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励磁调节器“PT断线”判据及其逻辑优化的探讨.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74042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励磁调节器“PT断线”判据及其逻辑优化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励磁调节器“PT断线”判据及其逻辑优化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励磁调节器“PT断线”判据及其逻辑优化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励磁调节器“PT断线”判据及其逻辑优化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励磁调节器“PT断线”判据及其逻辑优化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励磁调节器励磁调节器 “PT 断线断线 ”判据及其逻辑优化的探讨判据及其逻辑优化的探讨陈敏刚陈敏刚姚孟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姚孟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平顶山平顶山 467031CHEN Min-gang 关键词:励磁调节器 PT 断线 判据 误强励。摘要:PT 断线作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故障,能否及时有效地进行判别,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以及励磁调节器正确动作的前提条件。针对 PT 断线的特点,在对不同原理的判据进行分析后,结合现场实例,指出了目前判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出了一种实用的 PT 断线参考判据。本文通过对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应用中的三种励磁调节装置 PT断线判据进

2、行比较,分析出各种 PT 断线判据在不同工况下的应用特点和优劣。引言:发电厂中 PT (电压互感器)一、二次发生断线事故,是一种常见的故障。一旦 PT 断线失压,有时会使得励磁调节装置的电压采样发生偏差而产生切通道运行的扰动状态,有时还会使励磁调节器切换至手动运行,甚至会发生“误强励” 、过电压以及机组失磁跳闸的严重事故。因此在发电机励磁调节装置中,PT 断线判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PT 断线一般可以分为 PT 一次侧断线和二次侧断线,无论是哪一侧的断线,都将会使 PT 二次回路的电压异常。PT 一次侧断线时,一种是全部断线,此时二次侧电压全无,开口三角也无电压;另一种是不对称断线,此时对应

3、相的二次侧无相电压,不断线相二次电压不变,开口三角有压。PT 二次侧断线时,PT 开口三角无电压,断线相相电压为零。作者最近在分析姚孟电厂 6 台机组励磁调节装置历年来的故障案例时,发现关于 PT 三相失压 (对称断线 ) 的判断,各个厂家基本相同;而对于 PT 不对称断线,则不尽相同。下文将针对南瑞集团 SAVR2000、瑞士 ABB 公司 UNF 以及UN5000 等不同型号励磁调节器的 PT 断线判据进行分析比较。1 用于励磁调节器及主设备保护的 PT 断线判据比较、分析21.1 目前微机型励磁调节器“PT 断线”的主要判据目前,发电机 PT 断线判断方法是根据 PT 断线后的电气量特征

4、,其主要包括三种判据:第一种判据是:两组 PT 测量值比较,当只有一组 PT 发生断线时,该组 PT 测量值突然下降,同时另一组 PT 测量保持不变,当发电机出口发生短路时,两组 PT 电压采样同时降低;第二种判据是:PT 测量中出现负序分量且发电机空载或定子电流测量中无负序分量,此针对两组 PT 单相或两相同时断线故障,当两组 PT 同时单相或两相断线时,电压测量中出现负序分量,当发电机定子正常运行时,定子电流测量中不出现负序分量;当出现单相或两相短路时,定子电流测量中就出现负序分量;该项判据能够区分短路和 PT 断线;在发电机出口短路时,励磁控制装置能够进行正确控制,而不误判为 PT 断线

5、;第三种判据是:PT 测量值很小、转子电流较大且定子电流正常。当两组 PT三相同时断线,两组 PT 三相电压测量全部为零,也没有负序分量,第一种和第二种判据均失效的状态:则当转子电流大于发电机相应设定值时,两组 PT 测量值很低并小于与发电机相应的设定定值;则出现如下判断:发电机出口发生三相短路,或两组 PT 发生全部断线;两种情况的差别在于定子电流测量值的变化,发生短路时,定子电流测量值增大;从而判断两组 PT 同相多相断线。1.2 PT 断线逻辑及采样原理的设计PT 断线判据满足后,通常的做法是:当发生 PT 断线时,以断线的 PT 作为调节信号的通道自动切换到电流闭环运行,防止误强励发生

