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 IT 产业发展模式分析十我国 IT 产业发展模式分析李 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IT 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对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 IT 产业发展所处的国内外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 据此,提出我国 IT 产业发展模式应进行动态优化,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 IT 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化方向。关键词:IT 产业 ;发展模式;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062.5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4)02-0040-03一、我国 IT 产业发展环境分析我国 IT 产业发展迅速,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2、990)2000 年 IT 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31. 4%,是 GD 年增长速度的 3 倍多, 2002年 IT 产业工业总产值 17800 亿,在全球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但 IT 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矛盾突出, 如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比例失调;地区性结构矛盾突出; 缺少核心技术,集成电、新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大量依靠进口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 IT 产业未来发展的瓶颈。产业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综合分析我国 IT 产业的发展环境,笔者认为我国有条件优化现有的发展模式,解决目前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产业整体良性发展。1.国内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信息
3、技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 ,对国家经济、国防等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一直十分重视 IT 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许多产业政策。为了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2000、2002 年国务院出台了 18 号文件和 47 号文件,鼓励移动通信设备、软件、集成电行业的发展。为了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特别是软件出口,相关部门都制定了具体的优惠幅度较大的政策措施。(2)人力资源条件。我国人力资源不仅具有总体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人力资源结构也日趋合理 ,拥有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系统集成人才。据统计,我国拥有 IT 产业中高级人才 58 万。近年来 ,随着我国 IT 产业的高速发展,各高校都开设或增开与之相关的学科
4、,许多高校还直接参与 IT 产业研发课题,为 IT 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3)市场环境。由于 IT 产业独特的需求方规模效应,一国对 IT 产品的市场容量是该国发展 IT 产业的有效驱动力。所谓的需求方规模效应是指随着需求方规模扩大,需求方和生产方的收益随之增加 ,这是由信息产品自身特点决定的。一方面,大多数信息产品具有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和传统产业不同,基本不受最佳生产规模的限制,扩大化生产可以使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不断摊薄,企业可以减低成本,提高利润; 另一收稿日期:2003-09-15作者简介:李楠 (1976-),女,辽宁营口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
5、究方向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40)5 当代经济研究 62004 年第 2 期 方面,信息产业具有络外部性,随着用户增多,信息交流的范围和内容将不断扩大,平均承担的费用将下降,所有用户将从用户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大价值。因此,我国巨大的市场空间为 IT 产业的发展提了有利的市场条件。2.国际环境分析) 新一轮全球 IT 产业转移趋势明显随着全球 IT 产业竞争的加剧,各大跨国公司都在寻找成本最低的生产地,拥有巨大市场、丰富廉价劳动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基础设施的我国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首选。(1)随着产业竞争的加剧和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欧美跨国公司逐步将生产基地向我国转移。2001 年英特尔宣布
6、 ,将向上海的英特尔生产制造工新增投资 3. 02 亿美用于验证、测试和封装最新的支持英特尔奔腾 4 处理器平台的英特尔 845 芯片组,戴尔也逐步将其亚太业务重点转移我国,飞利浦电子集团将飞利浦的生产力量全部转移到我国,而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等商也纷纷在我国扩大生产规模。(2)台湾 IT 企业大规模向大陆转移。随着岛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台湾高科技企业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纷纷突破当局的诸多限制,加快投资大陆的步伐,掀起了新一轮投资大陆的热潮。其中电子与电器产品制造几乎占总投资的一半,其投资主体也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逐步让位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此外,企业也
7、在调整海外投资重点,在华投资意愿增强。据经济新闻社和日经研究所2001 年 7 月对在东京证券市场 1143 家上市公司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中有 70%的企业将我国作为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二、我国 IT 产业发展模式分析从 IT 产业发展的国内、国际有利环境分析,我国有条件优化 IT 产业发展模式,摆脱现有的多以低端、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局面。下面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国 IT 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化方向。(一) 产业发展推动力) 由劳动力要素推动型向技术创新推动型转变在我国 IT 产业发展的初期,以加工贸易为基础的制造业是 IT 产业的主体,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80%以上是加工贸易,
8、 劳动力要素是发展 IT 产业的主要推动力,我国 IT 产业技术水平在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电子整机制造业从本质上看属于组装性行业,关键器件还需要进口,产品产量很大,但附加值却很低,产业整体竞争力低。分析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发现技术创新是核心因素,持续技术创新是企业或国家获得竞争力的源泉。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1MD)在评价各国综合竞争力时 ,其主要标准之一是技术革新力,并重点调查各国自身的技术革新力,我国竞争力排名在 2000 年比 1998 年下降 7 位,主要因为我国技术革新力指标停滞不前。纵观世界 IT 产业强国, 美国、等国的 IT 产业以知识密
