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对可以改变你设计理念的书!把你的草稿钉在墙上关键词: 平面设计 设计 理念 教程 这书我以前在图书馆借过,写得很好,书中没讲设计的技术问题而是讲了设计的思路和设计的本质。很喜欢这本书,但一直没找到电子版,昨天突然发现论坛上有人摘录了其中的一些精彩章节,便欣然转载,大家有兴趣的不不妨看看!【内容简介】本书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学习的中国学生刘兰兰对于其专业学习的笔记、总结和感受,深入记录了她在美国学习设计所获得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及结果-怎样把一个普通人培养成平面设计师。原书内容:把你的草稿钉在墙上如果这本书多少能够给予你些什么的话,我希望它不是一个设计的样式,也不是一种特定的过程,而是一
2、股去学习、去尝试、去感受以及去理解不同事物与不同思想的动力。“把你的草稿钉在墙上” 是我在美国学设计时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都要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要开始讲评了。经过几年充满了分析、讨论与批评的课程,这句话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我们专业看待与教育的一个标志。同样,这本书不是一本理论书,也不是一本作品集。它以我作为一个学生的角度收录了图片、文字、作业、成果、对设计的认识的变化、疑问、设想、误解、争议、发现、困惑、失败、成长等等,是一本以分享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的各种体验与感想为目标所整理出来的综合体。在学校,是过程一直带领我们前进。如果一项作业没有经历任何过程,它的成品里很难能够有实质的东西。完整的设计
3、认识、清晰的想法与诚恳的态度仅仅是做好一个设计的基本前提,过程是实现它的惟一途径。最早设想这本书时,我曾经差点打算把我所有课程的所有草稿和当时所有的想法都放进来,因为我最想说的就是过程非常重要,最想分享的就是我的从头到尾的过程。但是后来发觉自己根本处理不过来,而且其实那种没有经过沉淀的流水账也不一定效果好。最终,这本书形成了几个部分,通过时间的松散串联,相互穿插,共同前进,尽可能以此呈现出与我学习设计这几年最为巾近的感受与气氛。其中一部分是我的一些笔记。2002年初,也就是被学校里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录取后的半年左右,我开始在自己的网站里记录学习设计的种种过程与想法。本来想的是给发霉的网站找点内
4、容,顺便练习一下中文,后来越写越多,记载笔记的页面成了让我整理思路、寻找混乱背后的逻辑的一个地方。2002年夏天,通过这些笔记我认识了上海的设计师姜庆共,并从2003年1月开始一起设想这本书。原先以为坚持不了几篇的我竟然一直写到了毕业之后,我学习设计时的每一个阶段基本上都完全在里面反映了出来。因为这是一本探计过程的书,图像的收录同样重要。我先选出了五期对我影响最深的课程,尝试用最真实最完整,同时以最能够体现当时的感受的方式,回顾它们背后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不同种类的内容,不同领域的题材与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用说,我们所有课程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最后提炼出来的这五期课的过程并不都是最顺利的,但是也
5、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实在。对我来说,它们的分量几乎可以代表我学习设计的整个过程。来自于不同背景、兴趣与思想的差异使今天的设计丰富多彩,它把我们区分开来,同时又拉到了一起。如果这本书仅仅廛的是我自己,我学设计的过程和我个人的想法,那未免太狭窄了。在毕业的几天前,我在班里思想发出了一份调查表,目的就是为这本书收集一些范围更宽广的想法,因为思想固然重要,但是思想之间的碰撞更加重要。我的调查表问到了每个人的爱好、最喜欢的设计师、专业里最喜欢的作业和以下几个问题:进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后你对设计的认识是否有所改变?学习设计以前你认为它是什么?现在你认为设计是什么?通过学习设计你的最大收获是
6、什么?我收到八份回答,每个人都不一样。作为结尾,我整理出了一同老师在各个时期发给我们的各种资源,主要是阅读推荐,来提醒我们学习的过程是不可能有止境的。虽然这些书只涉及一些设计相关的内容,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设计者,是有必要理解各种各样具有历史、文化及科学意义的事物的,同时也不能缺乏对当社会中正发生的一切的跟随。因为设计者们并不创造,他们解读与阐明。在今天这样一个既在放大又在缩小的世界里,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意想不到的联系与可能。我想我们都知道设计是传达信息、是解决问题、是想办法让世界变得更好。可是设计也是一个叫人头痛的东西,设计也是玩(很认真地玩) ,设计也仅仅是一个尝试。所以它可以特别有意思。
