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库传染病报告管理1、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哪几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多少种?答:分甲、乙、丙三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 39 种,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有哪些?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为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责任报告人: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答:2004 年 12 月 1 日。4、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如何判断?答:对甲类
2、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 2 小时;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为及时报告。5、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5、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本底资料有哪些?答:规范性的门诊日志、门诊传染病登记册、住院部入出院登记册、住院部传染病登记册、化验登记册。6、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物品等而感染。7、腮腺炎的潜伏期
3、多长?答:潜伏期 1425 天,平均 18 天。8、人感染甲型 H1N1 流感后会有哪些表现?答:人感染甲型 H1N1 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严重的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9、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有哪几种?答: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及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4、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10、需要进行分型报告的传染病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答:需要进行分型的传染病有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病五种,如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三类。
4、11、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备的条件是什么?答: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备的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2、甲型 H1N1 流感是怎样传播的?答:(1)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2)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3)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13、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什么?答: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14、预防传染病最重要应做好哪三方面的工作?答:及早发现并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
5、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采取那些措施?答:(1)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3)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16、卫生部什么时候将甲型 H1N1 流感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答:2009 年 4 月 30 日。17、手足口病属于哪一类传染
6、病?答:丙类传染病。1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什么?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 2 小时内将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应于 24 小时内将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19、蚊子传播哪些疾病?答:蚊子可通过叮咬人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2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保存几年?答:三年。21、霍乱防治各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要做到的“八有”是什么?答:有肠道门诊牌子、有专人负责、有专用腹泻病人就诊登记册、有粪便标本细菌检验登记表、有诊断试剂、有霍乱疫情管理制度、有抢救设施、有盛吐泻
7、物容器。22、甲型 H1N1 流感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是什么?答:流感样临床表现+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1)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到甲型 H1N1 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升高。传染病、寄生虫知识点1、鼠疫:耶尔森菌 潜伏期:2-5 天 流行季节:在 69 月,肺鼠疫 10 月以后流行 传染源: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 传播途径:鼠蚤人 治疗:链霉素 (青霉素无效) 隔离时间:接触者应检疫 9 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 12 天。2、霍乱:霍乱弧菌 潜伏期:1-3 天 流行季节:发病季节一般在
