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民间文学概论新编笔记.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11543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文学概论新编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民间文学概论新编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民间文学概论新编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民间文学概论新编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民间文学概论新编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民间文学概论新编的说明: (1)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部分省市选考科目。 (2)各省市教材、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可能都不一样,辽宁以外的其他省市情况不了解。 (3)这篇总结可能只适用于辽宁省省内统一考试。感觉是辽宁省自己出的题。 (4)请核对好教材,考题在本书后大纲中: 民间文学概论新编出版: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编: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著: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发俗学教研室编委会主任:何晓纯 关于本篇总结的说明和一点经验: (1)因本科没有练习册,也就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这些东西是我个人整理的,难免有不严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朋友参照教材核对,指正。当时整理的资料已经丢了,这是刚

2、整理的,没有我考前弄的精简。大家可在此基础上,化做自己的语言,怎么容易记忆怎么整理、作精简。 (2)我考时(2005 年 4 月)看到考题都是书后大纲中标注“重点掌握”和“掌握”的内容,所以这里也只总结了这部分题目。书上的内容不多,最好全面的看一遍,如果出了总结以外的题,有个印象也比较容易应付。我也只见过这一期考题,不知以前都考什么样的。 (3)我在整理中,用了很多精简办法,比如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把长句缩成短句,短句缩成词语,句子中部分词语位置交换等。大家也可以按自己的方法重新整理一下。 (4)本篇中几个符号解释: “”符号:为了方便记忆,很多连接性词都不写出来了,用此符号连接,一目了然,只

3、要先看了书,应该很容易理解。回答问题时,把“”符号部分,用自己的语言补充上就可以了。“ ”符号:这个符号中的内容是帮助应付论述题的,简答时可以省略掉,或是简单概括。一般为扩展内容和举例。因为这科本来内容就不多,如果有时间最好把这部分内容也都记全,其实例子更容易记。“()”符号:一般为比较重要的补充解释或是例子,应该在背诵范围。“记”:这是我把一些长句或多点内容化整为零,挑出主要词,便于记忆,以防回答时漏掉部分答案。答题时,再化零为整,补充完全。大家也可以按自己容易记住的方法,再重新拆分整合。“注”:关于某些题的整理答案说明,和需要注意的内容。 (5)这科的例子比较多,所以也比较简单。这篇中选的

4、例子是我自己比较熟悉的,大家可以按各自的要求重新选一些其他简单的例子。论述题时,例子最容易记,也最容易拿分。(6)有的大题分几项回答,我在前面把这些都简单列出来,只为记的时间不要漏掉,回答时不用加上,直接写下面的答案就成了(比如“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在前面我就列出了“审美娱乐功能、道德教化功能、礼俗实用功能、知识传递功能”);有的题目答案比较多,我按个人习惯自行分成了几个小点。据说,判卷老师对一大片的答案最头疼,分几个点这样看起来清晰一些,容易拿分。(7)概念题应该都是这里的,不太多,最好都背一下。这篇整理中,很多概念后面我都加上了“分类”等周边内容,这是为了有个印象,应付选择题和简答题,如

5、果考题只考概念,可以不加上这部分内容。第一章:绪论 1、“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七哀诗、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 、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 、杜甫“三吏”、“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

6、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习。、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笔记小说笑林记录民间笑话;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记录、加工当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民间文学在形式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汉唐诗人广取民歌的艺术手法“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运用民歌固有的形式唐刘禹锡竹枝词土家族民歌 运用民歌比兴手法诗经楚辞 李白静夜思首句有南朝子夜歌秋歌影响痕迹 古诗

7、文中的“典故”从民间文学中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总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作家的智慧灵感蕴藏于民众生活和民间创作中,民众把创造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思赋予作家。口头文学体裁为作家提供了多样的创作形式,民间文学的内容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题材。 注:例子较多,可选择记忆,选自己比较熟悉的作品。如是论述题,多举例子,既方便记忆,又容易拿分。“总之”部分,自己精简一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辑。如果题目出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之类的,回答时,要加上简单的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即使没有印象,答不出来,也要加一句“民间口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始终保持着多方位的双向交流关系”“交融互渗”。 第二

