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单项选择题 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C )分配关系 消费关系 生产关系 交换关系 生产资料是指( B )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社会生产方式是( C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 D)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D )价值规律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生产
2、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A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1、经济基础是指( A ) 。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 C )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对象C、劳动工具D、科学技术3、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C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3、A )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5、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B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6、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B ) 。A、交换 B、生产 C、消费 D、分配7、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B ) 。A、政治法律关系 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 D、道德规范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C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1、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
4、关系或比例,它的基础或内容是(C )A、商品 B、货币 C、价值 D、使用价值2、价值的实体是( B)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3、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A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4、当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内(C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5、 “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
5、 D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价值决定使用价值C、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6、在简单价值形式中,1 只羊=2 把石斧中( A) 。A、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B、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C、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D、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7、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B) 。A、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 B、对货币流通产生影响C、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D、可能引起通货紧缩8、当投入劳动量不变,但遭受自然灾害时,会造成(A ) 。A、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上升B、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C、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位产
6、品的价值下降D、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不变 9、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B ) 。A、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 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充当等价物的商品 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 ) 。A、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A) 。A、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 B、流通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C、支付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 D、贮藏手段职能派生出来的 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
7、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D ) 。 GW 阶段的的货币上 GW 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GW 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GW 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资本是( C ) 。货币 生产资料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B ) 。货币的积累 劳动力成为商品财产所有权 贷放 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D ) 。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一种社会所有制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D ) 。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8、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超额剩余价值是( A )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可变资本是指( D )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资本家的货币资本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C ) 。能转移自身价值 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B ) 。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
9、到( A ) 。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假定工人劳动力价值为 8 元,每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为 1 元,工作日为 16 小时,当劳动力价值下降为 4 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C ) 。从 100%下降至 50% 从 100%上升至 200% 从 100%上升至 300% 从 100%上升至 400% 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C ) 。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资本积累数量取决于( ) 。剩余价值量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10、本的比例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比例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 。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 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社会资本增大的两个杠杆 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是( ) 。 资本积累过多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 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资本增长速度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 ) 。 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 无产阶级贫困的规律 经济增长的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家剥削工人 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本集中( ) 。 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并未改变
11、单个资本的价值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 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 ) 。 资本积聚 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集中 资本垄断 从发展趋势上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 。 资本的技术构成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资本的价值构成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 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的有机构成会不断降低 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 ) 。 社会总资本大小 可变资本的大小 剩余价值的大小 人口总量的多少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在 c:v 中( ) 。 c 的比重不断增大 v 的比重
12、不断增大 c 的比重不断减小 v 的比重不变1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11. ) 。资本集中 资本积累 劳动生产率提高 劳动人数的增加 产业资本的最根本特征是( ) 。 能够给它的持有者带来利润 创造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通过买卖活动获得利润 雇用工人来创造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阶段上价值周转方式上的区别使资本分为( ) 。 借贷资本与商品资本 实体资本与人力资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货币资本与生产资本 产业资本不包括的一项是( ) 。投入制造业的资本 投入建筑业的资本投入农业的资本 投入金融保险业的资本 产业资本的最根本特征是( ) 。获得利润 生产剩余价值 实现剩余
13、价值 分配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的循环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借贷资本、商业资本、生产资本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中不包括( ) 。资本家消费剩余价值的多少 生产的技术水平高低市场销售情况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依据是( ) 。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 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资本的使用时间长短 资本不同部分的价格高低 资本主义远洋公司的货轮、铁路公司的列车属于( )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可变资本 商品资本 可变资本周转加速可以( ) 。 提高剩余价值率 提高年剩
14、余价值率 节约预付的可变资本 节约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社会两大部类预付资本情况是:24,000 c 3,000v; 6,000c1,500 v。两大部类 c 中固定资本都各占 50,使用年限均为 5 年,当年更新 1/5;剩余价值率m为 100。试计算:(1)当年两大部类生产产品价值各为多少?(2)为实现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积累率均为 60,第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 11 :1,则第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比例应是多少?(3)第二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结果,两大部类生产的发展速度各为多少?1、wkm w(24,000c50)/524,000c503,000v3,000m20,400 w(6
15、,000c50)/56,000c501,500v1,500m6,6002、先求(vv)m/x3,0003,000601/(111)3,000(160)4,350; (vv)m/x= c+ cc =4,350 3,600c =750又 m- m/x = c v v =1500 m 60/100-750c =150 c : v=750:150=5:1 3、先求c 和 m, c 和 m?c (24,000c 1650 c )50 (1+1/5)=12825 6/5=15390 c (6,000c 750 c )50 (1+1/5)3375 6/5=4050m=(3000v150v)1003150m=
16、 (1500v150v)100)1650 发展速度=15390c+3150v+3150 m =106 32% 14400c+3000v+3000 m 发展速度=4050c+1650v+1650 m =11136% 3600c+1500v+1500 m 社会资本是( ) 。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许多个别资本的总和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 各生产和流通部门资本的总和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说明( ) 。 剩余价值的来源 个别资本循环所必需的内部条件 剩余价值率怎样才能提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要求( ) 。
17、 第 I 部类有资本积累,第 II 部类可以没有 两大部类都要有资本积累 第 II 部类有资本积累,第 I 部类可以没有 两大部类都不必有资本积累 从发展趋势上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在再产过程中( ) 。 资本的技术构成会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资本的价值构成会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 随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降低 随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社会总产品是( ) 。 当年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一定时期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各个别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通过( ) 。 生产过程发生关系的 分配过程发生
18、关系的 消费过程发生关系的 流通过程发生关系的 经济危机是( ) 。 社会化大生产共有的经济现象 商品经济共有的经济现象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是( ) 。 危机阶段 萧条阶段 复苏阶段 高涨阶段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依次是( ) 。 危机、萧条、高涨、复苏 危机、高涨、萧条、复苏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高涨、危机、萧条、复苏 17、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B) 。A.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 C.劳动生产率提高 D.劳动人数的增加 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D ) 。A.商品个别价值 B.
19、商品生产价格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10. 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D ) 。A.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 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C.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 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11. 平均利润是( A ) 。A.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C.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12. 商业利润是( C ) 。A.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B.企业利润的一部分C.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的一部分 13.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B ) 。A.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B.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 C.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D.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