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只是一个普通人 佚名 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
2、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 ”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 ”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 “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
3、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 20 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 “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 ”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住,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A 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
4、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B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 “夫人, ”他说, “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 ”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汽车到
5、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着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他一定是一位先知。 ”一个人说。 “他一定是个圣人。 ”另一个人说。 “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1.本文以“只是一个普通人”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3 分) 2.阅读全文,补全故事情节。 (4 分) 【1 】 【老妇人乘车,众人反感漠视 】【2 】 【年轻人赤脚下车,众人揣测赞叹 】 3.选文第 1 段有什么作用? (3 分) 4.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 A、 B 两处的句子和词语作批注,请在圈点
6、评注栏内作答。(6分) (A)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A 句: (B)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僵: 5.选文人物众多,请结合原文,任选一个,谈谈你对他(或他)的看法。 (4 分) (二)炉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
7、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忙,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呵,又干净。(A)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挡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tn s,一直 tn s 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室,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里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是有点清冷,而我的写作间兼寝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
8、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暴烈,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B)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
9、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 ,里边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 “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味地回忆到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的情景。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劈劈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
10、箱” ,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也有相同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6. 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 篝火( ) tn s ( ) 7. 文章开头第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8. 作者在文中揭示了“炉火”的哪三个特点?请结合这三个特点谈一谈“炉火”带给“我”怎样的感受和影响。 (6 分) 9. 作者为凸显“炉火”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 分) 10在“圈点评注”栏内,分别为文中的(A) 、 (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
11、批注。 (6 分)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挡箭牌: (B) 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 20. 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3 分) (提示:高山,大海,绿树,鲜花,碧草等均可) 例句:火,以它的巨大热力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冲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济南的秋天 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
12、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带冬全部给了济南。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
13、同。山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 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
14、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波,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
15、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1.第自然段应填人的句子是( )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2.第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怎样的?3.如何理解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4.选文第、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哪些方面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5.第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 ,其原因是什么?6.第自然段写山腰颜色的变化,连用了
16、六个“忽然” ,其作用是什么?7.第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了什么?8.第自然段写绿藻的“绿” ,其用意是:_ 9.第自然段“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各自指代的是什么?黑龙江绥化 2017) (4 美文 低到尘埃的愿路过一个工地,几个农工吃完饭,聚在一起打牌,每个人面前堆着一堆面值很小的角币。“要是每个月给我们发两倍的工资,那我们打牌就不像现在这样说手缩脚了。 ”“是啊,是啊,那就妥妥的了。 ”在东北,人们爱说“妥了” ,那是一种心灵满足后的肯定。就像给生命放了一张舒适的床,生命跟着熨帖了。知足是一种境界,口袋里只有 5 元钱,妥了,那就吃 4 元钱的“大餐”一大
17、碗热气腾腾的炸酱面。剩下的 1 元给蹲在墙角瑟瑟发抖的小乞丐,他已经给路人行了无数个礼,却还没有“开张” ;没钱坐车去上班,妥了,那就骑自行车或者跑着去,正好这个年龄该减肥了。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并非为了明白,也非为了征服。人的心总在远方财富、权力、名声以及许多,人常常会忘记当下。殊不知,回到自己的生活,一样可以精彩。简单如一的生命,也可以是那根最优美的琴弦,上面满是快乐而炫目的音符。听着那几个民工畅快的笑声,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生的境界,简简单单的向往,踏实而天真,温暖着社会你死我活的残酷。人世间有多少愿望,在旁人看来触手可及,可于他们却是奢侈的。比如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的愿望是在
18、假期多编几个篮子卖掉,有了学费就可以继续上学了;比如一个拾荒的老人,他的愿望是明天早上可以第一个去占领那个富人区的垃圾箱;比如一个乞丐,他的愿望是今夜不要下雨,因为窝棚盖被风刮掉了;比如一个流浪汉,他的愿望是冬天再迟一天来,缩在墙根儿再多取一天阳光的暖;比如两头相爱的猪抢食吃,彼此希望明天早上自己的重量超过对方而被宰杀,那样就可以让对方苟活下来;比如一个车辙里的两尾鱼,希望能再吐出一点唾液给对方,以求延长一秒此生的幸福苏轼写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无灾无难,便是他对孩子的愿望。安德烈问他的母亲龙应台:如果将来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会失望吗?龙应台
19、告诉她的儿子: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无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朋友在新年短信里说,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这些很低很低的愿里,藏着很深很深的爱。忽然想起自己一个个简朴的生日和一张张亲人的脸,那很低很低的愿的蛋糕里,不是一样插着很饱满的蜡烛吗?26幸福是个比较级,在相对的平衡中才能感受其真实的存在,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顿悟到幸福的?(2 分)27文中第段的划线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 分)28阅读强调情感共鸣。选文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2 分)29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幸福指数,现在你是否有被幸福紧紧包围的感觉。请晒出你的“幸福账单” 。 (提示:至少从三个角度来谈;50 字以上) (2 分)26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27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28 “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 ,饱含着朋友对 “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