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机制.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57226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8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机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机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机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机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机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科学进展 2016, Vol. 24, No. 6, 934945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6.00934 934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机制 *靳宇倡 吴 静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 成都 610066) 摘 要 催产素(oxytocin)被称为“ 社会键(social bonds)荷尔蒙”, 时刻影响着社会行为和认知, 其中包括情绪 识别。 目前, 关于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主要有 3 种观点: (1)催产素选择性地促进个体对积极情绪的识别、 减慢对消极情绪的识别; (2)催

2、产素选择性地增强对消极情绪的识别; (3)催产素提高对所有情绪的识别, 与情 绪效价无关。催产素影响情绪识别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3 个方面:情绪效价、性别差异和精神疾病。 此外, 还运用社会显著假说解释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作用。催产素可能对情绪识别障碍类精神疾病有潜在的 治疗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究催产素与情绪效价的关系, 考虑性别等个体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催产 素的临床应用并拓展研究范围。 关键词 催产素; 情绪识别; 情绪效价; 神经机制; 社会显著 分类号 B845 1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催产素(oxytocin)成为研 究者关注的焦点。随着鼻腔喷入法被用于催产素 作

3、用的研究, 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催产素在社会 行为和认知上的认识。一方面鼻腔喷入法可以引 起大脑功能、认知和行为上的可重复性变化 (Eisenegger, Naef, Snozzi, Heinrichs, 喷入收稿日期: 2015-10-0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XSH019) 、 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项目(15BSH02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2YJA190009) 。 通讯作者: 靳宇倡, E-mail: 剂量一般是 2048 IU (International Unit, 国际单 位), 其中最常使用 24 IU; 鼻腔喷入催产素与实 验的时间间隔通常是 3045

4、min, 研究显示人类 血浆中的催产素水平在鼻腔喷入后的 30 min (Gossen et al., 2012) 、45 min (Domes et al., 2010) 显著升高。最初, 鼻腔喷入催产素主要用于促进 分娩(Hoover, 1971; Huntingford, 1961) 和哺乳 (Hendricks Wenner, 1962) 行为 。近年 来, 主要用于测量催产素与社会行为及认知之间的 关系, 其中尤为关注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 社会认知是理解他人的意图、情感和反应的 一种能力, 情绪识别是其中的核心成分(Elfenbein Graustella Kliemann, D

5、ziobek, Hatri, Steimke, (2)催产素增强个体对消极情 绪的识别; (3)催产素提高个体对所有面部表情的 识别能力。 2.1 催产素促进对积极情绪的识别, 减慢对消极 情绪的识别 早期研究通过面部表情识别任务来探讨催产 素与情绪识别之间的关系, 先给被试鼻腔喷入催 产素或安慰剂, 然后识别 6 种基本面部表情, 情 绪强度以 10% 的增幅从中性递增到 100% 。Di Simplicio, Massey-Chase, Cowen 和 Harmer (2009) 最先使用这种识别任务对男性被试进行研究。结 果发现, 催产素减少个体对积极面孔的错误识别, 同时减慢了对恐惧面

6、孔的识别速度。此研究从侧 面说明, 催产素可能促进个体对积极情绪的识 别、减慢对消极情绪的识别。为了进一步探究催 产素对不同情绪的识别作用, 检验上述研究结果 的可靠性, Marsh, Henry, Pine 和 Blair (2010)采用 相同的识别任务, 扩大了样本量, 并且加入了女 性被试。为减少雌性激素对催产素的干扰, 所有 女性被试都是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参与测验。他 们的研究直接测得, 催产素可以增加个体对积极 情绪的敏感性, 显著提高个体对快乐面孔的正确 识别。这些研究表明, 催产素可能对积极和消极 情绪识别发挥相反的作用。近年来, 眼动追踪仪 和瞳孔测量法(Pupillomet

7、ry)被用于研究催产素对 情绪识别早期感知阶段的影响, 为这一观点提供 了更多的证据支持。Domes, Steiner, Porges 和 Heinrichs (2013) 让男性被试眼睛注视情绪面孔, 眼动追踪数据显示, 催产素增加了被试对积极面 孔( 快乐) 的注视, 却减少了对消极面孔( 生气)的注 视。与此类似的研究还对视觉注意的不同阶段进 行了探讨, 实验通过不同的呈现时间来限制注意 力。结果发现, 催产素对不同情绪识别的相反作用 只表现在内隐注意阶段。 当呈现时间较短(300ms) 时, 催产素未 能发挥同样的作用。 这些研究表明催产素可能对积极和消极情绪 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一方

