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坦克 200 9 年第 1 期 7FOREIGN TANK专家论坛外军反恐防暴作战及特种装备发展长久以来, 各国军队在反恐防暴行动中主要使用杀伤力强的常规武器装备, 它们是部队的核心作战装备,也是保持对恐怖、 暴乱分子的强大威慑力、 处置武装袭击、 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所不可缺少的装备。 但这些装备主要是针对常规作战设计的, 而对于非常规威胁则在使用上存在程度不同的不适应性, 也暴露出某些重大缺陷, 影响了部队作战效能的发挥。 近年来, 美国等西方国家军队不断总结作战经验, 针对反恐防暴的特殊环境和需求陆续发展出一批新装备, 并在战术和技术上重视开展反简易爆炸装置和发展非致命武器的研究, 对
2、提高部队的反恐防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反恐防暴作战及特种装备发展 张卫东进作用。 美、 英等国军队已开始为驻伊拉克和阿富汗部队配备新型的轮式战术车辆和非致命武器, 颁布了相关的作战条令, 在继续保持部队常规作战优势的同时提高了非对称条件下的特种作战能力。当前的反恐防暴环境及军队的使命和作用暴乱与恐怖活动的规律和特征从当前世界各地发生的暴乱与恐怖活动的规律来看, 两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它们集中发生在历史上长期存在民族、 宗教矛盾和冲突的国家和地区, 外国势力武装干预地区冲突导致政权更迭、 打破地区政治和军事均衡更是引发暴乱和恐怖活动的直接动因。 两者均具有通过使用暴力手段制造极端事件、 破坏法
3、律秩序与社会稳定以最终达到特殊政治目的的典型特征。军队反恐防暴面临的挑战及必备的能力面临暴乱与恐怖活动在全球范围日益加剧的形势, 目前各国都要求军队能够应对更为广泛的挑战, 在保持传统作战优势的同时, 提高应对非传统和非对称挑战的能力。 这些挑战包括非常规作战、 恐怖分子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其它可能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破坏的威胁。 在全球范围打击恐怖组织网络, 保卫国家安全, 防止敌对国家和非国家组织获得并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是当前各国反恐战略的核心。按照西方国家的认识, 反暴乱作战属于稳定行动的范畴, 是一国政府为粉碎暴乱活动所采取的军事、 准军事、政治、 经济、
4、心理和民事行动, 是需要动用国家全部力量的进攻性手段。反暴乱作战包括反恐作战, 但更强调通过民事、 军事和法律的手段恢复社会秩序, 保持社会稳定, 巩固政权。 当以上手段无法奏效并面临巨大威胁时, 可直接动用作战部队以攻击手段击溃和消灭武装叛乱。各国多年以来的传统, 制止骚乱的任务主要由武装警察或特种部队承担, 只有在发生武装叛乱时才动用正规军予以镇压。 在后一种情况进入 21 世纪以来, 世界上由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引发的武装斗争此起彼伏, 并与呈全球蔓延之势的恐怖活动形成了日益错综复杂的衍生关系。 军队开始越来越多地参加维护稳定、 国际维和行动, 担负了大量的反恐防暴任务, 对其作战职能赋予
5、了新的内容。外军国外坦克 200 9 年第 1 期8FOREIGN TANK专家论坛 外军反恐防暴作战及特种装备发展下, 武装叛乱分子则总是企图以各种手段和战术抵消正规部队所拥有的数量、 武器和战术优势。 国外迄今的经验表明, 反恐防暴任务仅仅依靠安全部队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而军队则以其具备的多样化军事能力在稳定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结束以后的反恐维稳行动中, 军队承担了大量的、 甚至是主要的任务, 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威慑作用。 当军队需要介入反恐防暴行动时, 在军事法则上应允许其以各种作战方式实施。 美国陆军的 反暴乱作战条令规定, 在反暴乱和维护安全行动中,陆军
