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督管理吸烟会导致癌症、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吸烟的危害已经得到各方的重视,但是作为烟草的替代品电子烟,由于其生产处于“三无”状态,其所造成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电子烟一般由锂电池、雾化器与烟弹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工作原理为通过电池加热雾化器,使烟弹中的尼古丁溶液雾化,进入使用者体内。虽然电子烟中的“烟雾”没有经过燃烧,没有普通卷烟燃烧后的焦油等产物,但不容忽视的是,尼古丁不但使人成癮,而且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也有负面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所用的液体及其释放物还含有其它化学物质,其中一些化学物质被视为毒物。有些电子烟制造商宣称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但目前缺乏可靠
2、的科学证据。伴随着电子烟销量的增长,青少年的使用率也在快速上升。电子烟生产商通过向电子烟液弹中加入各种口味的添加剂来吸引青少年,许多国家近年来青少年吸食电子烟的人数快速上升。2014 年,美国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人数更是超过了吸传统卷烟的人数。由于电子烟中的尼古丁会使人上瘾,而尼古丁上瘾后使用传统卷烟的可能性就会大增。因此,在青少年中,电子烟很可能成为吸烟的入门产品,导致未来青少年吸烟率的上升。虽然中国青少年的电子烟使用率没有欧美国家高,但据调查,中国的初中学生有 45%的学生听说过电子烟,有 1.2%的初中生在过去 30 天内使用过电子烟。如何避免中国的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已成为当务之急。全球
3、90的电子烟产自中国。目前电子烟在中国的生产处于“三无”状态:无产品标准,无质量监管,无安全评价。由于电子烟的生产过程缺乏监管,因此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者因为电子烟中的电池爆炸而遭受财产损失甚至肢体受到伤害的报道时常见诸于媒体。近几年电子烟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中国烟草企业也已开始研发自己的电子烟品牌。据行业专家预测,到 2047 年,电子烟销售额或将超过传统烟草。因此,有必要将对电子烟的监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电子烟定名为“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 ,并在近几年对电子烟的健康风险、戒烟效果、对控烟政策的影响等进行了调研评估,并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国政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2014
4、年 8 月 26 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发布报告称,电子烟同样会产生有毒物质并危害健康,各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禁止向青少年售卖电子烟。作为公约缔约国,又是电子烟生产大国,我国政府理应负起责任,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目前全球已有 59 个国家和地区对电子烟实行管制,其中有巴西等 13 个国家和地区禁止销售电子烟,39 个国家和地区全面禁止电子烟的广告、促销和赞助, 30 个国家和地区禁止在封闭的公共场所使用电子烟。尽管我国目前青少年的电子烟使用率还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快速上升趋势,但有必要对电子烟实施严格的监管,相关政府部门尽快采取相关措施,以避免重蹈欧美一些国家的覆辙。具体建议包括:1. 国家卫生、药品行政部门应专门立项,组织专业人员,拨出科研经费,对电子烟的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对吸烟者与身边人的健康负责。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牵头制定相关法规,按照药品的标准对电子烟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监管。法规同时应禁止与电子烟相关的所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禁止在网络销售电子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和孕妇销售电子烟;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使用电子烟;禁止将电子烟作为戒烟产品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