8、章: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民间文学的发展?(1)原始社会,民间文学是全民的口头文学。主要形式劳动号子、巫术祝辞、神话及部分史诗等。其为原始社会惟一的文学形式,由原始社会成员集体创作,又为全体成员服务。 记:原始社会全民口头文学主要形式惟一文学形式集体创作为全体成员服务 (2)作家文学产生后,民间文学主要指,由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集体创作,并主要在他们中间传播的口头文学。是“生产者的艺术”(鲁迅语)。 阶级分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分离出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人。民间文学不再是全民口头文学和惟一文学样式。主要是社会下层、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共同享用、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口头文学

9、记:阶级分化主要是社会下层、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共同享用、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口头文学 (3)民间文学在创作、流传方面的继承、变化与发展具重大意义。口头文学在当代,明显带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创作群体的结构有了新变化传统农业社会口头文学创作者农民和手工业者;近代部分工人加入;当代劳动者队伍扩大,大家都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创作群体范围扩大,各行各业民众创作的口头文学应时而出,传统农民口头文学也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容。 时代生活节奏加快,传媒日趋现代化,各类体裁在创作与流传范围方面都有调整。新编时事笑话城乡;民歌唱和少数民族传统歌会、礼俗仪式;传统小戏农民;神话故事、地方传说加工成书面

10、文学作品 传播方式上:口头流传为主汇总成书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1、民间文学创作与流传的基本特征?四个特征:群体性的审美方式、口头性的表达方式、变异性的存在形态、传承性的文本结构 记: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有可能选择题出) 注:本题需要结合下面几个问题作答。2、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概念、口头性概念、变异性概念、传承性概念?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民间文学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文学。反映民众群体生活与愿望,集中群众智慧,融会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反承认和保存。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民间文学的载体是民众的口头语言。以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同时通过口语进行传播,大部分作品保存在发众口头上

11、。“口耳相传”“口传心授”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呈现出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民间文学因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使其本身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代相传递,形成传统。 3、民间文学创作与流传中的集体性表现?(1)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集体性表现:劳动人民往往在一定集体场合,进行你一句我一句的集体创作。劳动歌谣鼓舞、协调;战歌、猎歌鼓舞士气采取集体分工方式,(有人先)编故事梗概添枝加叶敢成韵文体唱词配曲调构成民间传说、故事、说唱、小戏等作品。注:不同的人分工,于“”处加“有人”“另有人”等,参看书 6

12、0 页。 群众中某个人继承前人口头艺术,加以发展;或集中群众中断片素材及许多口头作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完整口头艺术成品。长篇评书杨家将 记:继承发展;集中断片素材、口头作品综合概括形成完整口头艺术成品 (2)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集体性表现民间文学作品不论何种创作方式,一经产生,必然在群众中流传开去。有的作品流传较慢,有的作品流传很快。不适应广大民众生活要求和艺术兴趣的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或早或晚地被人们摒弃、遗忘、淘汰;在流传过程中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并经过千万人之口世代修改、加工、丰富,使它更为群众喜爱,以至能较长时期在群众中传诵、保存,作品艺术水准趋于完美。千万个传播者在不同程度上也

13、是创作者,整个民间文学的流传过程,也正是对民间作品进行集体加工的再创作过程。记:产生必群众中流传;慢快;不适应淘汰,接受修改、加工、丰富保存完美;传播者创作者,流传过程再创作过程。(3)民间口头艺术家的演唱或讲述,渗透集体思想和愿望,代表群众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吸取集体智慧和力量。民间文学的听众,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思想感情、艺术趣味积极影响演唱者活动,并不同程度地影响作品内容及某些表现手法的加工或再创作。表演者根据听众的反映,不断修改、丰富、提高自己的演唱作品。长篇扬州评话武十回,从水浒传中进述武松的 8 万字,开加成评话一百多万字记:听众影响演唱者影响作品加工、再创作;表演者根据听众反