7、制作这一本书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经过无数次的大幅度修改和挫折才得出现在这个样子。我的设计过程一言难尽。我想借此机会做一些解释,因为虽然这本书还存在很多问题与缺陷,但是它融合了我的许多诚恳的想法与努力,也许会给予某些人启发。当我确定了这本书里都会有哪些具体的内容以后,我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么多种类的内容轻松有序地结合成一体,然后以什么样的一种形式使书的风格统一,让它讯起来即方便又有趣。我参考了一些成功的关于设计过程的书,但我并不想使用它们的叙述方法。因为我觉得那种形式让人过多地去重视完成品,以至于有关过和的内容仅仅起到点缀的作用。这不符合我拉情况。由于我的作品都是在上学期间完成的,成果在很
8、大程度上来自偶然,但过程对我来说却是最必然和重要的,这本书有太多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的性质又有微妙的不同,我总做不到让书的设计就像自然长在书的内容上那么完美。无论我做什么都有牵强的成分。经过了几乎一年的反复修改,在2004年的3月,我曾经找到过一个最佳方案。我突然想到通过改变纸张的尺寸来清楚地区分每个部分,让作业过程等其他几个部分段好似插进书里的小册子。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又同时衬托出呼应这本书的主题的拼凑的笔记的感觉。我不顾姜老师和出版社方面的反对,强烈坚持那一方案。对我来说,这种特殊的制作所带来的麻烦、费用、冒险指数以及被误解成讨巧等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重要的是,我当时觉
9、得我可以通过那个方案告诉大家书籍设计不应该局限于页面的排版,百是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寻找最恰当、最能够清楚有效地展现它的内容的方式去设计。我擅自跑了印刷去询问这种装订的可能性,又接着四处寻找赞助试图减轻出版社的经济问题负担以便说服他们。事情永远总是带有那么一丁点的希望,让我不甘心放弃,可是最终我还是不得不承认那个方案的设想确定是有些过于不现实了,但我又想不出更好的方案。好长一段时间,我被自己折腾得已经有些泄气,甚至无所谓了。但是,2004年8月,当我准备随便调整一下就完稿时,偶然从早期被自己否定的设计方案中获得灵感,忍不住又冒出了一股“再大改一次” 的冲动。最后变动实在仓促,难免留有漏洞,
10、但总体上来讲已经是我的极限了。由于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我自己又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固执的设计学生,在制作它的过程中给许多人带来了不少超出一般标准的麻烦,而我只是在最后做总结时才能注意力放回他们身上,真有些惭愧。一般的读者都会跳过书中表达感谢的那些段落不读,因为那些与他们没有表面上的关系。但是。所有或多或少参与过这本书的人都是它的一部分。我希望记录下来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各种收获,希望这些点滴可以像启发我那样启发读者去全面地意识到一个项目中人们所能够凝聚起来的微妙的能量与影响。首先要感谢的是姜庆共。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起。在上海的四个月里,他提供给我生活条件、电脑、无数的打印纸张与油墨、大力的支持与
11、鼓励、出版社方面的安排等等、让我几乎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这本书的制作。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总是不断地让他失望,在这本书没出版以前总觉得有些没脸见他。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王雁宾主任不胜其烦地与我讨论书的装订问题,对我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给予友好的理解与建议,而不是否定。感谢责任编辑马彦反复修改书中的中文表达问题。感谢与姜庆共一起工作的设计师章林佳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书中的彩色照片与图象如果没有他的帮助的话会惨不忍睹。感谢每一个读者并参与后记的陈晶。感谢在我做书时陪我聊天的王宇婧。感谢华盛顿大学设计专业的老师与同学们给予我开阔思想的方式,尤其感谢为些书撰写序的达格瓦顿教授与在学业最忙时期提供了
12、想法,作品与时间的几位同学。感谢王序老师在初看这本书时泼了冷水并提出英文字体的问题。感谢王敏老师几乎完整地读了我的笔记。感谢肖勇老师对这本书的关心。感谢设计师魏来给予过我的种种建议。感谢设计师STEFAN SAGMEISTER 在我苦恼请求帮助时回信告诉我只有自己才能做最后的决定。他们白日提供了我完善这本书的机会。感谢雅昌彩印的张志霞为我模出特殊装订的书样。感谢苹果电脑公司、龙之媒书店、与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拒绝我提出的作部分赞助的申请。他们让我意识到问题中现实的一面,以及靠个人力量去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智慧与责任。感谢家人,尤其是妈妈和奶奶,她们细心地跟随这本书的设计与出版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感谢朋
