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问答.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58287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97 大小:9.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问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问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问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问答.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问答.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问答 目 录 第一章 名词解释 . 1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6 第三章 互感器 20 第四章 合并单元 . 20 第五章 智能终端 . 26 第六章 IEC61850 工程应用模型 28 第七章 保护 37 7.1 线路保护 . 37 7.2 变压器保护 39 7.3 母线保护 . 41 7.4 断路器保护 43 第八章 对时系统 . 49 第九章 网络 52 第十章 故障录波器以及报文记录仪 57 第十二章 现场试验 . 67 第十三章 验收 69 第十四章 检修安措 . 73 第十五章 智能站运行 . 77 第十六章 工程实例 . 81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合并单

2、元MU:merging unit 答:用以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关组合的物理单元。合并单元可是互感器的一个组成件,也可是一个分立单元。 2.重采样 ,答案完善 答: 重采样是指用于不同采样通道的数据同步或实现数据采样频率转换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插值算法。 3.访问点AP:access point 答:表示智能电子设备的通信访问点。访问点可以是一个串行口、一个以太网连接或是由所用协议栈决定的客户或服务器地址。智能电子设备到通信总线上的每一个访问点具有唯一标识。每一个服务器仅有一个逻辑上的访问点。 4.MAC:media_access control 答:介质访问控制,介质

3、访问控制层包含访问局域网的特殊方法。 5.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 答:与智能电子设备(IED)的一个虚拟接口,为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和数据属性提供抽象信息建模方法,为连接、变量访问、主动数据传输、装置控制及文件传输服务等提供通信服务,与实际所用通信栈和协议集无关。 6.布尔量 答:只有两个截然相反答的情况在数学及电子技术中称为布尔量,它的答称为布尔值。布尔值只有两个:true和false,他们的运算为逻辑运算。 7.帧,Frame 答:在网络中,计算机通信传输的是由“0”和“1”构成的二进制数据,二进制数据组成“帧”(Frame),帧是网络传输的最小单位。 8.单播(Unicast)传输

4、 答: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必须相应的复制多份的相同数据包。如果有大量主机希望获得数据包的同一份拷贝时,将导致发送者负担沉重、延迟长、网络拥塞;为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需增加硬件和带宽。 9.组播(Multicast)传输 答: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只需复制一份的相同数据包。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一种通讯模式。主机之间“一对一组”的通讯模式,也就是加入了同一个组的主机可以接收到此组内的所有数据,网络中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只向

5、有需求者复制并转发其所需数据。主机可以向路由器请求加入或退出某个组,网络中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有选择的复制并传输数据,即只将组内数据传输给那些加入组的主机。这样既能一次将数据传输给多个有需要(加入组)的主机,又能保证不影响其他不需要(未加入组)的主机的其他通讯。 10. 广播(Broadcast)传输 答:是指在 IP 子网内广播数据包,所有在子网内部的主机都将收到这些数据包。广播意味着网络向子网每一个主机都投递一份数据包,不论这些主机是否乐于接收该数据包。所以广播的使用范围非常小,只在本地子网内有效,通过路由器和网络设备控制广播传输。 11. UTC时间 答:目前智能变电站适用的61850协议用

6、的就是UTC时间,而非北京时间,其起始时刻为1970年 1月 1日 0时 0分 0秒。 12. 传输延时 答:信号通过通信介质或通信系统所用的时间。 13.采样延时 答:从一次模拟量产生时刻到合并单元对外接口输出数字量的时间。 13. IED能力描述文件ICD:IED capability description 答:由装置厂商提供给系统集成厂商,该文件描述IED提供的基本数据模型及服务,但不包含IED实例名称和通信参数。 14. 系统规格文件SSD:system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 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以及相关联的逻辑节点,最终包含在SC

7、D文件中。 15. 全站系统配置文件SCD: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 答:全站唯一,该文件描述所有 IED 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 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由系统集成厂商完成。SCD文件应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版本号等内容。 16. IED实例配置文件CID:configured IED description 答:每个装置有一个,由装置厂商根据SCD文件中本IDE相关配置生成。 17. 逻辑节点LN:logical node 答:逻辑节点:一个交换数据功能的最小部分。逻辑节点是由其数据和方法定义的对象。 1

