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38160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Comment U1: 还可以。但是,借鉴的痕迹较明显,没有完全转化为自己的。作为半路转行的更要深入一些,更好的操控模具专业,用好本专业的各种资源与设备0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1目 录1.学制与招生对象 32.专业分析 32.1 行业现状 .32.2 行业人才需求 52.3 行业前景 .63、专业定位 73.1 职业面向 .73.2 毕业生主要就业范围及岗位 83.3 专业定位 .84.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84.1 人才培养目标 .84.2 人才培养规格 .94.2.1 知识结构要求 94.2.2 能力结构要求 94.2.3 素质结构要求

2、 94.3 职业资格证书 .95.人才培养模式 105.1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 105.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06.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116.1 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116.2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16.3 课程设置 .176.4 基础课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融合 196.4.1“基础”阶段教学实施 196.4.2“专业能力”阶段项目教学的实施 196.4.3“顶岗”阶段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217.教学进程安排 217.1 专业教学进程表 227.2 专业素质拓展课进程表 237.3 教学学时分配表 .247.4 总周数分配表 .258.教学运行与实施方案设计 258.1

3、实施工学结合“4.5+1.5”人才培养模式 .258.2 “4.5+1.5”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268.2.1 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68.2.2 “宽基础”阶段教学实施 288.2.3 “备专能”阶段项目教学的实施 288.2.4 “求创新”阶段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308.3 实训要求 .318.3.2 顶岗实习管理 .348.4 教学手段 .398.5 考核及评价标准 .3928.5.1 考核的基本原则 398.5.3 毕业条件 .449.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519.1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519.2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519.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作与

4、保障 .5310.教学条件要求 5410.1.1 师资条件 .5410.1.2 师资培养 .5410.2 硬件资源配置 .5510.3 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条件 5710.4 教学资源条件 5811.编制说明 58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学制与招生对象专业代码:580106修业年限:三年(全日制)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2.专业分析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工业装备,以其特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使原材料成型。模具技术应用广泛,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的高精度,高复杂度,高一致性,高生产效率和低耗能,低耗材,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

5、不可比拟的。模具工业具有“百业之母”的美名,又有“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之说。模具产值与相关产业值比为 1:100,即每 1 亿元产值模具可带动约 100 亿元相关产业的产值,是个无与伦比的“效益放大器” 。模具工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和高效率生产工具,越来越引起各产业部门的重视。2.1 行业现状1)我国模具工业现状近十年来一直以每年 15%以上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大国地位已得到世界公认。2007 年中国模具销售额 870 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 21%,模具出口 14.1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 35.7%,模具进口仍保持在 12 亿美元。这预示着中国模具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近年来中

6、国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是模具向大型,精密,复杂方向发展成果突出(如已生产出了单套质量达到 100 吨的巨型模具及型腔精度4达 0.5um 的超精模具和能与 2055 次/min 高速冲床相匹配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等) 。模具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行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如产品结构和进出口结构正在不断趋向合理化) ,行业正在形成一个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热潮。现代模具工业已成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模具工业直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模具工业自身又大量采用高新技术,如 CAD/CAM/CAE新工艺、新材料、各类先进制造技术等。模具工业已成为高新技术

7、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模具企业的模具制造情况我国模具企业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发展不平衡,一些中型模具企业采用先进的CAD/CAM/CAE 软件设计,实现了“无图化”生产,靠电脑设计,向电脑输入数据加工制作模具,引进先进制造设备,如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慢走丝,磨床,电火花等机床和加工中心,有国际顶尖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部分民营企业装备精良,不惜重金引进先进设备,还有一些企业设备简陋,没有走出手工制模的作坊式生产模式。模具企业内部普遍采用的是“承包式”管理模式,即一套模具的加工制造、组装完全是在钳工组长的指导下进行的,他们负责模具的生产计划安排,跟踪加工进度并最后装配试模,因