14、映修改、丰富、提高作品。4、民间文学变异性特征形成的内在和外在因素?(1)劳动人民的作品是口传心授的作品,这里的心授正是依靠记忆保存和传播的含义。内在因素靠记忆保存民间文学作品。 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在传播中很难完全保持原貌。比如民间故事一类的作品,大多只保存了主要内容、梗概,传述语言和细节经常变化;甚至两个以上不同作品情节合而为一,成了另一个新作品,比如牛郎织女故事与“两兄弟”故事中狗耕田合而为一 (2)另一内在因素民间创作者从来没有著作权观念。口头传播者往往就是再创作者,有权进行合情合理的改动、加工。多数都是不自觉的,非故意改动。(3)外在因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流传的环境不同。流传地域不同,

15、自然环境、季节气候、风俗习惯、方言土语各有差异;不同演述者各自口才、风格不同,同一母题作品,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异文。如:数九歌,因不同地区气候寒暖、农事迟早不同而有所变异。(4)重要客观原因(应该也是“外在因素”)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流传中,内容、情节逐渐丰富主题变化折射到口头创作中,根据社会背景和民众心理,产生有积极意义的变化。如:孟姜女传说,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的故事西汉,增加杞梁妻“善哭”内容东汉,“哭倒城墙”后魏,哭倒梁山或莒城北齐,杞梁服役,修长城被杀,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唐代,完整地形成反徭役,抗暴政的传说。 注:可选择这一组中的几个好记的时间段,不用全记,有个印象,比较容易应

16、负论述题。 第四章: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1、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1)认识价值:历史价值:是民众口传的历史。记录社会生活,反映民众心理,补充“正史”。史前人类社会的信息阶级社会,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及被压迫阶级的反抗记录“正史”所不取的重大历史题材民俗学价值:民间文学与民俗现象结合,或运用于某些民俗场合,或成为民俗活动的组成部分,或反映某些习俗观念和习俗现象。“祭祀”“祈求丰收”;“造酒歌”“围猎歌”伦理学价值:民间文学有反映家族、亲族关系,认识我国家族结构的民族性特点,民众的伦理观念的独特价值。文化心理学价值:透过民间文学作品,寻觅到民众传统文化心理的某些轨迹。“民间信仰”:

17、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万物有灵”观念,迷信鬼魂观念,“超自然力”崇拜记:历史价值民众口传的历史;民俗学价值民俗场合(活动、观念、现象);伦理学价值家族、亲族关系,民族性特点、伦理观念。(2)艺术价值: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现实和理想相结合,寓教于乐、讲唱与生活实用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丰富文艺学理论。民间文学的体裁、形式,对文艺体裁、形式研究的拓展,艺术品类的形成,有独特价值。原始口头文学是后来一切文学的总源头,影响文人文学发展,有文艺史价值。记:创作方法丰富文艺学理论;体裁、形式影响文艺;影响文人文学文艺史价值。2、民间文学的认识价值概念与艺术价值概念?认识价值:是指民众创造的各种口头作品由于具备

18、有关历史、文化的内涵而能够满足人们的认识需要,能够引起人们对过去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思索,从而吸取其中反映的材料,用于某种人文科学的探讨。艺术价值:民间文学创作的审美意识、民众的形象思维积淀、创作要求和创作态度、创作方式和艺术手法、艺术典型的塑造等等,都对作家的文学活动有重要启示,甚至被后者直接借用。民间文学的特殊品质,对认识方式文艺的规律特征、艺术心理和社会生活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不可缺少的资料。3、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审美娱乐功能、道德教化功能、礼俗实用功能、知识传递功能(1)审美娱乐功能:头创作是广大民众休闲时光自娱自乐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节日中的娱乐活动(社火、庙会)娱乐功能与审美、教

19、育功能相结合。 劳动生活的美(巧女型故事);体现劳动人民进步的美学观、审美理想,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审美评价提高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艺术趣味;“寓教于乐”(谜语、绕口令等)(2)道德教化功能: 劳动是民间文学永恒歌颂的主题。 以劳动为荣,为立身之本以团结、友爱、互助为歌颂的主题。 对社会成员进行友爱精神的道德教育对士绅阶级道德价值观的否定与反叛。 “等级制度”“重男轻女思想”“婚姻观”(3)礼俗实用功能民间文学与礼俗活动密切联系,解释或说明的形式与后者关联,有很强实用性。庆生,庆成人,婚嫁礼俗,庆寿、丧葬礼俗,“祝祀辞”“祷雨辞”等(4)知识传递功能劳动民众世代相续,在生产

