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良 VBP 方案治疗宫颈癌 26 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 VBP 方案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b2b 期、直径4cm 巨块型宫颈癌化疗手术组 26 例与直接手术组 20 例的疗效。结果 化疗手术组化疗后术前肿瘤完全缓解13 例、部分缓解 9 例;分期降级 16 例。术后病理检查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内栓塞、宫颈残留,化疗手术组分别为 2 例、5 例、2 例、1 例;直接手术组分别为 6 例、7 例、3 例、4 例。化疗手术组术后 2 年内复发 3 例,直接手术组 12 例;化疗手术组术后 2年、3 年内存活分别为 21 例、18 例,直接手术组分别为 11 例、
2、7例。结论 改良 VBP 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巨块型宫颈癌,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术后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宫颈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b2b 期、直径4cm巨块型宫颈癌的局部控制成了关注的热点,自 20 世纪 80 年代,新辅助化疗逐步用于临床,许多学者对此做了一系列研究。笔者对2002 年 9 月2005 年 8 月入院收治的b2b 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 26 例,采用术前全身静脉化疗改良 VBP 方案治疗 3 个疗程,2周后手术,并与 19992001 年术后病理证实巨块型宫颈癌直接手术组 20 例进行比较,以探讨新 VBP
3、 方案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化疗手术组 26 例,年龄 2865 岁,平均 47.5 岁,分娩子女数 14 人,平均 1.5 人。肿瘤直径4cm,以前未行任何治疗,无内科疾病。临床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标准,分为b2 期 10 例,a 期 6 例,b 期 10 例。术后病理分型:低分化鳞癌 12 例;中-高分化鳞癌 14 例。术前化疗 3 个疗程,2 周后手术。直接手术组 20 例,年龄 2268 岁,平均 44.4 岁,分娩子女数 15 人,平均 1.6 人,临床分期b2 期 8 例、a 期 7 例、b期 5 例。病理分型:低分化鳞癌 11 例
4、;中-高分化鳞癌 9 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1.2 临床表现接触性出血就诊者 22 例,阴道排液就诊者 12 例,盆腔痛或腰痛就诊者 8 例,无症状而体检发现者 4 例,宫颈活检均示宫颈鳞癌。化疗手术组 26 例盆腔检查由 2 名妇科医师实施,肉眼观测宫颈局部肿瘤情况,并记录肿瘤大小、宫旁浸润程度,确定临床分期,另行盆腔超声检测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径并记录,与化疗结束后肿瘤变化情况进行对比。1.3 治疗方法 新 VBP 方案化疗手术组患者采用全身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方案为长春新碱(VCR)1mg/m2 ,第 1 天;博来霉素(BLMA5)25mg/m2,第 13 天;顺铂(
5、PDD)60mg/m2,第1 天,用 3 个疗程,每个疗程化疗 3 天、休息 7 天,即 10 天重复 1次。出现白细胞计数3000/L 或血小板计数10 万/mm3,即暂停化疗,待血象计数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化疗。化疗结束 1 周后行化疗评价,通过肉眼观察宫颈及盆腔超声检测,来判定瘤体、宫旁浸润缩小程度及分期降级情况。化疗结束 2 周后手术。1.4 评价标准化疗手术组疗效判定标准依据 WHO 标准:完全缓解(CR):可见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直径乘积缩小 50%;无变化(SD):病灶两径直径乘积缩小不足 50%或增大不超过 25%,无新病灶;进展(PD):病灶两径