8、面加强对积极情绪线索 的注意, 促进对积极情绪的识别, 增加友好和信 任; 另一方面抑制对威胁性情绪线索的注意, 减 慢对消极情绪的识别, 减少恐惧和焦虑, 其最终 目的是增进人际交流和亲社会行为。但是这一注 意差异是表现在内隐注意阶段还是注意的所有阶 段有待更多的研究加以证实。 最近, Ellingsen 等人 (2014)也使用瞳孔测量法对注意资源分配进行研 究, 同时给被试呈现视觉刺激物( 生气、中性或快 乐面孔) 和触觉刺激( 实验者触摸或机械振动触 摸) 。结果发现, 与机械振动触摸相比, 实验者触 摸伴随微笑面孔呈现时瞳孔直径变大, 伴随生气 面孔呈现时瞳孔变小, 即催产素增加个体

9、对快乐 面孔的注意资源分配, 减少对生气面孔的分配。 这说明多感觉通道的共同作用可能会增强催产素 对积极情绪线索的注意, 为情绪识别的研究提供 一个新的视角。 2.2 催产素增强了个体对消极情绪的识别 一些研究并没有发现催产素可以提高个体对 积极情绪的识别、 减弱对消极情绪的识别。 相反, 研究者指出催产素选择性地增强了个体对消极情 绪( 生气、厌恶、恐惧) 的识别。 早期的一项研究其目的是探讨催产素对情绪 记忆的影响, 结果却在面孔识别测验中发现, 催 产素提高了个体对中性和生气面孔的识别, 但这 一作用并未表现在快乐面孔上(Savaskan, Ehrhardt, 936 心 理 科 学 进

10、 展 第 24 卷 Schulz, Walter, 第二次对另一批患者鼻腔喷入催产素 或安慰剂, 然后完成同样的任务, 结果发现催产 素组患者对所有情绪的识别能力都有提高。喷入 单剂量催产素可能对情绪识别有暂时的改善作用, 那么长期使用会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一项研究 让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一天两次, 连续两周的鼻 腔喷入催产素或安慰剂处理, 然后进行测验。结 果显示, 催产素提高了患者的情绪识别能力, 缓 解了精神病症状(Pedersen et al., 2011)。由于不清 楚长期使用的副作用、被试必须是精神分裂症患 者等条件限制, 所以只有 11 个患者接受了长期实 验, 导致结果的外部效度

11、较低, 未来还需要对此 进行深入研究。 3 催产素影响情绪识别的机制 3.1 催产素影响情绪识别的神经机制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脑成像技术被应 用于研究催产素影响个体情绪识别的神经机制。 个体在情绪识别过程中, 大脑相关区域会对情绪 线索进行加工处理。 研究发现在情绪加工过程中, 杏仁核的作用最大, 其他情绪加工区域也不同程 度地参与其中。 杏仁核被称为神经枢纽, 它与大脑其他情绪 加工区域之间有高度连通性, 这些区域包括眶额 叶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tate)、 脑干和丘脑等(Pessoa, 2008)。杏 仁 核 是

12、 机体警戒系统的一部分, 在复杂的社会行为和基 本情绪加工( 如焦虑和恐惧消退)中起重要作用。 杏 仁核可以对阈下情绪信号作出反应, 快速评估刺 激的生物学意义(Pessoa 另一方面提高对 幼儿情绪线索的敏感性, 快速给予恰当的回应。 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 这一差异可能与雌性激素 有关。有研究发现, 雌性激素可以调节催产素与 其受体的结合, 如雌二醇(estradiol)可以提高催产 素受体的亲和力、黄体酮(progesterone)会减弱其 亲和力(Choleris, Devidze, Kavaliers, Gimpl, Wiegand, Burger, (2)导致 反社会偏差; (3)提

13、高社会加工的准确性。他们认 为一部分个体表现出社会加工偏差, 这可能是由 社会显著信号过多或异常引起的; 另一部分个体 表现社会加工缺失, 可能由社会显著信号不足引 起。催产素的作用是增加社会信号的显著性, 这 导致了加工偏差的个体表现出亲社会和反社会偏 940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24 卷 图 1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作用的理论解释 (资料来源:Olff et al., 2013) 差, 但对于加工缺失的个体来说, 催产素的这一 作用提高了他们社会加工的准确性。将这一理论 运用到情绪识别上, 即催产素增加了社会情绪线 索的显著性, 可能促使不同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情 绪识别能力。对于情绪加工

