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课 植物写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教学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绘画用具。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二、授新课: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2、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2、欣赏美术作品: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小朋友的线描画植物写生画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1) 、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2) 、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 、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六、小结、展示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第 2 课 放
3、学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这幅创作画,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作的画法。过程与方法: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人体的各种动态特点。教学难点:画面的构思和组织。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绘画材料。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放学了,你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去什么地方?最爱干什么呢?二、讲授新课1、能模仿一下你参加的活动的动作吗?请学生用速写的方式,画下同学的动作。教师可以示范,同学配合,用互相做模特的办法解决。2、欣赏课本上的照片,讨论照片上的活动内容。3、联系自
4、己的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活动。4、欣赏作品:画面画了什么内容?怎样去表现的?教师总结:人物动态:小作者画的动作都不是简单的动作,可是画得很生动,这说明小作者基本上掌握了人物动作的画法。背景:有复杂的背景,也有比较简练的。复杂的背静可以把环境交代清楚,像人物所处的位置在哪里;简单的背静有利于突出主要人物。三、作业设计: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学生创作,教师辅导作业提示1、主要人物要突出,画得较大。2、画面画得不宜太复杂。四、课堂小结:1、展示优秀作业。2、引导学生评价作业。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第 3 课 快乐的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
5、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2、过程与方法: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练习。教学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尖嘴钳子等。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二、讲授新课:1、小组研究:(1)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2)欣赏书上名家作品: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2、研究教材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
6、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4、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5、技法指导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三、作业设计: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学生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四、课堂小结:1、展示学生作品,并引导评价。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谁的造型最大胆?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第 4 课 材质的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从材质、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
7、述,发表自己的看法。过程与方法:欣赏了解运用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了解古代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品的艺术特色,学习观察作品、分析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大胆谈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不同材质的作品带给人的不同美感和感受。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欣赏分析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导入课题1、欣赏课件,感受生活中不同材质的艺品带给人的不同感受。2、出示课题:材质的美感。三、讲授新课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陶器、玉器、石雕等工艺品,不仅雕刻技艺精湛,造型优美
8、,各有民族特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欣赏课件。1、玉器汉代由于出产玉石的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玉品的琢制与使用更为普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发展的强盛时期。许多玉器近似石雕风格,制作非常精致。人物、动物形玉器,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世界,对其形体采取夸张手法以突出关键部位,使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类似绘画上的铁线描,注重起伏,使玉器浑厚自然,气韵生动。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流传之所以久远,除因玉材丰富、质地优良
9、、品种繁多、制作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外,最主要的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2、石材马踏匈奴 (高 168 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马踏匈奴 (高168 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蕴含着力量。马腿粗壮结实,四足踩踏着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色,形容委琐,面目可憎。马腿如四根巨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显得坚实稳固。作者运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之极
10、具艺术感染力。公元前 117 年,年仅 24 岁的霍去病不幸英年早逝,汉武帝及全国人民都十分惋惜悲痛。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决定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在武帝陵址旁不远处修建气势宏大的墓冢,即今天的霍去病墓。霍墓石刻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更体现了人们对这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的深切情念与崇高敬意。据记载,唐时每逢唐玄宗生日,大宴群僚,有舞马助兴。唐人诗作中,对于舞马有生动描绘:奋首鼓尾,纵横应节, “腕足徐行拜两膝”为玄宗上寿。玄宗赐酒一杯,舞马自衔自饮。这件皮囊壶舞马纹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宫廷舞马的形象资料。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雕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最令人赞美的是那些陶塑制品