8、此掌握了整个模具的加工流程。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小企业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减轻了管理负担,节约了生产成本,但当企业进入发展壮大阶段,由于销售、生产、采购、研发严重脱节阻碍了先进工艺的引进,阻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模具生产技术能力大多数企业采用了 CAD/CAM 技术、数控加工技术,但与国外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设计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的精度,寿命等指标达不到要求。生产周期长,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模具企业从业人员情况在模具企业中,从业人员的岗位主要有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工人以及其他人员,他们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5-10% 、5% 、7

9、5-85%、5%。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中,60%为中专,30%为大专,不足 10%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高级职称不足 2%,中级职称占 70%,初级或无职称占 28%,在高级职称中担任企业厂长、经理的较多,他们即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又是模具开发的设计者。在生产工人中,高、中级技术工人占 65%、初级工人占 25%、无等级的技术工5人占 15%,他们中能够独立承担零件加工装配及数控机床操作的占技术工人的 23%,这部分技术工人是企业的主力军;技术工人的年龄结构,高、中级技术工人在 40 岁以上的占 74%,年龄老化,技术工人断层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2 行业人才需求2005

10、 年底的统计数字是技能劳动者 8720 万人,一个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再有在我国企业工作满两年以上的被统计为技能劳动者。8720 万人,占城镇劳动力 2.7 亿人的大约 1/3。发达国家大约占 50以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20 个百分点。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是 1800 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 21。这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也比较大,发达国家是 30,美国和法国数字稍微低一点,也比我们国家高。 工程师级别的人才也是同样的现状。虽然每年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连连增加,2005 年 338 万,2006 年 413 万。现在有至少 300 万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仍滞留在市场上,可是 2007 年

11、大学毕业生增加到 495 万人。就业艰难的问题将更加严峻。另一方面,工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依然短缺。(1)需要模具量较大的行业 汽车、摩托车业是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国总模具量的 22。车换型时约有 80的模具需要更换,一个车型需模具 4000 多套,价值可达 2 亿至 3 亿元。每一型号的摩托车将近千副模具,价值千万元。一台电冰箱需用 400 万元模具;一台全自动洗衣机需 3 千万元模具;单台彩电共需模具 700 万元。(2)模具的作用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日本,模具被称为“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在德国,模具则被称为“金属加工业中的帝王” 。 模具

12、所形成的最终商品的产值是模具自身产值的上百倍。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因而,模具又被称为“效益放大器” 。有人还把模具比作“印钞机” 。 (3)模具制造业规模 第一模具大国日本产值 170 亿美元左右;第二大模具大国是美国;第三模具大6国中国产值 93 亿美元。近年来每年增长 20左右。现在中国模具行业有 3 万家企业,从业人数 80 万。年产值 720 亿元。预测 2010 年中国模具制造业产值将超过 1000 亿元。以上所说的都是指专业模具厂,如果再包括使用模具的工厂,这个数字就有扩大许多。所以说我们所对应的

13、模具行业是一个庞然大物。 (4)模具关联行业人才需求模具制造业在中国是新兴行业,作为一个行业来发展,仅仅有 20 多年的历史,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历史短,还没有培养出坚实可靠的模具技术人才队伍。从业人员中不知所以然者有之,知识和技术落后但必须一个萝卜顶一个坑者有之,水平不高但被挖来挖去者更是不计其数。水平高的人才非常抢手,不仅仅是技术人才,管理和技术销售人才也同样严重缺乏。模具制造只是模具关联行业的一部分,另外还有远远大于模具制造业的使用模具进行制品加工的相关联制品加工业。综合两者,整个行业从业人员超过千万。整个模具相关联行业都面临同样的人才问题。估计现有技术类人员缺口有 60 万人。 虽然模具

