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嘉兴发展民营养老产业 SWOT 分析 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33471 上传时间:2020-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发展民营养老产业 SWOT 分析    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嘉兴发展民营养老产业 SWOT 分析    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嘉兴发展民营养老产业 SWOT 分析    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嘉兴发展民营养老产业 SWOT 分析    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嘉兴发展民营养老产业 SWOT 分析    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嘉兴发展民营养老产业 SWOT 分析 开题报告一 引言 当前,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 “老有所养”问题成为全社会必须直面的一道难题。然而,依照目前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政府难以独力承载养老服务供给输送的负荷,加之老龄化、人口流动以及家庭规模小型化等因素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传统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已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尽管居家养老是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生活方式,但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人口的高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发展,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由社会资源来提供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针对这一形势,只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才能有效缓

2、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民营养老福利机构作为一种活跃的社会力量,由此进入人们养老的选择视野。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必要积极探索推动民营养老福利机构发展的战略,使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真正成长为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中的重要一员。发展民营养老产业的已经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我们要了解养老产业的发展过程和它将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二 主体 (一)社会福利中养老“民营化”的发展 在国外,养老产业被称之为“银色产业” ,起步早、发展快、相当成熟,如日本银色产业 1998 年产值 3100 多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 7000 亿美元,2005 年韩国银色产业产值 27

3、万亿韩元(潘海生 何一枫 曹小锋 2009) 。 我国养老产业研究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养老产业概念提出以来对其概念的定义,普遍认为是一个专门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养老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养老产业是养老事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但是养老的产业化发展并不意味我国养老事业的完全产业化,不管产业化如何推进、如何发展,养老作为社会福利中的重要部分,会一直存在着。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对发展养老产业缺乏足够的认识,民营养老机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办养老机构改革滞后,人员包袱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高;国家有关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养老产业发

4、展的社会资金不足;对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低,难以满足人民群(刘力丹 2005) 。 养老民营化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因经济危机引发对福利国家的质疑,政府为了应对福利国家危机,以市场化和多元化为主要方向进行社会福利改革,大幅削减公共服务和福利开支,非国有部分提供的福利急剧增加。福利支出和经济增长的矛盾成为社会政策制定中的基本问题(Taylor,2004) ,国家福利被指责为高成本的原因(Beresford,2005 ) 。西方福利国家的改革中, “民营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成为主要的改革方向。 无论何种说法,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指政府将社会福利的供给,

5、完全或部分转移到民营部门,同时引进市场经营规则,以价格机能调节供需,重视成本回收,并强调使用服务者的购买力和受益者付费等措施,以分配并有效利用服务的资源(陈武雄,1999) 。其理念是相信自由市场价格功能和利润功能对社会福利服务市场的调整与激励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使服务或经营变得更有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由政府包揽社会福利服务的一些弊端。其方式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服务承包、补贴制度、市场、志愿服务、自助胜服务、凭单购买、提高申请福利服务资格的标准、收费制度、设立配套资金、出售公共资产和鼓励竞争等(张学泰,2001) 。 西方福利国家的民营化基本上是朝三个方向发展:l 逐渐降低对政府拨款补助的依

6、赖,回归到以私立机构为服务供给的主体。2 慈善事业逐渐增加商业的色彩,以一种更具有营利性的风气来经营服务的供给,伴随而来的绩效效应就是营利的福利机构渐渐增加。3 强调使用服务者付费,使社会福利原有的利它动机逐渐被取代(陈武雄,1998) 。在英国有所谓的“福利的政治经济或混合式经济” 在美国有所谓的 、 “共同生产” 权力下放,在欧洲其他国家则有“福利组合” 、 “社会经济” ,在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则有“从福利国家到福利社会”等观念与政策的产生(易松国,2006) 。 在西方,对民营化的效果,不同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部分研究发现社会福利服务“民营化”以后,服务使用者的确有了更多的选择,服务的