11、,当我们看到那些神采奕奕的骏马和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看到那些形态各异的文侍俑、武士俑、仕女俑以及动物、禽鸟等唐三彩精品时,会从心底发出对唐代发达制陶工艺的赞叹。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艺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唐代无数不知名的陶艺家艺术和智慧的结晶。唐三彩的制作,使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是人类制陶史上的一个闪光点3、金、银舞马衔杯银壶。唐,公元 1970 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高 18.5 厘米。锤击成型,两半焊接。壶作成皮囊壶的形状,小圆口,覆莲形盖,弧形提梁,扁圆腹,圈足。此壶不仅作出游牧民族便于携带的皮囊壶形,而且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腹两面各模
12、冲出一匹舞马。舞马前腿直伸,后腿曲跪,长鬃披散,马尾上翘,颈系绶带,向上飘举,口衔金杯。4、陶中堡村出土的三彩马,头小,颈短,前胸肌肉发达,腹大,背腰肌肉丰满,平直,关节、蹄正而适度大小,腰、尻以及肩颈结合良好,复尻,四肢欠结实,显得有些纤弱,类似新疆马。四、小组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材质做的艺术品?介绍自己喜欢的艺术品的材质特点、造型特点?五、课堂小结: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工艺美术品中,像陶器、玉器、石雕等这些不同材质工艺品,它们不仅显示了艺术创造者精湛的工艺技术和其优美的造型,也显示了不同地域的民族特色。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 5 课 有人脸的器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
13、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课前准备:图片资料、彩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二、授新课:1、激趣谈话: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2、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鼎”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
14、装饰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3、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5、 “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子吧!” 6、欣赏范作:这几件作品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 “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三、制作方法:1、先用泥板,做一个器物的形状。2、表现奇特的表情。3、可用刻、压、粘等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丰富变化面部表情。四、作业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人脸器物。学生
15、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五、课堂小结。展示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 6 课 巧用对称形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教学难点:具有创造性的制作。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学具准备情况。二、讲授新课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介绍对称知识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
16、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 度后左右完全重合。提问: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称的。教师:观察研究蝴蝶对称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只具有对称特点的蝴蝶,看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学生: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教师:这就是对称的美。3、制作一只蝴蝶:A、选一张彩色纸对折后依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B、依轮廓线剪下图形。C、剪出蝴蝶的花纹。D、整理。三、作业提示:1、教师:再回忆、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品用对称的花纹装饰?你能巧用对称形,把我们的生活装饰的更美吗?2、作业提示: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
17、小装饰品。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五、小结:1、学生自评、互评。2、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7 课 生命之源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设计制作有主题小报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作队报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对水资源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号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珍惜水和节约用水。教学重点:通过收集水的相关文字资料、图案、版面设计,学习有主题宣传小报的设计制作方法。教学难点:主题突出与布局的设计。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8 开白纸,直尺、彩笔等。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
18、?“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2、收集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资料和我国目前水资源的情况。二、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三、讲授新课1、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1)播放课件:了解水的作用、水资源现状。(2)提出问题:你能想象吗,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什么样? (3)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2、欣赏有关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和艺术作品。3、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4、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灵感。小报的组成包括:(1) 主题:文字清晰、醒目、突出。(2) 装饰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19、3) 文字介绍:内容具有科学依据、真实、概括。四、作业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份节水爱水主题的小报。五、小结1、展示学生作品。2、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节约用水的建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8 课 设计生活标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特点和它们所表达的含义。过程与方法: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标志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欣赏生活标志图例,了解标志的艺术特色,学习设计适用的标志,尝试用多种表现形式