14、人才的培养已经受到重视,但是人才短缺的现象还会延续至少 10 年。造成此延迟的主要原因:1)行业的膨胀速度在 20左右,人才短缺问题还在继续恶化 2)成才周期比较长,一般在 5-7 年左右。 3)层次高的人才短缺问题将延续更久因为高层次的人才成长期更长,培养难度更大,淘汰率又高。2.3 行业前景 1)规模中国模具制造业世界排名第三,2006 年的模具年产值 720 亿元(93 亿美元) 。已经达到模具第一大国日本的模具产值的一半。预测 2010 年中国模具制造业产值将超过 1000 亿元。现在中国模具行业有 3 万家企业,从业人数 80 万。以上所说的都是指专业模具厂,如果再包括使用模具的工厂

15、,这个数字就有扩大许多。所以说我们所对应的模具行业是一个庞然大物。 72)增长 近年来中国模具制造业每年增长 20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4 年的光景,模具产值就翻一番。一个学制 4 年的学生,毕业时模具产值已经是入学时的两倍。一个刚刚进入模具岗位的技工,他刻苦专研快速进步,4 年后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才时,用人市场扩大了一倍,模具行业的职业生涯就业前景是广大的。 随着世界制造业转移趋势的继续,中国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越来越稳固。制造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2007 年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突破 7 万亿元,比2006 年增长 32,连续 5 年以超过 20的速度增长。估计 2008 年的

16、增长仍然会超过 20。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模具行业刚刚进入青春期,仍然处在成长期,10 年之内根本看不到饱和的迹象。 3)发展规律 下一个阶段是饱和期。模具是工业之母,几乎所有常见产品都离不开模具。我们都知道一个物理定律:规模越大、惯性越大,维持不变的时间越长。模具行业规模之大,估计从饱和期开始,到出现明显的衰退,至少需要 40 年。 即使模具行业衰退,行业在规模上逐步缩减,估计经过 3040 年的缩减之后,稳定规模也将是非常可观的。这个稳定的规模与中国内部对模具的需求有关,也与中国模具行业的竞争力有关。日本、德国等老牌模具大国的模具行业发展史给我们以参照。现在,日本的人工成本如此高,仍然是世

17、界第一大模具生产国。4)模具职业前景 从以上对中国模具行业发展规律分析可以看到,中国模具行业的职业吸引力非常高。据市场调查,随着模具行业的迅速发展,今后 5 年,我国从事模具设计、加工等新型专业人才需求量将达到 1000 万-1500 万人,一个拥有经过专业训练在PRO/E、UG 等方面有工作经验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人员,年薪往往超过 10 万元。在各种招聘会上,模具人才也是企业热衷于标注“急聘” 、 “高薪诚聘”等字样的少数职位之一,以致出现了“月薪 6000 元难聘数控技工” , “年薪 16 万元招不到模具技工”的现象。因此,模具行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至少两代人不必担心行业萎缩所带

18、来的下岗问题。83、专业定位3.1 职业面向通过调研分析,明确了本专业是为企业培养“蓝领层”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根据该层次人才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毕业生面向模具设计制造应用业,可从事模具数控机床操作、模具零件加工、模具加工工艺制定、模具拆装调试及维护、CAD/CAM 软件应用等工作。3.2 毕业生主要就业范围及岗位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面向沿海地区和河南省及平顶山地区模具设计制造应用业。毕业生具体面向的岗位为:(1)模具制造工岗位;(2)模具数控编程员(工艺员) ;(3)制品工艺工岗位;(4)

19、模具拆装调试工岗位。3.3 专业定位根据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和河南省及平顶山地区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立足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面向模具企业及中小型机加工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设置课程,为模具制造应用工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94.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4.1 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模具设计制造、实际操作、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岗位高技能人才,技能标准达到国家模具四级制造工职业标准等级,具备向模具设计师、CAM 编程师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侧重于服务河南装备制造业。