9、集型为主,掌握 IT 产业的基础性技术,欧盟、韩国、台湾地区等的 IT 产业以技术密集型为主,掌握了某些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他们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及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领导着整个产业发展的方向。与 IT 产业强国相比,我国 IT 产业的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又缺乏完整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国家和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较少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造成了国内 IT 产业的技术创新落后于国外。我国 IT 产业要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必须加强研发,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企业主动 ,市场拉动,环境促动, 政府推动的 IT
10、 产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加强对 IT 产业技术创新的整合作用, 完善 IT 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体系以及明确 IT 产业重点研发目标,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强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二) 产业发展重点) 国家重点扶持软件业和集成电业由于软件业的战略性、基础性等特点,软件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行为,而是融入了浓厚的国家意志。不管是美国、 、德国、英国等软件先发国家,还是韩国、印度、爱尔兰等软件后发国家都极其重视软件的发展,政府在软件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软件业已进入了成长期,成为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软件方面,我国应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保
11、障信息安全为出发点,实施软件产业化工程,努力建成我国软件业体系。采取/有限目标、重点突破 0 发展战略,国家重点支持自主、安全的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支持技术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文)41)5 当代经济研究 62004 年第 2 期 处理系统和络管理系统等支撑软件的开发与生产;大力开发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推广软件复用技术 ;加快以中文环境为平台的各类应用软件、基础软件及中间件等软件产品的发展。集成电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部件,广泛运用于通讯、消费类电子、工业仪器、运输和国防太空等领域,被称作/IT 产业原油 0。集成电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其对于 IT 产业的先导地位,一国集成电业
12、的技术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 IT 产业中的地位。因此,美、日、韩、欧盟等每年都将集成电业列为优先发展产业。与发达国家集成电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相比,我国集成电业在各方面都相差甚远,我国生产的电子整机大多都具有一颗外国/芯 0。为了提升我国 IT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集中力量突破集成电的关键技术壁垒,以集成电设计为突破口,重点开发生产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集成电,逐步设计开发包括 CU 的通用集成电,扩大和提升国产/芯 0 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三) 产业融资方式) 完善国内资本市场 ,启动民间资本IT 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往
13、我国 IT 产业发展的资金主要于间接融资,主要是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发展资金。以此获得的资金不仅从总量上无法满足 IT 产业发展的整体需要,而且容易造成企业负债过大等问题。随着 IT 产业的发展, 间接融资远远不能满足其庞大的资金需求,因此,直接融资就成为完善 IT 产业资金的重要途径,完善的资本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保障。成熟的资本市场还可以带动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基金能够促进 IT 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发展。而我国,在金融抑制政策和银行主导型融资机制的作用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十分缓慢,并且呈现出非均衡状态。资本市场的滞后发展使国内众多络及高科技公司只能争取到美国、欧洲和香港等地上市,导致了融资
14、结构的极大不合理和 IT 产业新型公司融资的极大困难。因此现阶段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内资本市场,改革投融资体制。(四) 从优化产业链的角度)我国 IT 产业应该逐步实现由 OEM 向 ODM 转移IT 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才能处于主动地位, 才能主导产业发展。我国一直以来发展加工贸易是以 OEM 为主, 虽然我国具备发展 OEM 的优势: 运营成本低、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内发展环境稳定等,加上我国对国内 IT 产业发展提了大量优惠措施,事实上,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接包方中,有八家已进驻我国,新一轮的OEM 生产正向我国转移, 但是 OEM 生产方式却很难使我国 IT 产业产生效
15、益、提高质量。分析我国珠江地区 OEM 模式的利润分配情况, 发现从硅谷) 台湾新竹)东莞之间, 按照产业分工, 其利润率按照25%-15%-5%的比例递减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OEM 所取得的利润率最小。信息化时代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制造中心与工业化时代的世界制造中心不同,它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整体制造能力的全面提高,而更多是充当车间的角色。我国 IT 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考虑就业等因素,在保证 OEM 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 应该重点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达国家对技术转移和模仿设置的障碍。三、结 语IT 产业由于其高渗透性和倍增性,使其发展具有传统产业难以比拟的增量效应和乘数效应。应用IT 产品和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其核心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所以 ,大力发展 IT 产业, 优化 IT 产业结构, 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现阶段要重点研究符合我国特点的 IT 产业发展模式, 力图通过模式的转变,提高我国 IT 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责任:张 旭)42)5 当代经济研究 62004 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