6、要协助所在国或当地的警察、 准军事部队和军事部队搜索、 驱散、 抓捕并消灭叛乱武装, 并使他们能够尽快担负起主要的作战使命。 在此意义上, 军队除了完成传统的进攻和防御作战任务外, 还要在反暴乱行动中担负以下任务 : 城市作战, 保卫政府设施、 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 保护构成国经济命脉的工商企业, 预防发生抢劫, 发挥军警职能, 保持与民众的密切关系, 支援重建工程, 保障国家边界安全, 对地方部队进行训练或培训, 以及建立和维护当地政府的威望。 而要完成这些增加的任务, 军队可能需要动用更多的兵力。美军反恐防暴面临的主要威胁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简易爆炸装置对驻伊美军构成巨大威胁2003 年 4
7、月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不久, 伊拉克反美武装即开始使用简易爆炸装置袭击美军的车队, 而且几年来使用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 技术越来越复杂, 战术也在不断翻新, 使美军蒙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 尤其是 2005 年以来, 驻伊美军每年遭遇简易爆炸装置袭击的事件急剧增加, 2005 年共发生了 12 556 次,2006 年发生了 30 515 次, 2007 年截止 2 月 14 日已发生了 4 738 次。 驻伊美军阵亡人员中有半数都是死于此类恐怖袭击事件, 2005 年平均每月有约40 名美军士兵伤亡于简易爆炸装置袭击, 比 2004 年翻了一番。 美国情报部门 2006 年估计, 伊拉
8、克反美武装日常大约有 100 个爆炸小组 (每个小组一般由 6 到 10 人组成) 在同时活动, 不仅对美军的车辆构成了巨大威胁, 而且给部队官兵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美军士兵形容每天例行的巡逻是在玩一种 “公路轮盘赌” 游戏, 巡逻路线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潜伏着死亡的阴影。简易爆炸装置是西方对各国反政府武装或恐怖分子自制的地雷、 路边炸弹、 车底炸弹、 自杀式炸弹的统称。它们多数是就地取材, 利用民用或军用炸药、 炮弹、 航空炸弹、 手榴弹甚至是化肥原料制造, 这些材料尤其在发生过战争的地方很容易找到, 而且战败国军队也会有大量的炸药和弹药流失民间, 如美军就怀疑萨达姆政权战前已经预料到将战
9、败于美国并为被占领后开展武装斗争预先储备了大量的军火弹药。 简易爆炸装置的构造和技术较为简单, 容易制作, 但其杀伤力足以摧毁普通的车辆, 装药当量更大的则能够摧毁轻、 中型装甲车辆,乃至重型坦克。 2003 年 10 月 29 日, 驻伊美军的一辆 M1A2 SEP 主战坦克在伊北部城市巴拉德被一枚埋设在街道上的遥控简易爆炸装置炸翻, 炮塔掀掉, 乘员 2 死 1 重伤。 这是首例美军主战坦克在伊拉克被简易爆炸装置炸毁的事件。 根据美军公布的数字, 截可用汽车遥控锁引爆的 81 毫米迫击炮制成的简易爆炸装置迫击炮弹很方便地就可以改装为遥控爆炸装置国外坦克 200 9 年第 1 期 9至 20
10、06 年 2 月, 驻伊美军已有约 20 辆M1A1/M1A2 主战坦克、 50 辆 “布雷德利” 步兵战车、 20 辆 “斯特赖克” 轮式装甲车和 20 辆 M113 装甲人员输送车毁于简易爆炸装置。 逊尼派武装分子 2005 年还曾使用弹射式遥控爆炸装置 (弹射高度 15 米) 击落过 3 架低空飞行的美军直升机。近年来, 随着美、 英等国军队开始在战区部署防护性能更为优良的战斗车辆和战术车辆, 一些更大型、 技术更为复杂的爆炸装置也随之出现,使用方法也更加五花八门, 有的简易爆炸装置的装药当量甚至增加到了400 500 千克, 即使是 “斯特赖克”装甲车和 “布雷德利” 步兵战车也很难抵