8、8. 数据对象DO:data object 答:一个逻辑节点对象部分,代表特定信息,如,状态或测量量。从面向对象观点来看,数据对象是数据类的一个实例。 19. 数据属性DA:data attribute 答:定义可能数值的名称(语义) 、格式、范围,传输时表示该数值。 20. 数据自描述 答:一种数据类型或者类具备多种属性,通过叙述该属性内容用于描述该数据。 21. 数据集DS:data set 答:数据集:将各种数据、数据属性编成组,用以直接访问、 报告、日志。 22. 实例化 创建特定类的一个实例。 23. 信息模型 答:关于变电站功能(装置)借助于 IEC61850 系列标准,使之可视、

9、可访问的知识。该模型以抽象方式简化描述实际功能或装置。 24. 对象 答:实体类的一个实例描述,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域内唯一标识,具有定义的边界,标识封装的状态和行为。属性表示状态,服务和状态机表示行为。 25. 属性 答:域、或类别、或数值与其它属性一起,规定对象相关功能和性能的服务或数据值。 26. 品质位 答:通过交换机传输数据时,该数据本身自带的描述内容之一,如:无效、检修等。 27. 客户端:client 答:向服务器请求服务以及接收来自服务器非请求报文的实体。 28. 服务器:server 答:为客户服务或发出非请求报文的实体。 29. 客户端/服务器 答:又叫主从式架构,简称C/S

10、结构,是一种网络架构,它把客户端(通常是一个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程序)与服务器 区分开来。每一个客户端软件的实例都可以向一个服务器或应用程序服务器发出请求。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例如文件服务器、终端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等。虽然它们的存在的目的不一样,但基本构架是一样的。 30. 发布订阅 答: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 或pub/sub)是一种消息范式,消息的发送者(发布者)不是计划发送其消息给特定的接收者(订阅者)。而是发布的消息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不需要知道什么样的订阅者订阅。订阅者对一个或多个类别表达兴趣,于是只接收感兴趣的消息,而不需要知道什么样的发布者发布的消息。这种

11、发布者和订阅者的解耦解耦可以允许更好的可扩放性和更为动态的网络拓扑。 31. 控制块:control block 答:控制从一个逻辑节点向一个客户报告数据值的过程。 32. 报告控制块:report control block 答:用于控制IED生成各种不同报告的过程。 33. 缓存报告控制块BRCB:buffered report control block 答:将内部事件立即发送报告或存储事件后传输,这样由于传输数据流控制约束或连接断开后不会丢失数据值。 34. 非缓存报告控制块URCB:unbuffered report control block 答:将内部事件“尽最大努力”立即发送报

12、告,如果关联不存在或传输数据流不够快到足以支持报告传输,将丢失事件。 35. GOOSE控制块GOCB:GOOSE control block 答:用于控制IED生成各种不同GOOSE报文的过程。 36. SV控制块: SMV control block 答:用于控制IED生成各种不同SV报文的过程。 37. 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 答:是一种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主要用于实现在多IED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传输跳合闸信号(命令),具有高传输成功概率。 38. StNum 答:变化序号, INT32U(无符号32位整形),

13、每次报文中的数据有变位时,此值加1,初始值=1。范围:1- 4294967295. 39. SqNum 答:报文(递增)顺序号,INT32U,初始值 =1,值0保留,StNum变化时此值复归到0。范围:0- 4294967295. 40. SV:sampled vlue 答:采样值 基于发布/订阅机制,交换采样数据集中的采样值的相关模型对象和服务,以及这些模型对象和服务到ISO/IEC8802-3帧之间的映射。 41. 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 答:制造报文规范,是ISO/IEC9506标准所定义的一套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协议。MMS 规

14、范了工业领域具有通信能力的智能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IED )、智能控制设备的通信行为,使出自不同制造商的设备之间具有互操作性。 42. 虚端子 答:能够可视化的反映保护装置 GOOSE 配置、保护装置间 GOOSE 联系等,解决了数字化变电所保护装置GOOSE信息无触点、无端子、无接线等问题。 第二章 基础知识 1. 请列出智能变电站的建模的层次关系。 答:智能变电站建模应按照如下树状结构进行:服务器包含逻辑设备,逻辑设备包含逻辑节点,逻辑节点包含数据对象,数据对象包含数据属性。 2. IEC61850定义的变电站配置语言(SCL)用以描述哪些内容? 答:1)一次接线图;2)通信关系;3)I