6、直径乘积增大超过 25%,或有新病灶出现。CRPR 为总有效率。本组资料因例数少故未作统计学处理。2 结果2.1 化疗疗效化疗手术组按临床分期划分:b2 期 10 例,均为中心型,其中 CR 5 例、PR 4 例、SD 1 例。a 期 6 例超出宫颈,但无宫旁浸润型,其中 CR 4 例、PR 、SD 各 1 例。b 期 10 例,均为宫旁浸润型,其中 CR 4 例、PR 4 例、SD 、PD 各 1 例。行化疗后肿瘤显著缩小或消失,宫旁结节明显消退,临床分期明显降级,其中 5 例a 降为 b2,8 例 b 降为a ,其余降级不明显(其中 3 例病理标本显示降级),有 2 例b 期肿瘤体积达5c
7、m4cm3cm、7cm5cm4cm,化疗结束后肿瘤仍达4cm4cm3cm、6cm4cm3cm。按疗效划分: CR 13 例中,b2期 5 例、a 期 4 例、 b 期 4 例;PR 9 例中,b2 期 4 例、a期 1 例、b 期 4 例;SD 3 例中,b2 期、a 期、b 期各 1 例;PD 1 例,为 b 期。2.2 术后病检化疗手术组 26 例中,术后病理显示宫旁浸润 2 例,宫颈肿瘤残留 1 例,盆腔淋巴结转移 5 例,脉管内栓塞 2 例;术后病理标本示分期降级 16 例;宫颈病理:6 例显示无镜下肿瘤残留,16 例显示残留直径 12cm ,4 例残留直径2cm;盆腔淋巴结转移 5
8、例,余未见转移。在肿块临床判断 CR 13 例中,9 例电镜下显示残留或小残留,4 例显示直径1cm 或更大;临床判断 PR 9 例中,有 3例显示镜下小残留或无残留。直接手术组 20 例中,宫旁浸润 6 例,宫颈肿瘤残留 4 例,盆腔淋巴结转移 7 例,脉管内栓塞 3 例。宫颈深浸润、宫旁播散 3 例,术后增加盆腔外照射,盆腔中平面剂量4550Gy;盆腔淋巴结()4 例,辅以 23 个疗程 VBP 方案化疗或放疗。2.3 毒副反应化疗手术组 26 例中,出现、度胃肠道反应 15 例,均为恶心、呕吐,脱发 26 例;度骨髓抑制 2 例,表现为白细胞计数下降;肝功能损害 3 例;肌酐清除率减少
9、1 例;肺功能下降 1 例。但经对症治疗均能耐受,做完所需的疗程,无死于毒副反应的病例。2.4随访治疗完成后按期随访,随访期内化疗手术组复发 5 例,其中2 年内复发 3 例,25 年复发 2 例;2 年生存 21 例,3 年生存 18 例;失访 1 例,为a 期病人,无复发依据,在 23 个月后失访。直接手术组复发 14 例,其中 2 年内复发 12 例,25 年复发 2 例;2 年生存 11 例,3 年生存 7 例;失访 1 例,为b 期病人,无复发依据,在 18 个月后自杀。3 讨论传统的宫颈癌治疗方案是早期手术、晚期放疗,尽管手术能力、放疗设备及技术不断改进,但治疗效果提高不多。原因是
10、肿瘤局部控制不佳或者复发,占 60%70%,其次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李群报道1、期局部控制率为 70%85% 。本组化疗 26 例中,22 例有效。巨块型肿瘤细胞内乏氧细胞增加,导致肿瘤敏感性下降,影响化疗效果,可切除性低,易复发。2003 年 Ivanov2等报道肿瘤直径4cm 的b2b 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达35% 80%,但经过辅助性化疗后,比相同临床期别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下降。本组化疗加手术 26 例中,盆腔淋巴结转移 5例。1982 年 Frei 提出新辅助化疗这一概念。章文华等3指出,对巨块型及局部晚期宫颈癌在手术前行化疗,有利于下一步治疗的实施。术前化疗缩小瘤体
11、,利于肿瘤完整切除,同时降低癌细胞活力,控制亚临床转移,减少术后播散、转移、复发的潜在危险。术前化疗能缩减肿瘤体积和范围,缩小宫旁结节,降低肿瘤分期,从而使部分不能手术者获得手术的机会。我们收治的 26 例中,术前化疗后完全缓解 13 例,部分缓解 9 例,总有效 22 例。26 例均可手术,因为可手术的肿瘤最多到b 期,即使某些患者病灶对化疗反应处稳定状态,仍可手术治疗,可手术率 100%。青岛肿瘤医院报道4化疗组 45 例总有效 37 例(82.22),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减少,且化疗组没有切缘阳性者。总之,化疗使宫颈局部肿瘤缩小,利于以后手术施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与单纯手术比较,能降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宫颈残留、脉管内栓塞等影响宫颈癌预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切除率,使复发率下降,长期生存率增高。巨块型宫颈癌是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新 VBP 方案对患者来说是安全、有效、可耐受的治疗手段,已成为中青年宫颈癌患者治疗的发展趋势5,更好疗法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