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68675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过程与方法: 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教学重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讲述法、情景法、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教师(适当评价)问: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甲:爱我中华学生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过渡:中华民族是 56 个民族的统称,我们知道,在

2、历史上,最初这些民族相互间并不了解,甚至有时候还很敌对,那么后来又是怎样逐渐相互了解,并成为一家的呢?新课: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师: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秦朝、隋朝、元朝等。教师: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割据然后统一的局面,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沉默)教师:可能大家没有想过,但你们还记得北魏孝文帝改革么?还记得改革的内容吗?教师适当提醒,如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等,但有一条措施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就是移风易俗。教师出示材料: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3、、行汉制、崇儒学学生活动:结合孝文帝改革中“移风易俗”的内容,说明对当时的鲜卑族和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思路:民族差异缩小、相互促进、融合、形成一个整体)。得出结论: (学生齐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产生了牢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学生活动:你还能举其他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由 56 个民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吗?二、坚持民族平等教师出示材料: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名额蒙古族 24 回族 37 维吾尔族 22 藏族 26 苗族 21 壮族 44 彝族 20 布依族 7 朝鲜族 9 满族 20 侗族 6 瑶族 6 白

4、族 4 土家族 15 哈尼族 4哈萨克族 5 傣族 5 黎族 5 傈僳族 2 人 畲族 2 高山族 2 其余各少数民族代表各 1 人教师提问:尽管少数民族人数较少,但在 2000 多名全国人民代表中各民族都有一定的名额,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共建美好家园。教师出示图片:谁能介绍一下这两张图片吗?教师介绍第一张:这是 2001 年 7 月 18 日,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赠送的“民族团结宝鼎” 。总高 5 米,重约 3.5 吨。宝鼎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面是一尊三足双耳的大鼎,象征着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鼎盛发展;中间的鼎座上

5、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民族团结宝鼎”鼎名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题记。背面为相应的藏文翻译。其它六面的浮雕分别为“签订十七条协议”、“民主改革”、“川藏、青藏公路通车”、“毛主席派人来”、“腾飞的西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历史性画面。鼎内铸有铭文“铸赠民族团结宝鼎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 整个宝鼎古朴典雅,美观庄重。上座还铸有 56 条夔龙,象征祖国 56 个兄弟民族团结友爱,谁也离不开谁。座上铸有在西藏家喻户晓的“切玛”和“八吉祥”图案,象征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下部底座上有 3 层平台、21 级台阶和5 个大灯笼,寓意三个千年、21 世纪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50 周年。教师:除了国家重视做好

6、民族团结工作,我们常州也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你知道吗?(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举例:西藏民族中学。85 年 7 月,响应国务院“智力援藏”而建。我们桐庐县根据少数民族家庭实际情况和条件,利用当地草鸡养殖项目的传统优势,通过与溧阳市兴竹畜禽养殖研究中心积极合作,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由养殖研究中心供应优质价廉的鸡苗,负责技术培训,提供饲养基础设施和卫生防疫指导,并及时更新成品鸡销售信息;市民政局协调 20 户少数民族家庭参与养殖草鸡的项目,争取年内养殖数量不少于 20000 只。教师:然而,有些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韦,做出了人神共愤之暴行。今年的3 月 14 日,西藏就发生了打砸抢事件。教师出示材料

7、和图片:2008 年 3 月 14 日,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不法分子对拉萨市区主要路段的临街铺面、中小学校、医院、银行、电力和通讯设施、新闻单位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造成的经济损失二点八亿元,一千三百多家商户和铺面受损。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3 月 14 日下午,极少数暴徒在拉萨疯狂地打砸抢烧,纵火 300 余处,焚烧民宅、店铺 214 间。拉萨上空浓烟滚滚。3 月 14 日下午,一伙暴徒在拉萨

8、市朵森格路疯狂地打砸抢烧,冲击新华社西藏分社,并焚烧房屋。教师:藏独分子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有什么危害?学生:是分裂祖国的行为,这一行为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破坏了民族的团结。教师:3.14 打砸抢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同时也留给我们深刻的警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甲:国家的繁荣昌盛总是与国家的统一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学生乙: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教师:3.14 打砸抢事件发生后,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纷纷表态,谴责藏独分子的暴

9、行。中国政府表示要严惩藏独分子;“使用暴力、杀生,他们哪里是什么佛教徒?”台湾的海涛法师诧异地问道。感谢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都会失败。网友留言3.14 打砸抢事件后,被采访一些藏民也对藏独分子深恶痛绝,希望过安定祥和的生活。教师:所以藏独分子的行为是不会得逞的,民族分裂是不得人心的。作为在校的中学生,我们也应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过渡:作为一家人,我们不仅要团结,更要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教师: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

10、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在社会经济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教师举例)问:这种差距的存在有何危害?学生:不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也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等教师:面对东西部的差距,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办?学生:缩小差距,实行西部大开发。教师:2000 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开工,西部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那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何意义呢?学生: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西部经济的发展,提高西部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加快东部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结合题目,强调解题思路从不同角度思考)教师:西部大