15、ED 能力;4)将 IED 与一次设备联系起来。 3. 逻辑节点LLN0里可以包含哪些内容,列举至少四种。 答:数据集(Data Set);报告控制块(Report Control);GOOSE控制块(GSE Control);SMV控制块(SMV Control);定值控制块(Setting Control)。 4. IEC61850 标准第六部分中,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定义了四种配置文档类型,请分别简述这四种文档的后缀名和含义。 答:ICD文件,IED能力描述文件,描述智能电子设备的能力; SSD文件,系统规范文件,描述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和所要求的逻辑节点; SCD 文件,变电站配置

16、描述文件,描述全部实例化智能电子设备、通信配置和变电站信息; CID 文件,IED 实例配置文件,描述项目(工程)中一个实例化的智能电子设备。 5. SendGOOSEMessage服务的主要特点? 答:1)、基于发布者/订阅者结构的组播传输方式;2)、逐渐加长间隔时间的重传机制;3)GOOSE报文携带优先级/VLAN 标志;4)、应用层经表示层后,直接映射到数据链路层;5)、基于数据及传输。 6. GOOSE报文在智能变电站中主要用以传输哪些实时数据? 答:1)保护装置的跳、合闸命令; 2)测控装置的遥控命令; 3)保护装置间的信息(启动失灵、闭锁重合闸、远跳等); 4)一次设备的遥信信号(

17、开关刀闸位置、压力等); 5)间隔层的联锁信息。 7. 请论述GOOSE报文传输机制,加图 答:IEC61850-7-2 定义的 GOOSE 服务模型使系统范围内快速、可靠地传输输入、输出数据值成为可能。在稳态情况下,GOOSE 服务器将稳定的以 T0 时间间隔循环发送GOOSE报文,当有事件变化时,GOOSE 服务器将立即发送事件变化报文,此时 T0 时间间隔将被缩短;在变化事件发送完成一次后,GOOSE 服务器将以最短时间间隔T1,快速重传两次变化报文;在三次快速传输完成后,GOOSE服务器将以 T2、T3 时间间隔各传输一次变位报文;最后 GOOSE 服务器又将进入稳态传输过程,以T0时

18、间间隔循环发送GOOSE报文(如下图所示)。 8. 请简述GOOSE报警机制,补充心跳报文时序图 答:为了保证 GOOSE 服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GOOSE 报文采用与基本编码规则(BER)相关的 ASN.1 语法编码后,不经过 TCP/IP 协议,直接在以太网链路层上传输,并采用特殊的收发机制。 GOOSE 报文发送采用心跳报文和变位报文快速重发相结合的机制。在 GOOSE数据集中的数据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发送时间间隔为 T0 的心跳报文,报文中的状态号(StNum)不变,顺序号(SqNum)递增。当GOOSE数据集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情况下,立刻发送一帧变位报文后,以时间间隔 T1,T1,T2,

19、T3 进行变位报文快速重发。数据变位后的报文中状态号(stnum)增加,顺序号(sqnum)从零开始。 GOOSE接收按照2倍的GOOSE报文中的允许生存时间(Time Allow to Live)来检测链路中断。 9. 基于IEC61850-9-2的插值再采样同步必须具备哪几个基本条件? 答:一次被测值发生到采样值报文开始传输的延时稳定; 报文的发送、传输和接受处理的抖动延时小于10s; 间隔层设备能精确记录采样值接收时间; 通信规约符合IEC61850-9-2,满足互操作性要求; 报文数据集中增加互感器采样延时数据。 一级级联传输延时不大于1ms,二级级联传输延时不大于2ms。 10. 如

20、何实现GOOSE网络信号传输检修安全? 答: 由于智能变电站中二次回路不可见,在各个 IED 设备中均设置检修硬压板,用于在检修状态下投入,另通过退出间隔出口的软压板或GOOSE接收软压板来实现。 11. GOOSE、SV报文的检修处理机制如何实现? 答:a) 当合并单元装置检修压板投入时,发送采样值报文中采样值数据的品质q的Test位应置True; b) SV接收端装置应将接收的SV报文中的test位与装置自身的检修压板状态进行比较,只有两者一致时才将该信号用于保护逻辑,否则应不参加保护逻辑的计算。对于状态不一致的信号,接收端装置仍应计算和显示其幅值; c) 若保护配置为双重化,保护配置的接