14、偏差的个体来说, 催 产素可能表现出 3 种作用, 第一是增加对积极情 绪的识别偏差, 如促进对快乐面孔的识别; 第二 是增加对消极情绪的识别偏差, 如加快对生气、 恐惧情绪的识别; 第三是增加对所有情绪的识别 偏差。如对健康个体的研究发现, 与安慰剂组相 比, 催产素组将同样的面部表情评定为更高的情 绪强度, 表现出识别偏差(Cardoso, Ellenbogen, 另一方面, 会增加情绪加工偏差的 患者对负性情绪的识别, 加重病症, 如社交焦虑 症、重度抑郁等。然而, 对社交焦虑症的研究结 果与这一理论解释相矛盾, 研究发现催产素减少 患者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差(Clark-Elford e

15、t al., 2014), 抑制杏仁核对恐惧情绪的反应(Gorka et al., 2015), 发挥抗焦虑的作用。 考虑到情境因素、个人因素以及个体对情绪 线索的解读, 社会显著理论解释了许多不一致的 研究结论。 然而, 在排除情境因素影响后, 这一理 论不能解释催产素为什么可以提高个体对消极情 绪的识别。信号检测理论被运用到社会显著理论 中, 解释了积极情绪识别偏差、消极情绪识别偏 差、所有情绪识别偏差以及情绪识别准确性的提 高, 扩大了社会显著理论的应用范围, 但没有解 释催产素对消极情绪识别的抑制作用, 尤其是在 社交焦虑症中。 这些观点各有长短, 互为补充, 不 能顾此失彼。未来的研

16、究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理论解释。 4 研究展望 近年来,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备受关注, 实验设计中不仅考虑到不同情绪效价、情绪识别 的不同阶段以及面孔的显隐性, 还涉及不同群体 (如不同性别、 精神疾病等) 。 大量研究不断地证实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重要作用, 可能对情绪识别 障碍类精神疾病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在 fMRI 被 广泛应用于探测催产素影响情绪识别的神经机制 后, 与之相关的大脑区域如杏仁核、脑干、梭状 回等逐渐被发现。虽然,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 响及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由于催产 素作用的复杂性, 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目前仍无

17、定 论, 3 种观点都得到情绪识别任务测验的证据支持, 各有道理。然而, 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结果似乎 与这些观点不太相符。例如, 在情绪识别任务中 发现, 催产素可以提高男性个体对恐惧情绪的识第 6 期 靳宇倡等: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机制 941 别(Fischer-Shofty et al., 2010), 但 fMRI 研究一致 显示, 催产素抑制而不是激活杏仁核对恐惧情绪 的反应。因此, 未来的研究应结合神经反应进一 步探讨情绪效价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这一作用, 也要关注 3 种观点的差异来源。此外, 在情绪识 别过程中, 正负性情绪除了引起瞳孔直径变化外, 还可以诱发心血管系统

18、( 如心率、 血压、 心率变异 性) 、 皮肤电系统( 如皮肤电导水平) 、 呼吸系统( 如 呼吸阻力、每分钟通气量) 的活动及其变化( 易欣, 葛列众, 刘宏艳, 2015) 。 由于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 识控制, 测量结果更准确, 因此, 今后可以通过 测量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 深入研究催产素对情 绪识别的作用。 其次, 性别、激素水平、依恋风格和精神状 态等这些个体差异都可能调节催产素所起的作用 (MacDonald, 2013), 尤其是性别差异。在早期的 情绪识别任务中基本没有发现性别差异, 此后对 神经机制进行研究时, 发现这一差异主要表现在 对恐惧情绪的识别上。由于生理周期的原因,

19、 对 女性的研究较少, 所以这些结论的可信度受到质 疑。未来的研究需要增加对女性群体的测验, 最 好将不同性别的被试放在同一实验中进行比较研 究。同时还应该关注雌性激素。研究发现女性体 内雌性激素浓度较高, 会影响催产素与其受体的 结合(Choleris et al., 2008; Gimpl et al., 2002), 其 可能是催产素作用表现出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之 一。还有少量研究指出, 早期经历以及依恋风格 会影响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作用, 关于这两个因 素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这一作用还需要更多的 研究去探讨。 这两个因素对个体的影响时间较长, 可能开始于幼年, 那么, 它们是否改变了催