13、友们,尤其是温凌,他在关键的时刻建议我找一个即能说明我初衷想法又能符合制作流程的设计方案,让我开了窍。感谢曾经在我网站上读过我的笔记的网友们。感谢所有对这本书表现出过兴趣和支持的热心人们。那么,现在就让我从头讲起吧。一 学设计第一个要认识到的就是设计不是艺术。我就是一开始没有分清这个概念,在第一次上设计课时可苦大了。设计是沟通,是传达,而艺术是表现,是创作。这并不是说设计里没有表现的成份,更不是说艺术是不在乎沟通的。但是两者放在这两项上的重视是有较大差别的。设计是不能凭感觉做的,要考虑各种因素,要寻找最隹的表达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觉翻译成大众能够理解的有效视觉语言。 决定一个设计作品的质量的往往
14、是它的细节,例如字体的选择,图形的构造,颜色的差异等等。这些细微的差别 (nuance) 在体现作品整体上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无论一个设计的想法有多好,如果制作粗糙,便会失去魅力。另外,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注意这些细节和它们的影响,很可能会从中发现一些新的灵感和方向。 从一开始学设计时,老师就不断地强调变化 (variation) 的重要。做一项作业时,我们从来不会去专门寻找它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试着把自己的各种想法整理出来,尽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从中再探索,不断地让一个想法把自己带到另一个想法。这样可以扩大我们的想像力,看到不同的可能性。虽然最后的成果很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这个探索的过程是无法
15、用任何东西取代的。 今天老师提到 variation (变化) 和 alternative (替换) 的区别,我觉得挺重要的。变化是寻找同一种表达方式的各种表现方法,而替换则是寻找另一种表达方式。比如说吧,音乐符号,五线谱,乐器都是音乐的不同变化表达方式,而替换的表达方式可能包括提示音乐气氛的颜色,知名音乐家等。有时如果一个想法好像总是做不好的话,也许该寻找一个替换的想法,而如果找到了合适的想法的话,便应该看看它都可以有什么变化的表现方式,以得出最隹的解答设计。变化和替换的界限往往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如果有个大概概念的话,还是会有些帮助的。 我觉得学设计与做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领
16、域。像我们的作业题目曾经包括污染,城市变化,爵士乐宣传,未来建筑的趋势,水的问题等等。通常都是让我们自己在题目里选择一个角度,然后做出有说服力的视觉作品。要想表达好自己的观点,必须先搜集很多的相关资料,对题目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完成品可以是抽象的表现,但是想法必须是有形,有根据的。很多人认为设计就是在电脑上做出漂亮的东西,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学设计的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到处寻找资料,研究以及消化它们,然后再试着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自己想表达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某个问题时,是不可能有效地表达它的。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不管完成品有多好看,也是白纸一张,因为它没有清楚的内容。通过最近这
17、几个学期,我的研究能力提高了,也重新认识了设计的含义。 你知道设计师最好的朋友是谁吗?是照相机和复印机。它们是做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与玩具。图库的图像毕竟有限。最怕的就是由于图库里没有完全合适的图像,所以只好妥协一张一般的,这样本来很好的想法也无法发挥到最隹。只要有机会,最好都用自己拍摄的图像。常出去拍照也是一大娱乐呢。那复印机呢?太多人低估它的价值了。死死板板地复印文件只是复印机的最基本功能。我们可以复印平面的东西,立体的东西,拼凑的东西。可以放大,缩小。可以重叠反复地在同一张纸上印。可以边复印边挪动里面的物件,会得出很多独特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喔。复印机里出来的东西通常都有一种它特殊的质量,利用