21、收采样值控制块的所有合并单元也应双重化。两套保护和合并单元在物理和保护上都完全独立,一套合并单元检修不影响另一套保护和合并单元的运行。 12. 智能变电站的电压并列功能在哪里实现?电压切换在哪里实现?获取开关、刀闸位置信息方式是什么? 答:智能变电站的电压并列功能在母线合并单元中实现,电压切换在间隔合并单元内实现。合并单元和通过直接接收开关、刀闸的硬接点开入量信息或接收智能终端采集发送的带有开关、刀闸位置的GOOSE报文两种方式获取关、刀闸位置信息。 13. 简述500kV智能变电站典型间隔保护的配置方案。答案内容格式更改 答:B.1 线路保护配置方案 每回线路配置 2 套包含有完整的主、后备

22、保护功能的线路保护装置,线路保护中宜包含过电压保护和远跳就地判别功能。 线路间隔 MU、智能终端均按双重化配置,具体的配置方式如下: a) 按照断路器配置的电流 MU 采用点对点方式接入各自对应的保护装置; b) 出线配置的电压传感器对应两套双重化的线路电压 MU,线路电压 MU单独接入线路保护装置; c) 线路间隔内线路保护装置与合并单元之间采用点对点采样值传输方式,每套线路保护装置应能同时接入线路保护电压 MU、边开关电流 MU、中开关电流 MU 的输出,即至少三路 MU 接口; d) 智能终端双重化配置,分别对应于两个跳闸线圈,具有分相跳闸功能;其合闸命令输出则并接至合闸线圈; e) 线

23、路间隔内,线路保护装置与智能终端之间采用点对点直接跳闸方式,由于 3/2 接线的每个线路保护对应两个断路器,因此每套保护装置应至少提供两路接口,分别接至两个断路器的智能终端; f) 线路保护启动断路器失灵与重合闸采用 GOOSE 网络传输方式。合并单元提供给测控、录波器等设备的采样数据采用 SV 网络传输方式,SV 采样值网络与 GOOSE 网络应完全独立。 B.2 断路器保护和短引线保护配置方案 断路器保护按断路器双重化配置。具体的配置方式如下: a) 当失灵或者重合闸需要用到线路电压时,边断路器保护还需要接入线路 EVT 的 MU,中断路器保护任选一侧 EVT 的 MU; b) 对于边断路

24、器保护,当重合闸需要检同期功能时,采用母线电压 MU 接入相应间隔电压 MU 的方式接入母线电压,不考虑中断路器检同期; c) 断路器保护装置与合并单元之间采用点对点采样值传输方式; d) 断路器保护与本断路器智能终端之间采用点对点直接跳闸方式; e) 断路器保护的失灵动作跳相邻断路器及远跳信号通过 GOOSE 网络传输,通过相邻断路器的智能终端、母线保护(边断路器失灵)及主变保护跳开关联的断路器,通过线路保护启动远跳。 图 B-2 为边断路器保护单套技术实施方案,图 B-3 为中断路器保护单套技术实施方案。 出线有刀闸的接线型式,其短引线保护功能可集成在边断路器保护装置中,也可单独配置。本方

25、案短引线保护单独配置。 短引线保护的配置见图 B-4,图中,边断路器电流 MU、中断路器电流 MU 均需要接入短引线保护,刀闸位置经由边断路器智能终端传给短引线保护装置。 B.3 变压器保护配置方案 每台主变配置 2 套含有完整主、后备保护功能的变压器电量保护装置。非电量保护就地布置,采用直接电缆跳闸方式,动作信息通过本体智能终端上 GOOSE 网,用于测控及故障录波。 a) 按照断路器配置的电流 MU 按照点对点方式接入对应的保护装置,3/2 接线侧的电流由两个电流 MU 分别接入保护装置; b) 3/2 接线侧配置的电压传感器对应双重化的主变电压 MU,主变电压 MU 单独接入保护装置;

26、c) 双母线接线侧的电压电流按照双母线接线形式继电保护实施方案考虑; d) 单母线接线侧的电压和电流合并接入 MU,点对点接入保护装置; e) 主变保护装置与主变各侧智能终端之间采用点对点直接跳闸方式; f) 断路器失灵启动、解复压闭锁、启动变压器保护联跳各侧及变压器保护跳母联(分段)信号采用 GOOSE 网络传输方式。 B.4 母线保护配置方案 每条母线配置两套母线保护。 母线保护采用直接采样、直接跳闸方式,当接入元件数较多时,可采用分布式母线保护形式。分布式母线保护由主单元和若干个子单元组成,主单元实现保护功能,子单元执行采样、跳闸功能。 边断路器失灵经 GOOSE 网络传输启动母差失灵功