20、设计制作标志。教学难点:标志的图案造型要生动、简单、寓意明确、色彩醒目。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绘画材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引入新课1、出示学校的校徽,请学生欣赏。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按名称、特征、意义及作用进行分类:天气标志、安全标志、生活标志、交通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等。2、出示课题:设计生活标志。 (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 )三、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1)标志有哪些种类?(2)标志有哪些用途?(3
21、)标志有几种表现形式?符号、图形2、展示有关标志的资料,共同欣赏,进行分类,说说它们的含义。3、欣赏课件,介绍一些常见的生活标志的特点和作用。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四、作业设计: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学生作业实践,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1、选择设计制作好的标志进行展示;2、巩固知识要点,明确标志的含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9 课 用彩墨画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画。用装饰、变形手法画鱼,并添加简单的环境。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绘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绘画
22、,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一种特殊变化。教学难点:鱼的变形手法和鱼鳞的排列。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主要材料(毛笔 2-3 支、中国画颜料、书画墨汁、生宣纸) 。辅助材料(水杯、调色盘、抹布、画毡或旧报纸) 。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1、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2、展示一幅中国画作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课题。二、讲授新课:1、练习用笔、用墨。请你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试,看有什么变化?中锋线;侧锋面。2、教师演示: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水多浓淡;水少淡干;点染用面造型;勾勒
23、用线造型。3、图例欣赏:注意观察鱼鳞部分的表现,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的方法。4、想一想,艺术家是怎样画的?运用了哪些技巧?5、教师及时发现、表扬有创意的作品。三、作业设计:用彩墨的形式,画一幅中国画-鱼。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辅导。技法的体验与运用。四、课堂小结:组织展示优秀作业并引导学生讲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10 课 动物的脸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韵味,体验水墨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尝试、总结掌握画动物脸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身心。教学重点:学习用国画的方式对动物的脸进行表现。教学难点:如
24、何抓住动物的脸部特征和对水墨的控制。教学突破:通过教师演示和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中国画用具材料。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1、检查用具准备情况。2、强调国画课的注意事项。 二、讲授新课:1、猜一猜你看到的是哪种动物的脸。 2、比较各种动物的脸,概括它们的特征。3、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4、找一找画家作画的技巧。 5、师总结:表现的方法是墨点、墨线、墨块。点线面的运用。 6、欣赏学生作品:实物与画作对比引出重点概括特征、夸张表现 7、教师演示。中锋用笔点、线;侧锋用笔面;水、墨的干湿浓淡的掌控。三、作业设计: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一张动物的脸。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1、表现方法的不
25、同及墨色的变化。 2、如何抓住动物的脸部特征和对水墨的控制。四、课堂小结:1、作品展示 2、引导学生自我介绍作品(作画方法、满意之处等) 五、拓展、延伸 送给同学们的一句话: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我们的生活将更加阳光灿烂。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 11 课 认识中国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2、过程与方法: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教学重点:认识、感受
26、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教学准备: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资料链接】:中国画简称“国画” ,主要是用
27、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二、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的分类】:按技法分:1、工笔画。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 。按内容分:1、花鸟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2、山水画(亭台楼阁,自然现象)3、人物画 (人物肖像,生活场景)【画材介绍】: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 、毛笔(羊毫、狼毫、 )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兼毫
28、:软硬适中。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颜料:中国画颜料。【中国画的形式】: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1、认识国画的笔法。 (中锋,侧峰,逆峰,拖笔)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逆峰用笔是指笔锋逆行(也就是说和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 ,其效果干涩、稚拙。拖笔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29、。2、认识中国画的墨法。泼墨法、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泼色、色泼墨)积墨法3、认识国画的墨色。 (五墨六彩)中国画的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中国画的六彩:黑、白、干、湿、浓、淡4、组织学生赏析泼墨仙人图和墨梅 。5、教师演示几种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四、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1、进行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的练习。2、要求学生随意画一张写意中国画。(小组实践,老师随机指导, )五、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评点。六、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第 12 课 汉字的联想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查资料,知道汉字的由来,并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感