8、 511 月,而流行高峰多在 710 月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 治疗:对症处理 隔离时间:症状消失 6 天后,粪便隔日培养 1 次,连续 3 次阴性或临床症状消失后 15 天3、甲肝:甲肝 RNA 病毒 潜伏期:15-45 天 传染时间:起病前 2 周到 30 日有传染性 传染源: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 传播途径:粪-口 易感人群:幼儿和儿童4、乙肝:嗜肝 DNA 病毒 潜伏期:60-180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易感人群:全体新生儿和 50%未受乙肝感染的易感者 隔离时间:5、丙肝:黄病毒
9、科 RNA 病毒 潜伏期:15-150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输血传播 易感人群:受血者、血液透析和静脉吸毒者 隔离时间:6、丁肝:缺陷病毒 RNA 病毒 潜伏期:28-140 天 流行季节: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7、戊肝:RNA 病毒 潜伏期:14-63 天 传染时间:起病 9 日到病后 8 日有传染性 传染源: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 传播途径:粪-口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青壮年发病率高 特点:病死率高,发病 2 周后病毒停止从粪便排出,儿童感染戊肝多为亚临床型,妊娠最后 3 个月感染孕妇死亡率高8、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 潜伏
10、期:13 天 流行季节: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多见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 治疗:一般对症治疗,I 型慎用抗生素 隔离时间:急性患者症状消失后 2 次大便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 7 天可解除,慢性患者粪便培养隔 3 次(隔周 1 次)阴性9、伤寒副伤寒:伤寒杆菌 潜伏期:360 天流行季节:终年可见,但夏秋季最多 传染源:患者及菌者 传播途径: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 治疗: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隔离时间:体温恢复正常后 15 日为止或粪便培养连续 2 次阴性10、艾滋病:HIV 潜伏期:2
11、-10 年 流行季节:全年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接触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治疗:无有效方法 控制病毒鸡尾酒疗法11、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 潜伏期:335 日 流行季节:夏秋季高发 传染源:人类是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治疗:无特效法,主要对症治疗 隔离时间:自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 40 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20 天。12、麻疹:麻疹病毒 潜伏期:10-14 天 流行季节:冬春季 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治疗: 无特效法药,主要对证治疗,预防接种 隔离时间:疹后 5 天13、白喉:白喉杆菌 潜伏期:17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病人和
12、带菌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治疗: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阿莫西林、利福平) 隔离时间:患者连续 2 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带菌者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 57 天,细菌培养 3 次阴性,密切接触者观察 7 天。预防接种 DPT14、百日咳:百日咳杆菌 潜伏期:7-14 天 流行季节:一般为散发 传染源: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治疗:首选红霉素,氯霉素 隔离时间:隔离期自发病起 40 天或出现痉咳后 30 天,密切接触者应隔离检疫23 周。15、流脑:脑膜炎双球菌 潜伏期:17 日 流行季节:冬春季,3、4 月份达高峰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治疗:
13、磺胺常为首选药物,青霉素 g,氯霉素,氨苄青霉素 隔离时间:至症状消失后 3 日,但不少于发病后 7 日。16、猩红热: 溶血性链球菌 A 组 潜伏期:2-5 天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治疗:青霉素,红霉素 隔离时间:病人及带菌者隔离 67 天。17、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属 潜伏期:5-46 天 流行季节:野鼠型发病高峰多在秋季,家鼠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 传染源:小型啮齿动物 传播途径:接触感染、呼吸道传播、消化道感染、虫媒感染、垂直传播 治疗:尚无特效疗法,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把好三关(休克
14、、少尿及出血关) 隔离时间:无相关说明18、狂犬病:RNA 型弹状病毒 潜伏期:1-2 个月 流行季节:全年 传染源:主要病犬,其次为猫和狼 传播途径:动物咬伤、抓伤 治疗:清创,伤口不缝合,高价免疫血清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 隔离时间:无说明19、钩端螺旋体病: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潜伏期:7-14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以及家畜 传播途径:接触受污染的水和土壤 临床表现:“三症状”寒热、酸痛、全身乏力;“三体征”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 治疗:青霉素首选,庆大霉素次选,首剂青霉素同时辅以大剂量氯化可的松能有效预防赫氏反应,“三早一就” 隔离时间:无说明20、布病(懒汉病,地中海弛