18、好了,可以使设计作品增添光彩。电脑当然也是我们的朋友了。但是你稍不留意,它可能就会变成坏朋友。我们太依赖电脑了。有时候连想都不想就会按键做个效果,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但是这些自动化的功能经常会让我们错过一些探索的机会,也常得出被科技所驱使缺乏特性的完成品。电脑不应该是答案,它与照相机,复印机同样的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省掉很多麻烦,做出别的地方做不出来的效果,但是电脑做出来的东西未必就都是好的。拉下 photoshop 里的工具选单前,一定要想一想,这是我唯一的选择吗? 那天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偶像歌手在台上唱歌,一会儿朝下面招手,一会儿跑来跑去,歌词空间的地方还忙着跟大家打招呼,一点也没有
19、认真唱歌。突然觉得他和实力歌手的区别就跟一个自以为是设计师的人与专业设计师一样。前者只注意着表现自己,而后者却是在专心表达某些事物。有时候,把一个普通的东西,例如地铁时间表,或者杂志文章分页,设计的太漂亮,太突出,太与众不同反而会失去它的基本功能。那些多馀的花花捎捎的东西影响人们去读真正的内容,就跟我从来都记不住偶像歌曲一样。 有一次一个老师对我说的话让我一下子对设计明白了很多。他告诉我我当时做的东西是图像驱使 (image driven),而不是思想驱使 (idea driven) 的。那时我很喜欢在 photoshop 里隋便拼凑一些图像,自己觉得看起来很酷,以为加上个标题就成了一个作品。
20、但是老师看了说这些只是一些拼凑的图像,你并没有给它们输入任何意义,所以对别人也不会有意义。要想超越这个层次,作品必须让思想优先,图像应该服从与支持你的想法,而不只是独立的装饰品。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比喻:文字排列设计 (typography) 应该像玻璃。它应该正确地反映文字的个性与特征,但是同时应该透明得可以让人看穿。如果字体或文字的形状本身所说的,比文字中所要表达的还多还强烈的话,这种设计选择就等於自己把自己锁起来了。 2关于招贴。基本上,招贴(海报)有两种类型,1) 资料提供 (informative),2) 说服引导 (persuasive)。资料提供式招贴协助观众获得必要的知识。最好用
21、独特的方式,比如利用图像或比喻来让招贴里的资料易懂易记。说服引导则是挑战观众去在某个事物上有偏向某个方向的观念,也可利用资料提供来达到这个目的。招贴是个独特的东西,它给你非常大的面积与空间来发挥,但是很多人往往不去利用这一优势,还按照设计书皮的思路来设计招贴,这样的完成品最后看上去只会像一张放大了的书皮,失去了招贴应有的活力。一般来讲,招贴有三个可读入的层次。远距离时,它应该有一定的特征把你吸引过来,中距离时,你应该能够了解这张招贴是关于什么的,非常近距离时,则应该可以读到其他的细节。招贴有它自己独特的使命,把握好的话,发挥是无限的。 二那天翻出最初学设计时的作品草稿,觉得那时候真的是什么都不
22、懂。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年来学到的最重要的有两点。一. 每个设计构思都有适合它自己的语言。风格不应该只是一种死板的美观的外表,而应该利用来表现思想。有的人偏爱数字化的效果,所以什么东西都做成那种样子,这种习惯性的东西使本来的特点麻木,丧失代表性与意义,成为纯装饰的玩意儿。我以前一直以为好的设计都有一个特定的所谓的样子,比如很酷,很细的线条,模糊的文字等,其实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的话,滥用它们只不过会使你的作品降质。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擅长,这才使设计作品丰富多彩。面对一个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寻找自己最能发挥的解决方法。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马虎。有时候,有的想法最适合用影像合成来表现
23、,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信心与能力做得像,做得有说服力的话,不如另找自己可以表现的想法。作为学生,我们经常以为把自己想要做的告诉老师就可以了,初学设计的学生经常会拿着一张潦草的手稿说到,“虽然你们看不太出来,但是我想的是这儿有一个跑步的人,后面有旋风,还有特别酷的色彩效果.“ 老师只好说,“ 你说的很好,为什么不做出来?“ 然后他才发现原来他没有能力做出他想像的东西。设计并不只是一个想法的问题,也是一个制作的问题。有效的结合两者,才能得出好作品。 这两天都忙着印出最后的完成品,再贴到可以展示的板子上。我真是服了我自己了,都做过不知多少次了,还是会把板子裁歪,把表面弄脏,更笨的是,还又把手指头削掉一点
24、. 我们班里有少数的一两个人每当做这些最后的完工时,都会到专业的印刷店让那里的人全包,印啊,帖板啊,裁剪啊,据说做两张大海报一共要花约 $60。在我们学校里印才 $10,当然还得自己买板子什么的。她们觉得挺值得的,做出来都专业极了,亮亮的。可是我总觉得在学习作业最后加这么道程序,有点. 反正明年的展览模型课要小心不要和她们一组。 去年夏天在北京买了一本非常好的书, “构思与创造写作技巧论”,潘大华著。本来是想用来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但是越读发现书里的许多内容其实对我学习设计也有不少帮助。通过不同的方式,设计与写作都是在表达,在沟通。好的设计可以讲一个故事,好的写作可以让人看到一幅画不出来的画。