20、践中,积累丰富的生产生活知识、劳动经验、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力,通过口头文学形式传输给子弟,作为科学认识和哲学思想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实践性、指导性) 俗语、谚语、歌谣 第五章:神话1、神话概念?神话:是一种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和想像、幻想的形式,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化、人格化的反映产物,是体现着人类原始思维的神奇“故事”。2、神话性质?(1)神话是远古先民的具有“真理性”的“百科全书”。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在先民那里是混同为一的,神话中对自然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起源的解释,是先民们学习和传承的对象,是神圣的信条,是诠释万事万物的“教科书”。(2)神话是远古

21、先民的生活实践指南。神话在本质上折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植根、产生于原始生活实践,后又融汇、作用于生活实践,成为指导、完善生活的实践指南。强化礼仪规范和道德规范。(约束) 远古无法律和完备的道德观念神话中的“神”有最高约束力量先民生活趋向有序化、文明化满足先民心理需求。(信仰) 对神的信仰,巫术文化神及英雄为精神支柱和心理依托信心、勇气传承传统,凝聚、增强群体意识。(教化) 强化集体意识与部族传统,沟通思想情感,维系氏族,增强群体意识与凝聚力不自觉加工而成,具有“永久魅力”。(艺术) 神话是不自觉加工的、含有艺术的积极幻想来折射自然与社会形态的口头文学作品。后世许多文艺作品都源于神话。

22、3、“释原”神话?“释原”神话:是原始先民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来历或对其“原本”状态的推测与说明。(1)天地和万物的起源神话(“开辟神话”):是原始先民对置身于其中的宇宙空间及世间万物起源的探索与解释。 中国盘古开天辟地。世界各国,中国各民族巨人开天辟地万物起源于巨人或巨兽尸体的各个部分变化而成 (2)人类起源神话我国汉族女娲抟土造人神话;傣、苗等族神用泥土造人;瑶、白等族人类从葫芦中来,或由葫芦变成(生殖崇拜);部分少数民族卵生、洞生、某些动物变化而来。(3)民族族源神话(始祖神话):对各民族自身历史的溯源。主要讲述本氏族、本部落、本民族的始祖来源“故事”。包括关于全人类的共祖神话,和关于本族

23、团的始祖神话。与图腾崇拜相联系,一些少数民族把动物当祖先崇拜。 瑶族犬盘瓠神话 兄妹成婚,繁衍族群。 仡佬族阿力哥娶达勒妹神话 本民族起源与神之间特殊关系。 后稷的母亲,因在郊外踩巨人足迹而生后稷 (4)原始农业、畜牧业起源神话 对人类文明与物质生产的溯源,对生产实践活动起源的解释。汉族种植“五谷”“神农氏”开创农业生产;许多少数民族民话英雄从天神处索谷种、牲畜,驯化家畜家禽(如纳西族神话,人战胜天神始入农耕生产阶段)4、神话内容特征?原始性与集体性的统一、神奇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神圣化与人格化的统一、崇高理想与消极幻想的统一(1)原始性与集体性的统一原始性:神话内容中直接或曲折地反映以原始氏族

24、社会为主的自然与社会形式本身(“羿射九日”);当时的人们运用最初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原始思维”创造神话(雷声雷公碰响双锤),先民对客观事物无法达到理性认识,运用幼稚的想像、天真的幻想解释自然、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是直观的、非科学、非逻辑、非理性的,带有鲜明原始思维特征。记:直接或曲折反映原始自然社会;运用“原始思维”,无法理性认识事物用想像、幻想解释非科学、非逻辑、非理性。集体性:神话是原始先民群体智慧的产物,反映氏族集体意识与情感愿望。原始性和集体性密不可分。原始性时代特征,集体性创作特征;二者有机统一。 (2)神奇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神话内容因讲述“神”或“半神半人”而带有神奇性,主人公超常,情

