共运动了 cm 的路程,小球从 B 点到 F 点的平均速度为 m/s19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 ,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 ,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 ,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 像(选填“实”或“虚” ) ,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 (写一种) 20
9、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填“A”或“B” )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填“变大” 、 “变小 ”或“不变” ) 21小明坐在一列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长 200m 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 20s,则动车的速度是 m/s,则动车全部在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 m,所需要的时间是 s三、解答题(本题有 8 小题,共 50 分解答 23
10、、24 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22 (6 分)根据要求作图(1)如图甲,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2)如图乙,光线 AO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画出水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如图丙,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第 19 题图 第 20 题图AO水空气FFO物理试卷 第 5 页 (共 9 页)23 (4 分)同学们已经知道,声呐不仅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而且可以探测过往的鱼群。当然,如果需要,它还可以探测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如果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信号遇到暗礁 10s 后接收到返回的波,暗礁到船的距离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1500m/s)(2)小明
11、 知道“嫦娥三号” 卫星正在探测月球的消息后,他想把声呐也装到“嫦娥三号”卫星上,从而增加一种探测的手段。你认为他的想法可行吗?为什么? 24 (5 分)2014 年 4 月 18 日上午 8 时,D8271 次动车组徐徐开出南宁站,标志着南广高铁广西段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从贵港站列车时刻表中可知,贵港到南宁线路长 151km,若按动车设计速度 200km/h 计算,从贵港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若动车按照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多少?贵港站列车时刻表车次 发站 到站 开车时间 到达时间 里程桂平 9:05 9:30 58km平南南 9:0
12、5 9:47 93kmD8271 贵港梧州南 9:05 10:28 177kmD8272 贵港 南宁 20:49 21:59 151km 25 (2 分)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 cm(2)如图乙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s26 (8 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第 25 题甲 第 25 题乙第 22 题图甲 第 22 题图乙 第 22 题图丙物理试卷 第 6 页 (共 9 页)(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13、选填“A”、 “B”或“C” ) ,示数为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 ABCDE) ,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 或“ 非晶体” ) (2)在 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 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 吸收”或“放出”)热量(3)图像中 DE 段是 过程(4)在加热水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烧杯口上方有“白气” ,这是 (空气中/烧杯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同时,靠近杯口的地方反而没有“白气” ,这是为什么呢?理由是: 27 (6 分) (1)小文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4、”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让光线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 OB 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反射角 入射角。 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 )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2)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所示;物理试卷 第 7 页 (共 9 页)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 O 处,激光在 O 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逐渐增大入
15、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一所示:表格一实验次数 1 2 3 4入射角 i 0 30 45 60水中折射角 r 0 17 24 30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所所示安放;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 O 处,激光在 O 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二所示:表格二实验次数 1 2 3 4入射角 i 0 30 45 60玻璃中折射角 r 0 22 35 40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它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 、 “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当
16、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28 (6 分)在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是否要透过玻璃板才能观察到蜡烛所成的像?答: 。能否用家用镜子物理试卷 第 8 页 (共 9 页)的镜片替代玻璃板?答: 。 (选填“能”或“不能” )(2)用与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并标记出像的 。(3)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 M 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4)若将显示时间为 的电子时钟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 。29 (9 分)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
17、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 H 点是 2 倍焦距处(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 )调;(2)实验中你怎样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答: 。(3)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 A 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 ) ,这次成的是 立的、 的实像;(4)在实验(3)中,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才能实现。
18、 (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5)再把蜡烛移到 B 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 30 (4 分)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 A 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运动时间、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A(1)物块 5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2)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从 A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 0 1 2 3 4 5从 A 点开始的路程 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相应的平均速度 v/(cms-1)4 8 12 16A物理试卷 第 9 页 (共 9 页)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并推测:物块自 A 点开始计时的 6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