25、 这本书讲到很多非常有意思并且非常关键的概念,例如看见与发现的不同,获得灵感的基础是信息,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比喻与象征,烘托和对比,如何观察与表现生活的大角度和多角度,疏密与虚实的关系主题和节奏的需要等等。虽然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但是我觉得任何做跟创作有关的人读来都会受益。这让我又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互通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几乎什么都可以和什么联系起来,真是越想越有意思!回想起来,直到几年前,我是完全不喜欢学习的。作业就是任务,做完做好就扔在脑后了,知识全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后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不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学习的看法好像完全改变了。我现在觉得学习就像在做游戏,在解一个很大很大的迷
26、。解不解开不是关键,关键是,只要我学习,往前走,我之前积攒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就会渐渐地自己拼凑起来,而我看着它们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学习再也不代表上课听讲,已经和生活混为一体了。这个变化和我在日本的半年生活体验有关,和大学里的教育方式有关,和很多事情有关,而我看着它们就会觉得非常有意思.这个变化和我在日本的半年生活体验有关,和大学里的教育方式有关,和很多事情有关,而且和我学习设计非常有关。说不太上来,但是这短短的几个学期的设计课一定是影响了我很多,我开始学着去思考,去寻找,去理解,去欣赏,去评价,去表达。 做设计时,他人往往只能看到完成品,但是作品一般都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这中间有许多不同
27、的过程,大部分都是在完成品上看不到的。这些过程相当的重要,因为就连想法也是逐渐成熟的。三最近真忙啊。这学期我一共拿了三节课,一节是网络设计,一节是形象设计,还有一节是一个特殊的与清华大学设计系交流文化的设计活动,主题是水意识。形象设计的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和挑战。过去这节课的内容是研究各类企业形象,然后摹拟一套视觉系统。但是今年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状况,正好我们大学里的综合学院需要一个新的形象,而老师想,那来做设计的再好不过的人选就是我们这些设计系的本科学生啦!同学们都为次感到很兴奋,因为这不但相当于一项真实的设计工作,而且如果成功的话,我们一起努力的成果将会出现在学校的信笺上,网
28、站上,宣传单上,纪念品上 真正设计形象标征前,我们要做很多调查和研究,搜集各类相关资料,再仔细分析它们。不但要准确理解这个新形象的需要,还要确定它所代表与能够代表的特征。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来综合学院的系主任,访问他对这个新形象的期待与要求。我们当时问的主要问题包括,这个综合学院是什么?与其他学院或其他学校的综合学院有什么不同?如果它是一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它的观众都是谁?等等。在这里斩时脱离一下设计,讲一下当时系主任对我们学院的教育方针的形容,因为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他说我们学院是学习学院,不是教学学院。所谓的教学学院就是老师主要负责传授已有知识,而在学习学院里,学生来学习如何学
29、习,是一种积极探索的环境。在这种学习学院里,很多课程的基础是研究和试验,没有固定的课程内容,因为新的理论和知识不断地在被发现。据他说,学问也分两种,一种是基本学问,还一种是应用学问。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分学院都是应用学问的学院,是相对更有目标的学习,比如医学院是为了医治疾病,建筑学院是为了完善建筑结构等。而综合学院包涵很多以基本学问为主的子学院,例如天文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知道地球如何在宇宙里运转斩时并不会对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影响,做出各种独特的艺术品也不会改变世界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但是这种对基本知识的渴望来自于我们人类的好奇心本性,而我们的综合学院非常鼓励这种天生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和表达的