11、开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作为未来西部开发的重要力量,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学生甲: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为祖国建设的人才。学生乙: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吃苦。学生丙:还要有建设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总结:问: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坚持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坚持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坚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础。只有真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

12、昌盛。作业(略)附板书: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处理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前提、保证、基础)教学反思:第二课 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2

13、、阅读与思考。(1)阅读教材第 9 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3)指名说一说。(4)师生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四川的九寨沟 云南的西双版纳 吉林长白山的天池 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

14、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欣赏名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第二课时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2、阅读教材第 10、11 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

15、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16、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第三课时1、提问: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3、指派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我国约有 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炸木等。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量地享受到阳光,因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此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三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17、。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为什么我们家乡称为“三江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7、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家乡的矿产资源,再进行补充总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富。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第四课时1、探

18、究与体验。(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连一连: 珠穆朗玛峰 新疆天池 四川张家界 西藏火焰山 吉林九寨沟 湖南(2)说一说:阅读 12 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板书:家乡的特产:民族 地区 农作物 特产 适宜种植的原因 2、演讲会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

19、吧!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2、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 16 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

20、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第二课时1、谈话: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3、阅读 17 页资料多民族多种语言想

21、一想:哪种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国有 56 个民族,他们都只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吗?哪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我国的 55 个少数民族使用着多少种语言和文字?4、在小组内交流。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22、。(4)我国的 55 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 80 种以上。第三课时1、教师谈话:我国的 55 个少数民族使用着 80 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 17 页形态各异的文字。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1)我国有 22 个少数民族使用着 28 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

23、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族创造了新文字。6、探究与体验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议一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如同回族、满族等一般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在内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祖国 56 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方民族的文化和先进技术的时候,大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先在小组

24、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第四课时1、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会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参加班级的歌咏比赛吧!出示少数民族歌曲:藏语 阿妈壮语 壮家娃傣语 回来欢度泼水节蒙古语 吉祥三宝维吾尔语 真诚的心土家语 摇篮曲2.唱一唱: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唱的民族歌曲唱一唱。3.记一记: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阅读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这些名字原来有着丰富的含义呢。阅读教材 19 页有趣的地名。出示有趣的地名: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

25、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的原油”。教学反思:第四课 风格各异的住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过程与方法: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谈话引人新课在中华大家庭里,很

26、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 30 页人类早期的居所学生自己默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我们祖先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让学生阅读教材第 31 页独具特

27、色的住房 ,思考: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

28、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4、课外拓展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图片,更进一步了解南方和北方住房不同的特色。第二课时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给大家介绍。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供学生参考: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 (也叫“歇人柱” )的住所

29、。 “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 。 “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提问: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学生阅读教材第 32 页。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的上层用来居住,下层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作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的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2、探究与体验出示资料:在新疆吐鲁番的许多维吾尔族人家的房顶上,有一种四面墙

30、壁都布满小孔,有点类似蝈蝈的房子,当地人管它叫“荫房”或“晾房” ,它是制作当地著名特产必不可少的设施呢!提问:你知道这种小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3、师小结: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中一些较为原始、简陋的住房已经逐步消失,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着幸福的生活。第三课时1、组织学生议一议阅读下面的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材料一:我国南方气候湿热,居住在这里的傣族、苗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式楼房,是屹立于山水之上的一种独特的建筑。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两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楼阁。材料二:在

31、四川西北部生活着羌族同胞。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区,周围有许多高山,羌族同胞就地取材,用石材建造了奇特雄伟的碉楼。碉楼一般建在村寨的住房旁,高度在 10 至 30 米之间,过去用来抵御外敌入侵或储存粮食柴草。这种建筑稳固牢靠,经历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看到这些别具一格的住房,我的感受是:写完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2、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找房子准备卡片红色卡片:蒙古包 帐篷 仙人柱 平顶房 干栏式楼房 小纸条: 蒙古族 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 塔吉克族藏族 裕固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维吾尔族 羌族 傣族 景颇族游戏规则:五位同学每人拿一张红色的卡片站

32、在讲台上,卡片上写着不同的住房名称。老师拿着 12 张小纸条,找 12 位同学抽签,每位同学抽到一张纸条,代表着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房子,和持红卡片的同学会合。做一做,看看哪组的同学反应最快? 景颇族3、游戏后小结板书: 傣族蒙古包 蒙古族哈萨克族帐篷 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仙人柱 藏族裕固族平顶房 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干栏式楼房 维吾尔族羌族第四课时1、让学生阅读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学生阅读后在小组里互相演讲,再指派两个小组代表给大家演讲,大家体会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2、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民族的民居风格最有特色,该民族的居民有什么特点和美丽传说。结合自己收集

33、的相关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居民和传说吧!师重点介绍家乡藏族同胞的帐篷的特色。以下资料为参考: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 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

34、。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 2 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 15 厘米左右、长 15 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 50 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 作燃料用 ,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

