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后”大学生性格特质浅析一、“90后”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阳光时尚,充满活力 与“80后”相比,他们的成长记忆中没有太多的灰色和物质匮乏的心理感受。与我们“80后”的学生时代相比,他们少了很多保守、扭捏和文静,多了几分开拓自我的果断和魄力。 (二)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着海量信息和资讯。与“80后”相比,他们伴随和亲历着素质教育改革浪潮的洗礼,从小就意识到扩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三)自我意识强,个性独立 他们思想独立,有自己的主见,在选择中不轻易随大流,即使是来自老师的话语他们依然会保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他们乐于表现,善于抓住机会
2、展现自我个性。(四)善于交际,做事大气 “90后”大学生不怕生。面对着与他们仅有几岁年龄差距的“80后”辅导员,他们主动约谈、咨询,有时把你当朋友,不乏幽默地开开玩笑。他们做事虽还青涩,却透着镇定、灵活和大气。在同学间的相处上,大气、重情义,在交往中为友谊甘于物质和精神的付出。 二、“90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取向更加务实 “90后”普遍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务实性更加明显。例如在入党动机上,很大一部分人坦诚而又坦然地承认申请入党的原因是为了找工作有用。而在涉及个人利益时,“90后”的他们都要竭尽全力地为自己争取。例如在困难认定和各种评优评奖中,即使是通过民主方式
3、产生的公示结果,依然有好多人会找到老师问个究竟“为什么没有我”。可见,相比于“80后”,“90后”的价值追求更加务实。 (二)大学规划更趋分化 价值取向的多元使得他们对大学目标的追求呈分化态势。有的人只想好好学习,掌握好专业技能,毕业找个稳定工作,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类学生每天埋头于学习,想着各种考级考证,而对集体活动和社会动态关注的则比较少。也有一类学生则把课外锻炼、社会实践和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除了学好知识,还热衷于各种活动、学生干部的任职锻炼,以拓展人生规划。人生追求和目标规划的分化,加之这一代的独立个性使得他们的集体意识相对比较弱,给当前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三)心理问
4、题更加隐蔽 “90后”阳光时尚、乐观开朗的群体特性背后也有自己的心理困惑,尤其是“90后”中的经济困难学生。好多来自农村的“90后”来到大学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贫富差距。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把心理上的失衡、沉重和苦闷都压抑在了内心深处。经济的拮据、学业的负担、奋起追赶的压力和与周围同学相比较的内心失衡感以及在人际交往上的不擅长和放不开,使得他们备受心理的压力和负担。可见,“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隐蔽。 此外,生活自理能力差、耐挫力弱、娇气脆弱、轻浮、自我等在他们身上都有所体现,甚至有人用“脑残”、“火星文”等作为 “90后”大学生的文化符号,他们认为“90后”表现出的独立、自我的生活态度和
5、行为方式偏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形态,是“非主流”与亚文化的一代。可见,当前关于“90后”大学生的评价还比较混乱,还需要我们更加理性、真实、全面地认识他们。三、对做好“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目的、方式、内容等各个方面,既要深刻把握“90后”大学生新的群体特征,又要明察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的需要,让个性得到充分施展,实现全面发展。此外,针对“90后”大学生自尊、敏感、好强、容易将心理困扰隐藏起来和过度压抑自我的状况,要重视特殊学生,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学习中,积极引导,个别关怀,耐心疏导。 其次,创新教育管理方法。一刀切的硬性说教
6、对于价值观念多样化、个性独立的“90后”大学生不但无效,而且极易招致他们的反感和抵触。所以,辅导员善于利用即时发生的事件和情景,借题发挥,因势利导,通过说理启迪和水到渠成的点化,适时实施引申教育。就管理而言,辅导员在总体把局、及时引导和纠偏的前提下,要松弛有度,大胆放手,让独立、颇有主见的“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给他们自我锻炼和发展的空间。 再次,要正确定位和把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和距离。“90后”大学生与“80后”辅导员很容易成为朋友,甚至习以为常后把老师的身份给丢掉了。这并不利于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面对“90后”强调平等和大方、不胆怯的为人处事特点,辅导员既要尊重他们,加强沟通,适当拉近师生距离,又要掌握分寸,把握尺度,注意场景,保持适度的威严,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真正做到亦师亦友。 最后,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教育本质下的两种教育方式就是精神感化和现实指引。既要掌握教育理论和知识,也要学习和了解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以及学生所学专业方面的知识等;既要有理论修养,又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以身示范,起到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教育效果,为从事个性多元化的育人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