7、效率也逐渐提高。但部分研究却发现,社会福利服务“民营化”以后,服务质量下降,使用者却要多付费用,而一些急需服务的人士却得不到协助周永新,1998。英美等国家福利制度改革的过程显示了民营化的效果并不如理论上的预期,不仅有许多缺点存在,而且所谓市场的优点也并未全然浮现:首先,虽然政府合同外包之后可以节省一些服务成本支出,但商业性的服务机构在获取利润的前提之下绝不可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服务,其结果不是缩减服务项目,就是降低服务质量,甚至于裁员,造成失业率的提升,这样反而增加了社会安全支出,对于总体财政的影响也未必是福。其次,即便是服务外包了,责任却仍然留在政府。因此,除非政府马虎或放弃监督的职责,

8、否则政府仍然需要编制预算、招募人力,成立另外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严格控管外包的服务运作;而且,政府的此项监管作业也往往又需要受制于上一级政治人物或民意代表的政治监督,形成政治的干预(袁华明 2005) 。如此,虽然服务的成本节省了,但行政费用与政治成本却升高了,相比之下,未必有助于政府总支出成本的控制与节约。第三,有效的市场竞争需要足够多数的供给者与充分资讯的消费者,但政府内部市场的服务供给者经常无法构成有效的多数,难以满足具有充分资讯消费者的选择欲望;而福利需求最殷切的弱势群体却又往往得不到适当的资讯供应,无法享受较佳的服务供给(龚晓洁,2006) 。 “民营化”作为一种变革战略,在实践中的

9、地位毋庸置疑。西方 综上所述,的民营化实践很好地说明了福利服务提供者和福利服务生产者的角色是可以分开的,这无疑对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具有启示意义。我们要看到,任何改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民营化也不例外,但总体来说,其带来的积极效应远大于消极效应,如何在民营化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其消极效应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二)民营养老福利机构参与社会养老的养老的现实需求 1.“国家单位保障制”遭遇挑战 “国家单位保障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它利用以下运作机制提供养老服务:政府一方面通过单位向那些有单位的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公办养老福利机构供养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

10、人,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推进,这种依托“国家单位保障制”实行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遭遇严峻挑战(郑功成 2002) 。然而,传统的单位包办观念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这些人在年老之后不可能通过传统的“单位获得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在力求摆脱职工养老的包袱。单位正渐渐从包揽职工生老病死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2、公办养老福利机构的内在缺陷 这种活动非产业化、机构行政化、经费供给化、资源配置非社会化、运行机制非效率化的发展格局,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暴露出很多问题。一是因为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人们对高质量

11、、多元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很难包办并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公民养老需求;二是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服务差、效率偏低等官僚化现象,由于缺乏外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容易陷入低效率与低质量的困境,这给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的生存发展留下了空间。 3、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作为赡养长辈、抚育晚辈的基本体制,家庭是人们完成代际交换、代际继承的基本所在,在照顾老年人方面作用重大。 (穆光宗 2000)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推行和现代化程度的大幅提高,我国家庭的平均人口规模越来越小,核心家庭比重剧增。传统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难以有效应对老龄化危机。因此,要在强调

12、家庭养老功能的基础上,打破原先对“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过度依赖,充分挖掘与利用政府、单位与家庭之外的各种社会资源,构建起一种多形式、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民营养老福利机构,是一种活跃的社会力量,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这一模式的有益补充。 (三)民营养老机构的 SWOT 模型分析 SWOT 分析法(也称 TOWS 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一般被分成了;两种形式,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将公司的内部分析(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管理学界权威们所关注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学派为代表)

13、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战略研究所关注的中心主题,以安德鲁斯与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使用 SWOT 模型有助于确认组织当前的战略与特定的优势、劣势之间的关系程度,从而处理和组织好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帮助组织找出制定战略的新发现(王革非 2002) 。 1、 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的优势 厦门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硕士林立认为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的优势主要有三点:首先是自主管理,民营养老福利机构运作所需的经费主要来自自己的服务收费,而非政府的财政拨款,这一点保证了它在管理上的自主性。它有足够大的权力空间,完全可以依靠自身需要,安排各项活动,行使独立的财务权

