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细胞周期 2.检验点 3.cdc 基因4.细胞同步化5.成熟促进因子(MPF)6.周期蛋白框7.CDK 激酶8.DNA 复制执照因子学说9.zygDNA10.复制起始点识别复合体2选择题1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分裂期细胞,可导致( ).A.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B.微管破坏C. 微管和微丝都被破坏,使细胞不能分裂 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不向两极移动2染色单体间向细胞两级分离是在有丝分裂的( )A. 末期 B.中期 C.后期 D.前期 E.间期3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 )A.前期 I B.间期 C.后期 I D. 中期 II E.前期 II4.成熟促
2、进因子是在( )合成的。A. G1 期 B. S 期 C. G2 期 D.M 期5当细胞进入 M 期后下列那些现象不发生?( )A.染色质浓缩 B.组蛋白 H1 脱磷酸化 C.核膜、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纺锤体形成6细胞周期的长短取决于( )A. G1 期 B.S 期 C. G2 期 D.M 期7在细胞周期的那个时期,周期蛋白的浓缩程度最高?( )A. 晚 G1 期和早 S 期 B. 晚 G2 期和早 M 期C. 晚 G1 期和晚 G2 期 D. 晚 M 期和晚 S 期8在细胞周期中,核仁、核膜要消失,这一消失出现在( )A. G1 期 B. S 期 C.G2 期 D.M 期9同步生长于 M
3、期的 HeLa 细胞与另一个同步生长的细胞融合,除看到中期染色体外还见到凝缩成粉末状的染色体,推测这种同步生长的细胞是处于( )A. G1 期 B.S 期 C.G2 期 D.M 期10Cdc2 基因的产物是( )A. 细胞周期蛋白 B. P53 C.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D.CAK1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联会复合体,这种现象出现在前期 I 的( )A. 细线期 B.偶线期 C. 粗线期 D.双线期12如果将一个处于 S 期的细胞与一个处于 G1 期的细胞融合,那么( ).A. G1 期细胞核将会进入 S 期 B. S 期细胞核将会进入 G1 期C. 两个核均进入 G
4、2 期 D.两个核均被抑制13.G1 期 PCC(染色体超前凝集) 为( ),S 期 PCC 为( ),G2 期 PCC 为( )。 A.粉末状,细单线状,双线状 B.细单线状,粉末状,双线状C.双线状,细单线状,粉末状 D.双线状,粉末状,细单线状14.周期蛋白中有一段相当保守的含 100 左右氨基酸序列,称为 。A.破坏框 B.PEST 序列 C.周期蛋白框 D.PSTAIRE 序列15.破坏框主要存在于 周期蛋白分子中。 A.G1 期 B.S 期 C.G2 期 D.M 期16.G1 中 序列,与 G1 期周期蛋白的更新有关。A.PEST 序列 B.PSTAIRE 序列 C.破坏框 D.
5、周期蛋白框17.CDK 激酶结构域中,有一段保守序列,称( ),此序列与( )结合有关。 A.信号肽,破坏框 B.信号肽,周期蛋白 C.PSTAIRE,周期蛋白 D.PSTAIRE,破坏框18.APC 活性受到 监控。 A.纺锤体检验点 B.检验点 C.Mad2 D.cdc2o19.S 期起始的关键因子是 。 A.cyclinA B.cyclinB C.cyclinD D.cyclinE20.染色质在 期获得 DNA 复制执照因子。A.G1 B.M C.S D.G23填空题1 CDK 是一种蛋白激酶,必须与 结合后才具有活性。2 在早熟染色体凝集试验中 G1 期的染色体呈现 ,G2 期是 ,而
6、 S 期是 。3 CDK 是一种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可使靶蛋白的 丝氨酸/苏氨酸 残基磷酸化。4 联会复合体出现于 ,消失于 。5 真核生物细胞周期分为 。6 MPF 和 SPF 是两种控制细胞周期的不同促进因子,前者由 P34cdc2 与 组成,后者由 P34cdc2 与 组成.7 细胞成熟促进因子包括两种蛋白 和 。8 中期阻断法是获得细胞同步化培养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 。9 APC 至少有 8 种成分组成。构成 APC 各成分在 表达。 是 APC 有效的正调控因子,APC 的活性也受到 检验点的监控。10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动物细胞相比,有两点明显不同,分别是: 。11.MPF
7、由_和_组成,其中_是调节亚基,_是催化亚基。12.cdc2 基因是_酵母细胞中的关键基因,它突变会导致细胞停留在 _交界处,cdc2 表达的产物为_。13.cdc28 基因是_酵母细胞中的关键基因,它突变会导致细胞停留在 _交界处,cdc28 表达的产物为_。14.P34cdc2 与_是同源物,P45 与_是同源物, P56cdc13 与_是同源物。15.破坏框主要参与由_介导的周期蛋白_和_的降解。16.细胞内存在一些对 CDK 激酶活性起负性调控的蛋白质,称为_。17.周期蛋白通过_与 CDK 激酶结构域中的_相结合。18._一直 APC 的活性,_促使 APC 活性。19.APC 的作
8、用有 。20.DNA 复制未完成时_活性低,_活性高,_不能活化。四是非题:1、S 期是细胞周期中唯一合成 DNA 的时期,因此 S 期也是决定细胞繁殖速度的重要时期。( )2、在细胞周期中,在 G1/S 和 G2/M 处都存在限制点。 ( )3、动粒又称着丝点,是供纺锤体的动粒微管附着的结构。 ( )4、不同生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而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是由于 G0 期的长短不同所致。( )5、动植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它们的纺锤体内都有两个中心粒。 ( )6、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后期。 ( )7、人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方式,而生殖细胞只进行减数分裂。 ( )8、有丝分裂中
