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14597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与传统教案不同,导学案重在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导学案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和梯次渐进化。 二、如何编写导学案 1.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由易到难的原则。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学生也要有个适应过程。开始的时候,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简单一些,

2、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解决或者经小组讨论后解决。那种学生讨论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不要出现在导学案上。 (2)简明扼要的原则。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杖” ,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习题。因此,导学案的语言一定要简明准确,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3)可重复使用的原则。导学案并不是一次性的,要把它利用起来,可以成为学生随时自我检测的工具,也可以是课后复习的导线。 (4)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设计时不要站在以传授知识为本的角度,考虑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学得会,掌握得住,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2.导学案的编写方法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摸索和反复实践

3、,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编制导学案的程序,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导学案编写应以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为主,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每一个题目的设置,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应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由一人执笔定稿。如我校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在进行每章节的导学案编写时,由每个老师分别承担一课导学案的设计,初稿完成后由备课组老师集体讨论后再定稿,最后交备课组长审核过关,送文印室印制,既分工又合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各备课组每周应有半天左右的时间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要解决以下问题:下一周的导学案定稿,下下周的导学案编写任务分工,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导学案编写,必须提前一周完成。 3.导学案

4、编写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学习目标大而空,不利于当堂检测学习目标实现。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要具体、可操作、可检测,不能大而空乏,无处着手。比如一节小学语文课: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全文主旨。 像这样的语文学习目标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初中语文课可以用,高中语文课也可以用。这个在高效课堂导学案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应该制定这样的学习目标:会读会写哪几个生字;掌握哪几个生词,并且会用这几个生词造句;熟练地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这样的学习目标,就可以当堂检测,当堂查漏补缺。 (2)课堂探究问题设计过多,无法完成课堂教学内容

5、。导学案中课堂探究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素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必须是让学生有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体验,要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不能太简单,否则就失去探究的意义。 比如学习荔枝蜜一文,如果把探究问题设计为:荔枝有什么特点?文中一共运用了哪些集中说明方法?这样问题设计就有些简单。这样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就比较好:课文前面说荔枝林密不透风,后面有说透过荔枝林看见农民在稻田里插秧,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这篇说明文里多处引用诗歌进行说明,大家谈谈引用诗歌进行说明的好处。问题设计就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也能引起学生探

6、究的欲望。 导学案探究性问题设计不宜过多,一般以三个为宜。问题设计过多常常出现因为探究不完,结果影响后面环节的教学,或者探究走马观花,不能起到探究的作用。 (3)课堂检测题设计层次不清,数量过多,导学案变成了习题案。导学案课堂检测题的设计要有层次,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多个层次,比如可分为:课本再现型习题,即学生只要看课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课本延伸型习题,即学生看课本的同时,只要适当地看一看工具书或其他课外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模仿应用型习题,即学生只要简单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就可以完成,这类题可以直接使用课本上的例题,也可以是例题的变形;独立应用型习题,即学

7、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后,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类题可以是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课外同一难度的题目。但要注意的是习题的设置要紧紧扣住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为检测课堂学习目标实现度设计的,检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果检测题过多,当堂无法完成检测,就达不到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更谈不上当堂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学生自行解决“基础知识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

8、可以做拓展题。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老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情,便于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 2.课堂。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记忆及检测、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习过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测”和“知识链接” 。以上属于基础知识部分。基础知识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达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检测” ,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课后。上完课后,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课后反思和学后反思;每隔一周,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 实践证明,导学案在高效课堂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只有通过集体的智慧尽心竭力地编好、用好每一份导学案,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项目来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 年度规划立项课题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系列成果之一(编号:GS2013GHB0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