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高韵远” 北宋词,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北宋前期词的特点:沿袭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中调为多。,破 阵 子 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9911055,字叔同,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幼孤,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
2、枢密使。,分析赏析:,1、前后两个“笑”的安排; 2、“疑怪”的理解:,优点:,1、与前之晚唐五代主流之华艳风格相比,本词清新俊俏,放在宋初,于风格上有展拓之功; 2、此词下片引入闺阁少女斗草的风俗片段,与前之晚唐五代词之青楼妓女相比,于描写人物上有开辟之力。 3、从具体手法而言,本词不事华藻,纯用白描,与人物个性、作品风格吻合。,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金石刻一千卷,集古
3、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生平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见景色的作用。“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
4、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表明行人思念家人的意思。,“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以乐景写哀愁,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摇”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草熏风暖”有什么表达作用?“摇征辔”的“摇”好在何处?,“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离愁渐远渐无
5、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如何理解登高、远望的写法?,登高是为了远望,不要登高是因为无法远望,无法远望的原因是平阔的草地之外是春山,春山已经无情的遮断了远行人的身影。这是层层深入的写法。 “春山”是闺中人想象、思念所能达到的极限,这以后的痛苦只能让读者去想象了。结句言有尽而意无穷。,蝶 恋 花 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声声慢 李清
6、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有人说本词上片的特点是“景深”,你能说说它是如何写“深”的吗?,一是堆雾的层层杨柳,二是无重数的帘幕,三是站于高楼也不能望见外面(章台路)。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游冶处”与“章台路”之间有关系吗?,“游冶处”就是“章台路”。
7、这句有倒装,应为: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下片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意思?“春”字如何理解?,写的是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王国维人间词话里将情景交融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触景生情就是有我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清代人张惠言词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有道理吗?,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
8、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小 结,王国维批评张惠言主要依据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北宋,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王国维甚至称北宋早期词为“倡优也”,所以蝶恋花不可能是政治诗
9、,这是时代限定的。内容基本承袭唐五代艳词,艺术手法高超,意境深远,体现北宋词“格高韵远”的发展创新。,延伸:三首词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三首词都描写春天景色,时间有些差别:踏莎行时令略早一些,破阵子蝶恋花略晚一点,是暮春景色。都写到落花:破阵子纯粹交代时令,描绘春色;踏莎行既交代时令,也表现别情;蝶恋花主要借落花抒发怨妇之情。手法不同:破阵子是正衬,踏莎行是反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何谓“晏欧词派”?,所谓“晏欧词派”指的是仁宗朝出现的一批词人,他们以宰辅大臣晏殊欧阳修为代表,词作的内容侧重于表现士大夫阶层雍容典雅的生活,自得闲适、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情怀;情调温婉端丽,辞采含蓄清隽、气度
10、闲雅;言情缠绵而不儇薄,达意明白而不直露;体制短小,多为小令,基本上是晚唐五代词风的承续,而致意于提高令词的品位,尤着重于句法的变化。,探究北宋早期婉约词词的特点,评价其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内容:三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作者尽量淡出抒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思维定式的影响。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北宋早期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如晏殊
11、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对仗:破阵子三组工整的对偶句,踏莎行两组精巧的对偶句,还有句中的对偶,如“草熏风暖”“雨横风狂”等,加上散句,既具有对称和谐之美,也具有袅娜多姿之态。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
12、,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 结论: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令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艺术形式:,苏 幕 遮碧 云 天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
13、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
14、照。,上片主要写景,写了哪些意象?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什么情感?从哪里看出是表达了这种情感?,答:表达思乡,从“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和“寒”看出。,下片写“黯乡魂,追旅思”,这种“思乡和羁旅”之愁,作者是想如何排遣?,一是寄希望于“好梦”。 二是登高望远,但不能独倚。 三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化作相思泪。,总 结,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15、。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
16、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
17、今浙江嘉兴)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前一个“春”是春季,指大好春光;后一个“春”则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含着对年轻时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与下文的“往事后期空记省”紧密联系。 “晚”是语义双关,既是说天晚之晚,也隐指晚年之晚,把“晚年”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补充出来了。,词的上片中的前一个“春”的意思是什么
18、?后一个“春”的意思是什么?词中的“晚”是一语双关,即指什么又指什么?,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叹老嗟卑,是封建时代诗词中常见的内容,但由于作者长于炼句,精雕细琢,使本词所写春天夜景颇有新意。“临晚镜,伤流景”,词人的感慨与暮春景色交融,深沉而含蓄。,赏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
19、安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
20、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
21、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梁衡读柳永,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
22、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梁衡读柳永,柳词内容有三类: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23、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柳词内容有三类: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是这部分词的代表作。“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道出了居无定处,四海漂泊的乡思愁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夜半乐)和“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八声甘州)中主人公颓唐的心情将秋日景象涂抹上浓重的阴影。词人的离愁别绪与冷落清秋的景物相互
24、交融,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上片主要是写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词中的“景物”写出来。,暮雨、江天、霜风、关河、残照、红翠、物华、江水,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思乡、思亲,“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作者如何写的?,先写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再想像佳人切盼自己回去。虚实结合。,全词情景相生,笔致阔大而婉曲,特别是“想佳人”一段从对方着想,为柳永慢词惯用的技法,世称“柳七家数”,或“屯田家法,”此词堪称典范。这首词是柳永的名作,写羁旅行役、思乡怀人。上片写登楼所见之秋景,凄清寥廓。下片写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抒情婉曲。本词抒写羁旅行役
25、之苦,是柳永的代表作。开篇单字领起,“对”字用得精当有神,振醒全篇。即全词均是作者的所见所感。暮雨是大背景,“霜风凄紧”三句由远及近,视野开阔,意境高远雄浑,苏东坡盛赞此三句,认,总 结,为“唐人佳处,不过如此”。“是处”二句描状衰残之景以烘托人之离愁。“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用拟人法衬游子之忧伤,又暗转下片。只见江水东流,而游子不能东归,只能眺望而已。下片抒写对佳人的思念之情。共有三个画面,游子登楼怅望,忧思百端;“想佳人”三句则是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结尾再回到自己一方来。这样,由此及彼,再由彼回此,回环往复,抑扬顿挫,抒情效果极佳。这首词气象辽阔、声律雄浑,在凄清苍凉之中蕴含着高远悲壮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