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9 卷 第 2 期 热 带 地 理 Vol.29, No.2 2009 年 3 月 TROPICAL GEOGRAPHY Mar., 2009 收稿日期: 2008-09-24; 修改日期: 2008-12-2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57106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课题( 2005CB724204) 作者简介: 田光进( 1970) ,男,山东沂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城镇动态模型、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 E-mail)。 全球化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 田光进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 全球化
2、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不仅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流动,而且促进了劳动力、金融、资源及环境生产要素等的流动,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物质要素的可利用性。全球化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对人类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从而加深了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方面,人类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应对方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全球化深化了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承担了更多的环境污染,造成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增长较快。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在享受初级产品大量出口并产生顺差的同时,也把环境污染输入进来,并把大
3、量资源输出去,从而造成中国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政治、文化等都会在全球产生更大影响,研究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中国现代化进程对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全球变化;人类活动 中图分类号: X21; P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221( 2009) 02-0150-06 全球化及全球环境变化是 20 世纪的重要社会经济特征,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全球化与全球变化的影响。石油资源危机及价格上涨,粮食短缺, SARS 及禽流感的扩散,全球气候变暖,美国次
4、贷危机影响范围扩大等,人们在享受全球化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受到全球化及全球变化的危害和威胁。这使世界科学家更加关注全球化及全球变化所导致的全球性问题。 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 交通手段及信息技术发展,全球社会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全球分工日益深化,信息化、网络化导致人员、经济及社会交流日益加速。全球化既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和服务贸易的国际化,也包括社会政治的国际化,如国际组织的大量建立;文化的国际化,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交流和融合;环境问题的国际化等。 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分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二战之前,国际分工主要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而
5、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扩散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和贸易自由化,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促进了生产要素、产品交换及服务业的贸易。不断深化的劳动分工和跨国投资形成的全球生产网络和贸易网络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全球化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加速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从而导致全球环境变化加速。本文旨在探索全球化与全球变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从而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全球化表现为政治、经济和社会互动范围变得更为广泛,全球经济、金融、政治、文化表现为持续整合的过程1。在经济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组织不断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6、WTO)为全球货物及服务贸易制定规则。 Thrift 定义了经济全球化的 5 种特征和现象:金融的全球化和金融对生产的巨大影响,知识及专家系统,全球垄断,跨国公司对外策略的提升及国家权利的全球化2。 Olds 认为全球化应包括国际金融系统的发展和重构,财产市场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社会关系、世界社会网络和认识的社群扩张、移动和网络3。 在政治方面,全球化国际组织纷纷成立。欧洲联盟的成立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一体化,区域联盟如非洲联盟、东南亚洲联盟等国际组织的成2 期 田光进:全球化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 151 立为区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跨国平台。为探讨全球化对全球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2002 年国
7、际劳工组织成立了全球化社会影响的委员会4。全球委员会认为全球化可以增加就业、促进增长及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全球化应该是平等的,促进社会繁荣与和平的社会,并且是可持续的。全球化应该具有公平性,为每个人创造机会。然而,现在的全球化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批评,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化是不公平的、不可持续的,是仅有利于少数人的。 在文化方面, 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在交通信息技术方面,交通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能在更短时间内出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交流的机会大增,网络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全球化的速度、广度在不断发展,增加了全球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5。在
8、全球化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例如,全球化导致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疾病能在更广泛的地域更快地传播。新的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但也加快了对资源的消耗和利用。 2 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化进一步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从而加深了全球环境变化。 20 世纪全球人口比上一世纪增长了 2.68 倍, 达到了 60.7 亿。 根据联合国预测, 2050 年全球人口将达到 90 亿6。急剧增长的人口和快速增长的资源消耗改变了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引起全球环境剧烈变化7。经济活动加快了能源消耗速度,从而加快了全球变化。 1970 1999 年,全球能源消耗增加