14、、人事聘任权、活动决策权,真正做到了机构内部的事务自主决定。还有就是严格的成本核算,一般来说,老年人收入比较微薄,抬高入住费用无异于将其拒之门外。没有政府资助的民营养老福利机构只能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精打细算各项支出,争取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市场反应灵敏度,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只能用一个高度统一的模式来提供养老服务,不能及时回应社会需求。而民营养老福利机构诞生于基层,贴进人们的生活,具有一种本能的适应市场和灵活多变的能力。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形成一条与公办机构相比,更灵活和更个性化的养老服务输送渠道,尤其是当它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时,可以兼顾到不同需求者

15、的不同消费偏好,能够满足需求特殊人群和需求较高人群的利益诉求,弥补了政府对养老服务供给整齐划一的内在不足,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2、 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的劣势(1)资金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养老服务业属于新兴的公益性服务行业,其特性是投入大、收益薄、收效慢。如果单纯按照成本核算,民营养老福利机构在创办初期基本处于亏损状况(刘霞 2002) 。投资回报率不高,自然难以对社会资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二是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一般来说,机构的资金来源愈多,稳定性愈强,运转就愈顺畅。因为资金来源多的机构比资金来源少的机构更具有弹性,失去某一资金来源不会直接危害到组织的生存能力(

16、陈金贵 2002) 。 (2)缺乏专业人才 对于组织来说,人才就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缺乏有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必然会阻滞组织的发展,民营养老福利机构也不例外。 3、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的机会 (1)需求的拉动 在选择入住养老福利机构的比例上,有学者根据西方国家 5的经验数据及东方国家和地区日本和香港 2的经验数据,结合民政部在广州与天津两地的调研情况,推算出 3的数值(唐钧,王婴 1999) 。2006 年底,我国老年人口为 149 亿,以 3的比例来计算就意味着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为 447 万人,与现有各种养老福利机构所能提供的1497 万张总床位数相比,供给缺口巨大。公民对福利服务需求的

17、变化可以说是非营利组织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李芹,孙艳艳,崔岩 2002) 。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实际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给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一种自下而上产生的非营利组织,民营养老福利机构在满足多层次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方面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事实上,养老福利机构主要由非营利组织承办,这在国际上早已是公认的事实。以日本为例, 90 年代初期,日本的非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中只有 20属于公办,80由民间社会福利团体自办或接受政府委托经办(沈洁 2005) 。 (2)政策的推动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老龄产业的投入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以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社会福利社

18、会化政策措施,积极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投入于福利服务,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老龄产业运行机制,促进了老龄产业的发展(陆杰华 2002) 。1999 年底,民政部出台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 ,对审批、管理、法律责任等做出规定。2000 年 2 月,民政部等 11 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 。2006 年 9 月,全国老龄委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2010 年 ,明确提到“优先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 。 国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供给。在上述政策法令强有力的拉动

19、下,民营养老福利机构面临极佳的发展契机。3、 民营养老福利机构的威胁 (1) 竞争环境不公平 民营养老福利机构与公办机构共同处于养老服务市场之中,由于二者提供的是同质产品,未有明显的功能划分,因此竞争相当激烈。然而,这种竞争却是在不公平的环境下展开的。对民营养老福利机构而言,这是一种非常态的生存和竞争环境(易松国 2006) 。第一, 社会上,包括政府部门、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和普通民众都对民营养老福利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据有关数据显示,与公立 13 47的同类机构相比, 8的民营养老福利机构有明显的被不平等对待之感, 2的机构认为“有一些” ( 金燕娇,张永理 2005) 。第二,公办养老机

