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述评毛 磊(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医学教育 ;管理体制中图分类号 : G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 - 2769(2004) 01 - 0016 - 02收稿日期 :2003 - 12 - 18近几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高等院校合并 ,组建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学 ,是新阶段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焦点 ,高等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是这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次以高校合并 ,特别是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为特点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国内方方面面多有讨论和争论
2、,本文仅就并校后的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讨论 ,作一简要述评。1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进展概况111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成为组建新型综合性大学的重大举措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是 1999 年开始酝酿 ,2000 年开始合并 ,到 2001 年底 ,全国已有近 50 所医学院校并入了综合性大学 ,还有部分医学院校正在合并之中。同时 ,由于社会上形成了创建一流综合性大学必须设置医学院 (部 ) 的社会氛围 ,有些综合性大学自己组建医学院 ,如清华大学 ;有些地市院校合并将当地医专或卫校并入 ,升格为大学的医学院 ,如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 ;有些本身是单科性学院也设置了医学院 ,
3、如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如果把这些也算上 ,并入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 ,甚至单科性学院的医学院 ,则大大的超过了 50 余所这个数目。112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后的几种管理模式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或重大改变。纵观全国各地情况 ,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的管理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学校 医学院型。并校后 ,医学院只是作为学校众多专业学院之一 ,原有的组织机构撤销或并入学校 ,原来的附属医院取消了与医学院的附属关系 ,成为大学的某某医院。医学院校原有的药学、口腔、护理、公卫等专业学院 ,与并校后的医学院都归学校直接管理。这种
4、管理模式称之谓集权管理型 ,其弊大于利 ,成为并校后受非议的重点。(2)学院 医学部型。并校后 ,原医科大学改为综合性大学医学部 ,原有的管理机构、职能部门、专业学院、附属机构大部分被保留 ,医学院作为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管理平台 ,拥有较多的办学独立性和自主权。这种管理模式称之谓分权管理型 ,其利大于弊 ,有些管理机制尚待完善。(3)学校 医学中心型。并校后 ,原医科大学的各个专业学院与医学院一样 ,都成为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学院 ,为了便于对医学教育各专业学院的管理 ,在医学校区设置医学中心 ,受学校委托 ,协调各医学专业学院的管理 ,不具有二级管理实体的权力和职责。这种管理模式称之谓邦联管理
5、型 ,其弊大于利 ,实质上是集权型管理的一种。113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后遇到的问题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 ,是一场深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这种合并绝非简单的更换校名和重组领导班子 ,而是涉及办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大多数学校在磨合期内 ,上自校领导 ,下至教职员都在进行着苦苦的探索 ,力求缩短磨合期 ,尽快进入健康平稳的发展阶段。在这期间也发现了并校中和并校后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的问题。(1)权力过分集中。凡是实行学校 医学院这种集权管理模式的学校 ,实行高度集权管理 ,学校不仅管理长期发展规划、学校建设的大政方针、学院领导干部
6、的配备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而且连日常的行政管理和教学运转也统统集中到学校 ,医学院和其他专业学院一样 ,成了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代办机构 ,对教学、科研和人、财、物等方面没有相应的权力 ,从而影响了医学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医学教育没有出现并校时所期盼的新发展。(2)强调共性多 ,注意个性少。并校后 ,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总体规划、管理机制等方面强调统一性是必要的 ,但是在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物管理等方面 ,对各专业的特殊性却注意不够 ,特别是对医学专业的办学特点很少了解 ,注意不够 ,往往用以往的管理模式或经验去管理医学教育 ,从而影响了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更大发展。2 对医学院校与
7、综合性大学合并的理性认识211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1)并校是学科发展的需要。综合性大学要发展成为国际一流大学 ,就必须以包括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为先导 ,以医学、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新的学科增长点 ,因此 ,并校是综合性大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同样 ,现代医学的发展也需要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支持 ,并校也是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2)并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原有的高校 ,特别是单科类医学院校很难做到 ,而综合性大学则具有多学科的优势 ,并校为文理医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提供了条件。(3)合并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8、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并校后根据学校规划、教学科研任务调整教育资源配置 ,对重叠的机构撤并 ,对相近的专业进行调整 ,做到机构精简、人员干61西 北 医 学 教 育NORTHWEST MEDICAL EDUCA TION Vol112 No11Feb12004第 12 卷第 1 期2004 年 2 月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练、效率提高、效益增加。212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并校的目的是发挥综合性