9、期染色体次缢痕部位的染色质在间期形成核仁结构。 ( )9、G0 期细胞仍然保留细胞分裂的潜能。 ( )10、在细胞分裂中,除了纺锤体微管与染色体相互作用外,极性微管和星体微管都没有明确作用。 ( )1、;2、;3、;4、;5、;6、;7、;8、;9、;10、。五.问答题:1. 说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
10、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的两级,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这两套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每一套染色体与分裂前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末期:当这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逐渐消失,出现新的核仁和核膜,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
11、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2. 试述动粒的结构及机能。动粒是由着丝粒结合蛋白在有丝分裂期间特别装配起来的、附着于主缢痕外侧的圆盘状结构,内侧与着丝粒结合,外侧与动粒微管结合。每一个中期染色体含有两个动粒,位于着丝粒的两侧。哺乳动物的动粒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 即内层、中间层和外层, 直径约为 200nm。中间层染色浅, 它将内层和外层隔开,中间层有一些纤维,它起着联系内外两层结构的桥梁作用; 内层是染色质的特化层, 它附着在着丝粒的异染色质上; 外层含有与微管正端结合的蛋白质。3.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不同点: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分裂次数: 1 次 2 次子细胞个数: 2 个 4 个精子
12、或 1 个卵细胞和 3 个极体子细胞名称: 体细胞 精子或卵细胞和极体有无联会: 无 有有无四分体: 无 有有无同源染色体: 有 减一有,减二无染色体数目变化:2N-4N-2N 2N-N-2N-NDNA 数目变化: 2N-4-2N 2N-4N-2N-N染色单体的变化:0-4N-0 0-4N-2N-0相同点:都有 DNA 复制,次数都是 1 次 ,都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分为前、中、后、末 4 个时期。4. 说明减数分裂的意义和过程,前期 I 都有哪些主要变化?意义 1.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 2n 条染
13、色体变为 n 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 2n 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1)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2)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片段可能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形成不同于亲代的遗传变异。过程:减数分裂可以
14、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 减数分裂过程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 DNA 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 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
15、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前期 I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 5 个阶段: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偶线期又称配对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 4 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粗线期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16、之间发生了 DNA 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 V、X、8、O 等各种形状。终变期(又叫浓缩期)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5. 请简要说明胞质分裂的过程。胞质分裂开始于细胞分裂后期,完成于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分裂开始时,在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环形缢缩,称为分裂沟。随着细胞由后期向末期转化,分裂沟逐渐加深,直至两个子代细胞完全分开。分裂沟的形成靠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实验证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