20、构由政府投资兴建,环境优美、设施精良,空间开阔:能享受到政府所有的优惠政策,每年还能得到相应的政府财政支持。 (2) 老年人有效需求不足 在对大连和青岛居家老人的调查中,大连高达 72、青岛高达 68的老人在回答“如果因为某种原因您必须入住养老院,那么您选择养老院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时,答案是收费的高低,收费水平对入住意愿的影响可见一斑(常宗虎 2000) 。根据整理自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著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2003)分析显示,没有存养老钱的老人占了 82.1,42.4 的老年人认为养老钱不够养老。 三 评论 本文希望在会福利社会化背景下研究养老产业发展的社会经

21、济环境研究,讨论嘉兴在中国老龄化的背景下是否有机会抓住这一“朝阳产业”机遇。 对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认识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的实际困境,分清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在社会福利社会化过程的责任。社会福利政策与养老机构发展之间的互动辩证关系,打破了宏观与微观的隔阂,说明了政策因素对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发展民营养老产业是我国的经济新形势,它的体民营养老机构在中国是新生事物,发展仍在进行中,相关资料和文献都比较匮乏,甚至对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背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界定也没有完全统一。浙江省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也不能完全代表不同地区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状况。具体的研究工作复杂而长期的

22、,本文只是初步研究,社会福利社会化该如何推进,民营养老机构该如何发展,仍需要我们继续对其深入探讨。 2009 年 7 月天声湘家荡颐养中心揭牌,它位于七星镇湘家荡湖畔,总规划用地 380 亩,计划用三四年时间,一次规划分三期建设。设计总床位 2000 张,按照三星级宾馆设施内装修,按花园式园林环境布景,同时以适宜老人生活和学习功能的要求配备各项设施,与市级医院合作并提供全面的康复医疗服务。其总建筑面积 6.8 万平方米,绿化率达 80。不久前已经向外营运,它的推出受到了市民的欢迎,相信在嘉兴的养老产业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田凯国外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 J学会.2004,10:6-11 2 王

23、绍光多元与统一 第三部门国家比较研究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 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与展望 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5:39-44 5 王革非战略管理方法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75 6 保罗 C 纳特,罗伯特W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0 7 陈金贵非营利组织的产业发展台湾新世纪文教基金网20020730-16 8 刘霞 养老机构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思考 J江南论坛,20025:38-39 9 唐钧,王婴 中国老

24、年福利服务改革.调查与思考 J 中国人口科学,1999,3:26-31 10 李芹,孙艳艳,崔岩探索民间福利组织运行模式 J 社会福利,2002,10:35-42 11 沈洁日本老人福利制度 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125-126 12 宋坤非营利组织 在社会保障中的参与研究 D2005 13 陆杰华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评述及展望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35-140 14 易松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5 金燕娇,张永理民办养老机构的产权困境以爱地颐养中心为例 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92-96 16 常

25、宗虎,怎么看怎么办养老机构入住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J,中国民政,2000(9):31. 17 整理自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著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88 18 刘力丹 我国养老保障产业化研究 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 2005. 19 潘海生 何一枫 曹小锋. 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J.政策瞭望.200911 20 陈武雄.我国推动社会福利民营化的具体作法与政策发展 J.社区发展,199918. 21 张学泰.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服务“民营化”探讨 J.民政论坛,20011:58-61 22 易松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

26、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l0. 23 周永新.社会福利的观念和制度 M.香港:中华书局,1998. 24 龚 晓 洁 . 对 福 利 国 家 民 营 化 的 观 察 与 思 考 J. 山 东 社 会 科学.20066:157-160. 25 Taylor-Gooby P. Larsen T.Kananen J. Market means and welfare ends:The UK welfare state experiment.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2004 33 4: 573-592. 26 Beresford P. Redishibuting profit and loss: The new economics of themarket and social welfare. Critical.Social Policy 2005 25 4: 464-4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