27、能。 B.5 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配置方案 高压并联电抗器的电流采样,采用独立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和 MU,跳闸需要智能终端预留一个 GOOSE 接口。电抗器首、末端电流合并接入电流 MU,电流 MU 按照点对点方式接入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电压采用线路电压 MU 点对点接入方式;高抗保护装置与智能终端之间采用点对点直接跳闸方式。高抗保护启动断路器失灵、启动远跳信号采用 GOOSE 网络传输方式。 非电量保护就地布置,采用直接跳闸方式,动作信息通过本体智能终端上 GOOSE 网,用于测控及故障录波。非电量保护动作信号通过相应断路器的两套智能终端发送 GOOSE 报文,实现远跳。 14. 简述220k

28、V智能变电站典型间隔保护的配置方案。 答:C.1 220kV 线路保护 每回线路应配置 2 套包含有完整的主、后备保护功能的线路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均应采用双套配置,保护采用安装在线路上的 ECVT 获得电流电压。用于检同期的母线电压由母线合并单元点对点通过间隔合并单元转接给各间隔保护装置。 线路间隔内应采用保护装置与智能终端之间的点对点直接跳闸方式。保护应直接采样。跨间隔信息(启动母差失灵功能和母差保护动作远跳功能等)采用 GOOSE 网络传输方式。 单套技术实施方案图如下所示: C.2 母线保护 母线保护按双重化进行配置。各间隔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均采用双重化配置。采用分布式母线保护

29、方案时,各间隔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以点对点方式接入对应子单元。 母线保护与其他保护之间的联闭锁信号(失灵启动、母联(分段)断路器过流保护启动失灵、主变保护动作解除电压闭锁等)采用 GOOSE 网络传输。 单套技术实施方案图如下所示(分布式方案):C.3 变压器保护 保护按双重化进行配置,包含各侧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均应采用双套配置。非电量保护应就地直接电缆跳闸,有关非电量保护时延均在就地实现,现场配置变压器本体智能终端上传非电量动作报文和调档及接地刀闸控制信息。技术实施方案图如下所示: C.4 220kV 母联(分段)保护 单套技术实施方案图如下所示: C.5 110kV 线路保护 每回线路宜配置

30、单套完整的主、后备保护功能的线路保护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均采用单套配置,保护采用安装在线路上的 ECVT 获得电流电压。 C.6 66kV、35kV 及以下间隔保护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按间隔单套配置。 当一次设备采用开关柜时,保护测控一体化设备安装于开关柜内。宜使用常规互感器,电缆直接跳闸。 15. 简述110kV智能变电站典型间隔保护的配置方案。 答:D.1 线路保护 保护、测控功能宜一体化,按间隔单套配置。保护采用安装在线路上的 ECVT 获得电流电压。用于检同期功能的母线电压由母线合并单元点对点通过间隔合并单元接发给各间隔保护装置,电压合并单元应具有母线电压并列功能。 线路间隔内

31、,智能终端与保护装置之间的采用点对点连接方式,直接跳闸,合并单元采样值采用点对点传输。跨间隔信息采用 GOOSE 网络传输方式。 技术实施方案图如下所示: D.2 变压器保护 变压器保护宜双套进行配置,双套配置时应采用主、后备保护一体化配置。若主、后备保护分开配置,后备保护宜与测控装置一体化。 当保护采用双套配置时,各侧合并单元宜采用双套配置、各侧智能终端宜采用双套配置。变压器非电量保护应就地直接电缆跳闸,有关非电量保护时延均在就地实现,现场配置本体智能终端上传非电量动作报文和调档及接地刀闸控制信息。 本方案中采用双套主、后一体化配置,技术实施方案图如下所示: D.3 分段(母联)保护 分段保

32、护按单套配置,110kV 宜保护、测控一体化。110kV 分段保护跳闸采用点对点直跳,其他保护(主变保护)跳分段采用 GOOSE 网络方式。 35kV 及以下等级的分段保护宜就地安装,保护、测控、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一体化,装置应提供 GOOSE 保护跳闸接口(主变跳分段),接入 110kV 过程层 GOOSE 网络。 D.4 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间隔保护 35kV 及以下各间隔保护按单套配置,开关柜安装时宜集成保护、测控、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功能。 16. 简述智能变电站双重化保护的配置要求。 答:1)、每套完整、独立的保护装置应能处理可能发生的所有类型的故障。两套保护之间不应有任何电气联系