15、张热):布鲁氏菌 潜伏期:1-3 周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 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北方)及猪(广西、广东),其次是犬(人与人不传播) 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经消化道,经呼吸道,临床表现: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肿大、疼痛、肝脾大治疗:链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 隔离时间:无说明21、炭疽:炭疽芽胞杆菌 潜伏期:1-5 天(人),2-3 天(动物) 流行季节:夏秋发病多 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其次是猪和狗 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经消化道,经呼吸道 治疗:首选青霉素同时给予抗血清治疗。隔离时间:至痊愈22、斑疹伤寒:流行性为普氏立克次体,地方性为莫氏立克次体
16、 潜伏期:流行性 5-21 天 ,地方性 614 日 流行季节:流行性冬季易发,地方性 8-10 月散发 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流行性为人-虱-人,地方性为鼠-鼠蚤-人 治疗:首选多西环素,氯霉素、四环素族 隔离时间:23、结核病:结核杆菌 潜伏期: 流行季节: 传染源: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呼吸道 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异烟肼(H),链霉素(S),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初治涂阳:2H3R3Z3E3/4H3R3,复治涂阳:2H3R3Z3S3E3/4H3R3E3,初治涂阴:2H3R3Z3/4H3R3 隔离时间:无需隔离24、麻风:麻风分枝杆菌 潜伏
17、期:2-5 年 流行:发病高峰在 20 岁左右 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触或飞沫传染,其次为间接接触 治疗: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 隔离时间:无须隔离25、破伤风: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 潜伏期:1-2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治疗: 隔离时间:26、大肠埃希菌腹泻: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肠集聚性黏附大肠埃希菌 潜伏期: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3-4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家畜、家禽是储存宿主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人-人密切接触可传播 治疗:对症治疗,可选用诺氟沙星,但尽量不用抗生素,防止赫氏反应 隔离时间:27、小
18、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冰箱病):潜伏期: 流行季节:冬季 传染源:受污染的食品 传播途径:经口 治疗:隔离时间:28、空肠弯曲菌性肠炎:空肠弯曲菌 潜伏期: 流行季节:夏季 传染源:动物及病人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治疗:庆大霉素、红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族、林可霉素喹诺酮类如氟哌酸 隔离时间:不须隔离27、副溶血弧菌感染:副溶血弧菌潜伏期: 流行季节: 传染源:受污染的海产品 传播途径:经口 治疗:对症治疗 隔离时间:30、幽门螺杆菌病:幽门螺杆菌 潜伏期: 流行季节: 传染源:人 传播途径:口-口传播 治疗:克拉霉素 隔离时间:31、军团病:军团菌 潜伏期:2-10 天
19、 流行季节:夏秋季多见 传染源:病菌可自河水、土壤等标本中分离。尚未证明人和动物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治疗:红霉素 隔离时间:32、莱姆病:伯格多弗疏螺旋体 潜伏期:332 天 流行季节:5-9 月份 传染源:患病和带菌动物 传播途径:硬蜱 治疗:对一期病人,首选四环素;二、三期病人,可采用大剂量青霉素 隔离时间:33、猪链球菌感染:1、2、7、9 型链球菌 潜伏期:平均 2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感染的家畜 传播途径: 治疗: 隔离时间:34、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 潜伏期:2-21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经口、飞沫传播 治疗:无物资疗法 隔离时间:35
20、、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毒 潜伏期:5-15 天 流行季节:集中在 7、8、9 月内 传染源:猪 传播途径:三带喙库蚊 治疗:无特效,对症治疗,预防接种 隔离时间:36、登革热:1-4 型登革热病毒 潜伏期:2-15 天 流行季节:3-11 月,7-9 月达高峰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带毒动物 传播途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 隔离时间:37、流行性感冒: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 潜伏期:1-3 天 流行季节:冬春季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为主 治疗:金刚脘胺 隔离时间:38、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 潜伏期:830 天 流行季节:冬