11、御它们的攻击, 尤其是遭遇车底炸弹时。 最近, 西方国家开始更为关注一种用来袭击装甲车辆的空心装药简易爆炸装置, 它们也被称为爆炸成型弹药 ( EFP )。 其制作可以是将一枚或多枚空心装药炮弹 (如 RPG 火箭弹) 串联在一起, 埋设在公路上攻击车辆 ; 但更多的是就地取材土法制造, 根据空心装药原理将炸药 (一般为 10 到 50 千克) 装填在桶状金属容器内, 一端封死, 另一端压上铜制的锥形罩, 设置在路边利用爆炸产生的大量金属碎片攻击路过的车辆, 其破坏力足以击穿普通的车辆外壳, 甚至轻型装甲车辆。 对于此种类型的爆炸装置, 即使是目前为坦克装甲车辆制造的爆炸式反应装甲和格栅装甲、
12、 甚至是 “硬杀伤” 主动防护系统也没有明显的防护效果。加速发展反简易爆炸装置技术与装备当前, 各国非常重视并加快速度研发反简易爆炸装置技术, 为部队提供适合的装备。 美国政府已将反简易爆炸装置视为一项长期的任务, 布什总统 2006 年 3 月宣称简易爆炸装置已经构成对美军的最大威胁, 不惜动用国家和军队一切可能的手段和资源挫败这种威胁。 美国国防部早在 2003 年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对抗简易爆炸装置的临时机构, 2006 年 1 月又专门成立了联合反简易爆炸装置组织,其 成员来自各军种达 365 人之多。 自2004 年以来, 美国花费在反简易爆炸装置研究和技术研发上的经费已超过制作简易
13、爆炸装置的材料很容易找到被简易爆炸装置摧毁的 “汉姆威” 装甲车FOREIGN TANK专家论坛外军反恐防暴作战及特种装备发展国外坦克 200 9 年第 1 期1060 亿美元。目前, 美国已研发出一批新型反简易爆炸装置特种装备, 而且多数已投放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区使用。 应海军陆战队的要求, 美国 2006 年研制出了一种小型遥控机器人排爆车辆, 该车装有联合简易爆炸装置失效系统( JIN ), 可在车队前或单独使用, 通过释放高压电 (美军将其描述为 “人造闪电”) 引爆爆炸装置。 美国为陆军研制的一种最新装备是 ZEUS “汉姆威”车载激光失效系统 ( HLONS ), 是一种专门用来对付
14、爆炸物、 路边炸弹和地表埋设地雷的高能激光武器系统,车上装有固态激光器, 作用距离可达300 米, 发射聚焦激光照射爆炸物外壳使其升温发生内爆。 美国正在研发的其它技术还包括电磁波屏蔽, 可彻底引爆或烧毁简易爆炸装置, 或通过在近距离上制造甚高频电场破坏其内部电路使之失效。 最近, 美军还在伊拉克部署了一种车载微波系统, 其发射的电磁波可穿透建筑物墙壁探测爆炸装置, 并正在研制一种激光分解光谱系统 ( LIBS ), 能够在 30 米距离上发现用来制造简易爆炸装置的炸药物质。 2006 年 2 月, 以色列向美国陆军展示了一种新型的能够远距离对付简易爆炸装置、 消除爆炸危险的 “托尔”( TH
15、OR ) 武器系统。 该系统采用高能风冷激光发射器, 可与 7.62 毫米或12.7 毫米机枪组合成装甲车辆遥控武器站, 具有攻击和防御的双重功能,可使用激光或动能弹药在安全距离上引爆地雷 / 简易爆炸装置, 或使其爆燃。 激光发射能量 70 700 瓦, 由车辆 24 伏直流蓄电池供电。 以军已为其装甲人员输送车和 “汉姆威” 车订购了 150 套 “托尔” 遥控武器站, 并计划把该武器站安装在 “斯特赖克” 装甲车和本国的 “虎” 式重型步兵战车上进行了鉴定试验。 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也订购了 100 套, 已交付 25 套。重视发展反恐防暴特种车辆提高军队的反恐防暴能力, 除需要为士兵配备