20、4.2 人才培养规格4.2.1 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模具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2)掌握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零件的数控编程和加工方法;3)掌握模具的安装和调试及特种加工方法;4)掌握模具的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4.2.2 能力结构要求1)具有安全操作模具数控机床的能力;2)具有识读与调试液气压控制系统的能力、具有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能力;3)能够熟练的进行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零件的数控编程和加工方法;掌握模具的安装和调试及特种加工方法4)具有熟练的对数控车床进行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的处理能力。4.2.3 素质结构要求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 ;Comm

21、ent U2: 与教学进程表中的模具钳工是一个吗?如是,以哪个为准?工具钳工是国家等级考试的标准工种,国家标准工种只有工具钳工和机修钳工。而模具钳工和装配钳工都属于工具钳工。102)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团队意识强;5)乐于接触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模具设计制造及其科技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4.3职业资格证书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能够获得中级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或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数控工艺员、pro/E 软件中高级

22、认证证书,部分学生能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颁证单位 等级 备注1 工具钳工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中级 必备2 中级制图员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中级 可选3 高级制图员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高级 可选4 Pro /E中级 美国技术参数 PTC公司 中级 可选5 数控工艺员 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中级 可选5.人才培养模式5.1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教育部教高200616 号文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

23、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在对现阶段人才需求、办学条件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本专业实行“4.5+1.5”人才培养模式。Comment U3: 是 3个工艺还是 2个?是两个工艺,冲压成型的工艺分析和制定冲压成型工艺115.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实行 “4.5+1.5”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专业教学“专业+企业顶岗”的保障运行机制 。前 4.5学期在校内进行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生产性实训等,最后 1.5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该模式根据模具设计及制造岗位能

24、力形成的规律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和顺序,充分利用和企业合作办学的优势,根据校内教学条件和实训基地的师资条件以及生产状况,统筹安排教学实施计划,把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时间划分为“4.5”和“1.5”两个阶段。6.专业课程体系设计6.1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社会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能力分解,确定知识点与技能点,根据能力分解,由简单到复杂,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排序,形成相应的课程,更加清晰地表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总体结构,形成专业课程体系。6.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调研,召开由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家论证会,结合岗位职业标准,对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归

25、纳整理,得到典型工作任务,如表 6-1所示。表 6-1序号 典型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1 冲压成型工艺分析、制定冲压工艺 1.读图与识图;2.对成型工艺不合理之处指出修改意见;3.制定成型工艺路线;4.补充数模;Comment U4: 为什么只有成型工艺?成型工艺包括所有内容,包括变形分析、计算、排样、工艺参数设定等125.编写模具设计任务书,分析产品缺陷。2 建立三维数模 1.根据制品或根据实物或用户要求设计产品结构;2.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和分析;3.构想三维建模思路;4.用 CAD/CAM软件造型。3 模具估价、报价 1.根据客户和任务要求,分析制品图纸或 DL图,进行成型工艺分析;2.进行必

26、要的分析计算,提出设计方案,技术会审后,确定设计方案,估算模具造价;3.模具报价。4 冲压模具设计 1.根据成型工艺分析和模具估价确定最终模具结构方案;2.绘制产品造型图(如果用户给数模可省) ;3.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编制外购件、标准件和非标件明细表、编制设计文件。4.跟踪试模与调模,直至制件合格。5 注塑模具设计 1.根据客户和任务要求,分析制品图纸进行成型工艺分析;2.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提出设计方案,技术会审后,确定设计方案,估算模具造价;3.模具报价;4.绘制产品造型图(如果用户给数模可省) 、3D 分模;5.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编制外购件、标准件和非标件明细表、编制设计文件。6.跟

27、踪试模与调模,直至制件合格。6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数模工艺补充 1.读图或数模资料;2.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3.选数控加工设备;4.选用数控加工所用刀具及工艺装备;5.计算数控加工所需的工艺数据和几何数据;6.确定加工顺序、加工路径及加工参数;7.编写数控加工程序;8.模拟仿真优化程序;9.调整程序及相关工艺参数;10.输出程序单;11.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试程序。7 编制机械加工工艺 1.对模具零件图进行加工工艺分析;2.对毛坯进行工艺性分析;3.选择机床4.划分加工顺序;5.安排加工顺序;7.确定工件装夹方案及工艺装备;Comment U5: 我不大懂,表 6-1和表6-2中作为能力要求我想