33、,当一套保护异常或退出时不应影响另一套保护的运行; 2)两套保护的电压(电流)采样值应分别取自相互独立的MU; 3)双重化配置的MU应与电子式互感器两套独立的二次采样系统一一对应; 4)双重化配置保护使用的GOOSE(SV)网络应遵循相互独立的原则,当一个网络异常或退出时不应影响另一个网络的运行; 5)两套保护的跳闸回路应与两个智能终端分别一一对应;两个智能终端应与断路器的两个跳闸线圈分别一一对应; 6)双重化的线路纵联保护应配置两套独立的通信设备(含复用光纤通道、独立纤芯、微波、载波等通道及加工设备等),两套通信设备应分别使用独立的电源; 7)双重化的两套保护及其相关设备(电子式互感器、MU

34、、智能终端、网络设备、跳闸线圈等)的直流电源应一一对应; 8)双重化配置的保护应使用主、后一体化的保护装置。 17. 简述智能变电站配置信息文件种类。 答:智能变电站配置信息文件种类有:SCD、ICD、CID、SSD 1、SCD文件为全站统一的数据源,该文件描述了所有IED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以及信号联系信息,由系统集成厂商完成。SCD文件应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版本号等内容。 2、ICD文件,由装置制造厂商提供给系统集成厂商,该文件描述了IED提供的基本数据模型及服务,但不包含IED实例名称和通信参数。ICD文件应包含模型自描述

35、信息。如LD 和LN实例应包含中文“desc”属性,实例化的DOI应包含中文“desc”属性。ICD文件应包含版本修改信息,明确描述修改时间、修改版本号等内容。 3、CID 文件,由装置制造厂商使用装置配置工具根据 SCD 文件中与特定的IED的相关信息自动导出生成。 4、SSD文件,描述了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以及相关联的逻辑节点,最终包含在SCD文件中。 18. 智能化变电站光纤类型一般有几种类型?芯径和波长是多少?光纤连接器类型有哪几种? 答:光线类型一般有多模和单模两种(通用条件只说多模);光纤芯径为62.5/125m(或 50/125m);光波长为;1310nm 或 850nm 光纤连接

36、器类型有ST或LC接口。 19. 智能化变电站通用技术条件中对光纤发送功率和接受灵敏度要求是什么? 答:智能化变电站通用技术条件中对光纤发送功率和接受灵敏度要求是光波长 1310nm 光纤:光纤发送功率:-20dBm-14dBm;光接收灵敏度:-31dBm-14dBm。 光波长850nm光纤:光纤发送功率:-19dBm-10dBm;光接收灵敏度:-24dBm-10dBm。 20. 设备光纤端口的发送功率值在多少范围内为合理,为什么? 答:光波长 1310nm 光纤:光纤发送功率:-20dBm-14dBm;光波长 850nm光纤:光纤发送功率:-19dBm-10dBm;相同的接受灵敏度下,发送功

37、率越大可传输距离越远,即光功率预筹(发光功率与接收灵敏度之差)越大,但是发送功率大会造成光电源发热。发送功率大小应根据整个系统的经济性、稳定性、可维护性及光纤线路的长短等因素全面考虑,并不是越大越好。 21. q属性概括哪些? 答: 位 DL/T860.73 位串 属性名称 属性值 值 缺省 0-1 合法性(Validity) 好(good) 00 00 非法(Invalid) 0 1 保留(Resevered) 1 0 可疑(Questionable) 1 1 2 溢出(overflow) TRUE FALSE 3 超量程(OutoRange) TRUE FALSE 4 坏引用(BadRef

38、erence) TRUE FALSE 5 振荡(Oscillatory) TRUE FALSE 6 故障(Failure) TRUE FALSE 7 老数据(Olddata) TRUE FALSE 8 不一致(Inconsistent) TRUE FALSE 9 不准确(Inaccurate) TRUE FALSE 10 源(Source) 过程(Process) 0 0 取代(Substituted) 1 11 测试(Test) TRUE FALSE 12 操作员闭锁(OperatorBlocked) TRUE FALSE 第三章 互感器 1. 重采样的原则和指标 答:1)MU重采样应能真实