21、、春为主 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治疗: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隔离时间: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约 3 周,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儿童,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 3 周。39、风疹:披膜病毒科风疹病毒 潜伏期:10-21 天 流行季节:冬春季为主 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治疗: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隔离时间:病人隔离至疹后 14 天40、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新型肠道病毒 70 型、柯萨奇 A24 型变种病毒 潜伏期:8-48 小时 流行季节:春夏季暴发 传染源: 传播途径:患眼-手,物或水-到健眼 治疗:自限性,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
22、疗 隔离时间:隔离期至少 7-10 天41、疯牛病:朊病毒 潜伏期:2-8 年 流行季节: 传染源:疯牛 传播途径:食物经口 治疗: 隔离时间:42、森林脑炎(春夏脑炎):蜱传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 潜伏期:10-15 天 流行季节:春夏季 传染源:传播途径: 治疗: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接种疫苗最有效 隔离时间:43、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71 型、柯萨奇 A16 型 潜伏期:3-6 天 流行季节:夏秋季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 治疗: 隔离时间:44、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潜伏期:12-21 天 流行季节:冬春季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
23、源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 治疗:阿昔洛韦 隔离时间: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 6 天45、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 潜伏期:半个月-8 个月 流行季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性接触、间接接触、母婴传播 治疗:干扰素 隔离时间:46、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 1、2 (HSV-2 占 90%,HSV-1 占 10%)潜伏期: 流行季节: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性接触 治疗:阿昔洛韦 隔离时间:47、非淋菌性尿道炎:40-50%沙眼衣原体,20-30%解脲支原体,10-20%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生殖支原体,滴虫,腺病毒,类杆菌等 潜伏期:1-3 周 流行季节: 传
24、染源: 传播途径: 治疗: 隔离时间:48、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 潜伏期:5-21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 治疗: 隔离时间:49、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 潜伏期:3-7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 治疗: 隔离时间:50、传染性非典型脑炎:冠状病毒 潜伏期:2-10 天 流行季节:冬春季 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治疗: 隔离时间:近 2 周内与 SARS 病人或疑似 SARS 病人接触者,应自与脱离接触之日计,进行医学观察 2 周,疑似 SARS 者收入单人观察室,临床诊断者需置单人病房,确定诊断者
25、可置多人病房。51、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内罗毕病毒属 潜伏期:2-9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蜱及脊椎动物 传播途径:蜱叮咬,密切接触感染动物或病 治疗:特效疗法是给病人输免疫血浆 隔离时间:52、人禽流行性感冒: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主要为 H5N1,H9N2,H7N7 潜伏期:2-8 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病禽 传播途径:人禽接触感染 治疗:金刚烷胺 隔离时间:53、疟疾:间日、恶性、三日、卵形疟原虫 流行季节:7-11、5-12 传染源:现症患者和带虫者 传播途径:中华、嗜人、微小、大劣按蚊 治疗:外、伯氨喹、乙胺嘧啶,内氯喹、奎宁、咯萘啶、哌喹、青蒿素,流行季节
26、用乙胺嘧啶 50mg 加伯胺喹 22.5mg,孕妇用氯哇或派喹 0.3g 顿服,10 一次,首次连服 2 天 隔离时间:54、血吸虫:5 种、日本、曼 si、埃及、间插、湄公 流行季节: 传染源:患者病牛重要 传播途径:接触疫水 治疗:急、吡喹酮 120mg/kg(儿童 140mg/kg),6 天疗法。慢、吡喹酮总剂量为 40-60mg/kg,2 天疗法,每天 2 次 隔离时间:55、丝虫病:马来、班氏 流行季节: 传染源:微丝蚴血症者是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斑氏库蚊、马来按蚊 治疗:乙按嗪 隔离时间:56、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 (3 种)潜伏期: 流行季节: 传染源:人兽共患,患者或病犬 传
27、播途径:中华折蛉 治疗:斯锑黑克 6 日,120-150,6 次服57、阿米巴痢疾:溶组织内阿米巴 流行季节: 传染源:粪便持续排包囊的带虫者 传播途径:粪口 治疗:甲硝唑成人 800mg,每天 3 次,替硝唑 50-60mg/(kg.d),3-5gd . 隔离时间:58、棘球蚴:细粒、多房 流行季节: 传染源:细粒、中间宿主牛羊、人,终宿主犬和许多食肉动物的小肠,多房、啮齿类肝,成虫在狐 传播途径:粪口 治疗:阿苯达唑 10mg/kg,3-5 年 隔离时间:59、华支睾吸虫:流行季节: 传染源:第一中间纹沼螺,第二中间淡水鱼,终宿主人肝内胆管中 传播途径: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淡水鱼 治疗:
