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山景物记》教案2009 01.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61510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山景物记》教案2009  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山景物记》教案2009  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天山景物记》教案2009  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天山景物记》教案2009  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天山景物记》教案2009  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天山景物记第一、二课时一、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二、导入新课由复习游记的基本知识导入新课。提问:我们过去学过哪几篇游记?游记特点是什么?明确: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来反映游览中的见闻(如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和名胜古迹等)和感受。游记有以记述为主,有以抒情为主,有带议论色彩的,也有带科学考察性质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山景物记就是一篇以山川景物为内容的抒情色彩很浓的优美的游记散文。三、作者简介碧野(1916 ) ,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作品以歌唱英雄的时代为主调,格调高昂、春光明媚,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语言生动形象、气

2、韵飞扬、诗意盎然。至今共出版了二十多部中、长篇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集,代表作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和散文集月亮湖 。1955 年初,碧野满怀热情到新疆深入生活,于 1956年秋回到了北京。边疆壮丽的景色和牧民的幸福生活,给作家以丰富的营养,于是他写了这篇天山景物记 ,后被选入19491959 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 。四、阅读课文,学习字词横亘(n):(桥梁、山冈等)横跨、横卧。亘: 时间或空间上延续不断。汲(j)取:吸取。耆(q):六十岁以上的獭(t):水獭、旱獭、海獭的统称驰骋(chn):(骑马)奔驰。鬣鬃(lizn):马、猪等兽类颈上的长毛。飘曳(y):轻轻飘动。曳,拖、拉。斑斓:各

3、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灿烂多彩。暮蔼(i):傍晚的云雾。皑皑(i) ;形容霜、雪洁白。沁(qn)绿:这里指颜色鲜艳,绿得诱人。沁:渗入,润浸。凝脂(zh):凝固了的油脂,形容润滑细嫩。青凛凛(ln):形容色青而予人寒意。戈()壁 向(xin)导 穴(xu) 准噶尔() 酥(s)油草湖泊(p) 漂泊(b) 停泊(b)五、整体感知课文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首两段):总写天山的地理位置和外貌特点。全文引言。第二部分(中间):描写天山的艳丽多姿和珍奇异宝,反映天山的全貌。是全文的重点。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紧扣开头,总结全文。提问:找出课文的主要线索,看一看它是怎样贯串全文的。回答:作者先写远望天山艳

4、丽而迷人的风姿(开头),勾起读者的游兴,然后顺应读者的心理,以导游的身份,带着读者同去游览。从山的外围和低处写到深处和高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六、课堂小结全文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前言交代天山的地理位置和概写天山的壮丽景色,使读者对天山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主体部分按小标题分成四段,小标题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有提纲挈领、使文章眉目清楚的作用。七、布置作业见教案首页。九、板书设计:引言(概括) 地理位置 外貌特点主体(具体) 艳丽多姿 珍奇异宝结尾(概括) 紧扣开头 总结全文天山景物记第三、四课时一、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二、导入新课由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三、分析课文(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这一

5、部分是全文的引言,写得比较概括。文章首先交代了天山的地理位置,接着写远望天山所见到的天山的外貌特征“美丽多姿” ,之后用带有地方色彩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和人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孔雀开屏作比,把天山的这一特点形象化,具体化,激起人们对天山的强烈向往之情。引出下文。(二)分析第二部分指名学生阅读第一小节,思考下列问题:1、本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描写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3、作者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4、本节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 1: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答 2:雪峰:高、美 溪流:多变森林:茂密、幽静 野花:辽阔无边、艳丽夺目答 3:以游踪(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和空间转换(雪

6、峰、溪流:由高到低;森林:由外到内)为线索。答 4:雪峰、溪流:比喻森林:衬托(以有声衬无声、以有光衬无光)野花:通感(移植法) 、比喻、衬托通感(定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将属于某一感官的感觉转移到另一感官上,凭借感官上的相通之处,启发读者去联想和体味十文中的意境,这就叫通感。例如文中的“清香”属于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歌声” ,使其转移为听觉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通感”又叫“移觉” 、 “感觉移借” ,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 。区别“比喻”和“通感”:通感和比喻都运用形象思维,都可以抓住事物的相似点来进行说明,但也有明显区别:(1)比喻重“喻” ,穆斯林

7、是让人明白,本体和喻体是同一感官感受到的本质不同的事物。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本体“叶子”和喻体“舞女的裙”都是视觉感受到的不同事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本体“嘈嘈切切” (声) ,喻体“急雨” 、 “私语” 、 “大珠小珠落玉盘”都是听觉感受到的本质不同的事物,写出了琴音的粗重高亢、轻细幽微、清脆圆润。(2)通感重“移” ,目的是丰富人们的感受。本体、喻体是不同感官感受到的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是同一种感觉向另一种感觉移动,也叫比喻式通感。不仅让人明白,而且好像走进了一个新天地,新鲜别致。例如:歌声拖得很长,因此能够听得很远很远,人们

8、还没有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吴伯箫歌声 )本体“歌声” ,喻体“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袅袅”是烟气缭绕升腾的样子, “缕”是线,都属于视觉感受;本体的听觉向喻体的视觉转移,读者同时获得两种美感。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这种视觉上的感受,很难言传;梵阿玲的声音则可感可辨。特别是它演奏的名曲更是悦耳。作者把视觉上的无声事物“光与影”通过听觉转化为有声事物“名曲” ,化难为易,令人陶醉。指名学生阅读第二小节,思考下列问题:1、本节主要写了哪些场景?2、描写景物时抓住了景物

