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1.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64384 上传时间:2020-01-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聚合物共混改性 原理与应用,引言,1.聚合物共混物是一种物质还是几种物质? 2.挤出共混过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3.ABS属不属于聚合物共混物? 4. 聚合物共混物聚合物合金高分子合金复合材料 5. 热力学相容性广义的相容性 6. 共混共聚,例:HIPS,塑料基体 缺点 增韧 共混法 效果 原因 要求 影响因素,第1章 绪论,高分子新材料的研发途径: (1)合成新的高分子材料(早期的主要手段) (2)优化现有的高分子材料(即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单一组分聚合物的性能缺陷 应力开裂现象严重,从而导致材料的可靠性大大下降; 缺口敏感性大,制品稍受损伤,强度急剧下降; 熔体粘度大,加工温度高,成形性不

2、好; 某方面的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成本高。,聚合物共混改性的主要目的和效果: 综合均衡各聚合物组分的性能,取长补短,消除各单一聚合物组分性能上的弱点,获得综合性能较为理想的聚合物材料。 使用少量的某一聚合物可以作为另一聚合物的改性剂,改性效果显著。 聚合物加工性能可以通过共混给以改善。 聚合物共混可以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制备一系列具有崭新性能的新型聚合物材料。 对某些性能卓越,但价格昂贵的工程塑料,可通过共混,在不影响使用要求条件下降低原材料成本。,聚合物共混改性领域最新动态形态结构研究方面的进展。通过对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控制,设计制造出性能更为优良的或更有特色的聚合物共混物。例如分散

3、相层片化赋予 阻隔性、抗静电性等聚合物共混物增韧机理研究的进展。 70年代以前,增韧机理偏重对脆性聚合物基体研究。 80年代以来,对韧性聚合物基体的增韧机理研究 . 近年来,对刚性聚合物粒子增韧塑料及其机理的研究颇为活跃。刚性聚合物粒子增韧的必要条件是基体聚合物具有高的韧性,刚性粒子与基体良好的界面粘接,刚性粒子恰当的浓度。增容技术的进展。非反应型、反应型增容剂不断扩展品种和应用,第2章 聚合物共混 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聚合物共混物(Polymer blend)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混合物。PS/PMMA PS/乙烯-醋酸乙烯 聚合物共混物中各聚合物组分之间主要是物理结合(次价力

4、结合:范德华力、氢键),因此聚合物共混物与共聚高分子是有区别的。,聚合物共混物与共聚高分子的区别: 聚合物共混物共聚高分子 无规共聚物 交替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2.1 聚合物共混的定义,物理共混:熔融共混 化学共混:聚合物互穿网络IPN(化学改性) 物理/化学共混 反应共混(反应挤出)共聚-共混 接枝共聚-共混嵌段共聚-共混 聚合物共混: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物质的过程。 聚合物为基体的无机填充共混物 短纤维增强聚合物体系,聚合物多元体系: 高分子合金 聚合物共混物嵌段、接枝共聚物 复合材料(基体/增强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塑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非金属基复合材

5、料 杂化材料: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聚合物共混物的方法主要有: 机械共混法:将诸聚合物组分在混合设备如高速混合机、双辊混炼机、挤出机中均匀混合。机械共混法又有干粉共混法及熔融共混法之分。 共溶剂法,又称溶液共混法:将各聚合物组分溶解于共同溶剂中,再除去溶剂即得到聚合物共混物。 乳液共混法:将不同聚合物的乳液均匀混合再共沉析而得聚合物共混物。 共聚-共混法:这是制备聚合物共混物的化学方法。 各种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技术,2.共混改性的主要方法,接枝共聚-共混:首先制备一种高聚物(高聚物组分I),然后将其溶于另一高聚物(高聚物组分II)的单体中,形成均匀溶液后再依靠引发剂或热能引发,使单体与高

6、聚物组分I发生接枝共聚,同时单体还会发生均聚作用,上述反应产物即高聚物共混物,它通常包含着三种主要高聚物组成,即高聚物I,高聚物II及以高聚物I为骨架接枝上高聚物II的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组分的存在促进了两种高聚物组分的相容。,共聚-共混法,如ABS 树脂:“坚韧、质硬、刚性”:,A:耐化学腐蚀; B:极好的韧性; S:刚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3.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质量份数 质量分数:A/B ( X/Y ) 体积分数,当共混组分中有共聚物,且有必要标明时 A/B =m:n ( X/Y ) 例如:聚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75:25 ( 95/5 ),4.关于共混物形态的基本概念,共混物形态的三

7、种基本类型:均相体系两相体系 “海-岛结构”“海-海结构”,HIPS的“海-岛”结构,例:用5顺丁橡胶的PS溶液在搅拌下聚合而成的高抗冲聚苯乙烯 HIPS。颗粒状的“岛”是橡胶相,分散在连续的聚苯乙烯塑料相之“海”中。从较大的橡胶颗粒内部,还可能观察到包藏着许多聚苯乙烯。,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学要素:分散相和连续相的确定分散相的分散状况两相体系的形貌相界面,总体均匀性 分散度 分散相颗粒的粒径分布,外形、内部结构 聚集状态 取向状态,分散相颗粒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与性能的关系共混过程的条件共混物“均相”的判定: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平均粒径:最佳 粒径分布:较窄 粒子形貌:适宜,共混物的性能,5

8、.关于相容性的基本概念,相容性:热力学相容(Gm0) 溶混性:单一的Tg 广义的相容性 完全相容体系:单一的Tg/均相体系/ 溶混性部分相容体系:两相体系不相容体系,相容性适中的共混高聚物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在外观上是均匀的(肉眼或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两相的存在);呈现微观的相分离(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两相结构的存在);材料此时具有两个Tg,两相均具有各自的独立性,Uncompatibilized blends,Compatibilized blends,6.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类,按共混物形态分类 按共混方法分类 按改善的性能或用途分类 按聚合物的性能与用途分类 按主体聚合物分类,7.共混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的基本框架,共混过程 物料体系 共混设备 第6章 共混物的形态 第3章 共混体系相容性 第2.7章 共混物组成,共混物的性能 第4.5章,理论研究,1.共混过程,共混物的性能,共混物形态,2.提高相容性(相容剂),共混物的性能,研究方式,补充介绍1.聚合物填充体系与短纤维增强体系 2.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