25、节离奇(女娲补天、嫦娥奔月)。透过离奇的幻想色彩,可看出神话植根于客观物质世界,具有充分的现实性。(十日暴虐、洪水滔天神话远古自灾害的广泛发生的现实)神奇性与现实性巧妙统一,使神话具有永久魅力。 (3)神圣化与人格化的统一神圣化:A、时空背景、主人公及其行为等神圣化。 时间背景奇幻迷离;主人公神力超常、业绩卓著 B、内容与仪式神圣化。 远古神话往往只能在特定严肃场合,由祭司、巫师或德高望重的长者,虔诚庄重的讲诵,不得即兴发挥。神话主体的人格化,是神话内容神圣性的前提和基础。原本无神,神是先民按人间生活样式造出来的,自然现象被人格化,神被人性化,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人格的烙印。(精卫填海炎帝女儿溺死

26、于东海化精卫鸟衔石、树枝填海人化鸟的离奇情节、原始氏族复仇习俗、人类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神奇化与人格化是矛盾对立的,却在神话中完美统一。 (4)崇高理想与消极幻想的统一神话表达原始先民崇高理想,来自实践,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寄寓于原始想像与幻想。其中积极幻想与崇高理想有同一性,是神话的社会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神话内容主导方面)消极幻想:非实践、非科学、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趋向。其荒诞性和落后性,削减神话文化价值,成为后世某些迷信、愚昧思想观念及行为的温床。(神话内容非主导方面) 第六章:民间故事1、民间故事概念?民间故事: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叙事散文体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

27、、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狭义的民间故事专指神话、传说之外的口头傻事散文体作品,即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2、AT 分类法概念?AT 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创立、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阿尔奈汤普森体系)。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五大门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3、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概念?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是运用幻想手段,以“超人间”的形式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分类:魔法故事(山妖、神仙、精灵),

28、宝物故事(聚宝盆、神笔),动物故事(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猴子捞月、稻草人),常人形象的故事(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贫苦无依的孤女,心灵手巧的村姑)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民间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完全没有,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 分类:长工斗地主、民斗官的故事(辽宁刻薄财主),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辽宁断手姑娘丑媳妇),巧女故事(多才多智,反封建),呆婿故事(三个类型,参见书 144 页),机智人物故事(勇敢、智慧阿凡提)民间寓言:是由社会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广大社会民众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

29、结晶。 特点:明快、犀利、简约、含蓄教育作用自相矛盾狐假虎威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含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提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突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分类:揭露性笑话(揭露、嘲讽敌对的社会力量有天无日),讽刺与幽默笑话(对人民自身缺点进行善意批评与自我批评兄弟共靴,诙谐笑话(语言滑稽)注:如为解释词语题,概念后标注的“分类”与“特点”不记,这里只是为了方便理解,或是应付选择题或简答题。4、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界限?叙述时间 背景 起源 主人公 思维 态度 信仰 神话 远古时期原初发生 特定时间、

30、地点 涉及 非人类(神、神格化的人) 原始、自发、不自觉神圣 可信 传说 原初之后至现在之前 特定时间、地点 不涉及 人类(人类中超能力的人、圣人、英雄)能动、自觉、阶级社会里带有明显阶级性 神圣或世俗 可信 故事 任何时间 无特定时间、地点 可涉及,但释源功能减弱或殆尽 人类或非人类(人和拟人化、类型化了的动物及神化身的人) 自觉、能动 世俗 虚构 注:上表这方便记忆,回答时,从这几方面入手,化为语言,用自己的语言串起来。在分别注释三个名词时,时间背景起源信仰,回答顺序最好一致,不要混乱,参照书 152、153 页。5、民间故事的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心理补偿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

31、心理补偿价值(1)文化价值:民间故事经过不同时代传承,打上不同历史时代印记,具有特殊文化史价值。它是人类历史最生动、最真实、最公正的记录,弥补“正史”的不足。民间故事内容包罗万象,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具有多重文化复合形态。民间故事是艺术中的文化,而不是科学中的文化,对某些文化现象有理解常带有想像和臆测成分,表现上服从于艺术要求,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2)教育价值民间文学是民众进行自我教育最方便、最普及的口头教科书。直接价值:体现于各种知识的传授。 包括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生产知识、社会知识等。不能享受正规教育的人们,从民间故事中获得各种知识。间接价值:体现于对社会成员的习俗养