28、是否也应该有模具工件表面精度测量和装配精度测量方面的能力要求及内容.此上测量属于数控加工和模具装配质量检验内容模具加工时表面淬火处理等,涉及自己专业的内容要详细一些特种加工工艺与方法也不能少(我们有设备),电加工就属于特种加工,上述能力中有13企业专家论证会分析论证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能力,由 8项专业能力组成(如表 6-2所示) ,模具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表 6-28.设计必要的工装夹具;9.选择刀具;10.确定切削用量;11.编制工艺文件。8 数控铣床操作(手动、自动编程) 1.识读零件图纸;2.根据加工工艺文件进行加工准备工作(工件定位装夹、刀具装夹校正) ;3.输入加工程序(要求会手

29、动编程) ;4.检验加工程序;5.检验加工程序;6.启动机床开始加工;7.根据加工具体情况调整加工参数;8.产品质量检查。9 电加工操作 1.识读零件图纸;2.根据加工工艺文件确定加工方案;3.完成加工准备工作(工件定位装夹) ;4.编制电加工程序;5.选择加工参数;6.穿丝、对丝;7.启动机床加工;8.根据加工具体情况调整加工参数;9.产品质量检查。10 模具装配与调试 1.分析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了解装配关系;2.对装配零件按号进行分类;3.准备装配工具、量具及工艺装备;4.按照模具装备工艺进行产品装配;5.产品质量检验。序号 主要工作岗位职业工作内容描述 职业能力 说明模具设计(核心岗位

30、)根据客户和任务要求,分析制品图纸或 DL图,进行工艺分析,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提出设计方案,技术会审后,1.能至少用一种二维和三维设计软件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2.能查设计手册、熟练贯彻执行模具设计国家标准;在职场环境下,按照工作141确定设计方案,估算模具造价。绘制产品造型图(如果用户给数模可省) 、装配图、零件图、编制外购件、标准件和非标件明细表、编制设计文件。跟踪试模与调模,直至制件合格。 3.能掌握模具典型结构;4.能进行创新设计;5.会选择模具各部零件材料、确定正确处理工艺要求;6.能熟练绘制模具装配图与零件图;7.会对设计模具零件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8.能进行简单的 CAE 分

31、析;9.能够执行职业健康条例,减少操作者的体力劳动。要求。2模具数控编程(核心岗位)根据零件图纸技术及客户工期要求,按照工艺文件,用手工或主流CAM 软件编制加工程序或根据客户所给数模,进行工艺补充修改,现场调试程序并指导数控机床操作工加工合格零件。1.能熟练识读机械图纸;2.能熟练应用至少一种主流 CAM编程;3.会手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4.能够编制通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工艺;5.会一般性的操作一种主流数控系统和数控铣床;6.会合理选择刀具、工装;7.会正确使用常用量具检测工件尺寸;8.能够分析解决模具加工现场遇到的常见工艺问题;9.会制定电加工工艺及电加工操作;10.能够顺畅与模具设

32、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检和设备维修一线人员合作交流。在职场环境下,按照工作要求。重点是CAM编程能力。3产品成型工艺员(核心岗位)读图与识图,对成型工艺不合理之处指出修改意见,制定成型工艺路线,编写模具设计任务书,分析产品缺陷。1.能识读中等复杂冲压零件图纸;2.能识别图示材料、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术要求的含义;3.能绘制相应零件的工序图;4.能利用手册、资料,分析产品工艺性;4.能制定成形工艺分析和成型工艺方案;5.能安排工序顺序、内容及参数计算;6.能够执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条例,对工厂环境下的风险控制在职场环境下,按照工作要求。15有一定了解;7.能正确分析缺陷产生原因;8.能正确判