9、了 848。为面对全球变化的挑战,联合国环境署、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等成为探讨全球变化的重要平台9。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人类对资源的利用速度,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生态系统。地球表层的 1/3 1/2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 1/2 的地表水被人类活动利用, 1/4 的鸟类濒于灭绝。大气中 CO2的含量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增加了 30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环境变化问题被提出来11。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化学污染、河流污染、土壤污染等局部问题上,而是从生态系统整体角度认识环境,从而提出了
10、全球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圈、生态承载力、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 全球变化科学将地球作为整体的系统进行研 究12。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在于探索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对于人类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陆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及其反应,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全球变化的不利影响,使地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13。全球变化强调对地球进行系统研究,而不仅仅是气候变化,而是比气候变化范围更广、内容更多的变化,具有正在发生并不断加速的特点14。全球变化主要表现为大气中 CO2的增加、氮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变化、 持续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15、水资源和食物
11、安全等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包括自然的气温变化和人为造成的气温变化,而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气候变化则是指直接或间接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温变化9。气候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在时空尺度上差异很大,因此很难将人类引起的气温变化与自然的气温变化区分开来。对地球气候变化的长期监测表明,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CO2的增加, CO2的增加占造成全球变暖的一半16 17。大气中 CO2浓度从 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的 280 10-6增加到 2005年的 379 10-6。但 CO2浓度增加的速度仍在加快。其中, 1995 2005年期间每年平均增加1.9 10-69。由于人类活动包括石油燃烧、
12、森林砍伐及农业生产造成的大气中每年碳增加约 79 108t。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会产生大量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将加剧荒漠化,破坏物种的生存环境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氮循环表现为人类活动导致固定氮的增加。氮的沉积和增加导致喜氮植物的大量增加,从而造成第一性生产力和生物量增加。同时,导致其它物种减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类活动造成全球氮沉积主要包括氮肥的广泛使用、豆科植物固氮及化石原料燃烧。从氮循环看,全球被人类活动固定的氮超过自然过程的氮。全球氮的变化主要包括大气化学成分的变化、水生生态系统氮的变化、生物圈的富营养化。全球陆地系统每年生物固氮大约在 100 Tg( 1 Tg 1
13、012g)18,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大约是( 520) Tg19。化肥工业固氮每年大于 80 Tg,被豆类植物吸收的氮每年有 30 Tg20。这些氮的变化导致全球大气中 NOx的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70 10-9增加到 2005 年的 319 10-9,但 到 1980 开始逐渐稳定下来9。 20世纪以来,全球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1995152 热 带 地 理 29卷 年全球耗水量比 1900年增加了 6倍, 水资源消耗增加大于人口增加速度。亚洲是典型的缺水地区,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球平均水资源量的 44,而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球平均水平的 30左右。由于工农业生产发展及人均生活用水量增加,水资
14、源的消耗也急剧增加。同时,水污染也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根据水利部的调查,我国 46.5的河段受到污染, 10.6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21。全球水资源和水循环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领域。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淡水生态系统已遭到农业、工业及城镇化的破坏。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河流流量的一半,这一比例还在增长。约 20的淡水鱼类已经灭绝或受到威胁。 每年有 500万人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以及良好的卫生设施而死亡2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果,也是造成生物物种变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23。人类活动造成生物生存环境改变,并促进不同物种的交流,甚至出现了生物入侵。生物在各自不同的生态
15、系统中都产生不同的作用,某种生物的灭绝可能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是人类对环境作用的结果,包括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类型、范围及区位24。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气候变化、 水循环、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土地退化及人类环境的脆弱性等具有重要影响25。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得到国际两大组织“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 IGBP) 、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 IHDP)的推动, 目前已经成立了全球土地计划, 美国 NASA也成立了土地覆盖/土地利用计划25。人类活动造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16、能,也改变了生态系统与大气、水、土地相互作用的过程21。人类活动导致土地的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原因。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 71,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世界人口的 60集中在离海岸线 100 km 以内的地区,所以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人类捕鱼从而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刻影响, 1995 年 22的海洋鱼类被过渡捕捞, 44的鱼类超过其恢复能力22。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忽视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问题。经济发展造成海洋污染严重,使不少生物消失或数量减少。在海洋运输业中,每年船舶排放到海洋中的石油超过 100 104t。海洋中过量
