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域外采风91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05国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浅析及思考占强运 浙江省松阳县第一中学近年来, 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 各国在教育实践中, 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 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信息技术教育特色。 美国、 英国、 日本走在了全球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前列。在从三方面浅析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笔者也对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 政策规划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对信息技术教育高度重视, 把它看作是促进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而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例如, 美国在面临重大的经济、 科技与国防危机时都坚持以教育改革为中心; 英国高度重视硬件设施建设以及信息资源建设; 日本采取
2、许多有效措施与策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 管理和共享使用等。 课程形式与目标(一) 多元化与标准化相统一的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美国教育行政实行地方分权, 各地自主决定技术教育的形式、 内容、 教材等, 形成多元化的局面。 虽然形式与内容不一, 但国家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统一标准, 制定了 “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 、“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 、“全体学生的教育技术标准” 。克服多元化造成的地方差异, 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发展一体化。 在小学不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课, 仅在科学课程中部分涉及, 旨在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检索、 创造能力。 在初中阶段则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课
3、程,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科学知识技能 (信息工具操作技能) 。到了高中, 开设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选修、 必修课, 重视学生信息意识、 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及信息伦理的养成。(二) 世界一流的英国信息与通讯技术教育微电子教育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IT) 、 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ICT), 一路走来, 英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名称逐渐演变, 但其重要地位从没改变。 现在正全面实施的信息与通讯技术新课程体系, 作为一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不仅普及率高, 而且研究深度与科学水平都处编者按: 新学期来临, 您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域外采风也踏上了新的旅程。 乘着春日的暖风, 踩着轻快的节拍, 我们开始周游世界
4、的 “观花” 之旅。 本期我们将先初步感受美国、 英国、 日本这几个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而以后的目的地有国外教师的培训, 有国外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有国外的先进信息技术教育理念, 有国外前沿的信息技术, 有国外校园信息化建设。 希望每一次您都能加入每一个目的地的探索, 感受这趟奇妙且充实的旅程。 有您的参与, 我们会快乐且幸福; 有您的思考, 旅途将会变得更精彩。投稿邮箱: 域外采风92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05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这门课程中, 详细规定了课程的4个学习阶段与学生的8个学业成就水平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了解信息技术对生
5、活、 工作的影响。 (三) 站在信息科学高处的日本信息教育 日本信息教育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包容在信息科学中, 重视中小学信息教育, 有明确的小学、 初中、 高中新课程标准。 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为目标, 并且各级学校有不同的分工。 小学以信息技术在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积极态度; 初中在 “技术家庭” 课程中安排信息基础教学内容, 侧重深刻理解计算机, 学会使用计算机; 高中开设信息必修课, 注重对信息的科学性理解、 信息运用实践能力及参与信息社会态度的培养。 师资培训教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高低。 美国、 英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
6、教师培训工作, 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师资培训。美国联邦以及各州政府投入大量教育资金用于师资培训, 在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和继续教育中均提出了信息技术方面的明确要求。 例如, 颁发了 “教师任职资格标准” , 对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有明确衡量标准。 同时, 各地政府也都有相应的鼓励措施推动教师的培训学习。英国将教师的ICT知识、 能力培训放在战略高度, 采取职前培训、 职中培训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同时, 苏格兰等地区还制定出针对不同教师的培训标准, 对一般教师、 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教师、 校长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日本将提高在职教师计算机运用能力和信息教育指导能力作为教师研修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对具有10
7、20年教龄的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 技能的培训; 另一方面, 根据学校特点培养一批信息教育的专家型教师。 国外信息技术教育给我们的启示(一) 正确把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是由计算机教育演变而成, 但现在计算机教育已不适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可许多教师观念依旧比较传统, 仍将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成计算机教育, 缺乏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而目前, 信息素养的培养正逐渐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信息技术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内涵的认识, 克服唯计算机技术的思想, 切实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目标。(二) 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 教育信息资源对提高
8、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加快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的同时, 要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更有效整合教育信息资源。 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面, 可以提倡教育资源的集团式开发。 鼓励学校、 教师、 学生积极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力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三)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形式及目标我国各地差异性较大, 中小学生人数众多, 各地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相差很大。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及目标制定可参考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 并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各个等级的具体要求。 比如, 借鉴英国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的分级制度,采用分级制有助于评价教学成果, 也有助于促进各省市中小学信息技
9、术教育发展。 借鉴先进的整合理念及模式, 进一步探索我们自己的整合模式及方法,开展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应用效果的研究, 加强对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的研究。(四) 加强教师素质提高国外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并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计划,有专门机构进行定期培训。 相对来说,国内目前培训机制尚未跟上信息技术学科更新迅速的特点,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停滞不前。 可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师定期培训,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培训内容上不应只是信息技术本身, 也应重视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借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现状。 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开创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这一切都还有待我们的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