39、反映一次系统全周期分量,实现“透明”传输。 2)保护及控制装置应根据装置采样频率设计数字滤波器,以满足抗频率混叠的要求。 3)重采样过程中,应正确处理采样值溢出情况。 4)保护装置数据同步或转换采样频率可以采用插值算法处理,插值算法应在同一时间体系下完成,以保证跨间隔数据的同步性。 第四章 合并单元 1. 简述电子式互感器用合并单元的功能和作用。 答:电子式互感器的远端模块输出没有统一规定,各厂家使用的原理、介质系数、二次输出光信号含义不相同。因此,电子式互感器输出的光信号需要同步、系数转化等处理后,以统一的数据格式供二次设备使用。否则,电子式互感器无法与二次设备通信。 因此合并单元是电子式互

40、感器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采样数据共享的基础。 2. 简述合并单元中计数器(sample count)的工作机制。 答:当 SV 发包速率为 n 时,计数器在 0 到(n-1)之间正常翻转。例如每秒钟 4000 帧报文,0-3999 正常翻转。 合并单元失步后再同步,其采样周期调整步长应不大于 1s。采样序号应在采样周期调整完毕后跳变,同时合并单元输出的数据帧同步位由不同步转为同步状态。 3. 简述合并单元守时工作机制及要求。 答:合并单元在同步状态下,使自身时钟和时钟源保持一致,并通过算法记录下一个参考时钟,在时钟源丢失后,依照参考时钟继续运行,保证在一段时间内参考时钟和时钟源偏差不大。 守

41、时误差:在 10min 内应小于4s 。 4. 电子式互感器用合并单元级联(延时)时的延时包括哪些环节? 答:合并单元级联延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A、ECT 特性延时 B、远端模块处理延时 C、远端模块至 MU 传输延时 D、MU 级联延时 E、MU 处理延时 F、MU 至保护传输延时 5. 合并单元的GOOSE接收、GOOSE发送的主要用途有哪些方面?(条件) 答:母线合并单元通过 GOOSE 接收母联断路器位置判 PT 并列,双母线接线的间隔合并单元通过 GOOSE 接收隔刀位置实现电压切换功能; 合并单元 GOOSE 发送用做一些告警量,如数据异常、同步异常等告警信号上送测控。 6. 合并

42、单元发送数据帧中的一次电压刻度是多少,一次电流刻度是多少? 答:根据 IEC 61850-9-2LE 标准规定,电压采样值为 32 位整型,1LSB=10mV,电流采样值为 32 位整型,1LSB=1mA,数据代表一次电流、电压的大小。 32 位的最低位第 0 位代表 1mA 或 10mV,最高位第 31 位为符号位:0 为正,1 为负。 7. 合并单元如何对不同电子式互感器的延时差异进行处理? 答:由于实现原理不同,电子式互感器传变采样值的延时不同,且各厂家对数据处理的方法也不同,导致不同电子式互感器从一次电流/电压到合并单元二次输出的延时各不相同,将给保护的插值同步带来很大误差。为此,MU

43、 必须计算出采样值从电子式互感器一次输入到其输出给保护装置整个过程的时间,并以“额定延时” 通过采样值的一个数据通道传输给保护装置。保护装置据此将采样值还原到一次系统发生的真实时刻,以实现不同间隔采样值的同步。 8. 合并单元对时精度以及守时精度要求是什么? 答:合并单元对时要求不超过 1us,守时 10 分钟误差不超过 4us。 9. 合并单元失步后处理机制? 答:合并单元具有守时功能。要求在失去同步时钟信号 10min 以内 MU 的守时误差小于 4,合并单元在失步且超出守时范围的情况下应产生数据同步无效标志。 10. 合并单元失步再同步的处理机制? 答:当MU接收到时钟信号从无到有,导致

44、 MU接收到的时钟信号发生跳变时,按图1时序处理,在收到2个等秒的脉冲信号后,在第3-4个秒脉冲间隔内将采样点偏差补偿,采样点偏差是指装置在失步后自身的采样频率与标准时钟源等分的采样间隔的偏差,装置补偿的方法就是根据计算的采样点偏差均分到第3-4 秒的时间内。并在第4 个秒脉冲沿将样本计数器清零、将采样数据置同步标志。 11. 二级合并单元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帧报文的品质以及中断做何处理? 答:若二级合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帧报文是置检修或无效,则发送的数据帧报文的相应通道也置检修或无效。 若二级合并单元接收数据帧报文回路断链,则数值为 0,品质置无效。 12. 简述接常规互感器用合并单元的工作原理

