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A11、骨骼肌细胞的收缩与何种离子传递有关A、钙离子 B、钠离子 C、钾离子 D、氯离子 E、镁离子 2、骨骼肌中能与 Ca2+结合的蛋白质是A、肌动蛋白 B、肌钙蛋白 C、原肌球蛋白 D、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E、肌球蛋白 3、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错误的是A、肌小节缩短 B、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 C、 Ca2+与横桥结合 D、细肌丝向肌小节中间滑行 E、ATP 分解为肌肉收缩做功提供能量 4、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现“全或无”特性 B、具有局部兴奋特征 C、有不应期 D、是由 Ca2+内流产生的 E、幅度与乙酰胆碱释放量无关 5、分布于骨骼肌终板膜上
2、的受体是A、 受体 B、 受体 C、 M 受体 D、N 受体 E、 受体 【答案解析】 神经-肌接头分为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或终板膜),终板膜上的受体属于胆碱能受体中的 N 受体。6、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因子是A、K + B、Na + C、 Cl- D、Ca 2+ E、Mg 2+ 7、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兴奋性化学传递过程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不衰减 B、单向传播 C、易疲劳 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E、中枢延搁 【答案解析】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 ACh 这种化学传递进行的。所以属于化学性传递。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有三个:一是单向性、二是时间
3、延搁、三是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8、在受体-G 蛋白 -Ac 途径中,被誉为“ 第一信使”的是A、DG B、激素 C、 DNA D、tRNA E、IP3 【答案解析】 受体-G 蛋白-Ac 途径:激素为第一信使,带着内、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经 G 蛋白耦联,激活膜内腺苷酸环化酶(Ac),在 Mg2+作用下,催化 ATP 转变为环磷酸腺苷(cAMP)。细胞内生成的 cAMP 作为第二信使,激活 c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pKa),进而催化细胞内多种底物磷酸化,最后导致细胞发生生物效应,如细胞的分泌、肌细胞的收缩、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以及细胞内各种酶促反应等。9、细胞的跨
4、膜信号转导不包括A、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B、离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C、膜受体-G 蛋白-Ac 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D、膜受体-G 蛋白 -PL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E、膜糖链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答案解析】 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分为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类。10、受体-G 蛋白 -Ac 途径中作为第一信使的是A、内因子 B、激素 C、基因 D、环磷酸腺苷 E、蛋白激酶 11、动作电位的去极相主要是A、K +的平衡电位 B、Na +的平衡电位 C、 Ca2+的平衡电位 D、Mg 2+的平衡电位 E、K +和 N
5、a+达到平衡 12、心室肌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主要是由于A、K +外流 B、K +内流 C、 Na+外流 D、Na +内流 E、Ca 2+内流 【答案解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是当细胞受到阈刺激时,先引起少量 Na+通道开放,Na +内流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此时大量 Na+通道开放,经 Na+迅速内流的再生性循环,引起膜快速去极化,使膜内电位迅速升高。当 Na+内流的动力(浓度差和静息电位差)与阻力(由 Na+内流形成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电位差)达到平衡时,Na +内流停止,此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即是 Na+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的去极相主要是 Na+的平衡电位。人工增
6、加细胞外液 Na+浓度,动作电位超射值增大;应用 Na+通道特异性阻断剂河豚毒(TTX),动作电位不再产生。动作电位下降支的形成,是由于钠通道为快反应通道,激活后很快失活,随后膜上的电压门控 K+通道开放,K +顺浓度梯度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迅速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13、静息电位相当于A、K +外流 B、K +平衡电位 C、 Na+内流 D、Na +平衡电位 E、Ca 2+内流 14、关于动作电位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沿膜向两端传导 B、动作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C、动作电位幅度不随传导距离增大而减小 D、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会总和 E、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兴奋性有关 【
7、答案解析】 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具有“全或无”现象,即动作电位的幅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不衰减性传导;相继产生的动作电位不发生重合总和。15、当跨膜电位达到 K+平衡电位时A、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B、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C、膜两侧 K+浓度梯度为零 D、膜外 K+浓度大于膜内 E、膜内侧 K+的净外流为零 【答案解析】 K+受浓度差的驱动由膜内向膜外扩散,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跨膜电位差。这个电位差阻止 K+进一步外流,当促使 K+外流浓度差和阻止 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相等时,K +外流停止。膜内外电位差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安静状态下的膜只对 K+有通