33、断模具工作状态;9.能正确安装调整夹具;10.能正确技术指导实际生产;11.能提出零件成形的模具种类,数量;12.能编写模具设计任务书能确认模具结构的合理性。4机械加工工艺(包括模具零件制作)根据模具零件图纸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加工工艺方案,制定工艺文件。 1.能熟读机械零件图纸;2.熟悉常用模具零件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性和热处理工艺性;3.能够根据零件图纸技术要求、工期要求结合企业设备及工人技术水平做加工工艺设计,制定工艺文件。包括:机床的选择、切削刀具的选择、切削参数的选择、冷却液的选择、走刀速度、余量、对刀、如何定位、如何检测何时进行热处理;4.能熟悉常用加工设备工艺范围、特点、加工的经济

34、精度;5.能在现场指导一线生产技术工人实施工艺文件;6.能够解决现场常见工艺问题。在职场环境下,按照工作要求5模具制造工(核心岗位)根据模具装配图及模具制作过程的图纸、工艺文件,在各机加工序完成零件加工。涉及的主要工序有,钳工划线、铣削、刨削、数控加工、车削加工、电加工和抛光。1.能读懂零件图纸,了解相关技术要求实现的加工方法;2.能够完成模具件铣削加工(数控铣、普通铣) ;3.能够完成模具件磨削加工;4.能够完成模具成型件的电加工、抛光加工;5.能完成车削加工;6.能够较好的进行沟通6模具组装与调试(核心岗位)根据模具装配图、零件图及技术要求,组装成完整模具。在组装的过程中,如果某零件需要修

35、改时,组装人员经常直接对此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来完成修改,在成1.能读懂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2.能看懂装配图和零件图公差配合意义及国家模具设计相关标准;3.能够对典型模具进行装配;4.具备模具钳工相关技能;Comment l6: 模具日常维护是在成型机上,并且是成型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必须懂成型工艺和操作成型机,Comment U7: 上面的分析与课程设置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专业核心课程是哪几门?怎么形成的? 其主要面向哪些岗位?从现在的情况看,前面的分析与后面的课程设置,看不出有什么关联.缺东西.166.3课程设置通过以上工种的职业能力分析,下图归纳出不同的职业能力所对应的知识目标和课程名称。型机上

36、和模具设计员、成型机操作工汇审,直至制出合格制品。5.具备机械加工能力(钻、铣、车刨、磨和数控加工) ;6.能够较好地与模具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检人员交流沟通。7模具维护与维修在使用模具进行制品加工时,保持模具清洁、润滑充分、清除杂物、冷却通道顺畅、破损零件的修复或更换、建立维护历史记录。1懂成型工艺;2懂并能操作成型机(冲压机和注塑机) ;(与职业内容不符)3.能完成修模的钳工工作。8成型机操作工调试好成型设备,使其处于能正常工作状态,配合模具安装调试工安装模具、按照成型工艺员下达的技术文件调整成型工艺直至制出合格制品。1.懂成型机操作原理;2.会成型工艺;3.能操作成型机;4.根据

37、制品材料和成型工艺性,会合理优化成型工艺参数;5.能简单的排除成型工作中常见障碍。Comment U8: 能力递增式或递进式下图的递进关系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纵向为不同能力的分解列举和归纳,横向为同一能力的由简到难的递进,两条腿同时走路17产品造型结构设计工艺编排数控加工装配试模验收交货制品测绘坯件备料知识目标:机械制造;冷冲塑料模具对应课程:机械制造基础、塑料模、冲压模、模具CAD/CAM知识目标:机械设计;塑件开发,冲压件开发,3维造型对应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塑料模、冲压模、模具CAD/CAM知识目标:模具材料对应课程:模具材料学知识目标:机床工装夹具对应课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模