6、,另一通道将本通道设置为工作通道,将 PT 断线通道设置为备用通道。自动闭锁 PT 断线通道输出。目前,大机组励磁调节器一般有两个自动调节通道,或互为备用或并列运行,正常时均在自动方式运行。调节器通常接入两组 PT 电压信号:励磁 PT 和测量PT。PT 断线有两种设计:每个调节器通道都接入不同的两组 PT,正常以固定一组 PT 参与调节,每个调节器通道自动判断 PT 是否正常。当发现参与调节的 PT 断线时自动将另一组 PT 作为调节信号。这是一种切换信号不切换通道的设计。3每个调节器通道都接入不同的两组 PT,两通道设置不同的 PT 参与调节,每组调节器自动判断 PT 是否正常,当发现参与

7、调节的 PT 断线时,自动将本通道退出运行而投入另一通道运行。这是一种切换运行通道的设计。PT 断线判据检测原理大致分为两类:一是 du/dt 加上 di/dt:即 PT 电压采样信号突变大于 10%,判 PT 断线。二是双 PT 比较:即比较两组 PT 采样有效值或整流输出电压,当差值大于10%时发出 PT 断线信号。双 PT 比较判据根据不同励磁系统又分为:同一组 PT 一次绕组(励磁专用)不同二次绕组之间比较;不同组 PT 一次绕组的不同二次绕组之间比较;机端电压与同步电压(励磁变二次侧)之间比较等。目前火力发电机组一般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此方式下,当电压互感器的高压侧出现一相断线

8、或保险熔断,此时故障相的电压采样不为 0(无论采样取相电压还是线电压) ,而仅比正常采样值偏低(但不是该相实际电压,则PT 开口三角处会出现 33V 左右电压值。目前,励磁调节器电压采样通常取三相线电压平均值(一般不取负序电压量及开口三角零序电压作为辅助判据) 。(注意,第一组 PT 断线后继而发生第二组 PT 断线时仍然应当正确发 PT 断线信号;有时出现 PT 熔丝阻值变大或熔丝缓慢熔断,TV 电压下降值小于熔断一相的情况和 PT 电压缓慢下降的情况,调节器制造厂的设计也应对此做出准确判断。 )1.3 发电机等主设备保护中 PT 断线的判据与励磁调节器相比,主设备保护因作用不同(电压采样不

9、参与调节) ,保护双重化配置时,其电压采样一般分别取自两组不同的 PT 二次绕组,一组用于参与保护动作值计算的电压采样,一组专用于 PT 断线闭锁判别。用于保护闭锁判别的 PT 二次绕组一般固定为一组,其 PT 断线判据有两种:检测三相电压的断线判据:三相电压均小于某一电压值(如 20V 或 30V) ,同时任一相电流大于某一电流值(如 0.2A 或 0.1A) ;即 PT 三相失压且检测有电流时,可发出 PT 断线信号。负序电压或零序电压的断线闭锁判据。负序电压判据为当出现负序电压大于某值(如 8V)时;零序电压判据为当出现零序电压大于某值(如 3U0 为418V)时、同时两相间电压差值也大

10、于该值;即单相或两相失压或 PT 断线时,可发出 PT 断线信号。(满足以上判据发出 PT 断线信号时,还需要经一定的延时时间。 )2 姚电 6 台机组励磁系统简介平顶山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前称姚孟电厂)始建于 1970 年,迄今四十多年间,其励磁系统设备已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造,各台机组励磁系统呈现出不同时期多种励磁技术同时应用的独特现象。姚电#1、2 机组交流励磁机(磁场旋转式)加静止硅整流器; 如图: 自 动 励 磁 调 节 器自 动 恒压 装 置 ACFLPTACLFQC图 2-1 交流励磁机系统接线原理一( #1、2 机组:三机它励)(注:图中副励磁机已于 1996、1997 年改造

11、为永磁机,取消了自动恒压装置。 )姚电#3、4 机组交流励磁机(电枢旋转式)加旋转硅整流器;如图:5kzPMG 调 节 器ACLFQ自 动 励 磁 PTC图 2-2 无刷励磁系统接线原理(#3、4 机组)(以上均为三机励磁系统,且#3、4 机组属于无刷励磁;目前#1、2、4 机采用瑞士 ABB 公司 UNF 励磁调节器,#3 机采用南瑞集团 SAVR2000 励磁调节器)姚电#5、6 机组自并励方式。 (采用瑞士 ABB 公司 UN5000 型励磁调节器)如图: KZPTZB 调 节 器自 动 励 磁FLQFCT6图 2-3 自并激励磁系统接线原理(#5、6 机组)3 姚电各种微机励磁调节器

