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诗三首,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 称“诗圣”。生于河南巩县。曾做 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杜 甫经历了使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安 史之乱,目睹了战前“朱门酒肉 臭,路有冻死骨”,也感受了战 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 时代苦难,于是他的诗歌就成了乱离时代的悲歌。是唐 朝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因而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 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杜甫和李白齐名,世 称“李杜”。他的思想核 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穷年忧黎元”,“致君尧 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 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 这
2、条主线。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沉郁顿挫,知识链接,“沉郁”是指思想内容特点,主要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是指形式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的刚键,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弥漫着萧瑟阴森的气象。 作用: (1)点明时间、地点和阴沉萧索的环境特征。 (2
3、)为全诗定下了感伤的情感基调。,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江中,波涛汹涌,巨浪滔天;塞上(山上),阴云密布,低沉。天上地下,风云翻滚,惊涛骇浪,渲染了一种惊心动魄、阴晦惨淡的气氛。 作用: 暗喻动荡不安、前途未卜时局;暗写诗人翻腾起伏、阴沉压抑的心情。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提问: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开篇前四句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而雄浑的巫山巫峡秋色图。枫叶凋零,阴云密布、低沉,峰峦高耸,恶浪排空,巫山巫峡,气象萧森。意境萧索、境界壮阔、情感哀伤。诗人把自己对时局动荡的
4、感受、抑郁的心境、忧国伤时的情怀融入了景象的描绘中 。,手法,写景: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表达: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象征。滔天的巨浪,变幻的风云,象征动荡的时局,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抑郁沉重的心境。,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 故园心既指思念故乡之心,又指思念长安之心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系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在白帝城楼的高处,听得急促的捣衣声从黄昏的暮色中传来。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
5、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 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游子的愁绪。 寒冷的深秋,黯淡的暮色,四起的砧声,衬托出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与家国之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 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张可久迎仙客秋夜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捣衣,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秋兴八首(其一),萧索 凄凉,雄浑 壮阔,悲情顿生 思乡无限,岁暮日晚 羁旅无依,写景
6、巫山巫峡 秋色秋景 (萧瑟、雄浑),抒情 忧国忧民 飘泊思归,本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动荡不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乡、孤独抑郁的情怀。,概括主旨,登 高,唐 杜甫,整体感知,找出诗中表达情感的词语,简要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特点。,“哀”,“悲”,“独”,情感概括:,孤独,伤感,秋风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感到秋的萧瑟、悲凉。,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共写了几个意象?,风、天、猿、渚、沙、鸟,、重点意象是什么?为什么?,风、猿、鸟,意境:苍凉、雄浑,猿鸣让人感到环境的凄清。,飞鸟在急风中盘旋,似无处停息,似诗人孤独无依。(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感情
7、:哀伤、孤独,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由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长江人生弹指一挥间,江水万古奔流。 无边、不尽意境博大、雄浑、苍凉。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凄怆,透露出浓重的沉郁悲凉的情感。,提问:前四句写景,为抒情作铺垫。这四句选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高远的天空,强劲的秋风,萧萧的落叶,盘旋的飞鸟,哀鸣的猿啼,江洲的白沙,滚滚的江水,(意象)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万木凋零,江水滔滔,落叶飘飘,鸟鸣猿哀的雄浑高远、萧杀凄凉的秋景图。苍凉而雄浑(意境)的秋(时节)景图。,一般要素:意象、意境、时节(时间)、地
8、点,“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2.宋代罗大经曾说本联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联中表现诗人此时处境的词是哪几个?,万里、秋、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感情:孤独、沉痛,联系杜甫生平,理解“艰难”“苦恨”的含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悲叹年老多病, 忧时愤世、 心情悲苦。,“艰难”:,国运多艰,民生多艰,自身命运多艰,情感:,“苦恨”:,国势不能扭转的深深遗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深深遗憾,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
9、景色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总结主旨,古代知识分子大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思想境界更高,不愧为“诗圣”。,咏怀古迹(其三),杜甫,明唐伯虎所绘昭君像(局部),鉴赏咏史诗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感慨。因此,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身世之间的连接点。,弄清史实: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弄清连接点:为什么要写这个人这段往事? 诗人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技巧。,鉴赏咏史诗三步骤,一、弄清史实,王昭君剧照,王昭君,名嫱,字
10、 昭君,乳名皓月,中国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 蝉、西施、杨玉环), 汉族,西汉南郡秭归人。 不仅美貌绝世,而且聪 慧异常,擅弹琵琶,琴 棋书画,无所不精。然 入宫三年,无缘面君( 据说是因拒绝贿赂画工,画像被丑化)。匈奴呼韩邪 单于来朝,汉元帝以昭君等五女赐之。呼韩邪单于死,昭君回汉的请求被成帝拒绝,公 元前19年,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 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 “青冢”。到晋朝时,为避太祖司马昭讳,改称明君, 又称“明妃”。,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很快因上疏救
11、宰相房琯gun触怒唐肃宗,被贬为华州,后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弃职,几经辗转,到了成都,蜀中连续发生叛乱,他漂泊到梓州、阆州,暂寓夔州。,二、连接点,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受到冷落 才华横溢,不受青睐 无缘面君,远弃异域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思归不得,身死异国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二、连接点,情感的连接点:,“怨恨”,借咏王昭君的事迹,对王昭君寄予深切的同情,抒发了诗人自己漂泊异地,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怨恨。,三、概括主旨,四、诗歌赏析练习,1、简析首联在诗中作用?,(1)交代昭君生长地和环境特点。(2)运用烘托的表现手法。化静为动,一个“赴”字凸显
12、了三峡和荆门山势若奔的雄伟气象,从钟灵毓秀的角度烘托昭君的形象。,2、颔联、颈联写昭君的遭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颔联颈联用对比的手法,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一去”,生不能归来;“独留”,死永葬漠北;当年的“春风面”,而今的“月夜魂”,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诗人通过悲凄的想象,对昭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伤感。第三联还是委婉的讽语:仅凭画图哪里能识得佳人的美貌呢?纵然杀尽画工,也是追悔莫及。,理解性默写, 杜甫在登高开篇写登高见闻,以 “ , ”两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图画,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在登高中, “ , ”两句寓情于景,不仅描写了落木窸窣、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在登高中表达自己在萧条的秋季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情绪的诗句是“ , ” 杜甫在登高中用“ , ”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