8、透性,因此静息电位就相当于 K+平衡电位。16、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相)相关的主要离子是A、K + B、Na + C、 Cl- D、Ca 2+ E、Mg 2+ 【答案解析】 动作电位上升支(去极相)主要是 Na+的平衡电位。17、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耗能,在蛋白质的帮助下,使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A、单纯扩散 B、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C、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出胞和入胞作用 【答案解析】 主动转运:是由离子泵和转运体膜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分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18、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物质A、Na + B、Ca
9、 2+ C、 CO2 D、葡萄糖 E、尿素 19、氧气的跨膜转运途径是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经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 E、经通道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20、下列关于完成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转导 B、可通过钠泵完成转导 C、可通过 G 蛋白耦联受体完成转导 D、可通过鸟苷酸环化酶受体完成转导 E、可通过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转导 【答案解析】 钠泵,全称钠-钾泵,也称 Na+-K+-ATP 酶,主要作用是分解 ATP 释放能量,逆浓度差转运 Na+和 K+ ,属于物质的跨膜转运途径。21、 Na+跨细胞膜顺浓度梯度的转运方式是A、单纯
10、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载体协助 E、离子泵转运 22、下列关于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镶嵌在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B、具有 ATP 酶的作用 C、可逆浓度差,主动转运 Na+和 K+ D、将细胞内 K+泵出,将膜外的 Na+泵入 E、可维持膜内外 Na+ 、K +的不均匀分布 【答案解析】 钠泵,也称 Na+-K+-ATP 酶,每分解一个 ATP 分子,逆浓度差移出 3 个 Na+,同时移入 2 个 K+,以造成和维持细胞内高 K+和细胞外高 Na+浓度。23、细胞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以A、核糖双分子层为基架 B、单糖双分子层为基架 C、蛋白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D、脂质双分子层为基
11、架 E、胆固醇双分子层为基架 24、通过单纯扩散机制通过细胞膜的是A、氧气 B、蛋白质 C、氨基酸 D、葡萄糖 E、氯离子 25、带电离子的跨膜移动属于A、入胞 B、出胞 C、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答案解析】 经通道易化扩散指溶液中的 Na+、Cl -、Ca 2+、K +等带电离子,借助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扩散。26、葡萄糖在小肠黏膜重吸收的 Na+-葡萄糖转运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E、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27、离子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属于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
12、运 C、继发性主动转运 D、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E、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答案解析】 经通道易化扩散指溶液中的 Na+、Cl -、Ca 2+、K +等带电离子,借助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扩散。28、细胞膜内外正常的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 K+通透性大 B、膜在安静时对 Na+通透性大 C、 Na+、K +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 Na+-K+泵的作用 E、膜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 29、依靠单纯扩散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A、氨基酸 B、蛋白质 C、葡萄糖 D、Na +、K +、Ca 2+等离子 E、O 2、CO 2、N 2、尿素、乙醇 二、B
13、1、 A.锋电位B.阈电位C.静息电位D.局部电位E.动作电位、终板电位是A B C D E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A B C D E 2、 A.K+外流B.K+平衡电位C.Na+内流D.Na+平衡电位E.Ca2+内流、静息电位相当于A B C D E 、锋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A B C D E 【答案解析】 锋电位上升支是由 Na+内流形成的 Na+电-化平衡电位;而下降支则由 K+外流形成的 K+电-化平衡电位3、 A.阈电位B.阈刺激C.动作电位D.静息电位E.局部电位、细胞兴奋的标志A B C D E 、终板电位属于A B C D E 4、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出胞作用D.原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水分子的跨膜转运A B C D E 、氨基酸的跨膜转运A B C D E 、Na +-H+交换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