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年镇江市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与监测 语文试卷(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一、积累运用(共 35 分)1.根据拼音,写词语。 (4 分)wi ru tn lu zhi jun kng ki 蓝 花 部 简 饭 恋 2.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色) 。 (11 分)(1)下列带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qin qin nu lo qio binA 歼灭 纤细 B 诺言 烙印 C 翘首 蝙蝠(2)下列带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瞒天过海 实不相瞒 B 善施教化 化为灰烬 C 假公济私 真假难辨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2、是: A 五彩斑斓 滕云驾雾 B 凉爽惬意 水平如静 C 苍翠挺拔 锲而不舍(4)与“千里黄云白日曛”相对应的诗句是: A 拂堤杨柳醉春烟 B 平明送客楚山孤 C 北风吹雁雪纷纷(5)与“黑云翻墨未遮山”相对应的诗句是: A 白雨跳珠乱入船 B 绿遍山原白满川 C 绿阴不减来时路(6)下面的故事中,不是出自西游记的是: A 三打白骨精 B 三借芭蕉扇 C 桃园三结义 D 三僧大战青龙山(7)下面的故事中,与三国演义中关羽无关的是: A 煮酒论英雄 B 温酒斩华雄 C 千里走单骑 D 刮骨疗毒(8)能最恰当地与“晨光熹微,美丽的南山景区笼罩在云雾之中”搭配起来,组成比喻句的是: (2 分)A 使
3、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B 使我仿佛置身在仙境一般。C 使我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 D 使我发出由衷地赞叹。(9)与“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句是: (2 分)A 谁都承认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B 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C 谁都不能否认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D 谁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3.根据古诗文填空。 (4 分)(1)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2)户枢不蠹 , 。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 古今贤文(3)兴尽晚回舟, 。 如梦令(4) ,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 分)(1)你从远古走来,巨
4、浪 着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长江之歌(2)夕阳也渐渐 ,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 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 。 三亚落日(3) ,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夹竹桃(4)回顾这学期学过的课文,你能根据内容写出课题吗?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递情报的 ,介绍古希腊大学者教育弟子的 ,介绍 19 世纪法国作家学习写作的 ,还有介绍我国古代少年劝说国王的寓言故事 。 5. 运用: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2+4+4 分)材料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二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摘要)。年 度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5、人均报纸阅读量人均期刊阅读量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长日均互联网接触时长日均手机阅读时长2013 年 4.77 本 2.48 本 70.85 张 5.51 份 13.43 分钟 50.78 分钟 21.70 分钟2014 年 4.56 本 3.22 本 65.03 张 6.07 份 18.76 分钟 54.87 分钟 33.82 分钟材料2:半月谈网调查显示,有22%的成人受访者把不读书的原因归为“有手机和电脑就够了” ;学生忙于学习,阅读的图书大多都是教材教辅类。(1)判断题: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2014年国民人均期刊、电子书、纸质图书和报纸的阅读量较20
6、13年均有所提升。 2014 年国民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较 2013 年有所增加。 (2)阅读以上材料,你还有自己的发现吗?至少写两条。并分别根据你的发现写出自己的感受。 (3)仿照下面的句式,把你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并写清推荐理由。读一读夏洛的网吧,你就知道真正的友谊是值得珍藏的;你就知道真正的朋友是可以用“伟大”这个词相送的。读一读 吧,你就知道 ;你就知道 。读一读 吧,你就知道 ;你就知道 。二、阅读理解(共 25 分)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完成练习。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
7、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 )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 1930 年 1 月 7 日
8、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 )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
9、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 )代表十八罗汉,( )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 1976 年 1 月 8 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我没有说什么,只泫(xun)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
10、同剥起花生来。1979 年 2 月 3 日凌晨6.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色) (5 分)(1) “供佛”的“供”的声调是第 声。A 一 B 二 C 三 D 四(2)第段,划横线句子的括号里,应使用的最恰当的标点符号是: A 冒号 B 逗号 C 分号 D 破折号(3)第段,划横线句子的括号里,应填写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A 不仅 而且 B 不是 而是 C 虽然 但是 D 即使 还是(4)第段,划横线句子的括号里,应填写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A 不仅 而且 B 不是 而是 C 虽然 但是 D 即使 还是(5)这篇短文的内容共涉及“我”家 代人。A 三 B 四 C 五
11、D 六7填空题。 (6 分)(1)腊八粥的“腊”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音序 。(2)联系上下文理解,第段中“迁徙”的意思是 ;第段中“忌辰”的意思是 。(3)这篇短文的线索是 。(4)这篇短文的作者是冰心,你还读过她写的 。8.第段,“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联系上下文,想想加点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1+2 分) 9.佛教寺院煮腊八粥是为了供佛,而“我”和“我”的家人煮腊八粥又分别为了什么呢?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一一写下来。(3 分) 10.读读第段,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至少写出两点,并分别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写出理由。 (4
12、分) 11.第段,“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泫然”是指水滴下来的样子(多指眼泪) 。联系上下文想想,此时作者虽然“没有说什么” ,但是心里一定不平静。请在下面的横线格里写几句话,描述作者的心理活动。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不少于 40 字。 ) (4 分) 三、习作表达(共 40 分)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人曾经开导、鼓励、鞭策了你,让你受到启发与收获;是否有人曾经误解、冤枉、伤害了你,让你感到纠结与难过仔细回忆一下,选择其中的一件,将他(她)了我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 450 字左右的习作。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