38、具加工工艺学知识目标:加工工艺对应课程:机械制造基础、塑料模、冲压模、模具制造工艺学知识目标:成形工艺对应课程:冲压与塑型设备、塑料模、冲压模、模具加工工艺学知识目标:质量、企业管理对应课程:模具成本价格估算、模具加工工艺学知识目标:制图;公差配合;对应课程:机械制图与CAD、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技术按照模具数控加工编程操作、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与维护维修岗位工作过程,根据以上能力分解,由简单到复杂,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排序,形成相应的课程,更加清晰地表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总体结构,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上图所示,主要职业能力所对应的课程为:产品造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工艺与

39、模具、模具 CAD/CAM工艺分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 CAD/CAM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因此,专业核心课程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 CAD/CAM和模具制造工艺学。该课程体系以一个公共课平台为支撑,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由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素质拓展课构成,同时,将职业资格取证融入其中,形成技能渐进式的课程体系。如图 6-1所示。18图 6-1 课程体系结构框图能力分层递进 专业基础能力构建专业主任签字识零件图装配图与二维 CAD

40、绘图产品三维绘图使用普通机床加工零件专业专向能力构建 专业综合能力构建模具结构认知使用数控机床加工模具零件通用机构设计模具零件的制作与修配使用电加工机床加工模具零件冲模和注塑模具设计模具装配调试能力应用 CAM 自动编程加工模具制造加工能力完整的装配模具模具设计能力CAE 分析能完成二套创新性模具设计制作专业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分解获计算机绘图员职业资格获模具制造工职业资格获数控操作工职业资格Comment U9: 表中是否缺:特种加工工艺,缺模具检测与装配课?实训环节中有,理论部分设置什么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学有特种加工模具检测在数控加工和模具制造工艺学中有,模具装配理论在塑料模和冲压模课上19从

41、课程体系结构图逻辑关系,我们得到对应核心能力对应的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表 表 6-3核心岗位 核心能力 核心课程模具设计员 识图制图能力、成型工艺分析能力、具有利用软件进行模具结构设计能力、模具制造工艺能力。成型工艺分析员 识图制图能力、三维建模能力、成型工艺分析能力。模具制造工 金属切削能力、电加工能力、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编程员 数控工艺制定能力、数控自动编程能力。工具钳工 识图能力、模具结构认知能力、金工工艺学、模具钳工。1.冲压模具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2.注塑模具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3.模具数控加工技术;4.模具 CAD/CAM。7.教学进程安排根据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教学计划进

42、程,如表 7-1所示,专业素质拓展课进程,如表 7-2所示,教学学时分配,如表 7-3所示,总周数分配表,如表 7-4所示。7.1 专业教学进程表表 7-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进程表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学时 按学期 分配课时数第 1学年 第 2学年 第 3学年课程类别课程序号岗位能力模块及课程名称学合计课堂讲授课内实践 1 2 3 4 5 6考试 考查20分 19 16 17 13 10 18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7 47 0 3 1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66 66 0 2 2 233 体育 8 130 0 123 2 2 2 2 12344 高等

43、数学 4 114 102 0 6 15 英语 12 208 208 0 4 4 4 126 形势与政策 4 65 65 0 1 1 1 1 12347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1 19 19 0 1 18 预防爱滋病健康教育 1 19 19 0 1 19 军事训练 2 38 38 0 2 110 就业指导 1 17 17 0 1 3公共课11 音乐欣赏 1 26 26 0 212 计算机基础 2 32 16 16 2 213 机械制图 4 68 58 10 4 114 工程力学 2 38 32 2 2 115 电工学 4 72 52 20 6 216 机械制造基础 4 64 54 10 4 217