30、热爱。系主任最后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如果你们毕业时发觉自己懂得更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更强了,那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了。 又有一阵子没写笔记了,最近真是又忙又懒。上个礼拜四我们班级组织到下面那个州的一个大型印刷基地 (GAC) 参观学习,去了两天。以前只听过老师说,这回自己真正目睹到了整个印刷过程。虽然还有些地方不是很懂,但是去一趟还是长了不少见识。除了设计,还有这么多这么复杂的制作过程,想想挺有意思的。我们还参观了那边的中国庭院和一个设计工作室 (ziba design)。从我们给学校设计标志的过程到这些专业的地方参观,觉得我们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了。虽然这有好处,我还是有些不习惯。再过
31、一年左右的学生生活就该找工作了,唉。 You are freed by your limitations - 因受限而被释放。这句话是第一次上设计课当老师发觉一项作业题出得太广,造成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时说的。后来经常不时地听到,越发觉得有道理,并且在设计实践中深受体会。如果给自己一个较具体的范围,总能在其中越挖越深,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然的话,最终会发现自己只是在打圈圈,所有的问题都只浅碰表层而已,毫无意义。就拿我们现在的作业来说把,主题是水。如果不深入研究水的一些具体问题而只凭表面认识来入手的话,所得到的也只不过就是“缺水”, “水很美”,“水被污染”之类等简单化了的题材。经过几个月的
32、资料搜集,我们大家都在水的主题里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的人对水与人的精神关系做了不少研究,发现水是最容易出现在梦里的元素之一,从中得到启发。有的人对水分配的不平衡感兴趣。有的人对水的政治化感兴趣。有的人研究水和大气的关系。有的人研究水所造成的视觉奇像。有的人搜集了许多有趣的水数据,比如种一个西红柿需要多少水,造纸又需要多少。我对水的使用比较关注,发现我们的一大部分净水都因为欠缺的系统所流失和浪费了。有了主题,有了实据,当然也就有了内容。目标明确,发挥起来也就自如多了,不会被太多选择而绊脚。另外,具体的出发点并不等於狭窄的概念,反而往往更容易表现大主题。现在班里已经出现很多有意思的作品了,它
33、们都是凭空想不出来的。 一个夏天过去,又开学了。这个暑假在北京过得很充实。有学校的活动,自己找的工作实践,去了各式各样的展览,接触了许多人和事物,自己也想了很多,有些想法更坚定了,有些想法改变了。很庆幸很多经历没有等到毕业后再去尝试,我过去只会空想或者不想,把太多事情理想化,现在认识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头脑还比较乱。现在剩下约一年的学生生活,这段时间我会好好想一想的。 刚回到学校时还有些不习惯,但是一开始上课,马上就恢复了过去的那种气氛。真的,学习是个很有力量的东西。就跟上次那个系主任说的一样,我越学越觉得学的不够而且想学的越来越多,想知道的越来越多。能够享受学习是一件很累但是也很有意思的事情
34、。 我们设计系除了主要的几位老师以外,还因特殊需求邀请特邀老师来讲课 (guest lecturer) ,一般来说一半一半。特邀老师往往都拥有很成功的设计工作室,这样他们不但可以在某些领域里提供最专业的知识,我们觉得最可贵的是还可以从他们那里听到很多关于外面世界的看法。这个学期教书籍设计的就是一位十多年前毕业于我们学校的特邀老师。他很有意思,迫不及待地想把他体验的一切告诉我们。本来今年夏天通过设计实践我对设计曾经一度非常失望,但是他对设计的态度与热情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嗯。什么都不能太绝对。 四回顾过去的笔记,觉得自己对设计和艺术的认识都太简单了。我现在对艺术虽然还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对设计肯定是
35、比过去理解的更多了,但是还说不太清。设计是不能一言概括的。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发展,今天的设计有很多层次和种类。但是我喜欢最简单的把它区别于设计和真正的设计。设计这个词最近实在是被滥用的太多了,好像什么都可以叫做设计似的,尤其是电脑的发展(也是滥用)让人们把滤镜过的图像,时髦的色彩,还有花样的版式作为设计的标准,这是个很讨厌的现象。设计是为了一定的沟通和传达目的而做的,使用的所有元素应该都有实际的根据和充分的理由,设计的存在不是为了告诉你,“你看,我是一个设计,酷吧!好看吧?”而是有它需要完成的任务,如果它是一张海报,它要明确地告诉你它的内容,如果它是一个形象,它要真实地传达它的特点。一般的专业印
