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 方 医 科 大 学 南 方 医 院24 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样板入 院 记 录科别: 神经外科 病室: 706 床号: 56 病案号: 第 1 页24 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谭连妹,女,75 岁,家庭妇女,2005-4-20,1:00 入院, 2005-4-20,20:00 死亡。住院 19 小时。主诉:反复头痛、恶心呕吐 10 天,意识不清 10 小时。入院情况:入院前 10 天(本月 10 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病后 2 小时送广东增城市人民医院诊治,作头部 CT 检查发现脑出血,收住院按脑出血治疗,病情无好转,仍觉头晕头痛,每天呕吐 12 次。入本院
2、前 10 小时(在外院住院期间)觉头痛加剧,呕吐 1 次胃内容物,随后出现意识不清,不能言语,而急转我院诊治。病人有高血压病病史 10 年,间断服用降血压药,病前血压基本正常。入院检查:体温 37.6,脉搏 91 次/分,呼吸 17 次/分,血压 20/14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膜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未见畸形,外生殖器未查。神经系统检查:浅昏迷,头颅无畸形,两侧面部对称,鼻唇沟无变浅,双侧瞳孔不等大,左瞳孔直径 2.5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瞳孔直径 4.0mm,对光反射迟钝,颈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增强,针刺皮肤有反应。肌腱反射
3、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阅看外院头部 CT 片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前纵裂出血为主) 、梗阻性脑积水。入院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交通性脑积水 高血压病诊疗经过:入院后半小时彭副教授、黄 主治医师检诊后进行了诊断分析,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可以肯定,考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性大,高血压是诱发因素,发病已 10 天,入院前 10 小时意识障碍,这与脑积水、颅内压升高有关,指出理想治疗措施是尽早进行脑血管造影作确切栓塞治疗,鉴于病人目前有脑积水、颅内压较高、瞳孔不等大等病情,需要即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于 1:40 进行穿刺置引流管,见脑脊液为淡红色,流出通畅速度较快。脑脊液检验:见大量红细胞、
4、白细胞 314 个/ul、蛋白定性、葡萄糖 4.6mmol/L、氯化物 122mmol/L,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正常。入院后除作脑脊液外引流外,治疗措施是止血、脱水、抗感染、降血压。经治疗于 10:00 后(入院 9 小时后)病情见好转,脉搏变慢,血压渐降至正常,昏迷变浅,大声呼唤有时能睁眼。关于病人病情和治疗问题曾 2 次与病人之儿子、女儿进行交谈,告知病人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性最大,为了病人安全需要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和栓塞治疗,以防止随时可能发生的再破裂出血,如若再出血后果不堪设想。其儿子女儿拒绝作造影检查和栓塞治疗,而且还再三要求拔除引流管、办理出院手续,经劝说同意夹闭引流管观察,如病
5、情无变化,再出院。于 17:00 夹闭引流管,夹管后病人安静,呼吸血压平稳,呼唤能睁眼,针刺肢体能屈曲。但于 18:50 突然呛咳,躁动,而后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昏迷加深、血压升高。立即加大给氧流量,吸痰,开放脑室引流管见脑脊液为血水样,南 方 医 科 大 学 南 方 医 院病 历 记 录姓名:谭连妹 科别: 神经外科 床号: 56 病案号: 第 2 页流速快。告知黄主治医生和彭副教授赶往病房,19:20 两位上级医生查看后认为是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嘱咐作心电监护,用硝普钠和利多卡因静滴。20:00 病人呼吸、心跳停止,紧急行胸外心脏按压,并急请麻醉科医生前来作气管插管,持续人工气囊辅助呼吸,
6、停用硝普钠,用多巴胺注射液 180mg 加生理盐水 20ml 静滴,肾上腺素注射液 1mg、阿托品注射液 0.5mg 心腔内注射 2 次,肾上腺素注射液 1mg、阿托品注射液0.5mg 静脉注射 2 次。经 30 分钟抢救病人呼吸、心跳无恢复,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20:30停止抢救。彭副教授、黄主治医生在病房参加和指导抢救约 1 小时。死亡时间 20:00。死亡原因: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脑疝形成所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 交通性脑积水 脑疝形成 高血压病黄 / 靳 (注:病人入院不足 24 小时死亡的,按国家卫生部规定要求可以书写 24 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书写格式与本样板相同。书写 24 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不必再写首次病程记录、抢救记录、死亡记录。 )南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科修定 2005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