45、。 答:装置对常规互感器输出的模拟量信号采样后,进行数据合并和处理,按照 IEC 61850-9-2 标准转化成以太网数据或“支持通道可配置的扩展 IEC 60044-8”的 FT3 数据,再通过光纤输出到过程层网络或相关的智能电子设备。 13. SV采样值报文的特点是什么? (与基础知识相关内容融合) 答:SV 报文采样一般为 4000 点每秒,即每周波 80 点,为周期性采样信号,特点是保证传输的实时性和快速性。 a)合并单元发送给保护测控的采样频率应为 4K/秒,SV 报文中每 1 个 APDU部分配置 1 个 ASDU,发送频率应固定不变;合并单元发送给其他装置的采样频率为 12.8K

46、/秒时,SV 报文中每 1 个 APDU 部分配置 8 个 ASDU; b)SV 报文中的采样值数据,样本计数应和实际采样点顺序相对应。样本计数应根据采样频率顺序增加并翻转,不能跳变或越限; c)SV 采样值报文 APPID 应在 4000-7FFF 范围内配置; d)电压采样值为32位整型,1LSB=10mV,电流采样值为32位整型,1LSB=1mA。 14. SV报文MAC地址推荐范围、以太网类型及APPID是什么? 答:SV报文MAC地址推荐范围为:01-0c-cd-04-00-00 至 01-0c-cd-04-01-ff,以太网类型为 88BA,APPID = 0x40000x7fff

47、 15. 为保证合并单元 AD 采样值的正确性,保护装置通常会采用何种抗频率混叠措施? 答:保护装置应根据装置采样频率设计数字滤波器,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小于等于采样频率的1/2,以满足抗频率混叠的要求。 16. 何为双AD采样?双AD采样的作用是什么?跟前面类似题目融合 答:双 AD 采样为合并单元通过两个 AD 同时采样两路数据,如一路为电流ABC,另一路为电流 A1,电流 B1,电流 C1。两路数据同时参与逻辑运算,即相互校验。 双 AD 采样的作用:避免在任一 AD 采样环节出现异常时造成保护误出口。 17. 为什么 MU 采样值发送间隔离散值不能超过 10us? 答:理论上 MU 采样值

48、应该等间隔发送,考虑合并单元软硬件处理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考虑一定的离散度,所以对合并单元的发送离散进行了规范要求,综合考虑目前各主流设备制造厂家硬件处理能力和满足现阶段电网继电保护性能指标不受影响的要求,标准中对合并单元离散度要求确定为 10us。注:10us 的角差为 0.18 度,不会对以差动或方向为原理的保护有影响。 17. 为什么 MU 采样值传输延时不能超过 2ms? 答:当前主流厂家 MU 采样值传输延时一般不超过 1ms,再考虑母线合并单元和间隔合并单元需经过一级级联,目前标准要求 MU 采样值传输延时不能超过2ms。 18. 试述 MMS、GOOSE 及 SV 报文检修处理机制

49、的异同。划分为基础知识 答:MMS 报文检修处理机制:a) 装置应将检修压板状态上送客户端;b) 当装置检修压板投入时,上送报文中信号的品质 q 的 Test 位应置位;c) 客户端根据上送报文中的品质 q 的 Test 位判断报文是否为检修报文并作出相应处理。当报文为检修报文,报文内容应不显示在简报窗中,不发出音响告警,但应该刷新画面,保证画面的状态与实际相符。检修报文应存储,并可通过单独的窗口进行查询 GOOSE 报文检修处理机制:a) 当装置检修压板投入时,装置发送的 GOOSE报文中的 test 应置位;b) GOOSE 接收端装置应将接收的 GOOSE 报文中的 test 位与装置自身的检修压板状态进行比较,只有两者一致时才将信号作为有效进行处理或动作;c) 对于测控装置,当本装置检修压板或者接收到的 GOOSE 报文中的test 位任意一个为 1 时,上传 MMS 报文中相关信号的品质 q 的 Test 位应置 1。 SV 报文检修处理机制:a) 当合并单元装置检修压板投入时,发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