12、PT 断线判据介绍及分析微机型励磁调节器一般是由两套微机通道互为备用运行,当一套微机通道发生故障将自动切换为另外一套微机通道运行,每一套微机调节通道都有 2 种运行工况:a.发电机机端电压调节(以发电机机端电压为判据调节简称 AVR)b.发电机转子电流调节(以发电机转子电流为判据调节简称 FCR) 。目前,双 PT 比较式 PT 断线判据在各厂家调节器中应用较为广泛。正常运行方式下,调节器均处于 AVR 调节工况,电压 PT1、PT2 同时采样进入两套微机装置,A 套微机装置采样的 PT1 电压是用来 AVR 调节,采样的 PT2 电压仅仅是用来判断 PT1 电压是否发生断线故障,而不用来 A

13、VR 调节,B 套微机通道采样的 PT2 电压是用来 AVR 调节,采样的 PT1 电压仅仅是用来判断 PT2 是否发生断线故障,而不用来 AVR 调节。下面将几种励磁调节器 PT 断线判据分别进行介绍。3.1 姚孟电厂#1、2、4 机励磁调节器(ABB UN-F 型)PT 断线判据3.1.2 启动过程中的 PT 断线判据(参数 10802):励磁投入 12 秒或已并网;励磁电流大于 20%;机端电压小于 70%;上述条件均满足后延时 20 秒判 PT 断线。3.1.3 双 PT 比较判据(参数 10820):两通道机端电压采样值相差 5%,延时 1 秒后判 PT 断线(哪个通道采样值低判该通

14、道 PT 断线) 。3.1.4 du/dt 判据(参数 10921,此判据可通过参数 914 进行投、退):励磁投入;50 或 100MS 内 du/dt 超过 0.5%UN/MS(5PU/S) ,且 di/dt 不大于 2.5%或备用通道失效;上述条件满足后判 PT 断线。3.1.5 机端电压与同步电压比较(该判据受参数 515 及 901 设置闭锁,即以自并励系统正常运行工况作为开放条件,在三机励磁系统该判据被自动闭锁):任意一个通道机端电压采样值低于同步电压采样 15%动作(8%返回) ,延时0.1 秒后判 PT 断线。3.2 姚孟#5、6 机励磁调节器 PT 断线判据3.2.1 机组启

15、动过程中(并网前)的 PT 断线判据:7机端电压与励磁电流变化比较判据:无并网信号;自并励系统且正常运行工况(非试验电源) ;励磁电流变化不超过 2%;机端电压变化超过 5%;上述条件均满足后延时 250 毫秒判 PT 断线。机端电压与同步电压比较判据:励磁投入;无并网信号;自并励系统且正常运行工况(非试验电源) ;任意一个通道机端电压采样值低于同步电压采样15%动作(8%返回) ;上述条件均满足后延时 50 毫秒判 PT 断线。du/dt 判据(此判据可通过参数 914 进行投、退):励磁投入;无并网信号;1 秒内发电机定子电流 di/dt 不超过 0.5%UN/MS(5PU/S) ,且机端

16、电压du/dt 持续 0.5 秒超过 0.5%UN/MS(5PU/S)并延时 50 毫秒;上述条件均满足后判 PT 断线。3.2.2 并网后的 PT 断线判据:机端电压与同步电压(励磁变压器副边电压)比较判据:励磁投入;有并网信号;自并励系统且正常运行工况(非试验电源) ;任意一个通道机端电压采样值低于同步电压采样 15%动作(8%返回) ;上述条件均满足后延时 100 毫秒判 PT 断线。du/dt 判据(此判据可通过参数 914 进行投、退):励磁投入;有并网信号;1 秒内发电机定子电流 di/dt 不超过 0.5%UN/MS(5PU/S) ,且机端电压du/dt 持续 0.5 秒超过 0