28、隔离时间:吡喹酮 60-75mg/kg,分 3 次,连服 2 天,总剂量 120-150gm/kg; 阿苯达唑 10-20mg/(kg.d),分 2 次服,疗程 7 天。60、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流行季节: 传染源:第一中间川卷螺、第二中间淡水溪蟹与刺蛄、终宿主人 传播途径:生食 治疗:吡喹酮 75g/kg,分 3 次服,连服 2-3 天。硫双二氯酚 50mg/kg,分 3 次,15 个治疗日为一疗程 隔离时间:61、绦虫病:流行季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治疗: 隔离时间:吡喹酮 10mg/kg 半空腹顿服62、旋毛虫病: 传染源:猪犬猫狐 传播途径:生食含包囊的肉 治疗:阿苯达唑 2
29、0-30gm/kg,分 3 次服,连服 7-10天 63、弓形虫:流行季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治疗:乙胺嘧啶、磺胺嘧啶、螺旋霉素64、钩虫:流行季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咪唑65、蛔虫:流行季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噻嘧啶 66、鞭虫:流行季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噻嘧啶66、蛲虫:流行季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治疗: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噻嘧啶潜伏期归纳总结:12 天 破伤风 12 月 狂犬病13 天 霍乱 流感 13 周 布病 非淋15 天 炭疽(人) 23 天 动物炭疽25 天 猩红热 25 年 麻
30、风28 天 禽流感 28 年 疯牛病29 天 刚果出血热 210 天 非典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肺炎型军团菌病 210 年 艾滋病 215 天 登革热221 天 埃博拉出血热 34 天 O157:H7 感染36 天 手足口病 37 天 软下疳335 天 脊髓灰质炎 515 天 乙脑- 521 天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714 天 百日咳 钩体病1014 天 麻疹 1015 天 森林脑炎1021 天 风疹 1221 天 水痘半月8 月 尖锐湿疣 1545 天 甲肝 (平均 30 天) 15150 天 丙肝(平均 50 天) 30180 天 乙肝(平均 70 天)地方病的分布:克山病:由东北到西南的一条
31、较宽阔的过渡带;大骨节病:都东北到川藏高原的狭长地带碘缺乏病:我国除上海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我国除上海,江苏外均有地方性克汀病饮水型氟中毒:我国除上海,海南外均有病区存在燃煤型氟中毒: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附近及以南的边远山区,重病区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交界的山区。地方性砷中毒:美州流行最重的国家是智利和墨西哥,亚洲流行最重的国家是印度和孟加拉国,我国地砷病区有 6 个省,其中饮水型 5 个: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吉林;燃煤型 1 个:贵州病原顺口溜: 埃丝乙登森丙黄, 破梭狂弹白棒流出汉; 麻腮副粘流感正, 披风脊小结膜微。注释:埃-埃博拉出血病毒 丝-丝状病毒科 乙-乙脑病毒 登-登革病毒
32、森-森林脑炎病毒 丙-丙肝病毒 黄-黄病毒属 破-破伤风杆菌 梭-梭菌属 狂-狂犬病毒 弹-弹状病毒科 白-白喉杆菌 棒-棒状杆菌属 流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汉-汉坦病毒属麻腮-麻疹和腮腺炎病毒 副粘-副粘病毒科 流感-流感病毒 正-正粘病毒科 风-风疹病毒 披-披膜病毒科 脊-脊髓灰质炎病毒 小-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结膜-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 微-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血清型分类的顺口溜:麻风腮带痘甲 1 艾滋 2 脊灰 3 登革志贺均为 4 5 狂 6 布 19 生 脑膜球菌 13 群注释:麻麻疹病毒,风风疹病毒,腮腮腺炎病毒带带状疱疹病毒, 痘水痘病毒,甲甲肝病毒1-只有一个血清型 艾滋-艾滋病
33、毒,有 2 个血清型,其中 95%由 HIV-1 引起脊灰脊髓灰质炎病毒,有 3 个血清型,其中世界各地流行以 I 型居多登革-登革热病毒,有 4 个血清型,以 II 型居多志贺志贺菌属,分 4 个血清群,我国的优势血清型为福氏 2a, 宋内氏 1 型,4 群中,痢疾志贺菌引起的症状最重,宋内氏引起的症状最轻狂-狂犬病病毒,有 5 个血清型 布布氏杆菌,有 6 个种,19 个生物型;脑膜球菌-脑膜炎球菌,有 13 个血清群病毒基因型顺口溜:丙艾脊风森乙脑,单股正链 RNA 麻疹单负 RNA,登革正链 RNA 汉坦刚果分节负链 RNA腮毒不分单负 R,流感禽流正要分 剩余甲埃典为 R 乙丁嗜肝
34、DNA,水痘双链 DNA 乳头器疹衣为 DNA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 棘球幼病 黑热病 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 旋毛虫病 姜片虫病 隐孢子虫病人兽共患病:莱姆病、炭疽、布病、禽流感、鼠疫、黄热病、狂犬病、 结核病、炭疽、疯牛病;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 乙脑 钩体病 传染病皮疹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通常 16 天,出疹性传染病的出疹顺序是:风疹-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注释:风疹或者水痘:于发热 12 日出疹猩红热:于发热第 23 日出疹 天花:于病程第 34 日出疹 麻疹:于病程第 35 日出疹 斑疹伤寒:于病程第 46 日出疹伤寒:于病程 713 日出疹食源性寄生虫病:因生食
35、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期寄生虫的食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称为食物源性寄生虫病。 5 种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病原体为:弓形虫 肺吸虫 肝吸虫 旋毛虫 猪囊尾蚴土源性线虫病: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土源性线虫有:蛔虫,鞭虫,钩虫,绕虫;人感染华枝睾吸虫病是因为摄入了含囊蚴的淡水鱼虾;肺吸虫因为生吃或半生吃还囊蚴的溪蟹和蝲蛄;日本吸血虫是因为生产生活而接触疫水,饮用生水等感染尾蚴;姜片虫病是因为生食含有姜片虫囊蚴的水生植物和饮用生水;丝虫病因蚊虫叮咬;钩虫病农田作业是感染丝状蚴,生食污染蔬菜丝状蚴自口腔粘膜浸入;蛔虫