17、白参与了分裂沟的形成和整个胞质分裂过程。在分裂沟的下方,除肌动蛋白之外,还有微管、小膜泡等物质聚集,共同构成一个环形致密层,称为中间体。随胞质分裂,中间体将一直持续到两个子细胞完全分离。胞质分裂开始时,大量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中间体处组装成微丝并相互组成微丝束,环绕细胞,称为收缩环。收缩换收缩,分裂沟逐渐加深,细胞形状也由原来的圆形逐渐变为椭圆形、哑铃形,直到两个子细胞相互分离。6、简述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染色体在动粒微管作用下排列在赤道面上。染色体列队:由于动粒微管的作用,染色体在赤道板上运动的过程,又称染色体中板聚合。染色体列队的两种学说:牵拉学说:两极动粒微管拉力均
18、衡;外推假说:两极极性微管的推力均衡。这两种假说并不相互排斥,有时可能同时作用,或有其他机制共同参与,最终将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在所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之前,后期不能启动。7、说明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破裂和重新装配的调节机制。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纤层还与核被膜的解体和重建有关。在分裂前期末, 核纤层蛋白被磷酸化,核纤层解体,进而使核被膜发生解体;而在分裂末期,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成核纤层,从而又导致核被膜的重建。 8、 什么叫细胞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细胞周期是指分裂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时期和顺序变化; 1) G1 期:主要特征是合成一定数量的 R
19、NA 和某些专一性的蛋白质(触发蛋白); 2) S 期:DNA 复制是 S 期的主要特征。此外,也合成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3) G2 期: 1 个细胞核的 DNA 含量由 2C 变为 4C;细胞在此期中要合成某些蛋白质; 4) M 期: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9.简述 MPF 活化过程。周期蛋白积累;结合 cyclin3 的 CDK1 被 weel 将 Thr14 和 Tyr15 磷酸化而不具有活性,使 CDK/cyclin 不断积累;M 期,weel 活性下降,CDC25 使 CDK 去磷酸化,去除了 CDK 活化的障碍;在 CDK 激酶(CAK)的作用下完成 Thr161 的磷酸化完成 CDK
20、 的激活,因而使 MPF 活化。10.简述 G1/S 转化的条件。对应周期蛋白的积累与降解;Orc 的存在;执照因子的获得;MCM 蛋白,缺一不可。11.简述细胞周期的测定方法和原理。脉冲标记 DNA 复制和细胞分裂指数观察测定法:用 3H-TdR 饲养细胞,使得处于 S 期的细胞均被标记,置换新鲜培养液后,被标记细胞均进入 M 期,最先进入 M 期的标记细胞是被标记的 S期最晚期细胞,故从更换培养液到被标记的 M 期细胞开始出现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为 G2 期,同理可得 Tm,Ts,Tc,而 TG1=Tc-Tm-Ts。12.什么是细胞周期的检查(checkpoint),有何意义?答:在细胞周期
21、的各个时相转换过程,均有一个重要的调空点,称为检查点(checkpoint),如 G1 期向期转换的检查点,被称为限制点(R 点)。这些检查点监视和调控周期时相正常转换能严格有序的进行,在正常的细胞周期行进或细胞分裂时并无重要表现,但如果发生DNA 损伤,复制错误,细胞在 G1 期 R 点休止,不能进入 S 期,或在 G2 期休止,不能进入M 期,直到 DNA 修复并完整精确复制后,方可通过这两个 R 点。在 M 期中如果纺锤丝的组装与动粒的连接发生错误时,细胞分裂不能通过中期到后期 R 点,因而只能保留在中期。所以 R 点的存在保证了在细胞的繁殖过程中产生具有正常遗传性能和生理功能的子细胞。
22、13.什么是细胞同步化,常用的细胞同步化方法有哪些?答:使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共同进入某一特定的阶段,即细胞同步化。这有利于对细胞周期动力学即细胞周期调空的研究。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1) 化学同步化 (1) 将培养液中减少某种细胞必需的营养成分,过一段时间后再把该成分加进去, (2) 使用某种化学物质将细胞暂时阻滞到有丝分裂的一定时期。消除抑制后,即可发生高度同步化的细胞分裂。 2) 物理同步化 (1) 温度 温度是使细胞同步化的有效手段。分裂前细胞的一些酶对温度非常敏感,高温可使分裂停止, 而生物合成继续进行,因此有些细胞发生分裂的时间推迟,其它后进的细胞便趁此赶上来,达到同步化状态
23、。 (2) 辐射 辐射也是引起细胞同步分裂的方法之一。分裂前的细胞对射线很敏感,辐射可使细胞在分裂前积累, 随后去除辐射,细胞便在同一时间开始分裂。 (3) 有丝分裂抖落法 在哺乳动物培养物中还可利用有丝分裂抖落法(mitotic shaking-off) 进行分选。可分为自然同步化与人工同步化。自然界中已经存在一些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同一时期的例子,如一种粘菌的变形体 plasmodia,只进行核分裂而不进行细胞质分裂,结果形成多核体结构,这样的称为自然同步化;人工同步化又分人工选择或人工诱导,人工选择同步化是人为地将处于不同时期细胞分离开来,从而获得不同时期的细胞群体;人工诱导即通过药物诱