17、.5%UN/MS(5PU/S)并延时 100 毫秒;上述条件均满足后判 PT 断线。目前,姚电几台机组励磁系统 du/dt 判据均未投用。33 其它几种三机励磁系统调节器 PT 断线判据:#1、2 机励磁系统改造前原 WKKL-2000 调节器 PT 断线判据:双 PT 电压比较,如果其差值大于较大值的 1/8(或同一 PT 不同相之间电压比较) ,励磁 PT 断线切手动、仪表 PT 断线发信号。#3、4 机原(ACEC)模拟调节器 PT 断线判据:三相电压和大于 8V,最小线电压小于 16V,判为两相或单相 PT 断线。#3 机励磁调节器(南瑞 SAVR2000)PT 断线判据:SAVR20

18、00 型微机励磁调节器正常运行时,两套微机通道均处于 AVR 调节工况,每套微机通道采样的 PT1、PT2 经过模拟量板的隔离整流,然后把8PT1、PT2 的整流值进行比较。当 PT1 或 PT2 发生一相或二相(三相)断线整流值将明显降低,装置会比较 PT1、PT2 整流值,然后判断出哪组 PT 断线,将对应 PT 断线的微机通道切换为转子电流调节工况而自动转为备用通道(输出跟踪主用通道但被闭锁) ,没有发生断线的 PT 对应的微机通道自动切换为主用通道运行在 AVR 工况。这样发生 PT 断线的微机通道由于输出被闭锁将不会引起误强励。3.4 各种 PT 断线判据的比较du/dt 判据的缺点

19、:假设系统发生较大扰动(无功振荡) ,调节器两个通道将同时判断 PT 断线并切换至手动运行方式,而如果此时不满足判据条件将可能造成误强励或加重无功振荡。一般在在三机励磁系统中本判据不宜投用,在自并励系统作为试验方式下的参考判据(本文后面将通过案例进一步说明) 。双 PT 电压比较判据的缺点:微机励磁调节器软件通过比较两个电压的差值,当差值超过整定值时,逻辑控制器启动切换:如果两个通道共用一组 PT,则从自动方式切换到手动方式运行;如果双通道使用各自独立的 PT,而且运行通道出现 PT 断线,则从运行通道的自动方式切换到备用通道的自动方式;如果两组 PT 均出现故障,则切换到手动方式运行。我们仔

20、细分析一下处理双 PT 比较判据判断 PT 断线的方法,就能得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假设发电机正常运行在 A 套微机通道的 AVR 调节工况,B 套微机通道备用在 AVR 调节工况,PT1 电压回路发生断线故障,A 套微机通道根据PT1、PT2 的整流值进行比较,发出 PT 断线报警信号,由于 PT1 发生断线,A 套微机通道将自动由 AVR 工况转成 FCR 工况,同时 A 套微机通道自动转为备用,B 套微机通道切换为主用仍工作在 AVR 调节工况,此时 PT2 用于 B 套微机通道作为电压调节的判据。由于 PT1 己经发生断线故障,若此时 PT2 再发生断线故障而使 PT2 的整流值降低,此时

21、 PT1、PT2 的整流值均降低,将引起励磁装置判断是因为系统短路故障而引起的电压下降,调节器将增大励磁输出造成误强励。而该种缺陷在 UNITROL-5000 型励磁调节器 PT 断线判据中将不会出现。因9为 UNITROL-5000 型励磁系统在判别 PT 断线时采用的是采入的 PT 电压和采入励磁变低压侧电压进行比较,此时发生双 PT 断线也不会引起机组误强励。但是,如果零起升压过程中(比如升压至 60%UN 时)发生 PT 一次保险断一相,则两路电压采样同时降至 60%UN,同样存在误强励的风险 。(升压过程中,60%UN 前后都存在断线可能。)针对此种情况,UNITROL-5000 型

22、励磁调节器 PT断线判据中又增加了U、IF 检测判据,问题随即迎刃而解了。但如果发电机升压时发生双 PT 断线,且此时又出现出口短路故障,则此时会影响调节器的强励功能(因双 PT 断线后切至手动方式) ,由于如此工况出现的几率实在太小,且其仅仅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灵敏性,所以在设计 PT断线判据时可不予考虑。另一种极端工况如:机端短路时,无论并网与否,调节器均不判 PT 断线(参考后面介绍我厂的两个案例)而出现强励。如果我们从强励与过电压出现的工况区别上进行考虑:强励多从并网时考虑,过电压多出现在空载时。则设计 PT 断线判据的思路将更加清晰。4 PT 断线判据在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下面通过部