20、产素 受体基因型, 进而导致与其他个体表现出差异效 应?未来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再者,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作用在临床研究 上存在争议。虽然不少研究发现, 催产素可以改 善患者的情绪识别能力, 但有证据表明催产素并 未发挥这一疗效。如 Horta de Macedo, Zuardi, Machado-de-Sousa, Chagas 和 Hallak (2014)让精神 分裂病患者和健康被试在鼻腔喷入催产素或安慰 剂后, 完成面部情绪匹配任务, 结果并没有发现 催产素可以提高面部情绪识别。还有研究显示, 催产素在精神疾病上起负面作用, 可能会强化产 后抑郁母亲的负性( 悲伤) 情绪(Mah

21、, van IJzendoorn, Smith, & Bakermans-Kranenburg, 2013), 进而导致 某些抑郁症状加重。关于催产素的临床研究目前 还处于初级阶段, 未来需要对催产素适用于哪些精 神疾病, 以及长期使用和使用剂量方面进行研究。 最后,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材料 和被试群体。在先前的实验中, 实验材料大多选 择的是成人面孔。然而, 关于婴儿面孔的一项研 究发现, 催产素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神经反应, 并 没有激活神经枢纽 杏仁核(Voorthuis et al., 2014)。 这说明呈现面孔的年龄可能会影响催产素 对情绪识别的作用。除面孔外, 被试也存在同

22、样 的问题。大量研究都关注的是成年被试, 但 Guastella 等人(2010)对自闭症青年被试(1219 岁) 进行测验, 发现催产素对这一群体的情绪识别也 有提高作用。所以, 未来的研究可以对不同年龄段 的面孔及个体进行研究, 也可对此进行差异比较。 总之, 关于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机制 还存在许多问题, 未来的研究应该结合认知神经 科学技术和心理实验方法, 全面探究催产素对情 绪识别的作用及其机制。 参考文献 刘金婷, 蔡强, 王若菡, 吴寅. (2011). 催产素与人类社会 行为. 心理科学进展, 19(10), 1480 1492. 易欣, 葛列众, 刘宏艳. (2015).

23、 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神经反 应及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 23(1), 72 84. Alvares, G. A., Hickie, I. B., & Guastella, A. J. (2010). Acute effects of intranasal oxytocin on subjective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social rejectio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18(4), 316 321. Andari, E., Duhamel, J.-R., Zalla, T., Her

24、brecht, E., Leboyer, M., & Sirigu, A. (2010). Promoting social behavior with oxytocin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7(9), 4389 4394. Angelova, P., Petrova, E., & Vladimirov, T. (2014). Effects of oxyt

25、ocin in humans: Impact on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of cognition, emotions and behavior. Role for the autonomic functions. , (1), 121 132. Averbeck, B. B., Bobin, T., Evans, S., & Shergill, S. S. (2012). Emotion recognition and oxytoci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6、 42(2), 259 266. Bakermans-Kranenburg, M. J., & van IJzendoorn, M. (2013). Sniffing around oxytocin: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trials in healthy and clinical groups with implications for 942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24 卷 pharmacotherapy.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3(5), e258. Bartz, J. A., Zaki, J., Bolger, N

27、., & Ochsner, K. N. (2011). Social effects of oxytocin in humans: Context and person matter.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5(7), 301 309. Bertsch, K., Gamer, M., Schmidt, B., Schmidinger, I., Walther, S., Kstel, T., . Herpertz, S. C. (2013). Oxytocin and reduction of social threat hypersensitivity

28、in women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0(10), 1169 1177. Cardoso, C., Ellenbogen, M. A., & Linnen, A.-M. (2014). The effect of intranasal oxytocin on perceiving and understanding emotion on the Mayer-Salovey-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 (MSCEIT). Emoti

29、on, 14(1), 43 50. Choleris, E., Devidze, N., Kavaliers, M., & Pfaff, D. W. (2008). Steroidal/neuropeptide interactions in hypothalamus and amygdala related to social anxiety.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170, 291 303. Clark-Elford, R., Nathan, P. J., Auyeung, B., Mogg, K., Bradley, B. P., Sule, A., .