32、成及道德规范培养。 既对群体协调和规范作用,又对个体人格模塑、社会规范、社会有序化发展具有潜移默化作用。对孩子的教育影响。A、 民间故事的情节、语言诗意化,适于对孩子讲述。B、 插有儿歌风格的韵语,便于讲述、记忆,加强故事艺术表现力。调动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从中接受品德教育、美学教育,培养建立符合社会要求的人生规范。记:儿歌式韵语讲、记艺术表现力调动兴趣品德、美学教育建立人生规范。(3)心理补偿价值民间故事在人们的心理上可以形成一种审美的愉悦感,对民众具有一种心理补偿价值。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与喜好民间故事的广大社会民众的心理,恰好形成一种契合与共鸣,异质同构。人生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破灭,使人们

33、渴望获得精神上的求助和满足,实现心理平衡。民间故事具有这样的心理补偿功能。在民间故事中,人们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桎梏与束缚,自由发挥想像,宣泄心中不平,倾吐理想,获得审美愉悦和积极生存、进取的快乐。 第七章:民间传说1、民间传说概念?民间传说:是广大民众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分类: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2、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概念?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达民众对他们的评价。(人物大多可考,也有少数虚构,民众心理上对虚构人物与历史人物等同看待。) 分类:帝王将相传说,清官良将传说,民族英雄与革命领袖

34、传说,能工巧匠传说,文人传说,名医传说,虚构人物传说史事传说: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为主,往往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侧重记事,刻画各阶层、各色人等的心态,提示历史真相,表现人心归向。地方风物传说:叙说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或特点的解释性传说。 分类:自然风物传说,风俗传说,物产传说;迁移型风物传说(飞来峰),地陷为湖型传说3、传说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民间传说中的信仰内质,是其得以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肯信、肯传)。 相对稳定的、民族的共同信仰,具有一种向心性内趋力,使其带上明显的向心性结构。传说在共同民族心理基础上形成,传播过

35、程中不断强化民族内部凝聚力。共同的民族信仰(注:书上印的是“民间信仰”,可能有误),是民间传说得以产生、流传的心理基础。记:民间传说中的信仰内质;民族共同信仰向心性内趋力向心性结构;共同民族心理形成,传播强化凝聚力;共同的民族信仰心理基础。4、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民间传说具有较强历史性,有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地方风物作为“传说核”。对人物、事件、风物的历史追述,是传说的重要内容。传说所涉及的人物大多历史实有,即使是虚构的人物(如“四大传说”中的人物),也为历代民众所认可。传说多采取溯源和说明等历史表述形式,有时讲述者为使人深信不疑,尽量做到有所凭借,甚至带你到有关“现场”指认

36、某种遗迹,使传说带有历史性因素和情感。传说可以作为一种“野史”,作为“正史”的补充。(2)区别:选材传说:从艺术创作角度选材,有些素材从历史角度看不重要,但作为传说的素材却有社会意义。只反映历史事实的某一侧面。历史:选材与艺术创作无关,全面记载事实。表现方式传说:一般都经过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基于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真实,无可考性。历史:实录直书,强调真实性、准确性、可考性。不允许想像、虚构。5、传说的特征?可信性的内容、传奇性的情节、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都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

37、述时不能随意替换或指代。传说中的依凭物(“传说核”)真实可信。依凭物多是人们熟悉或实际存在的,有的还与当地特有的风物、习俗相关联;以真实口吻讲述,有时还伴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强调内容的可信性。深厚的历史与信仰基础,共同的民俗心理作用,使听众深信不疑,乐于传播,不自觉中加入传承的行列中。 (2)传奇性的情节传说是将生活素材加以剪裁、集中、虚构、渲染、夸张、幻想,以偶然、巧合及至奇异的情节来表现题旨,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相结合。 传奇性是传说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条件,表达民众思想与情感,吸引听众并刺激他们进行传播。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箭垛式的人物:是对传说作品中人物特征所做的一种概括和提炼,是