23、分励磁系统案例对 PT 断线判据进行进一步分析:案例 1、#1 机调节器受系统扰动影响、切手动2003 年 2 月 9 日晚,姚孟#1 机励磁调节器报“A120” (PT 断线) ,并由“AVR”自动切换至“FCR”手动运行方式。查 220KV 变电站多条线路跳闸,调节器两个通道均报“PT 断线”并切至手动;此时其它主设备保护无 PT 断线告警。查该调节器软件图及参数得知:该调节器为新安装投运,因其 PT 断线逻辑未采用双 PT 比较判据,而是采用 du/dt 判据,由于系统故障后电压扰动较大,造成两个通道同时判“PT 断线”继而切至手动方式运行。随后通过修改参数将该调节器 du/dt 判据退

24、出,将双 PT 比较判据加用;复归信号后重新投入自动方式运行。案例 2、#1 机停机减负荷过程中及正常运行时调节器的几次 PT 断线报警2007.6.15,姚孟#1 机停机减负荷过程中调节器 “A120”报警(PT 断线) 。查此时发变组保护及 DCS 系统同时出 PT 断线告警,在调节器 AVR 柜内测 TV1 电10压 UAC=71V,判断该组 PT 一次保险有缺陷,停机后检查发现 PT 一次保险 B 相过热,更换后正常,复归 AVR 通道跟踪偏差闭锁信号。2007.9.23,姚孟#1 机启动过程中(空载状态)调节器 “A120”报警(PT断线) 。在调节器 AVR 柜内测 TV1 电压后

25、判断该组 PT 一次保险有缺陷,检查发现 PT 一次保险 B 相过热,做安全措施并整组更换 PT 一次保险后正常,复归AVR 通道跟踪偏差闭锁信号。2007.11.27,运行人员在 DCS 系统 CRT 监盘时发现:#1 机机端三相电压略微不平衡。检查,此时在保护屏、AVR、测量回路检查各组 PT 二次电压略有不平衡,但各处均未报 “PT 断线” (未到定值),判断 PT 一次保险存在初期故障。就地检查 TV2 一次保险 B 相过热(尚未熔断) ,证实判断。处理:按处理预案做安全措施:AVR 切至 CH1(处理过程中“A120”及“PT 断线”发出) 。2008.3.4 凌晨,#1 机“A12

26、0”报警、切通道。查:#1 机 TV1 一次保险 C相熔断。因定子接地 3U0 取自 TV2,故本次 PT 断线未跳机(上次 TV2 断线因发变组定子接地保护装置问题曾经造成跳机);AVR 由 CH1 切至 CH2,报“A120” ;发变组、DCS 报“TV 断线” ;处理:按照预案更换一次保险(发现运行人员仅更换一相保险) ;遂建议:应按照规程同时更换三相保险。案例 3、#2 机启动并网试验中,手/自动切换时发电机过压跳闸(类似双 PT断线情况)2005 年,姚孟#2 机大修中励磁调节器更换改造后进行启动试验,发电机空载试验后调节器由手动切换至自动方式,由于手动-自动参数跟踪慢,造成强励,发

27、电机过压保护动作跳闸。分析:此过程类似于双 PT 比较中判三相失压,不判 PT 断线。案例 4、#4 机启动短路试验中,误投自动、误强励2007.10.27,#4 机因发电机出口增加一台高压厂用变压器而进行启动过程中的短路试验,短路点设置在该变压器低压侧 6KV 断路器下口。试验开始后,在变压器及断路器本体的试验人员突然感受到巨大的振动并听到铁磁谐振的“嗡嗡”声,随即用对讲机呼叫停止。检查发现:运行人员操作中误将励磁调节器投为自动方式,所以造成了强励。 (启动升压过程中双 PT 三相均无电压且有电流,此时不判“PT 断线” 。 )11案例 5、#4 机无功摆动(PT 一次触头变形接触不良)20

