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备课教案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牧童课时 一课时 备课人 学校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但有时,会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领悟、体会。因而要着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教学目标1.会写“牧、蓑”两个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牧童 ,背诵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诗句的意思。 4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感受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教学重点 理解
2、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 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教学过程一、 知诗人-情景导入:同学们,童年时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丰富多彩,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同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二、读诗句-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教师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带着问题读诗,多媒体出示问题: (1)这是一个( )的牧童?
3、(2)我们看看这个牧童在干什么?是在怎么样的情景下活动? 三、明诗意交流学习 1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提示:抓住“铺、横野、六七里,卧月明”理解诗意,品味“弄” ,感受情趣。 2.学生反馈并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横野:横即辽阔,再进而理解横野即广阔的原野。教师具体预设情景讲解“弄”的含义: 情景预设:徐徐晚风中,牧童一会儿把笛子放在嘴边轻吹,悦耳的笛声飘荡在晚风中,一会儿又把笛子拿在手中把玩着 。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牧童是如何逗弄笛子的,从中体会到牧童生
4、活的悠闲、快乐、自在的心情。 ) 3讨论本首诗的诗意。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5.全班齐读此诗。四、悟诗情-交流探究:1.诗人为什么不脱蓑衣就躺下了?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师适时出示图片,感悟诗中情。 根据学生的不同见解,师预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没有家人聚集的场
5、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下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里的草地,想好好的欣赏一下?还是月夜中的微风有些微凉?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些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情朗读,当堂背诵古诗。五、延伸迁移,升华情感 1.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交流) 2.出示杜牧的牧童,让学生在诵读古诗,体会同样的题材,描写无忧无虑的牧童生活,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可以是五言,可以是七言;可以含蓄,可以直白。鼓励学生课后背背古诗,做到及时积累。 六、总结全诗 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背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2将这首古诗默写下来。3将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板书设计铺 弄 安然自乐 牧童 饱 卧 无忧无虑课后反思在本课中,我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力图引导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