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 名称 小括号的认识 执教者 李素利 课时 1 课时 基本信息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 学生从一年级学习开始就学习了数学上各式各样的符号,学过+ - =等等数学符号,每一个符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都说非常困难的事情,所谓符号虽小,但却包含着无尽的含义与智慧。就比如+号,学生会在头脑中想起把两样东西合在一起;比如-号,学生就会想到从总体中去掉,或者两样东西在比较多少。而今天学习小括号,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朋友,学
2、生需要去适应它,去了解它。 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认识小括号,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为了让学生很好的学习,我在本节课中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我就创设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识提供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充分利用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围绕“102+3 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
3、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三)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简洁性。 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惊喜的是,让学生尝试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方法:有的划线,有的画三角,有的画圈,有的画心形等,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四)对比练习的设计 通过 1)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2)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一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
4、、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下面就本节课我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收获: 在本节课中我精神饱满,整节课的状态都非常好,对学生的引导点拨、评价都比较到位;学生的状态也很好:认真思考,发言积极。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在“创造小括号”时,出现了多种方法:有的划线,有的画三角,有的画圈,有的画心形等,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因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参与力强,因此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很好,不但认识了小括号,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括号,而且还能利用小括号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们真的很厉害。 但是本节课也有让我遗憾的地方,就是在引发认知冲突的环节中,学生出现两种算法:第一种方法:10-2-3=5(个)就是先算减去 2 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 3个后还剩多少。这种方法很好理解;但第二种方法:10-5=5(个) 我问为什么这样算?生解释说出 5 是一共剪掉的 5 个,我引导“5 是如何得来的?”2+3=5,如果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应该怎样列算式?学生还是说10-5=5(个)引导了两遍才有极个别同学列成 102+3,然后引导“这样能先计算2+3 吗”,才使下面的环节能进行,也在这浪费了一些时间。课后我反思这一环节,我想如果学生实在解释不通,老师完全可以直接列出算式 10-2+3,让学生思考“这样能先计算 2+3 吗”,这样既不浪费时间,也不会使学生迷茫,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