28、102011,#4 机组机端电压及无功摆动。检查 AVR 已切通道,运行中检查无异常,切换运行通道无异常(有风险) 。第一次停机检查:PT 二次加压无异常。第二次停机准备 PT 一次加压,检查发现:PT 一次触头变形、接触不良。处理后再次并网后故障消除。注意:由于 PT 一次触头接触不良造成励磁调节器电压采样的的瞬间波动,对于双 PT 比较断线判据,有时能够报 PT 断线并切换通道,有时则不能报警,这样不但可能造成电压及无功的持续摆动,还有可能造成误强励甚至失磁以至机组解列。案例 6、#6 机 551 开关断口闪络、强励2011 年 8 月 2 日中午 13:30 分,暴雨。姚孟#6 机组启动

29、中,551、553 开关热备用状态,当#6 发电机机端电压升至约 19.78kV(额定电压 20kV) ,准备并网时(551 开关未合) ,网控值班人员听到 500kV 变电站方向有较大异常声音,随后一声巨响, 500kV 南母失压。就地检查 551 开关 C 相开关北侧断口闪络崩断。551 开关爆炸发生后,#6 发变组保护中有“突加电压保护动作” 、 “断口闪络保护动作” 、 “热工保护动作” ;变电站 551 开关保护中有“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 、 “死区保护动作” 、 “沟通三跳保护动作” ;500kV 南母母差保护中有“失灵启动动作” 。调取故障录波后分析:#6 发电机零起升压,故障前

30、主变高压侧三相电压分别为 UA=60.76V/304KV/526KV, UB=60.82V, UC=60.75V, U0=0.27V,机端三相电压 UA=57.1V UB=56.97V, UC=58.99V/11.8KV/20.43KV, U0=0.8V,无论机端还是主变高压侧,三相电压基本平衡,在额定值附近,相序正相序。551 开关闪络后,主变高压侧 IC、IO,机端 IB、IC,主变高压侧 UO 以及 500KV 线路 3UO 发生同步周期性振荡。从录波图中分析,当 551 开关闪络后,机端和系统侧电气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6 机励磁调节器曾发生强励。551 开关发生闪络,29.4ms 时

31、刻,转子受到 551 开关闪络电流引起的发电机定子电流突然增大,此时由电枢反应造成了转子电流突增(波形中的第一次12上升) ,随后在波形中的第二次上升是真正的励磁调节器强励现象,励磁电压、励磁电流升高, 1051.4ms 灭磁开关跳开,其中强励持续时间 1022ms,强励时最大励磁电压为 602V(1.43Ufe),最大励磁电流为 6.03kA(1.46Ife) 。开关闪络事故发生后,针对并往前该事故过程中调节器该不该强励,有两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无论从系统还是装置本身来看,都应该强励。 (从软件图闭锁强励的条件看:仅整流桥故障数(929、10926) 、励磁电流限值及启励过程有关参数闭锁强

32、励,而与是否并网无关。 )从对事件过程分析后发现:调节器功能与保护配合良好,强励后提高了保护动作的灵敏性。虽然闪络故障发生在并往前,但其故障性质为类似于发电机出口不对称短路,此时如果修改调节器 PT 断线判据(比如增加负序量判据) ,则可能因 PT 断线报警而使调节器且至手动运行,而系统故障点并不会因此消除,由于调节器手动方式下大部分功能和保护都不完善,更加大了事故发展的风险。案例 7、2008.4.12,#6 机并网时 Q=20 万(并网后 PT 断线判据的影响)查:并网前主变高压侧二次电压 63.1V,系统侧 61.8V;检查启动前主变调压抽头已由“3”上调一档。分析:由于并网前调节器运行

33、在电压闭环方式,并网后运行在电压及无功闭环方式,由于并网时压差,造成无功突增(类似瞬间强励) 。案例 7、#4 机启动空载 PT 断线切换试验中,误操作、强励、过压、灭磁2014.5.17,#4 机大修后启动过程中的励磁调节器功能试验(PT 断线切通道) ,试验开始后,首先模拟 PT1 断线(单相) ,调节器由运行通道 1 自动切换至运行通道,并报警“A120” ;随即随即模拟 PT2 断线(单相) ,约 2 秒后发电机过压(强励) 、灭磁。检查发现:试验人员对断线判据逻辑不熟悉、操作方法有误,未将模拟 PT1 断线措施恢复而直接将励磁调节器 PT2 模拟断线,所以造成了强励。 (该工况下双