17、的营养物质促使某些生物快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局部海区甚至爆发“赤潮” 。每年使用船舶运输抛入海洋的垃圾约 640 104t, 大量的人类活动造成沙滩、珊瑚礁、红树林等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将造成海平面上升,在过去 100 年内海平面上升了 1015 cm。 海平面上升造成红树林和湿地的丧失,部分沿岸设施被淹没等。 3 全球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全球化进程导致人类活动速度加快, 范围扩大。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有限的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和收入的增加、消费者行为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是造成全球变化的主导因素。人口急剧增加,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导致
18、资源消耗加剧,极大地改变了地球大气、水质、土壤养分等生物物理属性及物种多样性等,改变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增加或减少了物种,从而引起人类对全球环境变化、 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等综合性、多尺度问题的关注(图 1) 。 3.1 全球化增强了人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加剧了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化表现为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人们开发利图 1 人类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 Vitousek 1997) Fig.1 Human impact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Vitousek 1997) 人类活动 农业 工业 娱乐 贸易 人口 规模 资源利用 土地转换 开垦 林
19、业 放牧 精细化生物物种 增加与减少 入侵 狩猎 渔业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气溶胶 土地覆盖 生物多样性损失 物种灭绝 生态系统损失 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 氮 水 复合化学 其它物质 2 期 田光进:全球化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 153 用资源的速度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加大。人口增长、粮食安全、能源危机、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等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这里主要对粮食安全、城镇化及土地利用问题进行分析。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及耕地资源的减少,粮食安全成为全球化及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1965 2000 年全球粮食产量增加了 1 倍。未来 50 年全球人口将增加
20、 5021, 为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农业生产将持续快速增长。据估计,到 2030年粮食产量需要再增加 1 倍才能满足人类需要21。这要求有 10 108 hm2的自然生态用地转变为农业用地。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对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加深, 300 年来全球耕地面积增加了 l2.36 108hm2,大致等于减少的森林和草原面积之和26。耕地扩展侵占了大量森林与草原,从而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产生深刻影响。为提高粮食产量,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从而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 1960 年到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可利用的氮增加了 1 倍,磷增加了两倍21。化肥与有机肥的使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
21、河流系统,导致河流富营养化27。富营养化和生境破坏使生态系统简单化,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损失及物种的灭绝。农业生产大量释放温室气体引起气候变化,释放的大量杀虫剂改变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近 300 年来,全球森林面积约减少 20,其中减少最多的是亚洲、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28。森林面积减少会改变生物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生物疾病传播等。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全球木材产量 2005 年达到 31 108 m3,在过去40 年中提高了 60。覆盖地球表面近 40的草原正经受着过度放牧、毁草造田及烧荒等威胁。全球草原面积已减少了 0.72 108hm2。其中减少最多的是北美、 亚洲和欧
22、洲, 北美的草原几乎全部消失了。当地表由森林转变为草地时,会减少覆盖度,增加地表反照率,从而提高气温、降低湿度。 全球城镇化的发展是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也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0 世纪全球人口从 16.5亿增长到 60.7 亿,而城镇人口则从 2 亿增长到 29亿,城镇化水平从 12增长到 47.19,而其中 10的人口居住在人口超过 1 000 万的大都市区中。根据联合国预测,到 2025 年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029。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镇,造成城市水资源紧张及土壤、大气污染,同时增加城镇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的需求。城镇化引起地球陆地表层的改变,建筑材料晚间释放对热量的白天
23、吸收,导致最低温度升高。虽然城镇面积占地球表面的面积不到 2,但对全球变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城镇化容易导致地表硬质化,从而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Kalney 等对美国近 50 年的研究表明,城镇化过程及土地利用变化引起陆地表层昼夜温差的增加,并且在近 1 个世纪中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气温升高了 0.27 30。但是,城镇化过程也将人口从农村及自然保护区中迁移出来,使农田弃耕甚至重新变为森林、 草地, 从而使这些地区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得到保护28。在 19 20 世纪,大量美国和加拿大人口从农村迁入城镇或郊区,导致农村地区大量耕地弃耕转变为森林和草原,从而使自然保护区和农村生态系统得到保护。 在
24、 1960 2000 年期间,拉丁美洲也出现类似现象。长期以来,我国以农业社会为主, 农村人口对周边生态环境压力很大,城镇化过程可以将农村人口迁移出来,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3.2 全球环境变化引起了人们对全球问题的关注 全球变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到 20世纪末期,各种综合性的国际研究组织纷纷成立,形成了完整体系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进行集成研究。“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GBP)主要以研究地球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主,“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 IHDP)主要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变化相互关系,“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以研究物理气候过程为主。在世界气象组织( WMO) 、