36、刷品,包装等都算的上设计,但也仅仅停留在设计,尤其是商业设计的层次上。因为它们虽然基本上都是以传达信息为主,但是为了增色,或多或少都会使用一些花招,而花招则是真正的设计最忌讳的东西。真正的设计应该把传达的成份推到最高,用巧妙易懂并且印象深刻的方法表现出来。 说到设计,一般人往往都会马上谈起创意。好像做设计除了追求创意就再没有什么了似的。创意确实很重要,因为它能在传达中起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诚意。为了创意而创意的东西是空虚的,维持不久的。有了诚意,创意才会有力。 怎样才能跳出框框,打破陈规呢 (think out of the box)?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一
37、个房间内,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个杯子,杯子里有看上去像水的毒药。几分钟后,会有一个人进到这个房间里,他会去喝那杯子里的水。这个人不懂英文,也不认识国际标志。一位设计者被给予一根铅笔和一张纸,要他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办法阻止那人喝水,条件是不许碰杯子或者那个人。如果你是这位设计者你会怎么做?在纸上画一个喝水的小人,再在上面画一个大 X 吗?还是画一个骷髅,再画一个箭头指向杯子?其实办法不只这些,如果你把铅笔掰断,丢到杯子里,那个人不是自然地就不会去喝了吗?或者,你可以等那人进来后往杯子里吐痰,甚至往里面尿尿!没有人说不行啊,都在条件之内,而且效果保证好!这个脑筋急转弯是有点那个什么,但是怎么样?有
38、帮助吗? 昨天瑞士设计师 Jean-Benoit Levy 来我们学校做了一个关于海报的演讲,挺有意思的。欧洲人还是有欧洲人的特点,非常富于表达,我很希望能吸收一些他的风格。因为我们课堂比较小,各各老师的理念又比较接近,结果慢慢的大家的作品都有很多相似处,这样可不太好,还是得把眼界放宽些。回想最早学设计的时候,我一心就是上课,做作业,总觉得挤不出时间去翻书,看展览,或者听讲座什么的。我觉得很多学生都容易犯这个错,总以为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做作业上的话,作品肯定就会好。其实真的不然。去一个活动大概不会对你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是去了十个,二十个,五十个后,每次听到的看到的就会不知不觉地积累起来。 不过
39、去展览讲座等不能太盲目。不要死要求自己每个活动都一定去,也不要过份期待这些活动对自己的帮助。因为每个人不同,每个人被影响的方式也不会一样。至於笔记,我是觉得除非听到一句特别棒不想忘的话写下来,其他时候最好别记笔记,随意放松的听就好了。 差不多是上个学期吧,就是做水的计划的那阵子,我开始变得比较会独立思考了。我们这个系很难考,要赌进半年的时间,经历两次选拔。那阵子为了入系每个人都是拼了命的,由于大部分人都不懂设计,老师自然就成了神仙。入系之后,我们不自觉的还保留着对老师的强烈倚赖,老师不开口,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水的计划是个很特殊的活动,因为前所未有,试验性很强,什么都是走着来,作业什么的都是
40、相互商量渐渐形成的,和平常要求很具体的课程大不一样。这其中有很多问题,因为除了做作业,我们还得出作业,大家意见很难统一,头疼极了,但是也对我们起了不少影响。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发现我更有主见了。我慢慢觉得老师也不一定永远是对的,至少我不用从来都认同他。这并不是说我不听他的了,我还是很认真地听他所有的评论,然后有选择的吸取。我开始认识到我们的出发点有时并不一样,重视的和思考的也会不一样。我越来越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我想这也是老师希望我们努力前往的方向。还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就是小组合作。过去考系的那段时候,压力很大,每次作业我第一个也是唯一想到的就是,我得做一个特别利害比别人都
41、棒的作品,然后就想啊想啊想,总是想不出来,看到同学有一个很独特的构思就恨自己怎么没想到。由于水的计划,我们第一次真正接触了合作。小组成立后,最初需要的不是构思,而是每个人单纯地去寻找对主题有帮助的资料。大家有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兴趣,收集的资料很丰富,对我们研究讨论非常有帮助。这让我突然醒悟到,做设计怎么能就是为了做压倒其他人的作品呢?重点是参于,贡献,传达啊。我对作业的态度就是在那时一下子变了。当时我同时拿着另一堂课程,传达策划,主题是未来建筑。我没有马上去找所谓的最隹答案,而是认真地分析了资料与自己,希望能真正在这个题目上说些什么,同时丰富我们所探索的主题范围。奇怪的是,我这么想了以后,构
42、思反而来的容易多了。 明天我就要搬出家住了!其实这个决定也挺突然的。虽然在美国大部分人上了大学都会离开家,我从来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过去家离学校很近,在家住即方便又实际。但是今年夏天我们把家搬到了远离城市的一个地方,按同学的话说就是乡下。这儿靠着山,环境和空气都非常好,但是一开学我才发现,这儿太-远-了!每天开车等车换车实在不是办法,我也第一次考虑到了搬出去。找房子还挺好玩的,查校刊,打电话,去参观。学校附近有一大片住宅房子,都是按单间出租的,我以前从来没去过,一去看和电影里的很像。我找的那间挺不错的,很便宜,破破的,半地下室,正好里面还剩了些旧家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要搬出去的另一个原因是