34、PT 相继出现单相断线,此时不判“PT 断线” 。 )案例 8、#5 机启动空载手动零起升压试验中 PT 断线2014.7.23 凌晨,#5 主变高压侧瓷瓶闪络,机组启动零起升压试验过程中(PT 断线)告警,检查发现机端 PT 未恢复送电。13对以上案例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初步得到这样的结论:通过对各 PT 断线判据及部分案例分析可以发现,ABB 公司 UN5000 励磁调节器 PT 断线判据逻辑设计较为完善,不但对各种运行工况进行了针对性逻辑设计,且参数整定及逻辑修改比较方便。但目前无论何种判据:对 PT 一次保险过热、缓慢熔断及 PT 一次触头接触故障现象均不能灵敏反应,需要对逻辑判据及参数设

35、置进一步优化。综上分析,调节器选择时应注意选择逻辑设计完善、运用中硬件过关的产品;整定参数时应充分考虑各种运行方式(如并网前的零起升压、机组各种试验状态、并网后的系统扰动和冲击以及 PT 一次断线的工况等) 。关于 du/dt 判据在系统扰动时的误动问题,笔者认为断线判据误动是由于采样精度不足造成。如能够提高调节器装置采样回路精度及运算速度,并在判据启动逻辑上充分考虑各种工况并进行相应优化,则各种工况下励磁调节器 PT断线的判据将会更加完善,这样对励磁控制系统以及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将更为有利。另外,因为励磁调节器采样电压参与自动方式下的调节和动作逻辑,所以出现 PT 断线时为防止误强励则不

36、需考虑区分一、二次断线或对称、不对称断线,故在应用 PT 断线判据时无需引入负序分量辅助判据,或 PT 三次开口三角电压辅助判据,在应用上与发变组保护 PT 断线判据不同。5 现场整定及维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励磁系统现场调试工作中,我们往往对 PT 断线判据和执行逻辑的验证不够重视。通常的试验方法为:静态调试中仅对机端电压采样精度校验合格后,模拟一次 PT 二次电压完全断线,报警正确后即完成了静态调试;动态调试时仅在励磁空载试验中模拟 PT 二次电压完全断线报警即可。而对于零起升压过程中以及并网后的各种工况下 PT 断线判别逻辑则不予验证,这样无疑给励磁系统的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分析这种现状形

37、成的原因,一是我们的励磁调试、维护和技术管理人员对设备不够重视,对其工作原理了解不足;二是试验条件不足(比如静态试验是难于模拟各种工况、启动试验中时间限制及风险控制等等) 。鉴于目前励磁系统调试现状,笔者认为:自并励系统调试时应细化静态调试内容,增加各种限制、保护功能的校验(包括 PT 断线判据及逻辑验证) ;三14机励磁系统静态试验时虽然受到试验条件的限制(姚孟电厂#1、2 机组励磁系统配置有中频发电机组作为试验电源,这在其它电厂比较罕见) ,但也应在静态调试时仔细核对励磁系统内部逻辑和参数的整定,并逐步完善试验方法。结束语:综上所述,各厂家基于双 PT 检测比较原理的 PT 断线判据基本相

38、同,且均不再区分是一次断线还是二次断线,是三相对称断线还是单相不对称断线,对正常工况下该判据均十分可靠。而对于其它特殊工况下断线的检测,则 ABB 公司的 UN5000 型调节器判据及逻辑设计更加完善,且易于现场整定。作为励磁系统的调试和维护人员,应充分了解这些 PT 断线判据,一旦发现问题,应能明白原因。相信随着各厂家产品运行经验的累积,PT 断线的检测判据会越来越完善。参考文献:竺士章发电机励磁系统试验.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韩天行微机型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检验调试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励磁调节器厂家技术资料2014 年 9 月 26 日作者简介:陈敏刚,男,41 岁,工程师,现任姚电工程公司电气设备检修部检修专责工程师,联系电话:13523262102。(办公室:0375-4932743)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