25、政府间海洋委员会( IOC) 、联合国环境署( UNEP)和国际科学联盟( ICSU)支持下,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GCOS)已被建立。这些计划的实施,对研究全球变化及人类的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全球环境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方面,是人类活动产生的重要结果。人类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应对方式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的结果导致国际分工深化, 发达国家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承担了更多的环境污染, 如碳排放较快增长。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又是制造产品的出口国。发达国家大量的钢铁设备及生产能力由于环境标准的提高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
26、清洁环境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问题提出批评。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发展中国家又增多一部分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碳排放, 按人均计算,154 热 带 地 理 29卷 发达国家的高消费导致更高的碳排放量,因此应负起更主要责任。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交通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及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 对人类社会、 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从而加深了全球环境变化过程。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时期,随着户籍制度的放松,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我国城市承担着发达国家后工业化转移的资金和产业,成为发达国家的工业基地和广大市场,发达国家
27、的后工业化倚赖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契机,在经济发展中,伴随着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大量低端产品生产也转移到我国,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全球化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加速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从而导致全球环境变化加速。全球化和全球变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重要的议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我国的政治、 文化等都会在全球产生更大影响,研究全球化进程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现代化进程对世界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简博秀全球化观点的中国都市与区域研
28、究 J地理学报, 2004,59(增刊) : 93-100 2 Thrift N Globalization, Regulation, Urbanization-the Case of the NetherlandsJ Urban Studies, 1994, 31( 3) : 365-380 3 Olds, K Globaliz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new urban space: Pacific Rim megaprojects in the 20th century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995, 27: 1713-
29、1743 4 Halonen H E T A fair globalizationJ Globalizations, 2005, 2( 2) :250-253 5 United States Center for Human Settlements Cities in a globalizing world-global report on human settlements 2001M London and Sterling: Earthscan publishing Ltd, 2001 6 UN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1998 revision,
30、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M New York: population division, 1999 7 Ojima D S, Galvin K A, Turner B L II The global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J BioScience, 1994, 44( 5) : 300-304 8 IGBP The anthropocene eraJ IGBP Science Series, 2001, 4: 11-14 9 IPCC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31、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M/OL Sweden :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7 2008-05-25 http:/www.ipcc.ch/ipccreports/ ar4-syr.htm 10 Vitousek P M, Mooney H A, Lubchenco J, et al Human domination of earths ec
32、osystemsJ Science, 1997, 277( 25) : 494-499 11 Stevis D The globalizations of the environmentJ Globalizations,2005, 2( 3) : 323-333 12 Schlesinger W H Global change ecologyJ Trends in ecology human activities (上接第 149 页) Abstract ID: 1001 5221( 2009) 02 145 EA Priority Development Regions Selection
33、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in Hunan Province TANG Changchun, DONG Tao, LAN Wanlian (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2) The spatial structure system of Hunan priority development region includes the four major sections, namely Changzhutan city group, expanding area of Changzhutan city group, centre c
34、ity and town of southern Hunan, centre city and town of west Hunan; (3)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chooses of Hunan priority development area, emphasizing “faucet“ position of Changzhutan city group, Intensifying expand area of Changzhutan city group, building east industry development corridor, and cultivating centre city of southern Hunan and west Hunan. Key words: priority development region; selection;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Hunan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