43、我又找了个实习兼工作,下个星期开始。在一个设计工作室,主要是打打杂,整理材料,做些准备工作,偶而也会接触些实际设计。我们同学好像因为听起来跟打工差不多都不爱去,其实我反而更喜欢这样不完全做设计,因为在学校做的已经够多了,在那儿我倒原意做些不费脑子的零七八碎,同时了解一下美国设计工作室的环境和运转方式,有机会时早些增加点经验还是好的。工资不高,但是付房租什么的没问题,所以正好互相抵消了。嗯,马上我就要完完全全地忙起来了,试试看吧!有这么一种奇怪的现象,做设计的和搞艺术的常常对立,互相看不起。做设计的觉得搞艺术的从来都不用大脑,整天隋心所欲地玩弄颜料,搞艺术的觉得做设计的从来不会有感情,整天对着电
44、脑跟机器人一样。其实这都是对对方了解的太少所造成的。我觉得艺术与设计是互补的,互相可以学到非常多,单钻一项的话会错过很多。另外,艺术与设计虽然有很多根本的不同,但是很多情况下它们并没有那么不一样。 其实,不仅仅是艺术,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都会增加对设计的认识。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上了综合大学,而不是小型的艺术学院。到现在为止,我拿过的其他课程包括心理学,语言学,新闻媒体,天文学,电脑程序等等。每节课都非常有意思,而且都多少与我学设计有间接的联系和帮助,像心理学里讲到的意识现象,语言学里人对不同语言的接受方式. 现在入了设计系后拿其他课程的机会就少了,很容易整天被设计包围,我得时常提醒自己设计不是全部
45、。说到这儿,想起上次 VSA 设计公司的主席来演讲时向我们设计学生们提的建议。他说,别一下课就去翻设计书籍,爬山去吧,钓鱼去吧,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吧。确实,设计本来就是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着的,如果不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体会生活的话,设计的作品里怎么可能有生命呢?所以,了解其他设计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多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话,对设计的认识会自然加深的。 我觉得设计这类的东西有时候还是挺讲天份的,像我学起来就特别费劲儿,有的人就轻松的多。虽然是这样,努力还是有成果的,因为设计不仅仅是个产物,它的过程同样重要。以前有人问过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我能想到的也就是多看,多
46、听,多做,多想。 很矛盾。我觉得我认为的设计和很多人都不一样。虽然我经常试着解释设计,可是我自己其实也经常觉得模糊。设计真麻烦,分好多种,教室里的,工作上的,理想的,实际的,个人的,公益的,商业的,当然好的设计应该可以很好的平衡很多因素,但没那么简单。 今天我们到那个特邀老师的设计工作室 leonhardt-fitch 上课去了。到现在我去过大概三家这样的工作室了,非常非常大,也很有“设计感”,有一些独特的家具,贴着各种招贴,工作人员都嘻嘻哈哈的,还有单独打电动的休息室,典型的设计学生向往的地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不怎么想去这样的地方工作。觉得冷冷的,可能是与美国的商业界有着直接联系的关系
47、吧。我还是比较喜欢教室里的设计。再说今天上课的事,我们开始要设计公司年报了,中间要懂得一大堆经济上的事,我听着头大死了。我们现在真的是越来越接近实际,不像刚学设计时那么自由了。公司形象与年报设计好像是美国设计界比较更大的部分,也是我们学业里相当重视的部分,我两个都不喜欢。 我另外的设计课是资料设计。资料设计是设计里最实用的,包括时间表,地图,地铁线路,表格,路标等,听起来好像比较枯燥,但是非常重要,而且设计好了的话能起关键性的作用。资料设计是服务于人的,它有一定的任务要完成。老师讲到了一件为盲人设计地图的事情,强调了资料设计所要求的严格思考能力。盲人分两种,先天和后天。后天的盲人因为曾经有过视觉经历,懂得抽象空间的概念,所以为他们设计的地图有凹凸就可以使用。先天的盲人一生下来就看不见,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一系列事物的顺序,比如往前走七步是门,出门往左走三步是六个向下的台阶. 抽象空间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所以针对不同的需求,为他们设计的地图是可以触摸的事物的排列。我们这学期的作业是比较两个城市,它们的天气,地理,人口,居住条件,其他有意思的资料。要搜集很多数据,然后过滤,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用最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刚开始做天气的部分,真做起来还真没那么简单,有很多细节,工作量也很大,我最早做的几个图表都太粗糙,得重做,可是现在还没想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