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心理学选择题1.幼儿阶段指的是 3-6 岁 。 2.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会使用一些猜读策略,如认读半边字的现象,如把“倩”读成“青”这些都反应了学前儿童书面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过度规则化。3.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神经元的 分化 。4.在简单句阶段,幼儿不但会用到成人语言中的一些规则,还会出现 过度规则化 的现象,如“我大方,你小方” ,学会说“我们”后,4 岁的孩子会说桌子们。5.在出生时存在,后来消失,并能作为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的一种原始反射是 巴宾斯基反射。6.在 单独选择玩具 的情况下,儿童更有可能表现出跨性别玩
2、具选择行为。7.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4 岁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8.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 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9.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特点“突触”10.想象 是维持幼儿认知操作的重要手段。11.感知觉 是认识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12.不属于玩物游戏的是 趣味竞赛13.2 岁的幼儿会对哀伤的同伴表现出一定的利他行为,这种反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他们可能会要去打那个让同学哀伤的
3、人,这种反应方式是 激烈式。14.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语言加工中枢和 积极情感表达 中枢。15.大脑右半球包括视觉、 非言语声音 中枢、触觉中枢、消极情感中枢。16 属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的是 强制性颈反射。17. 儿童早期动作发展遵循 头尾 原则和远近原则。18.儿童的视觉敏度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约 24 个月时其视觉敏度水平接近成人。19.视觉悬崖是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婴儿 深度知觉 发展的经典实验设计。20.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21.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替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个单词表
4、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奶”代替着“我要喝奶” ,因此我们称之为 单词语。22.当儿童说:“ 要牛奶!”时,妈妈说: “哦,你要喝牛奶了。 ”这时,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扩充。23.布朗芬布伦纳 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柔和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24.新生儿的 视觉 能力是各种感觉能力中最低的、25.新生儿出生时,脑重占成人脑重的 25%,2 岁时,脑重已占成人脑重的 75%, 6 岁 时儿童的脑重已经接近成人水平。26.母亲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因为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神经系统 没有 直接的联系。27.根据儿童的同伴关系,可以将幼儿园儿童分为五类,其中 被拒斥的儿童
5、 往往被认为有较多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入学后他们的学业问题和品行问题可能较多。28.美国哲学家洛克 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班,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29.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30.学前儿童颜色(辨色力)在 生后 3 个月发生的。3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 发展三大领域。32.被动的互动 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
6、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送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33.主动性的互动是指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对环境因素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选择、改变与创造。儿童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能适应、能胜任的环境,这也使在相同的环境中的儿童,各自拥有了不同的微社会环境,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34.出生后的第一年 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35.媒体暴力会降低儿童对暴力事件的敏感性。36.初步掌握本族口头语言的时期是学前末期。37.6 个月以后婴儿才可能出现的情绪体验有惊奇、害羞、
7、嫉妒。38.再认在婴儿期就已经出现了, 回忆是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的。39 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 取 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 ,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40 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浩浩(4 岁):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的词义的过度扩张。41.爸爸对爷爷:爸,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4 岁的浩浩:他是爷爷!爸爸:是,他是你爷爷!他也是我的爸爸呀。浩浩:不,他是爷爷!他不是爸爸!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词义的过渡缩小。42.养育
8、着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如简单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成为“妈妈语” 。43.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十九世纪末期。4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 1882 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45.胚胎期也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是从怀孕后的第 3 周开始的,一直到怀孕后的第 8 周结束,这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正在形成,成长中的胚胎特别容易受不健康因素的干扰。46 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47.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 和甲状腺(位于
9、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 都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48.最有利于孩子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养方式是权威性。49.婴儿知觉整合能力 的发展表现在其视觉和触觉的整合和视觉与听觉的整合中。50.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 。51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52.“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再给我一个特殊的世界,让我在这个世界中养育他们。我敢保证,在这十二个婴儿当中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的天份如何、嗜好如何、倾向如何、能力如何、其祖先的种族如何,我都可以训练他们成为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巨子,或者乞丐或盗贼” ,这是华生代表性观点。53.不同学术
10、背景的研究者开始观察、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婴儿传记的形式出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是英国达尔文。54.行为注意心理学家代表人物 华生 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 费罗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皮亚杰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55.皮亚杰以发生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心理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对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56.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前运算期,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和泛灵论的特点。个体间的气质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表现出相对稳定性。57.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
11、 270 天左右,期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 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58.分娩过程通常要经过 三个明显的阶段。59.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即缺氧、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 。60.“非器质性发育不良 ”和“心因性矮小症 ”,是由于情感剥夺和爱的缺失 抑制了生长素的分泌而导致的生长障碍。61.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皮亚杰认为,这个过程就是顺应。62.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 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63.对新生儿的评估有很多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由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加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