9、优势 ,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 ,建立学科发展的创新体系。(2)并校的实质是学科的融合、人才培养的融合 ,而不是权力的融合 ,也不是为了更大范围内的管理大统一。(3)并校能够发挥综合性优势的基础是 :可形成综合性的文化学术氛围 ;可建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可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4)并校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了条件 ,为此 ,要尊重学科和专业的不同特点 ,发挥不同专业的办学特色。(5)并校后新综合性大学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是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实行符合办学规律的科学化管理。3 对高等医学教育办学特点的共识(1)现代医学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要求医学人才具有宽厚的基
10、础、文理医学结合的知识结构、高水平的综合素质。(2)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部分 ,发展迅速 ,分科越来越细 ,知识量大。由此形成了医学教育课程门数多 ,总学时量大 ,学制长的特点 ,学制和学时都多于其他专业。(3)医学是经验与实验科学的综合 ,实践性很强 ,实验、实习教学多 ,实验、实习与理论课之比达到 1 :1 ,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临床 ,并以小班或小组为教学单元 ,对教学条件和临床教学基地的要求很高。(4)附属医院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载体 ,是重要的医学教育机构 ,它承担着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临床医生既是治病的大夫 ,又是教学的教师 ;他们既要通过课堂教学讲授临床课的理论知识 ,又要通过
11、门诊和病房的医疗实践 ,向学生传授临床操作知识和技能。因此 ,附属医院是医学院的附属教学单位 ,应按教学单位对待。(5)医学教育办学成本高 ,教学投入多。医学教育中有大量生命科学实验与实践 ,它的成本较高 ,同时医学专业受临床教学实习条件限制 ,招生规模较小 ,师生比例较高 ,国内一般是1 :6 ,从而形成了医学教育办学成本较高 ,人、财、物投入较多的特点。4 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411 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新的管理体制要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要处理好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综合性大学要精简机构、下放部分
12、权力 ,使管理重心下移 ,由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转变 ,由过程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2)新的管理机制要充分考虑医学教育的特点。医学是 12大科学门类之一 ,不是二、三级学科 ,不能与其他专业学院一样设置管理机构 ,而应设置一个医学教育管理平台 ,赋予其管理其他医学类专业学院的职权。(3)新的管理体制要保证医学教育体系的完整性。附属医院是医学教育临床教学任务的载体 ,与医学教育的基础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附属地位不能改变 ,新的管理体制必须理顺附属医院与医学院 (或 )部的隶属关系。412 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框架设想(1)设立医学部。医学部是综合性大学之下的二级管理
13、实体 ,下设精干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机构。不设后勤机构 ,由学校或社会化后服务机构承担其后勤保障工作。(2)医学部下辖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这些医学类专业学院与综合性大学其他专业学院的级别待遇相同。(3)附属医院可以挂两个牌子 :综合性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综合性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院。413 综合性大学医学部应当具有的职能和权限设想(1)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报学校审批执行。(2)根据学校有关规范 ,具体管理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3)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 ,确定各专业学院领导人选
14、,报学校党委行政审批 ;医学部有中层干部的任免、奖惩权限。(4)根据学校有关规定 ,有评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的权限 (报学校备案 ) 。(5)根据学校有关规定 ,医学部有权决定购置 50 万元以内的教学、科研设备 ,对学校划拨的经费有使用决定权。以上所列仅是几项主要职能权限 ,具体的职权划分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或规范。论文中表的写作规范11 按统计学的制表原则设计 ,力求结构简洁 ,主、谓语位置合理。一般应采用三线表 ,其内容不可与文字、插图重复。21 每表均应有序号简明的表题 ,居中排印在表上方 ,表的序用阿拉伯数字排为表 1、表 2 31 表中一般不设“备注”栏 ,如
15、需说明 (如 P 值 )以简练文字排印在表的下方 ,其前加星号 ,对应的表内用星号“ 3 ”、“ 3 3 ”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41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如所有参数的单位相同 ,可标注在表题之后。51 表中数字按位次上下对齐 ,一般以小数点或个位数字对齐。61 表中量、单位和符号、缩略词文字等必须与正文一致。西北医学教育编辑部71第 12 卷 毛 磊 1 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述评 第 1 期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