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教育学与教师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 (考选择题)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2009年真题)尽管古今中外对教育的称谓、界定各异,但其基本内涵都体现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教育的本质规定性。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2010 年真题) (教育作为一个合成词最早出现于孟子)2、 说文解字中说,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
2、使作善也” 。3、 学记 (战国后期)是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学方面的专著,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学方面的原理。4、 荀子中记载“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 (理解)真题回放1、下列源于学记的教学思想是(C)A、慎思之 B、不悱不发 C、开而弗达 D、师道尊严2、下列不是学记提出的教育思想的是(C)A、教学相长 B、不陵节而施 C、有教无类(孔子) D、长善救失3、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C)A、 论语 B、 孟子 C、 学记 D、 大教学论4、孔子的教育思想在(D)中有充分的反应。 (2013 年真题)A、 中庸 B、 大学 C、 孟子 D、 论语5、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
3、 (2013 年真题) A、 学记 B、 中庸 C、 孟子 D、 大学6、首先把“教” “育”两个单字合作为一个词见于(C) (2010 年真题)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7、 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D)的教学原则(2010 年真题)A、 直观性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出处是 (C)(2012 年真题) A、学记 B、论语 C、师说(唐代韩愈) D、劝学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体现了(D)的教学原则(2011 年真题) A、 直观性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
4、际 D、启发性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选择题)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老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在制定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中起关键作用。(2)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既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是影响教与学过程的一切中介因素,包括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等。2、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真题回放1、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B) (
5、2012 年真题)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体性2、在制定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环境三、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考选择题)1、教育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A、代表:利托尔诺(法国) 动物界的教育和沛西能(英国)B、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各种动物生存本能的活动;C、局限: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A、代表:孟禄(美国)B、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
6、无意识的模仿;C、局限: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局限: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都是不正确的。 (2009 年真题) (掌握)(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2011 年真题)A、代表:马克思B、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第一: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第二:教育
7、也起源于人自身发展的需要。C、评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正确揭示了教育的起源、本质和属性。真题回放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局限性在于,两者都否认了(D) (2009 年真题)A、生物属性 B、本能属性 C、无意识性 D、社会属性2、关于教育的起源,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C)A、布鲁纳 B、桑代克 C、孟禄 D、杜威3、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教育起源说的是(D ) (2010 年真题)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2、学校教育的出现:(重点)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学校教育的萌芽,但是,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则是在奴隶社会,在我
8、国则是从夏朝开始才出现的。(2011 年、2012 年真题)学校教育的出现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根据文献,我国在夏朝就有了学校,称为“庠序” ;周朝学校普遍建立,制度日益完善,分为国学和乡学,其中国学又分为大学和小学,乡学则分为塾、庠、序、校四类,学校教育被官府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真题回放1、我国古代的学校产生于(A ) (2009 年真题)A、夏朝 B、殷商 C、周朝 D、秦朝2、我国周朝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C)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礼乐3、我国有学校教育形态是在( B )(2010 年真题)A、原始社会 B、夏代 C、汉代 D、唐代4、学
9、校教育产生于(B) (2011 年真题)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5、西周六艺教育以(A)为中心 (2011 年真题)A、 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6、我国有学校教育形态是在(B)(2012 年真题)A、 原始社会 B、夏代 C、 汉代 D、唐代补充考点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2、学制的发展历程:A、前制度化教育:古代教育形式B、制度化教育阶段:又称为正规教育, 是以近代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为制度化教育阶段,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
10、的前提。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教育不应该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其重要体现。 (2011 年真题) (夜校、自学、辅导)中国近代制度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 ,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 年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 ) , 1903 年奏定学堂章程 (葵卯学制)将学制制度全面实施。 (2010 年、2012 年、2013 年真题) (重点)真题回放1、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体现了(C )教育的理念(2011 年真题)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项兼有2、1903,清政府颁布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是(A) (
11、2010 年真题)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寅学制 D、壬戌学制3、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C) (2013 年真题)A、壬戌学制 B、壬子癸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4、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A)的钦定学堂章程由此形成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2013 年真题)A、1902 年 B、 1924 年 C、1912 年 D、1904 年 四、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1、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的非独立性, (2)教育的原始性, (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从教育发展史来看,除原始社会,教育都具有阶级性特点。(2012 年真题)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1)
12、主要表现:(掌握)A、古代中国:(a)发展线索:夏朝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商朝开始产生专职教师,西周开始形成完备教育系统,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隋唐开始兴科举,宋代后“四书” 、 “五经”成为学校教材,明清思想专制,八股盛行,1905 年“废科举、兴学堂” ,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b)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以礼、乐为核心;(2011 年真题)四书: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五经:周易 、 尚书 、诗经 、 礼记 、 春秋 。B、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文士学校” , “学为文士”是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
13、以僧为师” 、 “以吏(书)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C、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等,受教育控制在宗教手里,被婆罗门教和佛教把持。D、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类型教育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世俗教育也在发展)在欧洲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合称为“七艺” 。a、古代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b、古代斯巴达:培养忠诚于统治阶级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格。中世纪三种典型的教育方式:教会教育、骑士教育、世俗教育(a)教会教育:也叫僧侣教育,奉行
14、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强调盲目服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b)骑士教育:主要形成效忠领主的品质,学习军事征战本领,以及培养附庸风雅的素养。(c)世俗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学习“七艺” ,但是神学还是主修课程。(2)主要特点:A、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B、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成为了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C、基本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3、近代教育变化趋势:A、国家加强了对教
15、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兴起 ;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首先出现在德国)C、教育的世俗化;D、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点:(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5、二战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真题回放1、最能代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D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2、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D )A、军人 B、武士 C、骑士 D、社会活动家和商人3、
16、西周“六艺”教育以(A )为中心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4、下列不属于近代教育变化趋势的表现的是(B)A、教育的世俗化 B、教育的民主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D、公立教育兴起5、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C)手中(2013 年真题)A、印度教 B、 伊斯兰教 C、佛教 D、 基督教6、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A)的影响最大(2013 年真题)A 、康德 B、歌德 C、 费尔巴哈 D、 黑格尔 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D)(2013 年真题)A、苏格拉底 B、希波克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8、从教育有史以来,除(A )之外教育都是具有阶级性的特征(2012 年真题)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亲们,需要资料的可以私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