30、受汉字特有的美。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设计,把字与绘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结合起来,达到美观、新颖、有趣的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教学重点: 把字与绘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难点: 用国画工具即表现出汉字的特有的美。 教学突破 :用欣赏分析、自主研究、合作交流、表现练习和评价的方法突破。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国画工具和材料等。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1、游戏:排排队。 (象形字、篆字、隶书、草书、楷书)谁能说说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2、听了资料,你有什么想法? 3、
31、把不同的字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4、探究式学习 (课件出示)自古书画同源,请你仔细找一找,在这些图片中,你认识哪些字?这些字美吗?美在哪?这些字是怎样与绘画结合在一起的?三、分析研究:教师归纳(课件出示):1、 汉字的笔画由图案组成;2、 汉字(特别是象形字)本身形成图案;3、 很多汉字组成图案;4、启发提问:你认为字和绘画怎样才能结合的更好?用什么工具表现更合适? 观察、分析、研究,猜测,发表看法。四、作业设计:感受汉字特有的美,选自己喜欢的一些汉字,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张新颖有趣的作品。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辅导。注意用笔方法、要使用彩墨画的一些技法。 五、课堂小结:1、点评作
32、业,分析所用的方法。2、总结:书法与绘画都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最高目标。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 13 课 衣架的联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成有意思的作品。2、过程与方法:利用生衣架的造型,通过联想、想象、用已经掌握的各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教学重点: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教学难点: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教学准备:制作材料、衣架、教材、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33、、导入新课播放教学课件。提问:1、观察这些作品利用了什么物品?(衣架)2、同时还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二、讲授新课1、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 ,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启发提问:观察衣架的矩形,根据这个衣架的形象你联想到什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不同角度的转换来观察:正看、反看、侧看、两个衣架名多个衣架排列看)A、想象第一步:出示一个衣架,在投影上演绎各种角度造型, “测试一下你的创意指数”说出你的联想。B、想象第二步:两个衣架组合?教师组合学生组合共同联想。C、想象第三步:不同衣架组合,各组拿出自己的衣架,小组内活动,每组选出一个最佳创意交流。D、想
34、象第四步:添加辅助材料后又有什么新的联想?3、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学生作品。提问:你喜欢哪一件作品?说一说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三、布置作业请根据自己对衣架的联想,可以制作什么样的有趣作品,试着画出一张设计图。学生创作,教师参与和辅导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14 课 艳丽的大公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冷暖色彩的基本知识,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过程与方法:在绘画中体验艳丽的色彩给他们带来的快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学难点:冷暖对
35、比和冷暖搭配。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彩笔及绘画用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二、授新课:1、冷色暖色认识:色彩的冷暖是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冷色凉爽、寒冷;暖色温暖、热情。最冷的色:蓝色;最暖的色:橙色(朱红、桔红) 。2、欣赏课本中的例图:哪一幅以冷色为主?哪一幅以暖色为主?3、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美丽的大公鸡的图片。a、在这些作品中,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b、哪些颜色用的随意性较强?c、哪些颜色用的最精彩?4、你知道大公鸡有哪些生活习性吗?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与同学之间交流。三、作业设计:作业要求:1、用艳丽的
36、色彩画一幅大公鸡的画。2、画中要用冷暖对比的方法。3、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小结:1、学生作品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价。2、根据自己的和别人的作品,你能总结出如何运用冷暖色才能使画面更好看?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15 课 学画农民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 教学突破:通过
37、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绘画用具材料。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二、授新课:1、欣赏并提问:这几幅农民画中内容你可曾见过?导入课题。2、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3、农民画的艺术特点:画面想象大胆;表现手法自由;构图丰富饱满;色彩艳丽,与现代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效果和艺术价值。4、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画面中。三、作业设计:1、谈
38、谈自己喜欢的一幅农民画。2、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改画、添加等。3、要求:画面色彩鲜艳、构图饱满。4、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四、课堂小结:1、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2、整理学习用具。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第 16 课 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有主题的艺术创作。过程与方法:掌握拼图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美术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了解拼图的主要特点,设计制作过程中的独创性。教学难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动手动脑能力的结合。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直尺、剪刀、彩笔及绘画用具