36、病因为感染期虫卵经口进人体;绕虫病主要是消化道传播,食入感染期虫卵;旋毛虫病是食入含有包囊的生的或不熟的猪或其他动物肉;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是因食入含有囊尾蚴的生的或未熟的猪肉或牛肉;囊尾蚴病是因经口感染猪带绦虫卵感染;棘球幼病因虫卵经口感染;肠阿米巴是因食入含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食物;疟疾是因按蚊叮咬传播黑热病是因中华白蛉叮咬弓形虫病主要因食入含有卵囊或包囊的食物或水经消化道感染;钩体病是因直接接触钩体感染;列入国家重点防治的 8 种地方病: 鼠吸布克,骨碘氟砷注释: 鼠- 鼠疫 骨-大骨节病吸-吸血虫病 碘-碘缺乏病布-布病 氟-地方性氟中毒克-克山病 砷-地方性砷中毒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
37、1) 经口进入人体的寄生虫:棘球绦虫 钩虫卵 溶组织阿米巴的包囊 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等(2) 经皮肤直接:血吸虫 钩虫 粪类圆线虫 曼氏裂头蚴(3) 经媒介生物:疟原虫 丝虫 利什曼原虫 血吸虫(4) 密切接触:毛滴虫 绕虫(5) 吸入: 绕虫 棘阿米巴(6) 母婴: 弓形虫 十二指肠钩虫 疟原虫(7) 输血: 疟疾弓形虫发育的全过程有 5 种不同形态的阶段: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包囊和卵囊与传播和致病有关。阿米巴的生活史的几个形态阶段:包囊滋养体包囊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共 4 级,各病毒组织培养分级如下BLS-1:无BLS-2: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38、,乙脑病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登革病毒,EB 病毒,肝炎病毒,黄热病病毒,风疹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人乳头瘤病毒;BLS-3: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艾滋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疯牛病病毒,SARS 病毒,甲型流感 H2N2 亚型,狂犬病毒,沙拉热病毒;BLS-4: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细菌,大量活菌操作:BLS-2:霍乱弧菌,其余大部分细菌BLS-3:炭疽芽孢菌,布病菌属,结核分支杆菌,鼠疫杆菌,立克次体菌属各种病毒的血清型: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有:水痘-带状疱疹,风疹,麻疹,回归热,蛔虫病,绕虫病猪囊尾蚴病完全变态的昆虫有:蝇类,蚊子,蝶类不完全变态的昆
39、虫有:蜱类,蟑螂,臭虫,螨类预防接种反应:1.局部反应:部分人在皮下或肌内接种疫苗后 1224 小时,在接种部位出现红晕、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一般红晕平均直径 2.5 cm 为弱反应;2.65.0 cm 为中反应;5.1cm 为强反应。个别人除局部有红晕、浸润外,可能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也称为强反应。以上反应一般在 4872 小时内消退,很少持续 34 天。接种某种活疫苗,可出现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2 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局部化脓,偶有同侧腋下淋已结肿大,一般要在 2 个月左右结痂,形成 疤痕 。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少数人局部可出现硬结。2.全身反应部分
40、人在接种疫苗后 824 小时体温 37.137.5 为弱反应;37.638.5 为中反应;38.6 为强反应。发热一般持续 1 一 2 天。少数儿童接种麻疹或风疹疫苗 57 天左右可有发热、一过性皮疹。在发热的同时,部分人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和周身不适。个别人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 等胃肠道症状。蚤类能传播的最主要疾病是:A 乙肝 B 霍乱 C 艾滋病 D 鼠疫 E 布病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是:A 预防母婴传播 B 预防性传播 C 预防接触传播 D 预防输血传播 E 预防针刺传播控制结核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是:A 发现并治愈肺结核患者 B 通风和空气消毒 C 接种卡介苗 D 预防性用
41、药 E 隔离传染源以下何种疾病不能作为根本死因:A 冠心病 B 自杀 C 慢性肾炎 D 继发性肿瘤 E 交通事故目前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主要有 3 种: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每种疫苗均含有甲 1 亚型,甲 3 亚型,乙型 3 种流感灭活病毒或者抗原主分,免疫原性相差不大。恶性肿瘤的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种有:(1)婴儿期高峰型:发病率以婴幼儿时为多,以后明显下降,如,肾母细胞瘤(2)持续升高型:发病率随年龄持续升高,如,胃癌,食管癌(3)上升后下降型:发病率上升到一定年龄后下降,如,肺癌,死亡率在 75 岁后有所下将 (4)双峰型:发病率在人生过程中出现两个年龄高峰,一个高峰在青春