16、必要的单兵武器和防护装具外, 更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威胁为部队配备能够有效防护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战术车辆。 目前, 用于此种目的的 4 4 和 6 6 轮式车辆 (如MRAP ) 的发展受到欧、 美各国的高度重视, 新的车型不断涌现, 并已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部署使用, 而且装备数量将在近两年内大幅度增加。 这些国家的国力和汽车工业基础雄厚, 而且近年来轮式装甲车辆发展速度很快,使之能够针对部队的紧急作战需求在较短时期内做出迅速反应, 为各国军队提供了灵活的平台选择空间。 这些车辆在设计上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同时在相关技术的应用上又有不同的侧重, 尤其是美军在不断总结作战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更长远
17、的需求制定了更为系统、 完善的发展计划, 对工业部门起到了直接的牵引和指导作用。鉴于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对车辆构成的威胁主要是针对底部及侧部,各国新研制车型在底盘设计上普遍采用了可转移和减弱爆炸冲击波的 V 型车体加高悬挂结构, 重点加强了车辆底部和侧部对乘 / 载员舱及动力、 行动部分的防护, 有的车型还为乘 / 载员舱采用了双层装甲甚至菱形车厢结构 (如美国 “黑水” 保安公司为竞争MRAP 项目推出的 “灰熊” 装甲人员M1117 装甲安全车和 “汉姆威” 车队在伊拉克巡逻FOREIGN TANK专家论坛 外军反恐防暴作战及特种装备发展国外坦克 200 9 年第 1 期 11输送车)。 这
18、些车辆多采用轮式战术车辆 (军用卡车或吉普车) 的通用底盘, 具有抗威胁设计重点突出、 部件技术成熟、 通用性强、 技术较为简单、研制和生产成本较低、 利于高速生产大批量装备部队的共同特点。 目前,美国国防部已制定了庞大的装备采购计划, 计划 2007 年 5 月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部署 872 辆 M1117 4 4 轮式装甲安全车, 到 2008 年 3 月在伊拉克部署 6 415 辆防地雷反伏击车辆。 2007年, 英国陆军也为驻伊拉克和阿富汗部队提供了了 100 辆 “美洲狮” 6 6轮式装甲车、 162 辆 “矢量” 6 6 轮式轻型防护巡逻车和 108 辆 “獒” 6 6 轮式重型防护
19、巡逻车。 这些车辆具有广泛的用途, 既可作为城市作战车辆, 也可用来执行反恐防暴任务, 如镇压暴乱、 巡逻警戒、 护送车队、 输送兵员、 救护伤员和排除爆炸物等。 车上配备的武器多为 12.7 毫米或 7. 62 毫米机枪, 或自动榴弹发射器, 具有较强的自卫能力。 有些车型安装了遥控武器站, 具有更优越的安全性。 这些车辆还配备了先进的C 4 ISR 系统, 如驻伊美军的 M1117 装甲安全车即配备了 “ 21 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 - 蓝军跟踪系统” ( FBCB2-BFT ) 和带战斗车辆乘员头盔的车通系统, 正在大批量订购的防地雷反伏击车辆也将在离岸部署前统一配备 C 4
20、ISR 系统, 包括电台和蓝军跟踪系统。 驻伊英军装备的 “美洲狮” 轮式装甲车配备了新型的 “弓箭手” 无线电台。除改装 “汉姆威” 车、 采购防地雷反伏击车辆等近期计划, 美国陆军还制定了更远期的发展规划。 2006 年2 月, 美国陆军分别与国际卡车和发动机公司、 洛克西德 马丁公司签订了未来战术卡车系统通用车辆( FTTS UV ) 研制合同。 该项目包括研制两种载荷分别为 2.5 吨和 11 吨的轮式战术车辆, 前者被命名为联合轻型战术车辆 ( JLTV ), 将采用车族化设计, 可根据不同的防护要求采用不同等级的装甲, 具有更优良的全地形通行能力, 可由直升机吊运, 并具有网络化的
21、战场感知和指挥控制能力。正在审查的设计方案包括采用可抗御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 V 型车体、 防侧翻传感器以及故障诊断系统和计算机。 装甲防护方案包括 A 、 B 两级装甲套件, A 级基础装甲在生产时就安装在车辆上, 同时留出将来加装 B 级装甲的架构。 B 级装甲可根据作战任务需要安装或拆除, 当部署到危险区域时, 可在顶部增加附加装甲, 在两侧加装复合装甲。 国际卡车和发动机公司提交的设计方案将采用主、 副车底盘结构, 以及可衰减爆炸冲击波的座椅和民用车辆稳定控制系统。 美国陆军计划 2012 年开始装备联合轻型战术车辆, 同样大量装备 “汉姆威” 车的海军陆战队和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也表示