39、。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二、授新课:1、师生交流自己的拼图的图案和玩法。2、小组研究:A、什么样的画适合做拼图?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同做思考讨论。B、拼图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是什么?选硬合适的纸构思并画上图案在背面设计切割线分割图案拼图还原画面。C、你认为哪一步可能比较难做?可能是(设计切割线分割图案)环节。D、大家讨论:我有好办法。3、欣赏课本中同学们做的拼图。从中体会美感,产生自己的设计思路。三、作业设计:画一幅画,设计切割图样,剪开制作好拼图。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分工,进行创作。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四、课堂小结:1、学生作品展示。2、引导学生评价及游戏。
40、3、整理用具及处理卫生。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17 课 画家凡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生平及绘画风格。过程与方法:尝试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着、勤奋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绘画风格。教学难点:对凡高的作品及语言或文字进行欣赏评述。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欣赏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钢笔、稿纸。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授新课:1、导入:出示凡高的向日葵 ,大家还记得这幅画的名字吗?那他的作者是谁?引出课题并板书,今天我们接着来认识凡高及他的作品。2、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凡
41、高: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 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5 年,凡高的父亲去世,他的生活更加凄凉。1889 年,凡高在发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后精神逐渐分裂。1890 年,经过圣雷米的德莫索尔精神病院的长期住院治疗,病势稍有好转后,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兹河畔的奥韦尔,接受伽塞医生的专门治疗,并勤奋作画,作有伽塞医生肖象 、
42、 奥韦尔的教堂等。但是,在 1890 年 7 月 27 日,在同伽塞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凡高短暂的一生(37 岁)中,真正进行绘画创作的时间只有 10 年,这十年中,凡高留下了 800 多件油画作品和几乎相同数量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他对艺术充满狂热激情的证据。2、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凡高的作品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三、学生谈感受:通过听凡高的故事,欣赏过凡高的作品,现在就请你选择一幅你印象深的作品试着用一段文字把
43、它简单地描述下来。四、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凡高多艺术事业的这种执着精神。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18 课 大师画我也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著名画家的绘画风格,并通过学习欣赏进行创作。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又一种认识欣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喜爱绘画艺术。教学重点:欣赏大师作品,学习其绘画风格教学难点:绘画风格的把握及运用。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欣赏等多种方法解决。教学准备:绘画用具材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二、授新课:1、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艺术大师,他的名字是?凡高。今天我们
44、继续来认识一艺术大师毕加索,并学习他们的画法。出示课题:大师画我也画。2、欣赏毕加索作品:多拉.玛尔肖像 。A、作品风格: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B、立体主义:评论家沃塞尔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毕加索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3、绘画大师凡高和毕加索都有自己
45、独到的艺术见解。他们敢于“异想天开” ,凡高画出的星星好象在天上旋转,留下一条条的轨迹;毕加索从多角度观察人物,把几次观察的结果画在一幅画上他们的画给人以神奇和力量,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4、小组讨论:毕加索画中人物的各部分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凡高的星月夜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三、作业设计: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同学们一定也有了新的想法,请你学着用这样的表现方法画一幅画。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四、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品并引导学生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19 课 电脑美术你追我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数码相机或是扫描仪输入自己的作品,或直接在电脑
46、绘画软件中进行写生。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电脑绘画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像变化功能完善创作,认识电脑独特的美术创作功能能帮助自己完善创作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合理地运用电脑图像变化功能对自己已有的创作进行完善。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对图像变化功能处理程度与画面内容协调统一表现的能力。学习材料:电脑美术资料、相关的软件等。教学过程一、构思与收集:1.课前布置收集准备进行创作的素材作品。教学意图: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拥有较多的构思创作内容和形式的时间,为课堂创作做好准备。二、完成基本创作:将学生的作品输入电脑里,数码相机和扫描仪。教学意图:利用参考素材进行目标明确的创作。三、相关技能技巧学习:讲解并示范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 (重点讲解图层)教学意图:在熟练掌握图层应用的同时,通过了解滤镜中动感模糊的特色,为完善自己的创作做备。四、创作与评价:1.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创作构思,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2.欣赏作品,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学意图:通过相互评价,认识电脑美术的神奇特色,引发更浓厚的创作兴趣。五、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