24、导,使细胞同步化在细胞的某个特定时期,分为 DNA 合成阻断法、分裂中期阻断法以及条件依赖性突变株。14.DNA 复制延搁点的作用有哪些? 答:阻止 DNA 未完全复制时启动 M 期;只有 DNA 复制完全方可启动;未 复制完全时释放一些信号,导致细胞周期运转受阻。15.在体外细胞培养过程中,有时候要加入秋水仙素,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答:在体外细胞培养过程中,有时候在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是应用秋水仙素纺锤体微管的聚合,使细胞周期进程受阻于有丝分裂中期。由此可得到同步于中期的细胞,有利于对中期细胞的研究,尤其是进行核型分析。答案:名词解释:1.细胞周期: 指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
25、开始到第二次分裂结束位置的顺序变化过程,一般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时期。2.检验点 :又称做限制点或监控点,指在细胞周期中可使细胞周期时间暂时刹车的位点。他通过特异的机制鉴别细胞周期进程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特异的抑制因子,阻止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行,待错误根除后才允许细胞进入下一个阶段。检验点不仅存在于 G1 期,也存在于其他时期,如 S 期检验点、G2 期检验点、纺锤体装配检验点等。3.cdc 基因: 指与细胞周期过程直接有关的基因,此类基因的有序表达才使得细胞周期运转。Cdc 基因的产物是一些蛋白激酶、磷酸酶等。这些酶活性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细胞周期的变化。4.细胞同步化:指自然发生的或人工诱
26、导选择的,使一群细胞共同处于细胞周期的某一阶段的过程或方法。如粘菌的变形体,众多核进行同步的分裂为自然同步化,用秋水仙素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中期为诱导同步化。5.成熟促进因子(MPF)又称细胞促进分裂因子或 M 期促进因子,是由细胞周期蛋白与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组成的复合物,能启动细胞进入 M 期。6.周期蛋白框:指在各种不同的周期蛋白中共有的一段相当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它介导周期蛋白与 CDK 结合。不同的周期蛋白框识别不同的 CDK,组成不同的周期-CDK 复合体,表现出不同的 CDK 激酶活性。7.CDK 激酶:是细胞周期中的核心调节分子,但在发挥作用时,必须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才能发挥作
27、用,将周期蛋白作为他的调节亚基,所以又称为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不同的 CDK 结合不同的周期蛋白形成不同的复合体,通过使用专一靶蛋白磷酸化的方式而启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8.DNA 复制执照因子学说:是用来解释在每个细胞周期中 DNA 只复制一次的学说,是 20世纪 80 年代末由 Ju-lianBlow 等通过实验提出的,意思是在细胞质中存在一种执照因子,对细胞核染色质 DNA 复制发行“执照” 。在 M 期,细胞核膜破裂,胞质中的执照因子与染色质接触并与之结合,使后者获得 DNA 复制所必需的执照。细胞通过 G1 期后进入 S期,DNA 开始复制。随着 DNA 复制的进行,执照信号不断
28、减弱直至消失。到达 G2 期,细胞核中不再含有执照信号,DNA 复制结束也就不再起始了。现在已经发现,执照因子的主要成分是 Mcm 蛋白。9.zygDNA:即偶线期 DNA。指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 的复制是不完全的,仍留下有百分之 0.1 0.3 部分,这部分的等到前期 I 的偶线期才合成。而且这部分 DNA 在偶线期转录活跃,故得名。ZygDNA 由 500010000 个小片段组成,分散存在于整个基因组中,每个片段长约 10005000bp。10.复制起始点识别复合体:指从酵母细胞到哺乳类细胞中普遍存在的识别 DNA 复制起始点的蛋白复合物,由 6 个亚单位组成。选择题:15 BCAC
29、B 610 ACDBC 1115 BABCD 1620 ACADB填空题:1.细胞周期蛋白。2.细线状 , 双线状 , 粉末状3.丝氨酸/苏氨酸 4. 偶线期 , 双线5.G1 期 S 期 G2 期 M 期6.周期蛋白 B 周期蛋白 A 7.P34cdc2, 细胞周期蛋白8.抑制纺锤体形成9.8 ,分裂间期 ,M 期 CDK 激酶 cdc20 , 纺锤体装配 10.前期时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时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11.CDK1,cyclinB,cyclinB,CDK1 12.裂殖,G2/M,P34 cdc2 13.芽殖,G1/S 或 G2/M,P34 cdc2814.P32, P56cdc13,cyclinB 15.泛素,A,B 16.CDK 激酶抑制物(CDKI) 17.周期蛋白框 PSTAIRE 18.Mad2,cdc20 19.一:调节 M 期周期蛋白泛素化途径降解;二:调节其他一些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非周期蛋白类蛋白质的降解20.cdc25,wee1,CDK 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