30、 Baron-Cohen, S. (2014). Effects of oxytocin on attention to emotional faces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highly socially anxious m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doi: 10.1093/ijnp/pyu012 Corden, B., Chilvers, R., & Skuse, D. (2008). Avoidance of emotionally arousing stimuli pre

31、dicts socialperceptual impairment in Aspergers syndrome. Neuropsychologia, 46(1), 137 147. Dalton, K. M., Nacewicz, B. M., Johnstone, T., Schaefer, H. S., Gernsbacher, M. A., Goldsmith, H. H., . Davidson, R. J. (2005). Gaze fixation and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face processing in autism. Nature Neuro

32、science, 8(4), 519 526. Di Simplicio, M., Massey-Chase, R., Cowen, P. J., & Harmer, C. J. (2009). Oxytocin enhances processing of positive versus negative emotional information in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23(3), 241 248. Dodhia, S., Hosanagar, A., Fitzgerald, D. A., La

33、buschagne, I., Wood, A. G., Nathan, P. J., & Phan, K. L. (2014). Modulation of resting-state amygdala-front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y oxytocin in generalized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9(9), 2061 2069. Domes, G., Heinrichs, M., Glscher, J., Bchel, C., Braus, D. F., & Herpe

34、rtz, S. C. (2007). Oxytocin attenuates amygdala responses to emotional faces regardless of valence. Biological Psychiatry, 62(10), 1187 1190. Domes, G., Heinrichs, M., Kumbier, E., Grossmann, A., Hauenstein, K., & Herpertz, S. C. (2013). Effects of intranasal oxytocin on the neural basis of face pro

35、cessing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Biological Psychiatry, 74(3), 164 171. Domes, G., Kumbier, E., Heinrichs, M., & Herpertz, S. C. (2014). Oxytocin promotes 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and amygdala reactivity in adul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9(3), 698 706. Domes, G., Lisc

36、hke, A., Berger, C., Grossmann, A., Hauenstein, K., Heinrichs, M., & Herpertz, S. C. (2010). Effects of intranasal oxytocin on emotional face processing in women.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35(1), 83 93. Domes, G., Sibold, M., Schulze, L., Lischke, A., Herpertz, S. C., & Heinrichs, M. (2013). Intrana

37、sal oxytocin increases covert attention to positive social cue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43(8), 1747 1753. Domes, G., Steiner, A., Porges, S. W., & Heinrichs, M. (2013). Oxytocin differentially modulates eye gaze to naturalistic social signals of happiness and anger.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38(7),

38、 1198 1202. Eisenegger, C., Naef, M., Snozzi, R., Heinrichs, M., & Fehr, E. (2010). Prejudice and truth about the effect of testosterone on human bargaining behaviour. Nature, 463(7279), 356 359. Elfenbein, H. A., & Ambady, N. (2002). On the universality and cultural specificity of emotion recogniti

39、on: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8(2), 203 235. Ellenbogen, M. A., Linnen, A. M., Grumet, R., Cardoso, C., & Joober, R. (2012). The acute effects of intranasal oxytocin on automatic and effortful attentional shifting to emotional faces. Psychophysiology, 49(1), 128 137. Ellingsen, D.-M

40、., Wessberg, J., Chelnokova, O., Olausson, H., Laeng, B., & Leknes, S. (2014). In touch with your emotions: Oxytocin and touch change social impressions while others facial expressions can alter touch.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39, 11 20. Fang, A., Hoge, E. A., Heinrichs, M., & Hofmann, S. G. (2014)

41、. Attachment style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oxytocin on social behaviors and cognitions during social rejection: Applying a research domain criteria framework to social anxiety.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 740 747. Feeser, M., Fan, Y ., Weigand, A., Hahn, A., Grtner, M., Aust, S., . Grimm,

42、 S. (2014).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oxytocin on avoidance-related 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depends on early life stress experience. Psychopharmacology, 231(24), 4735 4744. Fischer-Shofty, M., Shamay-Tsoory, S. G., Harari, H., & Levkovitz, Y. (2010). The effect of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of oxytocin on fear recognition. Neuropsychologia, 48(1), 179 184. Fischer-Shofty, M., Shamay-Tsoory, S. G., & Levkovitz, Y. (2013).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ffects of oxytocin on fear recogni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in healthy controls.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7, 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