38、指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鲜明性与单一化特点,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形象。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社会民众很自然地就把与此类性格或品质有关的种种事件堆积到这个人物身上,使之成为聚集同类事件之矢的“箭垛”。(阿凡提、纪晓岚)“箭垛式”人物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人物性格、品质特征的集中和强化,由大肆渲染、极度夸张而终至出神入化。记:人物形象鲜明性单一化,代表性性格集中描述性格强化定型凝聚力、包容性;流传过程中,性格、品质堆积到人物身上箭垛;形成后促使性格品质

39、特征集中、强化渲染、夸张、出神入化。(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传说的流传有中心点,情节往往发生在固定地点,并和一定地方风物、史事、习俗相联系。传说的传播总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传承范围相对固定,流传中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广西刘三姐传说圈)同一类型或相近的各种传说,其传说圈可能交叉、重叠或趋于统一,但绝大部分具有独立的完整性。传说圈是历史与现实、横向与纵向结合的一个立体的民间传说体。在特定在地区、特定群体中形成传播的圈层。民间传说圈与民族文化圈和方言圈有一致性,文化圈、方言圈影响传说圈的形成和发展。一些优秀传说流传过程中,未受囿限,自如融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众的生活中,

40、与当地的事物、风习巧妙结合,好像一开始就在那里产生似的。 记:中心点情节固定地点风物、史事、习俗;围绕客观实在物范围相对固定民间传说圈;同一类型、相近圈交叉、重叠、趋于统一独立完整性;历史/现实、横向/纵向结合立体传说体特定地区、群体圈层;与民族文化圈、方言圈一致性受二者影响;优秀传说不同地域、民族民众生活当地事物、风习。6、箭垛式的人物概念?箭垛式的人物:是对传说作品中人物特征所做的一种概括和提炼,是指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的现象。7、间传说的价值?重要的历史价值、知识教育价值、较强的实用价值(1)重要的历史价值民间传说寄寓着民众对各类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是民众的历史观、历

41、史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填补历史记录的空白。 原始社会和此后无文字民族中表现突出纠正历史记录谬误。 匡正被统治阶级歪曲的历史记录传说是民众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 有艺术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知识性质及对历史深刻认识作用不拘泥细节真实,应重视反映的民从历史情感。 (2)知识教育价值民间传说包含许多生活经验、生产知识、文化知识,是民间文化知识的大汇集,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望。人物传说、地方传说蕴含大量该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动植物传说丰富、普及医学医药方面知识,有重要传播、教育作用。文化发明创造的传说民间科学小百科(蔡伦造纸、杜康造酒) (3)较强的实用价值传说对旅游业发展起重要作用。

42、围绕本地自然景观、人文遗迹的“传说核”构建故事,增强客观实在物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乡土文化和民族精神。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说,不经意中触动人们对久已熟稔的山水进行重新审视,唤起心中的亲切自豪之情,升腾对家乡故土的热爱,是民众进行乡土教育的教材。第八章:民间歌谣1、民间歌谣概念?民间歌谣:民歌、民谣的统称,是各族民众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韵文形式,是他们的生活实践、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在富有节奏性、音乐性的语言形式中的真实反映。2、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时政歌、情歌、儿歌、历史传说歌概念?劳动歌:是民众在劳动中为统一行动、协调动作,提高劳动效率,减轻疲劳,振

43、奋情绪或传授劳动经验而唱的歌谣。仪式歌:是广大民众在岁时节令庆丰年、婚嫁贺喜、禳灾驱难时,举行的重大仪礼活动中,所诵或歌唱的歌谣。生活歌:反映民众日常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歌谣。时政歌:广大民众有感于切身所处的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反映人民对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评价和态度,表现人民的政治理想。其产生及时,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犀利的战斗性,是歌谣中的“匕首”、“投枪”。情歌:表现人民大众爱情生活的歌谣。儿歌: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或是儿童在游戏中随口编唱,或是成人按儿童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理解能力而为他们创作的歌,是培养儿童的重要语言工具。历史传说歌:短小零星的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的歌谣。3、