9、的哪那些特点?3、作者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参考答案本节主要写了以下场景:1、牧场:从迷人的奇景着笔,按照由外到内(边缘到中心) 、由近到远(描写牧场的中心)的顺序组织材料,突出千里牧场迷人、奇丽的特点。2、牧群:从众多、肥美着笔,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描写了牧群众多、肥美等特点。3、牧女:从穿戴、身姿、放牧生活着笔,从不同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边疆人民欢乐幸福的动人画卷。4、牧场云雨:从奇异景色着笔,以时间为顺序,由近及远,突出景色奇丽的特点。5、牧场黄昏:从色彩着笔,抓住最能表现黄昏时特点的落日来写,以时间为顺序,突出牧场黄昏绚丽的特点。6、牧场之夜:从一动一静着笔,以时间为顺序,由动写到

10、静,突出牧场之夜欢乐、宁静、祥和的特点。小结:这一节,主要描写了六幅场景,大致以时间为顺序来组织材料(前四幅写白天,第五幅写黄昏,第六幅写夜景)既体现了夏季牧场的迷人风采又各有特色。指名学生阅读第三小节,思考下列问题:1、本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描写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哪那些特点?3、作者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4、标题的顺序能否颠倒?参考答案景物有: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1、野马:从外行和习性着笔,突出野马机警善跑、游走无定、喜于牧马类聚等特性。2、蘑菇圈(略讲):从外行、生长环境、繁多、味美着笔。3、旱獭:从习性、体态着笔,突出旱獭笨拙、可爱的体态。4、雪莲:从生长环境、形态、功用着笔

11、,突出雪莲的顽强生命力、优美体态、奇异功用。小结:本节以时间为纵线(由黎明写到日出后) ,以牧场所见为横线(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细致地描写了四种景物的特点。指名学生阅读第四小节,思考下列问题:1、文章从拿几个方面描写了天然湖的哪些特点?2、文中所引关于不幸的哈萨克少女的传说有何作用? 3、写果子沟是从哪几个方面着笔的?参考答案1 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写天然湖(1)直接描写:明净如镜,清澈见底 (净)(2)间接描写:“白云”清晰地倒映水中(静)(3)衬托描写:天鹅毛衬托净,天鹅叫衬托静(4)转换视线:由高到低,由近到远(写湖色多变)2 题:表达了作者对哈萨克牧民更深切的关心和对牧民过上幸福

12、生活的由衷喜悦。3 题:一是从多和长着笔:“花开遍峡谷” ;一是从作用着笔:开辟猪场,建立酒场。天然湖和果子沟之间还写到飞瀑。写飞瀑从长:泻落千丈;形:象条飞练;声:惊心动魄的震撼;色:形成“彩色水雾”着笔。小结:本节以空间转换为顺序(最高处:天然湖中间;瀑布、溪流最低处:果子沟) ,描写了天然湖和果子沟的独特风貌。(三)分析第三部分这是文章的结尾。通过一组排比句直接抒情,倾吐了作者对天山的爱慕之情,说明了天山的美景看不完,宝物取不尽,有机会作者将重游天山。四、总结写作特点 1、紧扣题目,运用多重线索交织的方法,有纵有横地组织材料。2、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细腻入微、形象生动。名句赏析:1、这

13、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崐盛开的白莲。赏析:写雪水飞流的壮美景象,景象中又见柔美。 “飞泻” 、 “冲激” ,言其“壮” ;白莲暗喻浪花,言其“柔” 。 “抛”字用得传神形象,寓美感于景物之中。本句与前句写白云在雪峰间投下的云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有异曲同工之妙。2、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赏析:用通感的手法,写天山深处树木一片青翠(山色柔嫩)、山坡逐渐平缓(山形柔和)的景状。凝脂,一般比喻皮肤洁白柔滑,文中形容山色和山形,以触觉喻视觉,渗透着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3、 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第三段、第四

14、段。赏析:第三段写原始森林“大” “密” “静” “富”的特点以“蜿蜒无尽”写大;以“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点点细碎的日影”及“林外阳光灿烂”与“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光”的对比写密;“马蹄声”及“几声鸟鸣”反衬幽静;“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说明富饶。第四段主要写野花艳美、高大、茂盛。以连续喻体“织绵” “彩霞”“长虹”的排比,喻野花之艳美;以“花海”喻野花之茂盛;以“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直接写花之大;“浮”既写花长得密,又写花高;“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熔野花之高、大、密、美于一炉。4、 迷人的夏季牧场第五段。赏析:主要用绘色的描述展示牧场黄昏的诱人美景。落日余辉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而银灰色暮霭中点缀着点点红火光的草原,仍不乏宁静而又美好的意境。五、课堂小结天山景物记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它以饱含情感的笔,生动地描写了天山地区的绮丽景色,丰饶的物产和淳朴热情的哈萨克牧民以及他们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祖国西北边疆和边疆人民的热爱歌颂了祖国的伟大和壮丽。六、布置作业见教案首页。七、板书设计雪峰 溪流 森林 野花牧场 牧群 牧女 牧场云雨 牧场黄昏 牧场之夜野马 蘑菇圈 旱獭 雪莲天然湖 果子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