42、期,另一个高峰在更年期,如,乳腺癌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产生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 年)总目标: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在全社会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到 2002 年,阻断艾滋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的传播,遏制艾滋病病毒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的势头;力争把性病的年发病增长幅度控制在 15%以内。到 2010 年,实现性病的年发病率稳中有降;把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 150 万人以内。 志贺菌属(Shigella)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43、,通称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um)。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病,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年病例数超过 2 亿,其中 500 万例需住院治疗,年死亡病例达 65 万。生物学性形态、培养及生化反应 大小为 0.50.7?m23?m 革兰阴性的短小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 24 小时生长,形成直径达 2mm 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志贺菌属中的宋内志贺菌常出现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迟缓发酵乳糖(一般需 34 天)外,均不分解乳糖。故在 S.S 等选择鉴别培养基上,呈无色半透明菌落。在克氏双糖
44、管中,斜面不发酵,底层产酸不产气,硫化氢阴性,动力阴性。可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区别。抗原构造及分类 :志贺菌属细菌有 O 和 K 两种抗原。O 抗原是分类的依据,分群特异抗原和型特异抗原,藉以将志贺菌属分为 4 群(种)40 余血清型(包括亚型)。K 抗原在分类上无意义,但可阻止 O 抗原与 O 抗体的结合。从生化特性看,除 A 群外,B、C、D 群志贺菌均能发酵甘露醇;除 D 群外,A、B、C、群志贺菌均无鸟氨酸脱羧酶。A 群:即痢疾志贺菌(S. dysenteriae)。有 10 个血清型,其中 8 型尚可分 3 个亚型。是唯一不能发酵甘露醇的一群志贺菌。B 群:即福氏志贺菌(S. fl
45、exneri)。有 13 个血清型(包括变型和亚型),各型间有交叉反应。C 群:即鲍氏志贺菌(S. boydii)。有 18 个血清型。D 群:即宋内志贺菌(S. sonnei)。抗原单一,只有一个血清型。是唯一具有鸟氨酸脱羧酶的一群志贺菌。宋内志贺菌有相和相两个交叉变异相。相呈 S 型菌落,对小鼠有致病力,多自急性期感染病人标本中分离到。相为 R型菌落,对小鼠不致病,常从慢性患者或带菌者检出。相抗原受控于一个 140MD 的大质粒,若质粒丢失,相抗原不能合成,菌则从有毒的相转变为无毒的相。2010 年疾病控制中级考试真题汇总贴【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1、手术止血钳留在病人腹腔内,应对医生
46、采取什么处罚?2、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由(卫生监督机构)履行3、不能生产的食品:4、化妆品的卫生标准实施时间,请注意是实施时间,不是颁布时间5、突发公卫的分级:6、胸腺依赖抗原是指:只有在 T 细胞的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7、乙肝第二、第三针的接种时间:(1,6 月)8、传染病的分类:(甲乙丙类)9、六六六等杀虫剂被淘汰的原因是:(污染环境)10、用标准差和均数可全面描述以下哪种资料的分类:(正态分布)11、标准生态分布曲线下中间 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 u 的范围是:-1.6451.64512、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适当增加观察例数13、在统计分析中,为了使显
47、著性检验的两类错误同时减少,可采取的措施:增加样本含量14、在相对数计算中,一般说哪项的总和理论上应是 100%:构成比15、血清学滴度资料,表示其平均水平用:几何均数16、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础和关键是:巩固与发展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17、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卫生人力1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19、从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均数来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以下得到的估计精度最高的样本是:标准误小的样本20、卫生监督检查是: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观察、了解、调查的执法活动21、法律效力最高的是:宪法22、地
48、方行政法规的概念23、下列不属于我国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是:回归热24、有关社区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社区是由一定区域的人群25、人类的健康行为分为五类:基本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行为和(自卫行为)26、根据客观情况,由专业人员来判断是否该获得卫生服务,是病人对卫生服务的:需要27、由 T 细胞介导的是:IV 型变态反应28、疫苗研究中最常用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29、投入产出分析的概念30、需要、需求与供给分析的概念31、适合计数资料的统计图是:条图,百分条图32、测量文化程度的资料是:等级资料33、正态分布 N(S),当 恒定时,s 越大:观察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曲线越“胖”34、寿命表中评价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是:预期寿命35、在原卫生服务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单位的服务量所增加的成本是:边际成本36、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的是:被告37、抗体能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病毒诱导抗原决定簇结合并活化补体38、尽可能才用盲法收集资料可控制的偏倚是:信息偏倚39、制定明确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