22、了参加该项目的意向。完善战术, 提高反简易爆炸装置作战能力除了重视发展反简易爆炸装置技术, 美军也在不断总结实战经验, 改进战术并组织部队进行针对性训练。2005 年 9 月, 美国陆军在总结全球反恐作战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 反简易爆炸装置 暂行条令, 规定了相关的战术、 技术和方法 ( TTP )。 驻伊拉克、阿富汗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也通过实战积累了经验, 完善了战术和方法, 如工程兵部队就编制了专业的反Zeus “汉姆威” 车载激光失效装置在清理可疑爆炸物机器人FOREIGN TANK专家论坛外军反恐防暴作战及特种装备发展国外坦克 200 9 年第 1 期12简易爆炸装置分队, 为他们配备
23、了RG-31 轮式装甲车、 “野牛” 排爆车、车载式地雷探测器、 手持式探测器及无线电干扰装置等先进的探测排爆装备。 排爆分队由搜查组、 清障组和排爆组组成, 搜查组发现可疑目标 (如藏有疑似爆炸物的垃圾等) 后, “野牛” 排爆车乘员可操纵车上的遥控机械手将爆炸物清理出并集中起来, 再由排爆组在安全距离上使用激光或遥控武器站将其销毁。 美国陆军工程兵学校还专门为部队开设了为期两到三周的排爆培训课程, 包括在各种环境中搜查简易爆炸装置和使用排爆装备的方法, 使用机器人搜查和排除爆炸装置等, 重点对部队排以下军官及排爆作业人员进行部署前的强化培训。在伊拉克, 美军还使用无人机通过 GPS 定位监
24、视车队行军路线, 搜索可疑目标物, 随时将空中监视到的图像发送给车队或后方基地。 鉴于恐怖分子大量使用移动电话遥控引爆爆炸装置, 美军还使用了电子干扰机对可疑地点实施信号干扰, 使其无法引爆或延迟爆炸的时机。 目前, 驻伊美军已装备了车载式简易爆炸装置对抗设备以及 4 200 余套 WARLOCK 便携式无线电干扰机。重视发展非致命武器发展非致命武器, 提高反恐防暴作战效能当前, 提高部队的城市作战和反恐防暴能力受到各国军队的高度重视。 针对作战部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执行反恐防暴任务的特殊需要, 研发适合部队使用的非致命武器, 已在各国装备发展领域占有日益增大的比重。 其中, 攻击性动能非致命
25、武器又是各国发展的重点。 近年来, 西方主要国家军队已开始装备新型的非致命武器, 并针对国际公约和各国法律的约束条件以及反恐防暴的特殊环境要求完善了使用非致命武器的战术和原则。在反恐维稳环境中, 武装人员和恐怖分子经常与平民混杂在一起, 装备常规致命杀伤武器的正规作战部队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使用非致命武器, 可以以非肉体杀伤手段达到阻止、 瓦解敌对分子或使目标失能的目的, 把不必要的伤亡和对环境、 设施的间接破坏降低到最小限度。 1999年, 北约明确了非致命武器的定义 :“非致命武器是能够以低死亡率或低永久性伤害率使人员丧失对抗功能、能够毁伤装备并能够把对环境的破坏控制在最低限度的武器。”
26、 有美军将领在谈到非致命武器对伊战的重要性时称 : “在反暴乱行动中, 非致命效应与动能效应同等重要, 有时还要超过后者。 其作用对于赢得伊拉克战争是至关重要的。”非致命武器的种类及用途目前, 西方国家在功能上把非致命武器 (包括单兵和乘员武器) 分为以下 3 种类型 :反人员, 包括控制人群、 使人员失能、 建立安全区、 从建筑物或作战区域驱赶人群 ; 反物质, 包括阻止地面车辆、 船舶和飞机接近或行驶, 或毁伤这些平台及其它装备 ;反能力, 毁伤设施及目标,或使之失能。1995 年的索马里国际维和行动(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撤离行动中因使用了非致命武器而避免了人员伤亡)结束后不久, 美国国防部即