44、时政歌基本内容特征?分类:暴露抨击的歌谣、歌颂赞扬的歌谣、讽喻警戒的歌谣。阶级社会中,对统治者无情地揭露和有力地鞭挞。新中国成立后,主旋律变成歌颂。也对不良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和善意的讽刺。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观风俗、察民情,有助于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4、民间歌谣的思想内容的五方面特征?真挚纯朴的感情流露、民族性格的生动描述、对狭隘意识和社会弊端的讽刺批判、历史真实的融入凝聚、民俗生活的形象再现(1)真挚纯朴的感情流露A、 创作动机在于“我口唱我心”。直抒胸臆,一吐为快,不违心而作。 B、 文以载道,文人诗人在政治的控制下,沦为统治阶级实现目的的工具,民间歌谣不受这种约束,统治者无法制

45、止与惩罚歌谣的创作和流传。 (2)民族性格的生动描述歌谣是各族人民精神风貌的展示,其中张扬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蒙古民歌气势豪迈高亢、节奏明快活泼勇敢刚毅、豪放豁达、热情乐观;藏族民歌活泼诙谐爽朗乐天 众多歌谣对各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友爱的美德都有具体描述和表现。 酒歌祝福歌 (3)对狭隘意识和社会弊端的讽刺批判时政歌和生活歌中有很多具有批判性。暴露政治生活和民众群体中的落后面,反映自身存在的缺点。 诀术歌暴露狭隘自私、阴暗畸形的心态歌谣直指社会意识深层问题,对恶劣思想的残余和不公平意识都有所反映。 (4)历史真实的融入凝聚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和民族,口耳相传的歌谣是人民保存和传播历

46、史的工具。即使产生文字以后,人民的历史也只有人民自己才能给予真实记载和客观评价。记录人类历史之初的宝贵资料。 景颇族结婚歌从妻居向从夫居过渡的重大历史转折 正史中没有记载的史实,民间歌谣中也能找到其真实面目。 诗经国风中的民歌周初到春秋中叶的历史 (5)民俗生活的形象再现不同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孕育独具特色的歌谣,映照各地区民族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不同民族地区的歌谣中描述的风景和用来作比喻的事物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北方民族民歌高山、草原;傣族民歌菩提树、凤凰花 各地的生活歌和礼俗歌展现出来的生活习俗中,可以找到风俗形成发展的线索,发现不同地区的民俗差异。 展现婚制进化线索傣族婚配歌,基诺

47、族巴什,诗经中的邶风柏舟、齐风南山、齐风载驱 鲜明的民族、地域、时代特色,各族人民及不同人的审美观、对事物的褒贬之情,在歌谣中都得到充分表现。5、民间歌谣的四方面艺术特征?独特的语言风格、赋比兴手法的灵活运用、丰富的表现技巧、浓郁的地方色彩(1)独特的语言风格质朴:朴实无华,率真自然。 形象: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变抽象为具体,化高深为浅近。 凝炼:一针见血地揭露事物本质。 含蓄:含蓄蕴藉。特别在情歌中,以含蓄的语言,表达热烈细腻的感情。 幽默诙谐、尖锐犀利、嬉笑怒骂:在时政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2) 赋比兴手法的灵活运用赋:直陈其事,用铺张手法描述事物,用简练明快的语言概括事物特征,朴实语言中表达褒贬之情。 “五更调” 比:比喻,拿与要说事物的特点相似而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照,突出事物鲜明的特征。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以其他事物开头起兴,自然引出咏叹之物。 “赋”直言,“比”“兴”曲言,三种手法穿插使用,相得益彰。 (3) 丰富的表现技巧大胆的想像和夸张,使歌手表现的思想感情熠熠生辉。 谐音、双关并用,提示本质,加深意义,令人回味无穷。 复叠,重叠的诗句形成回旋往复的结构,产生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增强感情气氛,突出事物特征,琅琅上口,意犹未尽。叠字,常用于信天游、爬山调。抑扬顿挫,自然流畅,清脆悦耳,亲切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