35、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3、阅读教材第 35 页,了解北京的四合院小组内交流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再指名说一说。回忆自己家乡的四合院,给同学们做一下介绍。4、小调查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旅游,你会怎么介绍家乡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呢?调查一下家乡的民居有什么 特点,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展示给亲人和朋友,还可以为那些来家乡旅游的客人做小导游呢!第五课 别具风味的饮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多民族独特的饮食,欣赏多民族独特的饮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

36、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教学重难点: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民族饮食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家乡的民族饮食,如藏族的和回族的特色小吃。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谈话引入新课: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比如草原上的蒙古族同胞,他们的饮食和草原生活有关;生活在东北的赫哲族,他们的饮食多和渔业有关。让我们到各民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去品尝他们别具风味的饮食,做一个小小美食家!2、让学生阅读民族花园中的油香一文。思考:油香是哪个民族喜爱的传统食品,有什么样的

37、美丽传说呢?阅读后在小组进行交流。指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3、请班里的回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油香。可以从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进行介绍。4、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交流整理收集的民族特色饮食,为在全班展示做好准备,同时要选好发言的代表。进行交流时从饮食的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可以选择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交流。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教学反思:第二课时1、谈话:我国各民族有很多独特的风味美食,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各民族的别具一格的饮食。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1)让学生阅读教

38、材 37 页的独特的风味美食 。认真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的食物什么为主?以粮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同胞,其饮食习惯各有什么特色?(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3)派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同胞,由于从事畜牧业生产,养成了以吃肉喝奶为主的饮食习惯。他们一般吃手扒肉、烤肉,食用奶酪、奶皮,喝奶茶。藏族人民则喜欢喝酥油茶。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4)提问: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同胞,都以粮食为主食,但各自的吃法却不相同。佤族、壮族和朝鲜族同胞能用大米做成哪些食品?哪些民族喜欢吃“手抓饭”?“手抓饭”是怎样制成的

39、?(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6)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师生总结: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在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人喜欢吃五色糯米糍粑。朝鲜族同胞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闷成喷香 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称作“手抓饭” 。3、拓展(1)请做过“手抓饭”的同学讲一讲做的过程。(2)请本班的回族同学讲一讲自己民族的特色小吃。如,油炸馓子,蜜馓等。(3)请本班了解藏族饮食的同学讲一讲藏族同胞的主食糌粑。4、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

40、的民族饮食,并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或写一写日记。别具风味的饮食第三课时1、完成幻灯片连线练习:藏族 馕维吾尔族 糌粑满族 酸辣食物回族 油香苗族 侗族 炸糕佤族 黎族 糯米糕壮族 糍粑朝鲜族 竹筒饭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手抓饭2、说一说阅读教材 38 页的“你知道吗?”资料,说一说自己的感受。(1)思考: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哪些?伊斯兰教对于饮食有哪些明确的规定?(2)在小组内交流后指名说一说。(3)在小组讨论:怎样尊重这些民族的饮食习惯?(4)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的讨论结果。3、课外延伸访一访谈话:你去过少数民族餐馆吗?那里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少数民族餐馆采访,了解那些民

41、族的饮食文化,并试着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布置准备工作:(1)确定采访对象首先要想清楚,你要采访的对象是餐馆的老板、服务员,还是厨师?采访对象不同,你设计的问题也要有差别。问题设计:(2)估计面临的困难如果你去采访的时候,餐厅内有许多客人在就餐该怎么办?餐馆的人拒绝采访该怎么办?如果采访的时候你“忘词”了怎么办?为了避免采访时发生这些尴尬,你可以事先让爸爸妈妈扮演餐馆人员,进行采访情景模拟,这样可以提高你随机应变的能力。你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去餐馆吃饭,在吃饭期间完成你的采访。对于这些困难,你准备好了吗?采访的时间最好选择:联系采访的地点:采访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通过采访,对该民族的饮食特点有

42、哪些了解?写出你的采访日记。第四课时1、小组内交流自己采访少数民族餐馆的情况。交流后选派几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2、指导学生做小小设计师。(1)谈话:如果你是某民族饭店的管理人员,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用餐。那么,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同胞,你知道应该给他们什么风格的菜肴吗?该用什么礼节招待少数民族宾客呢?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菜单,让生意更加兴隆!(2)出示设计表格我的设计民族: 饮食风味: 饮食禁忌: 待客礼仪: 菜单(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设计。(4)指派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大家评议。3、安排学生演一演(1)创设情景几位同学一组,分别扮演不同民族的学生。新年快到了,这几同学要进行一次聚会,决定举办一次包饺子活动。但是,包什么陷好呢?大家众说纷纭,却产生了分歧。(2)要求:同学根据自己了解的各民族饮食风俗,编写小品剧本。要求剧情合情合理,内容丰富。看一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4、做一做谈话:你吃过新疆拌面吗?拌面是新疆各族人民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让我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做一做新疆拌面吧!做过吃过之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