27、制定了联合非致命武器 ( JNLW ) 计划, 开展非致命武器的研究、 研制、 试验和鉴定, 探索能够在各种威胁和危机级别上提供作战优势的过渡性非致命技术和概念。 在 民间骚乱行动条令 中,美国陆军把根据 JNLW 计划研制的非致命能力成套装备 ( NLCS ) 划分为 4种类型 : 人员防护装备, 人员效应装备, 任务增效装备和训练装备, 其中 :人员防护装备用来保护人体联合轻型战术车FOREIGN TANK专家论坛 外军反恐防暴作战及特种装备发展国外坦克 200 9 年第 1 期 13的敏感和重要部位, 主要包括普通和防弹防护面罩、 普通和防弹盾牌及护胫等。人员效应装备, 可供士兵在不与侵
28、犯者发生肢体接触的情况下做出非致命反应, 主要包括警棍、 可发射非致命弹药 (橡皮子弹) 的气猎枪、可发射闪光弹和钝伤弹的 66 毫米榴弹发射器 (安装在 “汉姆威” 车上)、可发射 600 粒 8 毫米橡皮弹并产生闪光效果的改进型地面布设人群控制弹药 ( MCCM-GE )、 40 毫米海绵榴弹和驱散弹、 闪光手雷、 单兵及班用防暴喷洒器、 12 口径模块化猎枪系统(安装在 M4 模块化武器系统身管下方, 可发射致命弹药、 非致命弹药或破门弹药) 等。任务增效装备, 可在各种战术环境中提高部队执行任务的效能,包括便携式高音喇叭、 地面电子扩音器、 单兵扩音系统 (戴防护面罩时使用)、 单兵强
29、光手电、 单兵或 12 口径猎枪用强光灯、 铁蒺藜以及便携式车辆拦截器等。 驻伊美军已配备了音响设备, 许多车辆安装了远距离音响装置, 用来警告非法入侵者和发布命令。 训练装备, 用于训练部队使用非致命能力成套装备, 包括接触训练装具、 打击训练袋及手榴弹训练弹等。驻伊美军已开始使用这些装备,2005 年提供了 96 套, 2006 2011 财年将增加采购数量。重视发展机动式非致命武器平台发展机动式一体化非致命武器平台, 对提高部队反恐防暴的灵活作战能力具有更积极意义。 2007 年, 美国完成了 “谢里夫” 全谱效应平台( FSEP ) 的研制, 已为驻伊美军订购了 3 辆, 预计还将订购
30、 14 辆。 该车是应美国中央司令部 2005 年提出的 “应在战斗车辆上一体化安装非致命武器” 的要求, 采用 “斯特赖克” 8 8轮式装甲车的底盘研制的, 因此也被称为 “斯特赖克” 全谱效应平台。 除12.7 毫米机枪外, 该车还装备了反简易爆炸装置多频干扰器、 白光强光灯、 激光炫目器、 远距离音响装置、 反狙击手系统以及主动防护系统等多种非致命武器和设备。 反狙击手系统采用一组声学 - 热传感器, 能够探测到敌狙击手射出的枪弹, 通过三角测量确定射手位置并做出反应, 向射击方向发出炫目光, 并在必要时使用车上机枪反击。 驻伊美军还将装备另一种直接能量非致命武器平台 - “无声卫士”
31、车载式区域压制系统 ( VMADS )。该系统安装在 “汉姆威” 车底盘上, 装有一个大型天线, 工作频率 95 兆赫,其射束可穿透人体皮肤 0.4 毫米, 刺激痛感神经产生短暂的烧灼感, 因此曾亲身体验过该系统效应的西方记者也将其描述为 “热浪” 武器。 该系统属于次级非致命武器, 被照射不超过1 分钟不会对人体造成永久伤害。 该系统主要用来保护重要设施目标, 并可在城市作战中对付隐藏在人群中的枪手或将狙击手驱赶出藏身位置。从当前各国非致命武器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看, 电、 磁、 光、 声、 热辐射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日臻完善,但真正发展成熟能够可靠应用于实战的装备还为数有限。 由于人体科学以及非致命武器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严格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或知之甚少的领域, 因此如何准确判定非致命技术如化学剂、 炫目激光、 高能微波、 电击、超压等对人体的作用效果和伤害程度, 并确定其使用的安全界限, 既能够使敌对分子失能、 而又不对其造成不必要的永久性伤害, 还有待进行大量的、 长时间的研究和实际的人体实验。(编辑 步建兴)美军 “美洲狮” MRAP 在接受测试FOREIGN TANK专家论坛外军反恐防暴作战及特种装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