44、 机械 CAD(取证) 2 48 0 48 3 2职业基础课18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4 68 60 8 4 319 金属材料及成型工艺 1 20 20 0 2 520 数控编程技术 4 72 66 6 4 321 机械设计基础 4 64 56 8 4 222 模具 CAD/CAM(取证) 4 68 0 68 4 322 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 4 42 38 4 4 424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计 5 76 68 8 3 4 4525 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5 76 68 8 3 4 4526 模具价格评估 1 40 32 8 4 527 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 2 40 34 6 4 528 模

45、具制造工艺学 5 78 70 8 6 429 数控加工工艺 2 42 38 4 4 430 工具钳工(取证) 2 34 16 18 2 331 数控加工设备 1 40 34 6 4职业技术课32 模具专业英语 2 30 30 0 3 5理论教学总学时 105 1835 1423 389 23 26 26 24 22表 7-1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进程表(续)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学时数第 1 学年 第 2 学年 第 3 学年一 二 三 四 五 六课程类别序号 课程名称学分学时21 18 21 19 18 16实践场所1 入学教育与军训 2 60 2 周2 机械制图测绘 2 60 2 周 校内实训

46、室职业技能 3 模具 CAM 实训 2 60 2 周CAD/CAM 实训室214 模具拆装与测绘 2 60 2 周 模具综合实训 室5 数控车床操作及零件加工实训 3 90 1 周 数控加工实训 基地6 数控铣床操作及零件加工实训 1 30 1 周 数控加工实训 基地7 加工中心操作及零件加工实训 1 30 1 周 数控加工实训 基地8 线切割操作及零件加工实训 1 30 1 周 模具综合实训 室9 电火花操作及零件加工实训 1 30 1 周 模具综合实训 室10 刨床、磨床操作及加工实训 1 30 1 周 模具综合实训 室模具钳工 2 60 2 周 校外实训基地机械工艺师 2 60 2 周

47、校外实训基地模具设计师 3 90 2 周 1 周 校外实训基地数控机床操作工 4 120 2 周 2 周 校外实训基地11顶岗实习 产品设计师3 90 3 周 校外实训基地12 毕业设计 15 450 10周 校外模具设计设计制造企业课总学时 45 1350 2 周 2 周 4 周 6 周 8 周 16周7.2 专业素质拓展课进程表表 7-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素质拓展课进程表课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学时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按学期分配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课程性质课程序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课堂教学实验实践21 18 21 19 18 16考试考查1 大学生心

48、理健康教育2 30 22 普通话达标 2 30 23 大学语文 2 30 24 中国革命史 2 30 25 形体训练 2 30 26 演讲与口才 2 30 27 社交礼仪 2 30 28 美学基础 2 30 29 英语阅读与欣赏 2 30 210 文学欣赏 2 30 2公共选修课11 音乐欣赏 2 30 22212 公共关系学 2 30 213 美术欣赏 2 30 214 世界文明史 2 30 215 人力资源管理 2 30 216 现代企业制度 2 30 217 企业管理 2 30 218 中国音乐简史 2 30 219 外国美术简史 2 30 220 合唱艺术 2 30 221 DV 制作

49、 2 30 21 电气控制与 PLC 1 20 22 模具设计 1 20 23 生产计划与项目管理1 20 24 产品质量工程 1 20 2专业选修课 5 模具销售 1 20 27.3 教学学时分配表表 7-3 教学学时分配表项 目 学 时数 百 分 比公 共 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75539075239.320.140.6教学学时分配 合 计(不包括选修课) 1865 100%课内实践实习、实训、设计44093032.1%67.9%实践学时分配 合 计 1745 100%总 学 时 3157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 1.1:17.4 总周数分表表 7-4 总周数分配表23学年学期理论教学考试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寒暑假总计1 17 1 2 2 4 26一2 16 1 2 8 273 17 1 3 4 25二4 13 1 6 8 285 10 1 8 4 23三6 27 1 28合计 73 4 21 17 3 28 1478.教学运行与实施方案设计8.1 实施工学结合“4.5+1.5”人才培养模式在对现阶段人才需求、办学条件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本专业实行 “4.5+1.5”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