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对地球运动的教学建议山东省金乡县实验中学 孙灿灿 2011 年 7 月 27 日 15:54宋文于 11-7-27 16:52 推荐在孙老师的文章中,我看到了观察思考 体悟 归纳总结这样一个个过程和方法,知识当然重要,重视学生的体悟过程,让学生掌握方法也很重要。正如您文章中的感悟一样,相信此次培训一定会让您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21 世纪是科技的时代,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非常有自己的见地,他们对科学有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对于刚深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地球运动仍然是难点。关于地球公转我们要教到什么程度?课标说的很明确,就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关键是明确谁来演示,这演示的主体
2、是谁,是老师还是学生,通过这堂课学生认知水平是否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显然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意义及地理意义,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首先使学生了解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
3、转的方向。并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如为什么我们这是白天,美国却是黑夜?),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其次“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 让学生自己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可以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从而得出了同一地区|纬度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及五带的划分。最后可以联系实际在我们当地:1、你喜欢哪个季节?2、属于那个温度带?有没有阳光直射现象?3、一年之中太阳高度的有没有变化?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4、为什么夏天都留有睡午觉的时间?5、如果没有地球的自传、公转,会怎样?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这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可以得到各位前辈的指点!浏览:67 评论:14 专家浏览 1 指导教师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