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良 BLynch 缝线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效方法。 方法对13 例剖宫产术中出现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进行改良 BLynch 缝线术治疗。 结果13 例患者治疗后,全部成功止血,预后良好。 结论 改良 BLynch 缝线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 【关键词】 BLynch 缝线术;宫缩乏力;产后出血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caused by uterine intertia.MethodsWe performed im
2、proved BLynch suture on such 13 patients.Results13 cases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with good prognosis.ConclusionThe said method has marked cure effect.Key words: BLynch suture;uterine intertia;postpartum hemorrhage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又居产后出血的首位1。我们采用改良的 BLynch 缝线术保守治疗产后出血 13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
3、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 2005 年 4 月至 2007 年 5 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分娩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 13 例。术前查凝血功能均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术前 B 超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无子宫肌瘤及附件疾病。其中初产妇 9 例,经产妇 4 例,年龄 2241 岁,孕周 3841 周。术中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经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8 字缝合活跃出血点,甚至宫体注射卡前列腺素(欣母沛) 等处理后仍不能控制出血,为迅速止血,保留子宫而进行改良 BLynch缝线术缝扎子宫。1.2 手术方法 将子宫托出腹腔,行子宫压迫试验,加压后出血基本停止,则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大。手术步骤如
4、下:下推膀胱反折腹膜,进一步暴露子宫下段。子宫左右两侧各用 1 根缝线,缝线为 1 号带针的薇乔线,先从右侧子宫切口下缘 2cm,子宫内侧 3cm处进针,经宫腔从切口上方 2cm,子宫内侧 4cm 处出针,由前壁上缘向宫底方向垂直褥式缝合 34 针(针距 1cm,间距 34cm,深达肌层),将缝线固定于子宫浆膜层,缝线由宫底垂直绕向后壁,缝线的位置距右宫角 3cm,由后壁宫底向宫颈方向垂直褥式缝合 34 针(针法同前壁缝法) ,到后壁下段相当于切口下方 3cm 处,由子宫后壁到前壁贯穿缝合;左侧同法处理。在助手的双手加压协助下收紧两根缝线,两根缝线水平交叉打结。观察无出血后再常规缝合、关闭子宫
5、切口。2 结果9 例术中均先用传统方法如按摩子宫,应用催产素针,舌下含服米索片,及 8 字缝合活跃出血点等无效,其中 3 例宫体注射欣母沛后仍无效,应用改良 BLynch 缝线术,出血明显减少,并停止。出血量 10001500ml ,5 例输血,4 例未输。其余 4 例于术前估计产后出血可能,术前直肠放置米索 2 片,术中见子宫收缩仍差,直接用改良 BLynch 缝线术,缝合后出血停止。出血量500800ml,均未输血。术后随访 13 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子宫复旧及恶露均无异常变化。其中 8 例经沟通后于产后 6 月行宫腔镜检查,见宫腔形态正常,未见宫腔粘连。另 5 例因拒绝未行宫腔镜检查。1
6、3 例均在产后 1 年内月经来潮,经量较以往无明显改变,无痛经出现。3 讨论近几年在产后出血方面的研究进展就是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降低子宫切除率,保持器官的完整性2。B Lynch 缝线术能有效地控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避免切除子宫,而且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易掌握,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处理产后出血的新方法,至今已有多篇文献报道应用此术成功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国外有学者认为在控制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后,该项技术可作为一线的外科治疗手段。我们采用改良式 BLynch 缝线术缝扎子宫,使原术式更完善,其优点有:缝线使用 1 号进口可吸收线,韧性好,打结可靠,且用 2 根缝线,避免了 1 根缝线长度不够致手术困难;原术式缝线由子宫下段前壁绕过宫底直达子宫下段后壁,缝线游离于子宫表面;我们于子宫前后壁浆肌层行垂直褥式缝合,避免了缝线从子宫上滑脱及子宫收缩后形成线圈使其他器官套入引起梗阻的可能,更安全;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不增加医疗费用,患者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